彻底议一议资本主义及其根基
资本主义面对社会主义者马克思对其“异化”人类社会的指责,以“多个自由利己的个体自由获取财富的行为通过自由市场就像有一双看不见的手自动实现公共利益最大化”理论来证明“自由市场经济能够实现人类社会最优的客观正义”,进而证明“能给个体以充分自由的资本主义社会制度的完美性”。故,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关于人类正义基础准则认识相同,分歧来自实现正义的手段,即:“多个自由利己的个体自由获取财富的行为通过自由市场就像有一双看不见的手自动实现公共利益最大化”理论是否为真?
资本主义自由市场经济理论将商品经济中货币循环流转带动商品交换的客观过程、机理用“看不见的手”神秘化、玄虚化。并将之奉为“经济学王冠上的宝石”顶礼膜拜,至今依然被视为“不证自明的公理”。以至于面对现实经济问题时由此反推找原因,逻辑是:经济出问题必然是市场不自由。或是政府管的多,或是私有化不彻底,解决经济问题的方法是:小政府、服务型,政府搅买卖绝不行。明产权、搞界定,分不光公产不能停。反正是反对的理由谁都讲不清,我们正处于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资本主义自由市场经济理论成了凌驾于现实之上,任何经济危机现实都不能否定的“变形金刚”。
“按住变形金刚,看清它的原形”。此事对今日中国尤为重要,如果中国的市场化经济改革改来改去改到“政府赤条条来去无牵挂”,则有人不怕有人怕,媚外暴富者不怕,但党和人民怕。这是08危机后左右之争的焦点。看清变形金刚,关系到中国经济改革的大方向,“公共利益最大化是否为真”将决定中国政治改革的明确定位。为此我们必须对这个西方经济学之核,当代中国改革之基给予彻底的、客观的、理性的剖解:
先是抽象讲:
经济的核心就是“交换”,如果所有人拥有自己所需全部之物,就不存在交换,人类也就不存在经济这回事。
市场就是“以己所有,换己所需”的场所。
随着人类社会三次大分工“所有”和“所需”的形式发生了变化。
早期农猎渔社会,物换物,剥张兽皮换五斤米、十斤米只要我愿意,交换成功,市场存在。
中期手工业社会,物换钱,织匹棉布换五两银、十两银只要我愿意,交换成功,市场存在。
现代工业化社会,钱换钱,一百元资本换一百一十元我愿意,换九十元绝不行,无利润交换不成功,市场出问题、闹危机。
如果把商品供给方的资产阶级看做一个主体,则市场中的钱必需一天比一天多构成资本利润。而且必须以资本以外的形式出现,否则市场经济无法存在。
自然界存在的金银量具自然极限,不可能一天比一天多,故,危机加萧条,一阵折腾后,金属货币被增量无自然上限的纸币取代了。
但是资本主义国家银行私有,好不容易弄到手了货币发行权,如果印出钱来不以资本的形式出现就只能给最终商品消费的主体劳动人民。以工资形式?不行。工资是成本,属资本范畴。
“啥叫不行?不行也得这么办,试试看”资本主义观念说。于是,以工代赈、投资拉就业,靠投资渗漏的工资增加最终消费需求货币量。经济增长,战后繁荣。
但是,货币是现有商品价值对等对应物客观本质自在。相对原有价格水平下与有效需求货币量相匹配投资额而过剩的资本出现了。跨国公司,境外投资。可是飞机轮船加足马力满世界转还是比印钱慢。滞涨来了,里根开始革命了,格老出山了,钱生钱,蛋生蛋,虚拟再虚拟,衍生再衍生。人人都炒股,不吵二百五。各国都赚钱,赚完买美元。全世界人民都喜悦,福山说历史已终结。突然有一天报告:美国人花的钱比存的钱多了,我们这是在白白给他们印钱。怎么办?掐断!让雷曼兄弟去办。于是,金融海啸了,世界经济出危机了。
就算你这是“乱了敌人,乱不了自己”,趁乱弄来别国的钱。可往后怎么办?老套子不改转一圈回到原点?只能是:按GDP实际增长预期量印出货币后直接白给劳动者。“绝对不行!”资本主义观念在呐喊,但喊归喊,那是主观意愿,客观逻辑可不听你那套,不服,再折腾一万年你还得照办。我想用不了多少年。
注意!照办后还能叫资本主义吗?那叫社会主义!
