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占卜氏(三)
文章围绕华西村公有制实现共同富裕的案例,探讨私有化对贫富差距的影响,批判国企私有化过程中的资产流失问题,强调公有制与私有化的区别及改革中的合法性争议。
答占卜氏(三)
华西村说明了公有制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能够实现共同富裕,而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华西村也不可能实现均富,普通村民与吴仁宝家族的财富是不可同日而语的,普通村民可能只有几十万、几百万的存款,而华西村管理层可能就上千万上亿,这些公开合法所得,这些巨大的财富差距他人也不正心悦诚服无人指责吗?不正是我说的贫富差距扩大可以用小富和巨富来化解吗?
在这里你承认了公有制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能够实现共同富裕的,好。你见过有谁主张绝对的平均吗?劳动有差别的,收入以此为依据有所差别是合理的。没有谁主张绝对的平均,只有你在批判,不是左手树靶右手打靶吗?你所说的贫富差距扩大的解决在私有化的基础是能够实现吗?即使发达到如美国的程度,两极分化都不能解决,你告诉大家中国搞了私有化后是可以解决两极分化问题的?忽悠、接着忽悠。
“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发展不平衡、多层次的状况,适当发展非公有制经济是可以的。”非公有经济是怎么来的?改开之初是没有非公有经济的,是从公有制经济转变而来,最初是那些服务业,手工业,零星分散的中小工矿企业等这些领域,把他们私有化了,中小企业主,个体户成为最先富裕起来的人群,他们大多数人是合理合法取得的财富。对这种转变我称之为私有化有问题吗?而近年来才开始大型国企改革,所谓国企私有化。至于百度来的私有化,完全变了味,说什么私有化实施主体是全体人民而不是当局者,所有私有化都说成是“非法”,如此教条的解释,信了能得出私有化存在是合理的吗?难怪你反对私有化。如果你反对把大型国企私有化,是不是应该区分开来?由此看来是谁在混为一谈。
你首先讲述了改革初期我国私有制经济的产生过程,这一过程实际上复杂得多,它包含着不少凭个体的资本积累而发展起来的部分,这部分在那个时期主要个人劳动与经营而发展(即使到现在这批人占比较大但资产总量却不太大,这属于草根资本部分,这是创造财富的部分)(现在及未来他们与普通劳动者的之间都属于内部矛盾,这一矛盾主要由政府通过政策调协资本与劳动的收益来解决);一部分则是与中小型国企及集体企业的改制相关,在国家对国企实行“抓大放小”的精神指导,一些官员不分情况、不计效益的情况一概卖光、送光,这类所有权的转移伴随着大量的侵吞国有资产的事实而发生,确实属于私有化的组成部分;现在的私有化则指向了大型国企。这里存在着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私有化是在权力的干涉进行不等价交换,违背了人民的意志,侵害着人民的利益,不是非法的吗?你所相信的私有化的合理性的依据是什么呢?我当然反对大型国企的私有化,同时也认为原来的侵吞国企行为也是违法,必须得到清理,当然处理这批资产的时,主要是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及重新界定所有权的问题,而不是要把这些企业搞垮。
既然适当发展非公有制经济是可以的,由此使公有制经济在你看来不占主导地位错出在哪里?出在“通过非法侵吞国有资产形成,这才是最大的问题所在”。也证明了最初的私有化并不存在危害侵吞公有制的主导地位及国民经济主导作用,最初的私有化是无过错的。你也没有必要反对这部分私有化吧。
主张适当发展等于全面发展或主要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吗?等于认为它可以取代公有制经济占主体地位吗?我有没有主张过公有制经济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要求、有没有主张过私有制经济比公有制经济更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要求从而主张公有制经济就应该被私有制经济所取代?知道你的逻辑不通在哪里了吗?应该说服人而不是强加于人。解答你的问题可以从四个方面入手——一是公有制经济特别是大型国企是与现代化大生产相适应的,与生产发展的规模化集团化的要求相适应;二大型国企掌握着国民经济的命脉、关系着国家的经济安全乃至政治安全,是国家控制整个国民经济的物质支撑,对于关于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行业与关键领域,国有经济必须占支配地位;三、无数先烈抛头颅洒热血换得的、一代多人流汗奋斗发展壮大起来的国企凭什么被少数人依靠权力而据为已有呢?被剥夺的人民群众凭什么必然心甘情愿地接受呢?最后,你提到了初期的问题仍是侵占,有人强占了你家的房子,你会不会因为这事发生在前年不是今天就放弃追索并认为合理呢?
