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最近的事例看左派幼稚病
从最近的事例看左派幼稚病
甘道夫
我注意到有一种奇特的现象:每当新闻报道中提到什么人说了几句好话,就马上有人以为共产主义的春天就要到来了,大唱一番赞歌。然而最终结果往往出人意料,令大家再度失望,甚至意兴阑珊。
我认为这不能怪别人太狡猾,只能怪自己太幼稚。
真正的革命者们往往关注的是革命事业本身,对人性丑陋的一面(以及如何利用这一面)的认识并不充分,这是由他们的性格以及他们所处的环境决定的,可以称其为弱点,但不能被当做批判的对象。事实上,纯真的品格正是革命者们为人敬仰的原因之一。
但是,如果“纯真”变成了“冒傻气”、“幼稚”,就不怎么好玩了。
幼稚之一:总是把希望寄托在别人身上
这类左派人士自认为人微言轻,力量薄弱,不足以扭转乾坤,于是就天天盯着那些有权有势的人,一旦听到他们说了诸如“为人民服务”、“做焦裕禄式的好干部”之类的话,立即欢欣鼓舞,以为从此“圣人出,黄河清”了。于是大唱赞歌,高帽子一顶接着一顶地送。最终结果如何,大抵是不了了之了。
毛主席说要“自力更生”,还说过“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而众多“毛主席的追随者”们,却完全把希望寄托在别人身上,一面说“谨记毛主席的教导”,一面却颇具自卑感,整日眼巴巴地仰望着那些当权派,指望他们大发慈悲,狗嘴里吐出象牙。
毛主席若在天有灵,真不知该作何感想。
幼稚之二:把自己的愿望套在别人身上
只要有个大官连续几日把“人民”挂在嘴上,立即就有大批左派人士跳出来充当诸葛亮,唾沫横飞地规划起实现共产主义的康庄大道。例如“XXX应该借着这个机会,实现公有制……”,“XXX是对抗资改派的革命斗士……”,“如果XXX能够……,就可以……”
问题是,人家有这个目标吗?人家说过这些话吗?人家会买你们的帐吗?更重要的是,人家说完这些漂亮话以后,究竟会不会做漂亮事?
于是,折腾来,折腾去,被赞美对象本人的说法和实际表现被浩瀚无垠的赞美声浪覆盖了。人们只看到被套在当事者身上的一大堆新衣和无数的泡沫,而看不清当事者的本来面目。
各位的赞美声,是不是太廉价了点?
幼稚之三:对“小概率事件”抱有不切实际的希望
什么是“小概率事件”?例如,大自然的乌鸦是黑色的,出于某种偶然,基因发生了变异,出现了一只白乌鸦。又例如,一个无恶不作的江洋大盗,某天突然良心发现,从此痛改前非,成为远近闻名的大善人。
这些“小概率事件”,大抵在地方志乃至正史中都时有记载,因此被一些人引为经典,并作为论据写入文章。但是,俗语云:“狗咬人不是新闻,人咬狗才是新闻”,这些“小概率事件”之所以能够流传下来,正是由于它们的稀缺性。发生这些事件的概率,甚至不会超过万分之一。
再看看一些左派人士的想法,就是盯着那些“小概率事件”不放,天天指望着有一位圣人,大手一挥,山河变色,走资派气绝身亡,人民欢天喜地。
然而,这种事情有可能实现吗?
革命工作(以及其他任何工作),都应该是踏踏实实,一步一个脚印走过来的,谁妄想一步登天,必然摔得粉身碎骨。
历史教训已经表明:谁幻想着既得利益者会良心发现,谁指望着邪恶之徒改邪归正,谁想投机取巧以为不用奋斗也能革命成功,谁就必然没有好下场。
幼稚之四:光说不练,大耍嘴皮
敌人是骂不倒的,也不大可能被愤怒的声讨惊吓致死。人民群众不可能仅仅被激情澎湃的演说所感动,就抛下一切来追随你们。
与右派人士相比,左派人士似乎一直都缺乏行动力,总是只有设想,不见行动。而那些真正行动起来的人们,例如从前的陈永贵、焦裕禄,现在的王宏斌,做出了显著的成绩,却从来不发表什么长篇大论。
毛主席说:“人民的眼睛是雪亮的。”人民不会被华丽的言辞所打动,他们只想看看你们做到了什么。
毛主席说:“我们不但要善于打破一格旧世界,还要善于建设一个新世界。”通常建设总是比破坏要难的。我想,左派人士们除了研究理论,是不是还应该考虑一下实际的操作问题?虽然毛主席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们的实践是一笔宝贵的财富,但是,世界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谁能保证把N年前的做法拿到现在来就一定能行得通?
