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发展说明道德良好”吗?
文章探讨经济发展与道德良好之间的关系,指出经济发展不等于道德进步,强调社会价值观变化对道德问题的影响,批判虚假发展与伪道德现象。
“经济发展说明道德良好”吗?
据报道,昨天上午,中宣部、中央文明办举行评选表彰和学习宣传道德模范新闻发布会,中央文明办专职副主任王世明介绍了“全国道德模范”评选表彰的有关情况,并围绕公民道德建设问题回答记者的提问。王世明对中国人“道德滑坡”一说作出回应,并提出了“经济发展说明道德良好”这样一个论点。
王世明的论据有三:“一是从经济发展的过程看,这是一个最大的事实。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蓬蓬勃勃,它展示的是中国人自强不息、艰苦创业、与时俱进的美德,这就是中国人的道德基本状态,是中国人道德的总体状态;二是从近年所举办的一系列重大活动来看,中国人展示了讲文明、讲礼仪的公共道德,受到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好评;三是在应对重大自然灾害的过程中,中国人总是万众一心、共克时艰。”
依据以上三个所谓事实,他给出“中国人呈现了良好道德风貌”是“主流”的结论。
“经济发展说明道德良好”吗?
经济发展与道德水平关系,应当肯定,道德进步会促进经济发展,但不等于说,经济发展就一定意味着道德进步。关键是要看,经济是怎么发展的,是用什么手段发展的。如果是靠不顾社会基本游戏规则“闯红灯”式的发展,恰恰是牺牲了社会道德进步。
众所周知,中国三十多年的经济发展,是在高能耗,高污染的情况下进行的,是以子孙后代生存环境严重破坏为代价的丑发展;是富人疯狂掠夺穷人,造成整个社会越来越贫富悬殊,越来越两极分化的恶发展;是以中国真金白银的血汗钱换取大量纸美元的虚发展。
这种以美丽泡沫为特征的虚假发展,本身就是一种伪道德呀!既然是伪道德,所谓“中国人呈现了良好道德风貌”是“主流”的结论也就站不住脚了。
其实,离开当下中国社会整体道德滑坡的事实本身,奢谈什么“主流”、“非主流”,在哲学上也是荒谬的,充其量是一种唯心的辩证法。
至于,中国人在重大活动以至重大自然灾害面前所外显的道德表现,我们当然不能自我否定,但是,真正的道德更强调的是人性的良知,内心的自觉;更注重的是在没有他人监督情况下的道德坚守;更欣赏的是在黑暗环境中的一缕耀眼的亮光。
当然,实事求是地说,把中国的道德问题归罪于文明办也是不客观的。
我以为,中国的社会道德的严重问题是源于社会价值观的嬗变,不从社会价值观上拨乱反正,任何具体分管部门都是无能为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