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历史视野

文革造成了不可挽回的损失吗?—答speak网友和Wangan1211网友

火烧 2009-12-16 00:00:00 历史视野 1025
文章讨论文革期间的经济、科技及三线建设成就,分析其对国家发展的影响,强调文革期间仍取得重要成果,为后续发展奠定基础。

答speak网友和Wangan1211网友  

网友网友  

Speak网友说我“漏掉了对67到77年的详细评价”。Wangan1211网友说:“文化大革命的十年是中国人民历史性灾难的十年,也是中国在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遭受巨大损失的十年。文化大革命对中国社会的发展造成了不可挽回的损失,这是证据确凿的事实”。其实,我在驳斥《三七开》的文中,已经提到了这段时间的各方面的成就,只不过是两位网友不愿看和不愿承认而已。现在,我只好再重复一下。  

“文化大革命”由于“四人帮”的干扰和派性斗争,对当时的社会秩序造成一定混乱,也对经济建设造成一定损失。但并不是现在有人所说的到了“崩溃的边缘”,而是发展不慢。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资料:第三个五年计划(1966~1970年)工农业总产值超额16.2%~14.1%完成了计划,新增主要产品能力:煤炭开采6806万吨,发电机组存量860.4万千瓦,石油开采2777万吨,炼钢6527万吨,铁矿开采3590.1万吨,合成氨244.4万吨,化肥204.16万吨,水泥1533万吨,塑料18.7万吨,棉纺锭322万吨,化学纤维1.23万吨,新建铁路交付营运里程3894公里,新建公路31223公里,沿海港口吞吐能力1191万吨。第四个五年计划(1971~1975年)五年合计国家预算内基本建设投资1300亿元,完成101.6%;工农业总产值完成计划的101.7%。1975年是“四五”计划的最后一年,计划粮食产量达到6000-6500亿斤,完成103.5%;棉花6500-7000万担,完成96.5%;钢产量3000万吨,完成79.7%;原煤4-4.3亿吨,完成109.5%;发电量2000-2200亿度,完成103.1%;原油完成110.1%;铁路货运量9-10亿吨,完成98.7%;财政收入完成98%。70年代,还打开了向西方引进技术设备的大门,从日本、联邦德国、美国等10多个国家引进22套大型设备,在我国国民经济发展中,发挥了重大作用。两弹一星、杂交水稻等举世瞩目的科技成果,也都是在此期间搞成功的。再以三线建设为例,基本上是在文革期间(1964~1980年)进行的,国家在三线地区投入2052.68亿元,建成1100多个大中型工矿企业、科研单位和大专院校,如樊枝花钢铁集团,酒泉和西昌航天中心,葛洲坝和刘家峡等水电站,成昆、襄渝、川黔、青藏(西格段)等铁路干线,以及航空工业、核工业、造船、油气田等基地,中国西南物理研究院、中国核动力设计院等科研机构。如果没有三线建设对西部地区的经济开发,东西部的经济差距会更大,也就没有西电东送,西气东输及原材料等方面的支持,东部沿海地区也难以取得如此巨大的成就。美国学者莫里斯 。迈斯纳援引我国的资料:从1950~1977年,工业产量以每年平均13.5%的速度增长,增长了15倍。而一般工业国家,在此期间只增长了5倍(日本除外)。我国已经建成了一套完整的工业体系,为以后的发展奠定了巩固的基础,既无外债(1960~1964年,对苏还债38.63亿元,其中60%以上是抗美援朝的军事欠款。)又无内债,物价稳定,社会治安良好,仍然是“道不拾遗,夜不闭户”。而且毛主席还为我们打造了一个空前良好的国际环境,加入了联合国,由解放初期只有17个国家承认我国,到毛主席逝世时,已与104个国家建交,与美国虽尚未正式建交,也在北京设立了联络处。这是任何人都否定不了的事实。  

请问,是在蒋逃离时,将银行存留的金钞3500万美元、黄金390万盎司(约12万公斤)、外汇7000万美元和价值7000万美元的白银,总计约5亿上下美金席卷去了台湾,还从上海运走机器设备、车辆、纸张、棉纱、布匹等各类物资1500船,留在大陆的却是200万政治土匪、特务。帝国主义还对新中国进行封锁禁运,国际上只有17个国家承认我们,是在这样困难的情况下,搞经济建设困难呢?还是在文化大革命使我国经济走到上述“崩溃的边缘”的基础上,在与120个国家建交后搞“改革开放”困难?  

我倒是要请教Wangan1211网友,请您将文化大革命对中国社会的发展造成的不可挽回的损失的事实的确凿证据摆出来,让我从中受到教益。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