故,社会主义必将代替资本主义,资本主义观念是腐朽的。
资本主义观念是为找金子而生的,自然当它把全世界的金子找全了数过一遍后就理应安寝了。资本家组织生产商品换金子,本应多生产多少就多换多少,这样资本主义观念还能多活个百八十年。可它没那个定力,用尽一切办法制造垄断涨价多换金子,甚至不惜杀人、殖民、开战索赔,现在金子都到手了、变成资本了,资本主义观念就寿终正寝了,死而不僵为腐朽。
有人会说:金子是货币,纸币也是货币,同是货币自然同样能发展资本主义。
不对。虽然都是货币,金子是由民间分散向集中聚集,其过程创生发展了资本主义。而纸币民间无法创生,只能由国家统一发行,是由集中变为分散,而且必须是脱离资本的分散。其过程就是社会主义的集体分配。
纸币诞生是资本主义走向灭亡,社会主义走向胜利的标识。
意欲为恶而成善,美联储加快了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历史进程。
老子真伟大!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为恶。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有无相生,难易相成,物极必反。天之道,不争而善胜!
然后再具体讲:
要讲清道理,崇尚理性逻辑的西方人老说中国人重感悟直觉,讲的道理无确定性,不如他们讲经济学道理必然先做一个基本原理模型明确无误的摆在那里,然后添减条件解释具体经济现象。
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原理是“市场机制可以自动使经济达到均衡。市场机制是什么?是价格机制。价格由供求关系所决定,又可以自动调整供求关系。国际收支决定汇率,汇率又调节国际收支。资金供求决定利率,利率又调节资金供求关系。物价高了,自然会跌回来;低了,自然会涨回来。市场自身的缺点是存在的,如信息不对称,外部性和垄断,需要政府来补充。但是,市场机制在本质上是均衡的,政府不能干预”。
至于原理模型那就多了去了,公式方程、乘数函数、图形曲线天花乱坠加科学严谨。【就是不知道:基础不牢,地动山摇。】
现在我们也学一个。先说“基本原理”再做“原理模型”。
基本原理:
顾名思义:
“资本主义”就是:人们将用资本去获取利润(用钱赚更多的钱)作为主要行为目的的观念。
“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就是:整个资产阶级将获取利润作为主要行为目的,通过实体经济市场用资本货币购买原料设备和劳动力组织生产销售最终消费商品或通过虚拟经济市场用资本货币购买金融产品换回超过资本货币量的货币的行为。
虚拟经济是实体经济的派生物,实体经济是基础。没有实体经济就不会有虚拟经济的存在,那么我们就从资产阶级用资本货币购买原料设备和劳动力组织生产销售最终消费商品换回超过资本货币量的货币行为构成的资本主义实体市场经济说起:
全部资本构成的社会商品生产链终结于最终消费商品,全部资本要收回成本同时获取利润所需的货币总量就是最终消费商品市场有效需求货币总量。
因受“货币是现有商品价值对等对应物”【参见《道尽》第2节——论货币自在自为的客观本质】客观本质的决定,经济发展追加资本后,如果市场价格水平稳定(市场现有商品平均价格不变),则全部新增资本要收回成本同时获取利润所需的货币总量就是最终消费商品市场有效需求货币总增量。
因为GDP是年度已售出最终消费商品统计总货币量,所以如果市场价格水平稳定,则年度全部新增资本收回成本同时获取利润的货币总量等于GDP增量。两者额度大体相等则供需间货币平衡,市场价格水平稳定,经济均衡。这是货币经济的本质核心点。