两极分化与共同富裕。为什么邓小平要提共同富裕,不提均富?可能预见到了改开可能带来两极分化。既然适当发展非公有制经济是可以的,两极分化就不可避免,消除两极分化的危害,就象华西村那样实现共同富裕,自然就没人在意财富不均的矛盾。即使没有私有化经济,全是公有制经济,只要还是市场经济,还有按劳分配,按资分配,一样会造成两极分化。一味指责合法私有化造成两极分化,是因为还有人没有脱贫,没有脱贫的人抱怨,同情者抱怨都情有可原。如果明知两极分化不可避免,不积极舒缓这种矛盾思想,反而火上浇油,不但于事无补,反而增加不安定因素。难道不是亲者痛仇者快吗?
“两极分化与共同富裕。”这个问题已经谈过多次,再谈一下也无妨,对你能有多大作用我却不敢确定。“为什么邓小平要提共同富裕,不提均富?”我再问你,有谁主张绝对平均了?这难道不是无的之矢吗?经典作家早就告诉过我们,即使是在典型的社会主义公有制下的按劳分配中,仍然存在差别,也被叫做资产阶级法权,也不存在绝对的公平更不存在绝对的平均,现阶段的我国的按劳分配是以企业为单位进行的,直接与企业的效益相联系,存在着同工不同酬现象,再有每个人的劳动能力不同,家庭中需要养活的人口不同等。所以说共同富裕是对的,但真不知道是谁在主张绝对平均。“(邓小平)可能预见到了改开可能带来两极分化。”这是邓小平的主张吗?请看“在中国现在落后的状态下,走什么道路才能发展生产力,才能改善人民的生活?这又回到是坚持社会主义道路还是走资本主义道路的问题上来了。如果走资本主义道路,可以使中国百分之几的人富裕起来,但是绝对解决不了百分之九十的人生活富裕问题。而坚持社会主义,实行按劳分配的原则,就不会产生贫富过大的差距。再过二十年,三十年我国生产力发展起来了,也不会出现两极分化。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第64页) ”“如果走资本主义道路,可能在某些局部地区少数人更快地富起来,形成一个新的资产阶级,产生一批百万富翁,但顶多也不会达到人口的百分之一,而大量的人仍然摆脱不了贫穷,甚至连温饱问题都不可能解决。只有社会主义才能从根本上解决摆脱贫穷的问题。(《中国只能走社会主义道路》《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第208页) ”“如果富的愈来愈富,穷的愈来愈穷,两极分化就会产生,而社会主义制度就应该而且能够避免两极分化。解决的办法之一,就是使富起来的地区多交点利税,支持贫困地区发展。
(《在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的谈话》《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第374页) ”“社会主义最大的优越性就是共同富裕,这是体现社会主义本质的一个东西。如果搞两极分化,情况就不同了,民族矛盾、区域间矛盾、阶级矛盾都会发展,相应地中央和地方的矛盾也会发展,就可能出乱子。
(《善于利用时机解决发展问题》《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第364页) ”“同时也有右的干扰,概括起来就是全盘西化,打着拥护开放、改革的旗帜,想把中国引导到搞资本主义。这种右的倾向不是真正拥护改革、开放政策,是要改变我们社会的性质。一旦中国全盘西化,搞资本主义,四个现代化肯定实现不了。中国要解决十亿人的贫困问题,十亿人的发展问题。如果搞资本主义,可能有少数人富裕起来,但大量的人会长期处于贫困状态,中国就会发生闹革命的问题。中国搞现代化,只能靠社会主义,不能靠资本主义。历史上有人想在中国搞资本主义,总是行不通。我们搞社会主义虽然犯过错误,但总的说来,改变了中国的面貌。(《吸取历史经验防止错误倾向》《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第229页)”“如果我们的政策导致两极分化,我们就失败了…… ”你看清楚了吗?邓小平并不认为认为改革必然导致两极分化而且极力避免两极分化,并且把两极分化的出现看作是改革的失败。“既然适当发展非公有制经济是可以的,两极分化就不可避免,”适当发展非公有制经济是可以的(我的主张),就一定导致两极分化?你这是什么逻辑?“消除两极分化的危害,就象华西村那样实现共同富裕,自然就没人在意财富不均的矛盾。”前提错误,结论必然无意义,华西村正是公有制下共同富裕的典型事例;“即使没有私有化经济,全是公有制经济,只要还是市场经济,还有按劳分配,按资分配,一样会造成两极分化。”你有事例来证明这个观点?“一味指责合法私有化造成两极分化,是因为还有人没有脱贫,没有脱贫的人抱怨,同情者抱怨都情有可原。”你搞不清楚私有化的内涵,利用权力侵吞国企、侵害人民的所有权、不等价交换等能合法吗?按你的说法贪污倒是合法无罪的了?两极分化下仅仅是有人(人数多少的问题)没有脱贫的问题吗?金字塔分配格局下占人口9成以上的劳动得不成应有的补偿、得不到合理的报酬,这是少数的可以忽略的吗?