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雪花那个飘》观察知青在文革和改开初期的生活
也许因为曾经是知青,听说名编剧高满堂继《北风那个吹》之后又推出了《雪花那个飘》,赶紧买来碟片一睹为快。今天终于看到完结篇,居然又掀起了小高潮,着实让人又感动了一把。
此剧从东北插队知青户得知恢复高考开始,一直到首批高考大学生4年大学生活结束为止,看来电视剧可以改名为《大学里的知青》了(大学外景地有毛主席雕塑像,具体是哪所大学待查)。全剧围绕着77级中文系7/8个同学各自的故事展开,最具亮点和最感动人的,还是从知青时代延续下来的故事——农村文化女青年刘翠翠和城市男知青赵长天之间剪不断理还乱的感人故事。命运对刘翠翠太不公平了!但刘翠翠简直太完美了,太了不起了,她的悲惨遭遇让人心痛不已,她的坚强毅力、善良和真诚,甚至打动了77级女同学情敌以及性格复杂的农民金岳霖---曹二哥。其中,不太合理的是男主角赵长天在得知真相后,尽管帮忙给翠翠治病,但还是没有走出关键的一步。当然,全剧最后,他又出现在知青点凤凰屯的小学课堂上,为以后的人物关系发展留下了空间。看得出来,插过队、当过知青的人,就是与众不同。
说到剧中人物的性格,不如说是人性特点。此剧对农民(刘翠翠的父母以及邻居曹二哥)、农村出身的同学(韩老六和吕卫兵的邪门歪道)以及父母一辈(赵长天的父母)的性格弱点、人性中恶劣的一面,进行了深度的讽刺和批判。当然,作者也没有忘记讽刺挖苦军队干部子弟的纨绔作风和特权思想。但人是多面的,军队干部子弟脸谱化的人物最后能舍己救人;曹二哥能默默充当农民金岳霖并顶包认女儿,但磨刀霍霍阻挠翠翠再次参加高考也太不近人情了。不过,后来又骑车送至考场,算是态度又一次180度大转弯。再比如,刘、赵两家老人都太冷酷了,眼看着自己的亲闺女亲外孙女(亲孙女)生活陷入绝境,而拒不伸出援手,没有丝毫同情之心,面对这么可爱的小孙女,竟然没有一丝的怜爱,心灵太阴暗太可怕了。
比较有意思的人物还有安徽同学诗人徐文丽和暗恋徐的云南孤儿丁学武,巧的是,两人都是下放右派的孩子。编剧高满堂似乎没有摸到当下时代的脉搏:改开30年后的今天,人们已开始反思对文革和反右的结论,愿意了解事实真相,而不仅仅一味地模式化描述伤痕和迫害。
另外,剧中描述的当年出版社编辑出书也有潜规则现象似乎不太可能,刚经历了文革严厉管束生活作风问题的人,还不至于那么坏呢!如果有,也是极其个别的。剧中有些情节拍得拖沓,节奏过慢,比如农民同学小农意识养鸭、同学捣蛋的片段,着墨过多。对于师生恋的女主角--文革红卫兵陶自然,居然在失恋后如此变态,对农村同学冷嘲热讽,真让人跌破眼镜!再次说明,此剧描述了很多既有优点又有严重缺点的复杂人物,性格反差太大,让人觉得好像把改开30年后的问题挪到当年人物身上,有点不可思议。
剧中演员的表现大都不错,饰演刘翠翠的演员潘雨晨曾经在红色系列《井冈山》里饰演过贺子珍,十分出彩,此次亦然。张译从《士兵突击》里的好班长变成男主角知青,也是胜任愉快,越演越年轻。其他几个同学都各有特色,值得期待。看过此剧,很是羡慕诗意的文学的中文系,真恨不得再当一次大学生!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特色和精彩,联想到文革后期的工农兵大学生,口号不是剧中“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而是上、管、改(上大学、管大学、改革大学)!真是豪气冲天啊!
总之,比起高编剧以前创作的优秀剧目《闯关东一和二》、《钢铁年代》、《北风那个吹》来,《雪花》多多少少显得薄弱了一些,好像力有不逮之嫌。也许这跟时代有关,也与编剧对时代的观察深度有关。尽管如此,此剧还是从一个侧面记录了70年代末到80年代初中国社会人生百态,特别是大学里知青的生活,也许还来自高编剧自己的经历,具有时代的烙印,能够引起当年知青工农兵大学生一定的共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