因为在商品经济社会中,商业银行“向存款付息”而使除手持现金(M0)外的全社会的货币都变成了资本,社会货币已经资本化。所以资本利润的唯一来源就是社会新增货币。进而在现代商品经济社会中“年度资本总利润量等于本年度新增货币发行量”。【存款利率是资本利润率底线。从逻辑上讲,当代社会人人都是资本家,真假分界是:自有资本利润率能否大于货币贬值率】
因受“货币是现有商品价值对等对应物”客观本质的决定,在现代商品经济社会中:
年度新增货币总量等于本年度基年GDP增张实际量,经济均衡。则:市场价格水平稳定、资本利润率稳定、币值稳定。
年度新增货币总量大于本年度基年GDP增张实际量,经济繁荣。则:市场价格水平上涨、资本利润率上涨、货币贬值。
年度新增货币总量小年本度于基年GDP增张实际量,经济萧条。则:市场价格水平下降、资本利润率下降、货币升值。这是现代商品市场经济的本质核心点。
因社会货币资本化“年度资本总利润量等于本年度新增货币发行量”,所以“货币是现有商品价值对等对应物客观本质;GDP客观增量”共同决定了人类要想“实现经济无通胀健恒久康运行发展目标”就必须做到“ 社会资本总利润不得大于GDP客观增量,社会新增货币总量必须以GDP客观增量为准”。这是客观经济规律对人类现代货币商品经济的自在规定。
在现代货币商品经济的现实产业链中,除了最终消费者的购买行为外,推动每一个环节交易的都是资本利润动机,而带动商品循环的“货币循环”系统恒久稳定运行的客观基础是:最终消费市场有效需求货币量能给资本以利润空间。所以,同时保证现代货币商品经济实现恒久健康均衡运行三要件“市场价格水平保持稳定;资本拥有实现利润空间;供需占有货币数量均衡”的唯一客观先决条件是“以基年GDP实际增量为准的社会新增货币直接成为最终消费市场有效需求货币构成资本利润源”。
最终消费市场有效需求货币就是“不能回收的支出货币”,包括浪费和灾害损失。但不包含中间市场和初级市场上的有效需求货币,它属商品成本范畴,因为不管是本年度还是跨年度总之是要回收的支出货币,是投资。不计入投资的GDP才是“纯GDP”。
并且,投资应按商品生产、流通诸环节实际应占用货币总量额度与“纯GDP”增量额度客观比例保持大体不变(理论比是3:1。中间环节越多或交换不畅,则比例越大、资本形成越多,经验值为6:1),这是保证市场价格水平稳定的货币循环系统恒久稳定运行的客观基础。【这也是无宏观管理的自由市场经济模式无法做到的】
否则,超匹配比例的投资拉动经济增长的最终结局必然是:市场价格水平上升(通胀),或是货币循环系统受阻(过剩),或是两种状况同时发生(滞涨)。
投资需求是由最终商品需求派生的,而最终消费商品的需求则取决于居民可支出货币,最终消费市场有效需求货币即时量就是M0。根据现代商品经济货币流通速度经验数据值:3计算,在一国之内3倍M0+财政消费性支出+贸易顺差=纯GDP的量。
虽然“以基年GDP(应为纯GDP)实际增量为准的社会新增货币直接成为最终消费市场有效需求货币”等于是以3倍于即时M0正常增量的方式向最终消费市场注入货币(和“投资与GDP理论比”正好匹配),但通过银行储蓄和股市融资转化为投资将会自动均衡分布于供需方之间,不会导致最终需求拉动型通胀。故不存在与“市场价格水平保持稳定”“供需占有货币数量均衡”的矛盾。
消费最终商品的主体是广大劳动阶级。不管是早期英国资本家的纺织品还是当代美国资本家的IT产业,社会大宗商品的利润最终都来自广大劳动者的可支出货币。政府以公共开支代替居民消费难以与供给结构匹配。如以国家消费调整供给结构,非战争时期会因导致国民消费品不足而产生社会问题。
所以:“以基年GDP实际增量为准的社会新增货币直接发给广大劳动阶级成为最终消费市场有效需求货币构成资本利润源确保货币循环” 是现代货币商品经济的基本原理。【这是纸币时代彻底根除货币致导型经济危机的基本原理,也是金属货币时代无法摆脱周期性经济危机的客观机理】。