幼稚之五:眼光总盯着高干子弟
这一条与第一条颇有些类似,但还是有一些区别的。
把希望寄托在别人身上,所寄托的对象也许没有什么背景,也不是地位非常显著的高官,类似于古代的“清官情结”。但是,眼光总盯着“高干子弟”,则有点像年轻人的“追星”,人家跟谁结婚、何时生子、身高体重、职位高低,都成了关注者眼中的头等大事,一点点鸡毛蒜皮都要发挥出十条八条“政治意义”来,让人哭笑不得。
“高干子弟”只不过是有个功勋卓著的老爹,他们本人有什么了不起,值得一干人等疯狂追捧?
毛主席和那些功勋卓著的革命功臣们,不止一次强调他们的子女要像普通人民群众一样,苦干实干,不要搞特殊化,不要用父母的威望来吓唬人,不要躺在祖宗的功劳簿上睡大觉,不要顶着祖先的名头招摇撞骗……
革命领袖们试图使血脉、裙带的影响力降低到最低,而现在的一些左派人士却总是把这些东西挂在嘴边,刻意把他们同普通人民群众区别开来,把他们的祖先的光环套在他们头上,仿佛他们天生就是圣人一般。
大家都知道,新中国成立前后,涌现出无数的英雄人物,例如董存瑞、黄继光、王进喜、陈永贵、雷锋、焦裕禄、孔繁森、任长霞,以及牺牲在历次战斗中的无名英雄们。他们都是普通人民群众的子女,来自最底层的人民,却做出了不同寻常的光辉业绩。
被众多人群追捧的高干子弟们,有几个人的名字能够跟这些英雄人物相提并论?他们拥有非凡的血脉,却不能做出非凡的业绩,这不是没有原因的。而其中的原因,恐怕不能用“谦虚”二字来解释。
毛主席说过:“卑贱者最聪明,高贵者最愚蠢。”“人民才是伟大的,而我们是渺小的。”
再对照一下高干子弟的追捧者们,眼光只盯着他们的血统,却忽略了最广大的工农兵群众;把心思都花在了“小概率事件”上,却忽视了最有可能产生奇迹的地方。我认为这同样是“脱离人民群众”的表现。
幼稚之六:总拿“血统论”说事
“血统论”最有名的两句话便是“老子英雄儿好汉,老子反动儿混蛋”。
一个人不能选择自己的父母和家庭,他只能选择自己所要走的道路。纵观历史,许多大英雄的后代资质平庸,如赵括一般纸上谈兵,甚至如扶不起的阿斗;而一些反面人物的后代却成就斐然;在革命战争年代,更是有一些出身豪门的世家子弟,放着好好的阔少爷不当,非要提着脑袋干革命。
而现在的一些左派人士,又把“血统论”的这一套翻拣出来,对那些“红色后代”们不吝溢美之词。我很想问,你们究竟了解他们多少?你们只知道他们的祖先的光辉事迹,你们对他们本人的所作所为有没有考察过?
我认为,对一个自己根本不了解的人或事物妄加评论(不论是赞美还是批评),是十分不妥当的。也违背了“实事求是”的原则。
——————————————————
路是自己走出来的。《国际歌》有云:“要创造人类的幸福,全靠我们自己!”
不要把希望寄托在别人的身上了,更不要被那些非凡的血脉所迷惑,人民才是真正的英雄,与其迷信权威,不如相信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