中国市场经济断想(续二)
中国市场经济断想(续二)
作者:荣誉作者 王志光
求是理论网2010年08月31日 11时29分
从市场经济的出现到逐步发展和完善,这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一个必然现象。从最初的有限的集市贸易到现在规模的世界市场,市场经济已经显现出人类社会的一个文明进化过程。但是,市场经济必然要进化到为人类理性所控制的境界。那种完全以自由竞争为法则的“市场经济说”显然是对市场经济演变进化历史的反动,说到底不是一个科学进化论者的市场经济学说。
近代以来的世界政治经济史表明,没有离开国家干预的市场经济而能是有序高效运作的市场经济。当市场经济为国家有目的有计划地调控时,说明作为与人类生活不可或缺的市场经济已经步入科学理性的存在状态。这种科学理性的市场经济正是避免市场经济陷于各样混乱和危机的最好依据。
市场经济应该是有利于人类的生存和发展的经济。这种“有利于”恰好来源于国家对市场运行的宏观调控。这就是说,一个健康的市场经济是受科学理性调控而走向有序良性运转的市场经济。中国的市场经济应该是理性的、道德的、高效的市场经济,而不能是给中国人民带来生存危险亦或是灾难的市场经济。将市场伦理,主要的即是指这个方面的内容。
【十七】
其实,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中国的国有企业到底具有一种什么样的地位和作用,中央高层决策部门是很清楚的。中央的领导更是心知肚明。习近平早些时候在大庆油田视察时的讲话已经明确地指出,国有企业是确保社会主义公有制主体地位不动摇的关键。国有企业的改革目的就是要巩固它的这样的关键地位和凭借它更好地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而不是削弱它的这样的关键地位和优越性。
国有企业的这种地位和作用对任何一个拥有世界经济政治影响力的国家来说,都是至关重要的。当前国内鼓吹私有化的政治和经济的精英们始终将眼睛盯在国有企业的改制上,在国有高管的腐败上大做文章,其目的显而易见。
搞垮国有企业,中国共产党的执政根基就被动摇,迟早会被从执政的地位上移位。这一点相信执政党是早已看得清楚了。因此确保国有企业的生机,巩固公有制的主体地位,是保证中国绝大多数人民群众获得真正幸福的根本。国有企业只能做大做强,并且毫不留情地严惩国有高管的腐败行为,这一点当是毫无疑义的。
中的国有企业无论怎样地改革,这个宗旨不能丧失。
【十八】
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必须有别于人类历史上任何一种形态的市场经济。有鉴于人类近三百年来的资本主义的市场经济的演变发展史,对其利与弊应该予以科学的界理。
所谓的“补课论”,必须建立在这样的一种理念上。那种在市场经济上的“拿来主义”,那种毫无理性地模拟西方的市场经济,那种为了眼前的利益而不对人类三百年来的资本主义的市场经济进行严肃的反思和科学的批判,对中国的市场经济来说,那是极其危险的。
绝没有离开了人的发展、社会公平、阶级关系来谈论市场经济伦理,来谈论和实施市场经济的法理的。中国的市场经济必须得打出自己的牌!绝不能盲目地跟在世界上的那几个所谓的市场经济的大国后面跑。须知,在世界史中,中国曾经占据了近16个世纪的领先地位。只是在近300年来暂时落后于西方了。但是只要中国依然将自己的聪明才智发挥出来,中国依然是世界的强国。另一方面,要正确地看待西方这些列强是怎么强大起来的。这些所谓的强国哪个不是靠军事占领、经济掠夺发展起来的呢?所以,一定要按照中国的特点来发展中国的市场经济。
三十年来,中国的市场经济走了一条大进大出的粗放型的经济市场发展道路。追求GDP,不看实质性的发展。这是一种只顾眼前利益的可悲的市场经济发展之路。在这一点上,必须保持清醒的头脑。当我们强调用科学发展观统领中国的市场经济的时候,其要旨就是警戒我们在发展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的时候,要顾及眼前更要顾及长远,要将眼前利益的满足与长远利益的满足统一起来。
【十九】
资本主义制度取代封建主义制度,这是人类社会的进步。但是资本主义制度本身的不合理的一面也在其发展的过程中早已暴露出来了。从总的方向上看,用社会主义的公有制代替资本主义的私有制,正是对资本主义制度的灾难性的一面的克服。但是在怎样代替这个灾难性的制度的认识和实践探索上,近百年来出现各样的模式。其中经验与教训并存。
无论是苏联模式,还是中国模式,都为今天的进一步探索提供宝贵的借鉴。但是,因为在这方面的探索出现了失误,就否认这种探索的必要性,就要放弃探索而回归资本主义的私有制,那是十分愚蠢的认识。人类必然朝向公平正义的方向发展,而私有制社会的不平等与失去正义的一面,已经为人类社会的文明发展史所证明,因此企图恢复这样的一种社会制度只能是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反动。同样,那些“经济万能论者”企图单纯地用经济发展的高速度、高指标来界定社会的文明程度,那更是对人类社会文明发展认识上的一种幼稚。
我们完全赞同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 王东先生在《关于多层次经济结构的几个问题》(《北京日报》2010年07月05日)的观点。王东明确指出:“中国要是走向私有化,问题会更多。中国推行私有化只能充当资本主义全球体系的附庸,话语权、主导权都是人家的。由于没有那种自由主义的土壤和传统,必然会出现欧美附庸式的资本主义和官商勾结的官僚资本主义,这对广大百姓来讲是有百害而无一利的。”