原理模型:
假设即时:
经济体内社会总商品300件;货币总量3000元。
生产领域,即:初级商品市场商品待组成最终商品100件,占有货币总量1000元。
流通领域,即:中间商品市场运输、仓储最终商品100件,占有货币总量1000元。
消费领域,即:最终商品市场正在交易中最终商品100件,占有货币总量1000元。
即:充分表现出货币是现有商品价值对等对应物客观本质的理想状态。我们把此时的商品价格称为“基点价格”,为10元。
取年GDP增长10%值,如果此时最终商品市场商品增加10%,达110件,按基点价格货币总量应为3100元。
新增货币100元直接发给广大劳动者用于购买最终商品,则这100元便会变成基点价格水平不变条件下从原料加工到商品流通诸环节构成的商品供给链中资本的利润总合。这是商品货币经济正常运行的理想模型。
否则,这种新增货币注入经济循环圈的方式只要稍有改变,必然是以投资形式出现。不管你投在商品供给链的任何一个点上它都将转化为商品成本。投入点以上至原料市场诸环节构成的区域内因需求货币放量会保持基点价格或价格上涨(投资过热),资本利润得以实现。
但是,投入点以下至最终消费市场诸环节资本利润货币在哪里?客观上此区域整体不存在利润空间,那么异彩纷呈或激烈残酷的市场竞争行为和并在一起实质上就是“囚徒效应”,【能够成功脱逃最英勇的囚徒实质上就是从别的囚徒那里抢来货币的速度超过了货币贬值的速度】。而最终的整体经济结局必然是相对最终消费需求货币不足的生产过剩。
是工资总量、城镇居民家庭全部年收入、农村居民家庭现金收入之总额扣减个人预防性储蓄总额后的货币总量(M0)构成了最终消费市场即时有效需求货币总量,它应该等于市场上现有最终消费商品成本与资本利润的货币总量。
但是,城镇居民家庭全部年收入来自事业人员工资和国家财政转移均为税收,农村居民家庭现金收入来自初级产品出售,工资是商品成本货币量扣除所含原始性自然资源(土地、矿产等)价值货币量之后的货币量。三者均构成商品成本。
总之,社会上的货币只要不是央行印出后直接给最终消费者的都必然是社会商品的成本,必然小于最终消费商品成本与资本利润的货币总量。【现实经济非危机时期之所以能够运转,是因有“只有使用权,所有权空置”的银行信用货币以资本的形式顶替真实货币为了商品成本。即M2大于M1的货币量。而它恰恰是经济危机的源头。详见《道尽》之6节“给美联储上课”】
由此,我们可以得出结论:缺少“以基年GDP实际增量为准的社会新增货币直接发给广大劳动阶级成为最终消费市场有效需求货币构成资本利润源确保货币循环”这一基础条件,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在基础层面存在反逻辑的悖论性缺陷。它自己预设了“资本利润枯竭”或“有效需求货币不足”二选一的必然结局。具体表现就是:相对最终消费市场有效需求货币量不足的生产过剩。即:经济危机之母。
同时,没有来自最终消费市场以货币为载体依次向中间市场、初级市场层层上传的需求信息,市场价格机制整体功效就无从发挥,“市场自动合理配置资源,优化产业结构。”也就成了一句空话。【当代发达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实际上是以巨型跨国公司加大垄断程度、扩大垄断规模方式来对冲掉对市场需求信息的需求,通过内部计划调控实现合理配置资源,优化产业结构的。新自由主义反对计划经济,但人是目的性动物,所有经济都是计划的。重要的是谁?在何层次计划?】进而“市场机制可以自动使经济达到均衡”也就没有了客观基础。
有人会说:如果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自身存在这样大的缺陷,那么资本主义几百年来,尤其是近几十年来取得的成就如何解释?
