啥是毛主席治国安邦的绝招?
啥是毛主席治国安邦的绝招?
《诗经・大雅・荡篇》说:“殷鉴不远,在夏后之世。”这句诗揭示了一个历史教训,即夏代的灭亡,是殷代的前车之鉴。一个强大的夏王朝,不仅有很长的历史,而且是一个很大的国家,竟然在很短的时间内,被商汤的军队所推翻。这是历史上的大事件,直到东周时期,还有余波震荡。孔子总结其原因是“夏桀暴其民甚,因而身杀国亡”。应该说,孔子的这个认识还是睿智的,还是深刻的,还是客观的,还是独到的。
在这里,他实际上也给后人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治国安邦,是治官还是治民?究竟何为先?
孔子是这样回答的:“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他的意思是说,统治者治理国家,老百姓不能违逆统治者的意志,只能奉命行事,而不能有自己的思想。他的这种治国观,就是把治国安邦的重点放在了治民上。这实际上是一种愚民思想,又错误地地走向了暴民的另一端。
孔子的这种思想,被中国历代封建统治者崇为治国安邦的尚方宝剑,并将之不断发展和强化。可以这样说,一部中国封建社会史,从某种意义上看,又是一部封建统治者的愚民史。
毛主席作为当代最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新中国的缔造者、前无古人的政治家和厚今薄古的思想家,一反历代封建统治者“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的传统作法,革故鼎新,改弦易辙,另劈溪径,别开生面,提出了“治国就是治吏”的思想,把治国安邦的重点始终放在“治官”上。
建国之初,毛主席就向全党发出告诫:“治国就是治吏,礼义廉耻,国之四维;四维不张,国将不国。如果臣下一个个都寡廉鲜耻,贪污无度,胡作非为,而国家还没有办法治理他们,那么天下一定大乱,老百姓一定要当李自成。国民党是这样,共产党也会是这样。”正是基于毛主席这种对中国历史的深刻观察,以及对共产党执政前景的深谋远虑,毛主席“治国就是治吏”的著名论断,闪烁出十分耀眼的思想光辉。
众所周知,权力,是一柄“双刃剑”,既能成为为人民服务的工具,也能成为谋取私利的手段,就看他掌握在什么人手里。当权力掌握在心术不正者手中的时候,权力那种天然的扩张性和腐蚀性就会被膨胀到顶点,从而变为独断专行,弄虚作假,贪污腐化、中饱私囊、乱政扰民、祸害一方的工具;当权力掌握在心系万民者手中的时候,权力那种内蕴的公益性和优益性就会被发挥到极致,成为兴利除弊、惩恶扬善、扶正祛邪、凝聚民心、汇集民力、造福人民的利器。因此,如何发扬权力良性,遏止权力恶性,是执政者治国安邦的重要课题。
怎么样才能实现治吏的目的呢?
毛主席曾经强调:“重要的问题在于教育干部。”因此,毛主席将为人民服务作为党的根本宗旨,反复地号召和教育党的各级干部和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要当“人民的公仆”和“勤务员”,时刻接受人民的批评、监督和问责;人民群众是国家的主人,维护和保障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是党和政府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毛主席始终认为,共产党要跳出“人亡政息”的“历史周期率”,必须依靠人民,只能依靠人民。他说:“我们已经找到新路,我们能跳出这周期率。这条新路,就是民主。只有让人民来监督政府,政府才不敢松懈。只有人人起来负责,才不会人亡政息。”毛主席亲自领导下制定的第一部新中国《宪法》,赋予了人民监督的法律地位。《宪法》规定“一切国家机关必须依靠人民群众,经常保持同群众的密切联系,倾听群众的意见,接受群众的监督。”“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对于任何违法失职的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有向各级国家机关提出书面控告或者口头控告的权利。”