早在20世纪九十年代初,马克思主义理论家胡乔木先生的《中国为什么选择了社会主义制度》的文章已经将这个问题有了一个非常清楚的揭示。我们认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解决当代中国经济社会各样问题的正确道路。问题的关键是要始终排除各样干扰,始终保持中国经济社会的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不丧失这样的原则。
【二十】
说社会主义必然代替资本主义的时候,这里还必须明确一个关键性的问题,这就是:代替并不意味着彻底地消灭。须知,社会主义制度是在资本主义制度的基础上生成的;并且,社会主义制度又是集人类社会有史以来的合理制度成分之大全的一种社会制度。对资本主义制度中的合理成分,它是本着集成的原则的。那种对资本主义的一切都持否定的态度和做法,显然是粗暴的、简单的;同样,那种对人类有史以来的一切制度不加扬弃的做法,毫无疑问地更是一种武断和无知的做法。
当代的资本主义制度有没有可取之处呢?回答显然是肯定的。除却资本主义制度给人类带来灾难的一面和腐朽的一面,传承下来的许多都是人类文明的精华,是社会主义制度必须汲取和发扬光大的。如果说社会主义制度可以在一定的时期和范围里与资本主义共存,那么共存的条件就是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可同而日语的部分。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制度正是在这一点上显示出它的历史性、现实性,同时更表达着它的生命力。这一点,正是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的智慧之处。
【二十一】
新自由主义学派的学者们企图在中国实行完全西方式的市场经济,这也是徒劳的。这次世界金融危机的爆发实际上已经宣布新自由主义经济学派的那一套经济理论在实践上的破产,但是坚守这个经济学派阵地的国内外人士依然不敢承认这样的一个“破产”事实。
在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的现实中国的经济社会里,凸显了两极分化的巨大问题,已经构成了经济社会不稳定的最重要的隐患,但是这样的一种经济社会发展的态势依然是不能改变的。中国的执政党只能依据经济社会的发展形势,采取必要的手段抑制造成两极分化的走势,加大对财富垄断者的控制和适当的剥夺。
对财富的垄断者进行剥夺的理论依据仍然是马克思的剩余价值理论。剥夺的目的是有利于直接劳动者的劳动不致于出现严重的“异化”。在民营企业里,不相信劳动者的劳动价值被企业主过度占有,这是一个严重的偏颇认识。只有使用马克思的剩余价值理论来解释当前一部分财富占有者获得巨额利润的事实,让马克思的这一理论重新发挥出公平正义的价值和作为,中国的市场经济才能是伦理化的市场经济。否则社会就很难公平。建设和谐社会就会困难重重。
只有在国企和民企里,都将劳动者视为企业的主人,将劳动的成果惠及于劳动者个人,社会的和谐才能有前提。否则,两极分化的局面就不可能缩小。中国的经济社会,既然是社会主义的,就应该从最广大的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的满足着眼。我们说,无论是国企还是民企、股份企业、中外合资企业都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实现形式。依据这样的认识,结论只能是这样的:真正的获益者就只能是真正的广大的劳动者,而决不能是那些少数的管理者和企业的权力拥有者。但现实的表现并不是这样。其原因就是缺少一种科学的理论对其的合法解释,一种行之有效的制度对其的管束,以及国家在这样的一种经济社会里的真正意义上的宏观调控和把握。
我们感觉到,目前的经济社会出现的两极分化的局面,其实就是在有意无意地按照新自由主义经济学派的那些经济理论指导经济社会运行所致。
【二十二】
“民主制度变质、国民经济虚拟化、虚拟经济泡沫化、公私债务高如山、投机诈骗成时尚”——王天玺先生对美国金融资本主义弊端的这几点归纳,应该作为中国市场经济在运行中的警戒。
搞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应该吸收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资本主义的成功的一面,但是更应该以其失败一面为戒,必须避免那种盲目模拟于西方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简单做法。如果说中国搞的是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如果说中国的市场经济与西方的市场经济有本质的区别,那么,这个区别就在于中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能最大可能地避免西方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弊端一面。
从俄罗斯完全照搬西方市场经济模式而造成的惨痛教训中,我们应该获得警醒。这次西方资本主义社会爆发的“金融危机”给俄罗斯经济造成的重创,说明当代资本主义制度并不是拯救人类命运的最佳选择。中国应该坚持自己的市场经济的独有之路。中国的经济学家应该在这一方面显示出特有的智慧。
作者单位:大连广播电视大学金州分校
爱学记

微信收款码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