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文艺新生

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三个文艺“红峰”的出现及其成因

火烧 2011-10-21 00:00:00 文艺新生 1033
文章分析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三次文艺红峰的出现及其成因,涵盖不同时期的重要作品与历史背景,强调无产阶级文艺在革命中的作用。
  
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三个文艺红峰的出现及其成因  
   
凡熟知中国现代文学史的朋友们都知道,中国无产阶级文学的第一个“红峰”出现在二十世纪初,即五四运动前后至一九三七年的抗日战争前夕。曾记得,在本世纪的二三十年代,以李大钊,鲁迅,茅盾为首的无产阶级文艺战士,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紧密配合中国革命,形成了中国无产阶级文艺革命的第-个红峰:李大钊的 <<新青年>>,毛泽东的 <<湘江评论>>,<<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 鲁迅 先生的 <<祝福>> <<阿Q正传>> <<狂人日记>> <<孔乙己>>《徬徨》《呐喊》茅盾的《春蚕》《多收三五斗》以及大量的似匕首似投枪的文章,对于启发人民群众革命觉悟,组织民众,打击敌人,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第二个红峰出现在上个世纪的四十年代至五十年代。
曾记得,在<<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讲话>>光辉照耀下,上个世纪的四十年代,五十年代,中国无产阶级文艺战士掀起了第二次文艺革命的红峰。<<白毛女>><<兄妹开荒>><<王贵与李香香>>《义勇军进行曲》《大刀进行曲》《游击队之歌》<<黄河大合唱>><<暴风骤雨>><<林海雪原>>《红旗谱》 <<毛泽东诗词>><<李有才板话>><<放下你的鞭子>><<包身工>>-------成了无产阶级文艺的火红的年代,为动员人民群众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为反对蒋介石的独裁统治,为建设社会主义祖国作出了举世瞩目的贡献;

     第三个红峰出现在上个世纪的六七十年代。就是在那个被一些人称为 “万恶的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 期间,却出现了中国无产阶级文艺革命的第三次红峰。<<红岩>><<红日>><<长征组歌>><<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红色娘子军>><<红灯记>><<沙家浜>><<奇袭白虎团>><<杜鹃山>><<海港>> <<林海雪原>>《白毛女》《红色娘子军》《洪湖赤卫队》《红珊湖》《英雄儿女》《收租院》《东方红太阳升》,一个个气壮山河的英雄气概,一首首震憾肺腑的颂歌,不由得不让你热血沸腾,不由得不让你冲锋陷阵而忘我前行,这就是文艺的魅力。

  
文艺红峯形成的基本原因  

  
     我认为,上个世纪形成的三个无产阶级文艺洪峯,是无产阶级革命形势的要求,是社会发展的必然。三大红峰的形成,我觉得有下面一些原因:  
     第一,是无产阶级革命形势的要求。第一个红峰出现于土地革命前后。为了教育人民、唤醒人民,无产阶级革命事业要求无产阶级的文化战士拿起笔做刀枪,向着敌人冲锋陷阵,向着人民的愚昧无知棒喝,向着一切不合理的社会制度开火。魯迅则是这一伟大历史任务的践行者、先锋、闯将、司令官,左联则是这一红色战斗集体。  
     第二、要形成这一红峰,必须要有旗手,要有一支骨干队伍。第一次红峰,旗手是鲁迅,左翼作家联盟是一支战无不胜、攻无不克的文艺骨干队伍;第二次红峰,旗手是毛泽东,他有着一支人数众多、久经锻炼的文化骨干队伍,特别是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之后,思想统一,步调一致,成果更加辉煌;第三次红峰,出现于文化大革命时期,红色文艺风起云湧。这是历史史实。  
     第三、还要有一个合理机制。这个机制应包括:在指导思想上,无产阶级文艺要为工农兵说话,反映工农兵疾苦,为工农兵谋利益;否决任何人想拿文艺为自已的政治野心服务的意图,端正方向是第一位的。在文化工作者的任用上,既不能重用那些吹牛拍马的小人,又不能用文化水准的高低让文化人升官发财,诱导其文水高则士,更不能让文化人发大财而脱离人民,让鱼水关系变成油水关系。很重要的一点是不要让文化工作者奍尊处优,脱离群众。如果真的如此,这个红峰就不可能产生了。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