毛主席一再强调,治国就是治吏,治国必须治吏,治国必先治吏,治吏必须从严。我们不会忘记建国之初响起的第一声惩贪枪声。据薄一波回忆,在公审刘青山、张子善的大会召开之前,曾有党内的老同志找到薄一波,要其向毛主席说情,是否可以不枪毙刘、张。当时,毛主席态度鲜明地指出:“正因为他们两个人的地位高、功劳大、影响大,所以才下决心处决他们。只有处决他们,才可能挽救20个、200个、2000个犯有不同程度错误的干部”。毛泽东砍了刘青山、张子善的两颗人头,不知让多少官员警醒、多少人悬崖勒马、多少人廉洁自律,至少换来中国官场近30年的清廉和安定。
显见,治国就是治吏,是毛主席治国安邦的一大绝招。正是这一绝招,才极大地提高了党的凝聚力,才显著地增强了人民的向心力,才根本地削弱了社会的离心力。
为什么会出现如此奇特的效应呢?一句话,就是“严”字当头。离开了“严”,何以兴五常?离开了“严”,何以正纲纪?离开了“严”,何以处世训?离开了“严”,何以树新风?只有严格要求、严格教育、严谨治学、严格管理、严格监督、严格约束、严格政纪、严格党纪、严格法纪、严惩腐败、严防变质,用先进的思想“育官”,用透明的机制“督官”,用权力的分解“制官”,用严明的纪律“戒官”,才能让所有的官员如临薄冰,如临深渊,廉洁奉公,执政为民,慎言,慎行,慎独,慎微,慎欲。
毛主席不仅从严治吏,更是从严律己。他曾这样豪迈地宣誓:“谁要是搞腐败那一套,我毛泽东就割谁的脑袋。我毛泽东若是搞腐败,人民就割我毛泽东的脑袋。”试问,古往今来的政治家,有谁能这样、敢这样、会这样向人民发出如此荡气回肠,大气凛然的誓言?没有,从来没有过!毛主席不仅公开宣誓了,而且真正始终如一地作到了。所以说,毛主席为什么伟大,毛主席为什么令人民永远怀念,这或许也是一个重要因素吧。
毛主席“治国就是治吏”的思想,是一面镜子。从时下官场纷呈的乱象看,究其原因,完全在于一些人在治国安邦的理念上,重蹈了“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的历史覆辙,他们大作治民文章,专作治民文章,只作治民文章。前些年出台了一些改革措施,什么产权制度改革,什么教育制度改革,什么医疗制度改革,什么住房制度改革等等,总是冲着老百姓,总是将老百姓推向改革的风口浪尖,总是让老百姓承受改革的重负。而一旦改革面向官员本身时,就遭遇重大阻力。还别说是全面推进,就连稍稍地展开,都难于上青天。譬如说那个研究了近30年的官员财产公示制度,一直到今天,据说仍处于“积极准备”阶段。这不很耐人寻味吗?种种迹象表明,这完全是治民的思想在作祟,颠倒了治吏和治民的位置。
也正因为一些人把治吏和治民的位置给颠倒了,才造成时下各类矛盾突出,问题叠生,包括农业和农村、农民的三农问题,包括国有企业的衰败造成的下岗失业问题,社会贫富两极分化恶性发展的问题,以及社会规则、法律失范、混乱等问题,这就是颠倒治吏和治民位置的报应!
历史的经验和现实的教训告诉我们,什么时候,什么场合下,都不能颠倒治吏和治民的位置,都必须把治吏摆在治国安邦的第一位。毛主席“治国就是治吏”这一绝招,不仅在过去发挥了重大作用,在当下,其现实意义尤其显著。
在这里,我们很有必要反思这么一个问题,什么是阻碍科学发展的最大威胁?从时下严峻的现状看,它不是来自百姓,而是来自官场自身,是众多官员的权力滥用、营私舞弊、贪污腐败、“德之不修”造成的。因此,我们必须从毛主席“治国就是治吏”的思想中,吸取精神营养;从毛主席“治国就是治吏”的绝招中,找到治国安邦规律,居安思危,增强忧患意识,常怀忧党之心,恪尽兴党之责,在治吏上下工夫,下大工夫、真工夫、硬工夫,而不是虚与委蛇,把公务员建设成为一支思想上始终清醒、政治上始终坚定、作风上始终务实,行为上始终廉正的队伍,这样,科学发展才有生机,才有活力,才有前途,才能真正实现治国安邦目的。
谨以此文纪念伟大领袖毛主席诞辰116周年。
【欢迎各位博友光临强国网,或作客,或注册,或批评,或指导, 任听 君便。
强国网网址:http://www.lnxv.com/
强国心声论坛网址:http://bbs.lnxv.com/cn/
强国博文网址:http://blog.lnxv.com/home/
强国网,百姓的网,大家的网,网民自己的网。她虽不是人民网,但却是人民说真话、实话、心里话的红色网,绝不人云亦云的本色网,更不溜须拍马的正气网。
为了实现我们共同的强国梦,让我们一起走进强国网,了解强国网,亲近强国网,汇聚强国网,同抒强国情,共图强国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