站着不同立场上自然会得到不同的结论,最起码改革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是不赞成而且坚决反对这种情况的。“如果明知两极分化不可避免,不积极舒缓这种矛盾思想,反而火上浇油,不但于事无补,反而增加不安定因素。难道不是亲者痛仇者快吗?”私有化的情况下两极分化当然是不可避免的,可是私有化本身却是可以避免的,所以两极分化也不是不可避免的。面对两极分化的危险,你想让大家视而不见,大家即使头脑没有意见肚子也会有意见,它饿。你不是想主动解决矛盾促进和谐而是回避问题制造、加剧矛盾、破坏破坏社会的和谐?这是亲者痛仇者快的事(如果你还认为我们俩的争论属于内部矛盾的话)。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第64页) ”“如果走资本主义道路,可能在某些局部地区少数人更快地富起来,形成一个新的资产阶级,产生一批百万富翁,但顶多也不会达到人口的百分之一,而大量的人仍然摆脱不了贫穷,甚至连温饱问题都不可能解决。只有社会主义才能从根本上解决摆脱贫穷的问题。(《中国只能走社会主义道路》《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第208页) ”“如果富的愈来愈富,穷的愈来愈穷,两极分化就会产生,而社会主义制度就应该而且能够避免两极分化。解决的办法之一,就是使富起来的地区多交点利税,支持贫困地区发展。
(《在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的谈话》《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第374页) ”“社会主义最大的优越性就是共同富裕,这是体现社会主义本质的一个东西。如果搞两极分化,情况就不同了,民族矛盾、区域间矛盾、阶级矛盾都会发展,相应地中央和地方的矛盾也会发展,就可能出乱子。
(《善于利用时机解决发展问题》《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第364页) ”“同时也有右的干扰,概括起来就是全盘西化,打着拥护开放、改革的旗帜,想把中国引导到搞资本主义。这种右的倾向不是真正拥护改革、开放政策,是要改变我们社会的性质。一旦中国全盘西化,搞资本主义,四个现代化肯定实现不了。中国要解决十亿人的贫困问题,十亿人的发展问题。如果搞资本主义,可能有少数人富裕起来,但大量的人会长期处于贫困状态,中国就会发生闹革命的问题。中国搞现代化,只能靠社会主义,不能靠资本主义。历史上有人想在中国搞资本主义,总是行不通。我们搞社会主义虽然犯过错误,但总的说来,改变了中国的面貌。(《吸取历史经验防止错误倾向》《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第229页)”“如果我们的政策导致两极分化,我们就失败了…… ”你看清楚了吗?邓小平并不认为认为改革必然导致两极分化而且极力避免两极分化,并且把两极分化的出现看作是改革的失败。“既然适当发展非公有制经济是可以的,两极分化就不可避免,”适当发展非公有制经济是可以的(我的主张),就一定导致两极分化?你这是什么逻辑?“消除两极分化的危害,就象华西村那样实现共同富裕,自然就没人在意财富不均的矛盾。”前提错误,结论必然无意义,华西村正是公有制下共同富裕的典型事例;“即使没有私有化经济,全是公有制经济,只要还是市场经济,还有按劳分配,按资分配,一样会造成两极分化。”你有事例来证明这个观点?“一味指责合法私有化造成两极分化,是因为还有人没有脱贫,没有脱贫的人抱怨,同情者抱怨都情有可原。”你搞不清楚私有化的内涵,利用权力侵吞国企、侵害人民的所有权、不等价交换等能合法吗?按你的说法贪污倒是合法无罪的了?两极分化下仅仅是有人(人数多少的问题)没有脱贫的问题吗?金字塔分配格局下占人口9成以上的劳动得不成应有的补偿、得不到合理的报酬,这是少数的可以忽略的吗?站着不同立场上自然会得到不同的结论,最起码改革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是不赞成而且坚决反对这种情况的。“如果明知两极分化不可避免,不积极舒缓这种矛盾思想,反而火上浇油,不但于事无补,反而增加不安定因素。难道不是亲者痛仇者快吗?”私有化的情况下两极分化当然是不可避免的,可是私有化本身却是可以避免的,所以两极分化也不是不可避免的。面对两极分化的危险,你想让大家视而不见,大家即使头脑没有意见肚子也会有意见,它饿。你不是想主动解决矛盾促进和谐而是回避问题制造、加剧矛盾、破坏破坏社会的和谐?这是亲者痛仇者快的事(如果你还认为我们俩的争论属于内部矛盾的话)。
注:红色是强友占卜氏的原文,黑色字体是我的评论,蓝色字体是对邓小平同志原文的引用。
很赞哦! (1025)
爱学记

微信收款码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