从头说起: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形成之初,社会上分散存在着千万年间人类积攒的金银,只要新奇的工业商品能生产出来就能卖出去,此阶段萨伊的“供给创造需求”理论、密斯的“看不见的手”理论正确。随着金银货币以资本形式的集中,供需货币反向加速运动,市场上缺金少银,杀人掠夺、殖民搜刮、频繁的经济危机,此阶段马克思剔除货币“现有商品价值对等对应物”属性功能的计划经济理论正确。1929年经济危机预示着金属货币时代的终结,作为金属货币向纸币时代的过渡阶段,凯恩斯关注有效需求货币量的“廉价货币政策”经济理论虽不治本,但治标。凭借纸币特性,超GDP增量大幅增发货币并以此为基础扩张信用货币,用于国家投资支出,以及二战爆发产生的“军需”使资本主义社会走出了大萧条。但随着“追求最大化显性货币利润”的资本天性将“决定最终消费市场物价的国民劳动所得货币量”牢牢地压在底线,而产生了被最终商品消费市场有效需求货币量刚性决定的正常实体经济循环圈匹配资本额度排除在外的大量过剩资本。
商品货币化社会是一体经济,零和博弈。而在这种经济制度下,广大商品生产者对整体社会中的一部分货币都不能进行自动均衡配置的自由市场经济“能自动实现公共利益最大化”是一句骗人的鬼话。
但过剩资本也是资本,逐显利是资本的天性。战后拯救欧洲计划、海外市场的扩展及1945年布雷顿森林世界货币体系的建立,使美元纸币无度滥发,戴高乐1965年说“美国享受着美元所创造的超级特权和不流眼泪的赤字。它用一钱不值的废纸去掠夺其他民族的资源和工厂”。 1971年美元信任危机使布雷顿森林世界货币体系解体,人类货币彻底完成了“从有锚时代向无锚时代”的飞跃,浮动汇率替代固定汇率。美联储破天荒获得了“脱线风筝式”绝对自由,将“金融机构配置资本以协调整个市场重要职责”留在了云彩下面,扩展海外市场资本的轮船飞机是追不上了。剩余资本额度继续放大,最终形成了经济滞涨。
时势造英雄,为应对滞涨,里根革命。新经济产生了,美国从1980年代起建立的现行账户赤字日益增长,货币价值虚拟了,在新自由主义经济政策指导下,美国大众收入增长长期停滞,工人的实际工资甚至下降,贫富分化加剧。为维持生活水平,多数家庭不得不大量借债,信贷消费开始流行,居民消费成了拉动美国GDP增长的主力。这种情况似乎本可以无止境地延续,因为亚洲的日本、中国为加强自己美元储备愿意支持美国赤字。但是由于新金融虚拟经济在银行杠杆化信用放贷、金融衍生品创新中规模急剧放大使人人都学会借钱炒股投资的美国人因虚拟财富增长而疯狂消费,最终因美国家庭借贷超存款、超总收入,金融资本利润源枯竭而使这一过程终止。并引发了08年世界金融危机。
经济学家们早就意识到了资本投入报酬递减、利润源萎缩现象,资本主义自由市场经济理论在逻辑上有三条出路:或者靠增发货币提供利润,或者向海外谋求新的利润空间,或者制造一个虚拟市场将这些过剩资本装起来。
但是,因受“货币是现有商品价值对等对应物”客观本质的决定:超出基年GDP实际增量的社会新增货币以及银行信用货币以资本转化为商品成本的形式出现,必然导致资产价格上涨产生成本推动型通胀。或以国家消费性公共支出的形式出现形成短期无通胀繁荣催生出大量剩余资本,进而逐渐形成通胀与大量剩余资本并存的经济滞涨。进而为消除滞涨分流大量剩余资本而形成脱离实体经济的证券化金融虚拟经济。而金融虚拟经济正常运转的唯一客观先决条件是:以超实体经济平均利润率比率持续不断的向金融市场注入货币。尽管证券化隐藏了银行信用对货币供应的增加,吸纳货币隔离了通货膨胀、尽管金融虚拟经济极为复杂、庞大多变,但万变不离其宗,这里客观存在一个和“人们将用资本去获取利润作为主要行为目的”这一资本主义观念产生无法调和矛盾的极限状态:个人储蓄率整体上为零或负值后、个人收入整体上低于借贷额度后,从金融资本整体视角看“利润已经枯竭”。私人央行继续增发纸币、金融资本继续扩张信用放贷已属白给别人钱。货币供给链必然被掐断。金融虚拟经济必然爆发危机进而因“货币循环”受阻传导引发实体经济危机。
如今三条路都走到了尽头,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达到了自身逻辑的上止点。
问题的症结在于“货币循环”!
