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向何处去?一个普通百姓的思考
中国向何处去?一个普通百姓的思考
光阴荏苒,自上世纪70年代末中国实行改革开放,不觉已30多年过去了。30多年来,毛泽东所确立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理论下的人民民主专政、计划经济和公有制度被偷梁换柱,“乾坤大挪移”,代之以市场经济和私有制度,中国社会已完成了转型期的阵痛,进入了哺育私有制婴孩的婴幼成长期。为什么会产生这种现象?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结果?这恐怕是每一个有责任感的中国人(包括广大的左翼人士)都在思考的问题。原因当然有N多种(恕不列举),但究根问底愚以为还是毛主席所说的“为什么人的问题,这是一个根本的问题。”站在无产阶级的立场,为广大的工农劳苦大众思虑和谋利,就必然会选择社会主义的计划经济和公有制度;剥夺和限制少数剥削阶级的贪欲权利;站在剥削阶级的立场,为少数的富人、剥削者、食人者、鱼肉者服务和谋利,就必然会选择资本主义的市场经济和私有制度,维护权贵阶层的特权利益,牺牲大多数人的基本利益,这是社资界线分明的分水岭和衡量器;说到底还是阶级利益的驱遣和使然。
纵观今日中国,私有制度已遍地生根、发芽、开花、结果,市场经济也一枝独秀、风光无限;两者所催生的富人和权贵阶层如雨后野草,茂盛一地;不到社会10%的少数人,却占有着90%的绝对多数的社会财富。经济上的独占鳌头,傲视弱小,必然派生诉求上的话语权和政治上的觊觎心及左右权,所谓“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可谓一针见血,一语道破天机。掌握了经济命脉,就必然会站在维护自身(阶级)利益的立场,对社会各方面(政治、经济、文教、科技甚至军事)发号施令,顺我者昌,逆我者亡。遇持有异议者,即以经济大棒施压,迫你就范。以此来审视当今社会的贪腐、贫富和拜金现象,也就见怪不怪,不至于惊诧莫名了。“物以类聚,人以群分”;阶级利益,弱肉强食,这就是人类社会千古不变的永恒的法则!社会产生变异,理论上的原因是历史有反复,斗争有挫折,社会历史从来都是呈波浪式前进,不会一条直线,一帆风顺,这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也就是说,出现反复是很正常的现象,不必对此苛责求全,大惊小怪。
当然,如此说并不是要人们放弃追求,放弃斗争;相反,而是要我们从中总结经验,认清方向,更加坚定信心,坚定不移地把革命事业进行到底!
毛主席之所以伟大,正在于他带领广大劳苦大众推翻了“吃人的宴席”,消灭了剥削制度,创立了人民当家做主的新中国,建立了一整套立国、兴国、强国的宝贵理论和实践经验即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理论纲领与经验总结。铁的事实证明,毛泽东的理论对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起到了“契纲引领”的作用:创建根据地、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建国初期的革命和建设运动、抗美援朝战争、抗美援越战争、炮击金门、粉碎美蒋反攻大陆、中印边境自卫反击战、珍宝岛自卫反击战、军工建设、两弹一星等等,无不印证了毛泽东非凡的政治胆识与雄才大略。这一点就连我们的敌人也不得不承认并由衷敬佩。如有报道称,美国军人最钦佩的中国人只有两个人,一个是毛泽东,一个是孙武。
历史已经证明并将继续证明,毛泽东思想是指引中国革命从胜利走向胜利的方向盘和航标灯,依靠他、运用他革命就无往而不胜;背离他、遗弃他革命就遭受挫折和失败。因此可以说用“千古一人”来形容毛泽东没有一点夸大的成分,历史上任何具有雄才大略的封建帝王所建立的丰功伟绩都是为了维护自家代代相传的封建统治的需要;而唯有毛泽东是把人民放在国家至高无上的地位,想人民之所想,急人民之所急,殚精竭虑为人民谋幸福,并为之倾注了毕生心血;所以仅从此一点就可说毛泽东是千古一人的人民领袖,是那些青史有名的“秦皇汉武、唐宗宋祖、成吉思汗”所不能相提并论的。对这样一个集民族智慧、民族精神、民族性格、民族灵魂于大成者,于一身的人民领袖,我们有何理由不去敬佩、信仰和爱戴呢?我们有何理由不去弘扬他的思想,光大他的精神呢?我们有何理由不去继承他的遗志,完成他的遗愿呢?中国当前的心态和境况用一句话来概括就叫“身在宝山不识宝”。面对如此丰富的毛泽东思想宝库,面对曾率领我们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的英明统帅,面对发自广大人民群众的热情呼唤,我们不去学习、运用、继承他的光辉思想,发挥他的巨大作用;却转而去顶礼膜拜西方的人文理念、普世价值和生活方式,却热衷于搞滋生腐败现象,拉大贫富差距,加大社会矛盾的市场竞争模式,我不知道有些人是出于什么样的思考和动机。至于那些疯狂的反毛、非毛、诋毁毛泽东思想的人(如袁腾飞之流及《炎黄春秋》的少数专家,学者),他们无疑是中国社会的人渣和败类,在此不提他们也罢,因为他们把自己摆在与人民的对立面,已不屑与人民为伍。
为今之计,想根除腐败现象,缩小贫富差距,消除社会矛盾,只有一条路可走,那就是重举毛泽东旗帜,重走毛泽东之路,真正把为人民大众谋福祉作为治国、兴国、强国的大政方针;除此之外,别无选择,别无他途。唯此,中国才有出路,才有前途,才能实现国家的长治久安,才能完成民族复兴,中国崛起的强国伟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