究其根源,在于资本主义社会个人自由“追求最大化显性货币利润”观念下形成的信奉自由贸易主义、最低政府干预以及最大程度的竞争的盎格鲁—萨克逊模式。在该模式“央行私有化制度、银行信用贷款制度、浮动汇率制度”及“放松的金融监手段”的主观真实目的作用下,国际货币金融规则及国家货币金融政策对整体社会货币的支配方式与市场商品经济客观原理“以基年GDP实际增量为准的社会新增货币直接发给广大劳动阶级成为最终消费市场有效需求货币构成资本利润源确保货币循环”相悖。
商品市场经济社会中“利润率太低资本失去投资动力,利润率太高导致高通胀社会难以承受”的经济表象【实质上是银行利率水平长期趋近甚至高于GDP增长率,实体资本客观上没有“无通胀经济”获利空间】致使“控制货币数量是不可能的”成为了当代自由市场经济学理论界共识。进而当代自由市场经济体均放弃了货币总量控制,基础货币合并以基础货币为基础的信用货币总增量持续的、远远的高于GDP实际增量,金融资本稀释转移占有实体经济创造的大部分价值。持续的结果是:产生大量过剩金融资本,使本是为实体经济商品交换而产生的“货币循环”逐步远离实体经济“异化”为虚拟经济。
“货币循环”因金融资本家面对利润源日益相对萎缩而发的“贪婪与恐惧反复交替”而相应无常变动,致使实体经济平稳健康发展的基础丧失。只能被动等待金融资本最终因整体利润枯竭而中断“货币循环”后的危机到来。
因为资本主义观念下无法做到“以基年GDP实际增量为准的社会新增货币直接发给广大劳动阶级成为最终消费市场有效需求货币构成资本利润源确保货币循环”,所以,自由市场经济的基本原理“市场机制可以自动使经济达到均衡”的基础“市场机制”没有客观基础。故,“多个自由利己的个体自由获取财富的行为通过自由市场就像有一双看不见的手自动实现公共利益最大化”自由市场经济理论为假,不成立!由此,“自由市场经济能够实现人类社会最优的客观正义”,进而证明的“能给个体以充分自由的资本主义社会制度具完美性”社会理论为假,不成立!
自由市场经济模式自身的缺点是:无法做到以基年GDP实际增量为准的社会新增货币直接发给广大劳动阶级成为最终消费市场有效需求货币构成资本利润源确保货币循环。市场机制在本质上不是均衡的,政府必须干预。人类货币商品市场经济必须服从于人本主义观念下有整体宏观计划的统一政府的管理!
资本主义自由市场经济继续违背货币商品经济客观原理,相伴而生的经济危机必将使资本主义社会崩溃。改变资本主义观念而顺从市场商品经济客观原理,则资本主义就是自动过渡到社会主义。
资本主义必将被社会主义所代替!
这是结论,理据就是新货币客观本质——《道尽道不尽的货币经济》之第2节
爱学记

微信收款码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