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网友杂谈

对立统一规律是实践应遵循的终极真理

火烧 2010-07-17 00:00:00 网友杂谈 1037
文章强调对立统一规律是实践的终极真理,探讨物质与精神的辩证关系,分析劳动价值分配与社会公平,指出遵循该规律对社会和谐与革命的重要性。

对立统一规律是实践应遵循的终极真理  

   

有位叫Poplar_xu网友在我写的《“对立统一规律”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一文后提出如下观点:  

“对立统一必然是层次论,必然是整体论! 对待任何事物,不能笼统的说对立统一!事物在运动,逻辑也在运动!运动和变化是对立统一的本质!但是又为什么提出对立统一规律呢?因为你笼统的说运动,说变化,怎么说也说不清楚!事物是怎么运动的?逻辑是怎么运动的?只能说是对立的统一!对立统一只是一种说法,是说运动变化的!”  

网友提到对立统一只是一种说法,这个观点我是不能苟同的。我们一直是把对立统一作为规律的,并且还不是一般的规律,而是根本规律。规律是什么呢?规律是事物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这个概括是马克思主义者认可的概括。对立统一规律是说事物的运动的,并且说的事物运动根本动力问题,质量互变规律说的事物运动动态,否定之否定说的事物运动的动向。后两个规律是对立统一规律的派生出的规律,对立统一规律才是根本规律。  

我说对立统一规律是终极真理。什么是真理呢?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发展规律的正确认识,是主观与客观相符合。主观谈的是人对事物发展的逻辑展现。为什么我说对立统一规律是终极真理呢?因为它概括的世界上所有事物运动的规律,这个事物包括物质和精神两个层面的事物。而对立统一的提出,是对物质现象、精神现象两种现象的关系提出的,就是我们常说的二者关系:物质与精神是哲学的基本命题,马克思主义学者认为“物质决定精神(意识),精神(意识)反作用于物质,二者是辨证统一的,实践是他们统一的桥梁。这是个规律呢,还是个假设?马克思主义认为是规律,这个规律认识三要素:物质、精神、实践。借用老子道与一二三万物的关系认识,可以这么概括:世界立于物质,物质是一,精神是二,实践是三,实践是万物有意义存在的基础。  

物质运动、精神运动,即事物运动,事物运动存在的意义基础是实践。实践应遵循事物运动的规律,就是遵循物质与精神对立统一关系。这是马克思主义者对终极真理的预设、判定与信奉。对立统一规律首先是整体论的,其次才是在实践进程中分层论的。马克思分析资本主义社会就是从商品现象开始的,而商品这一概念的出现,本身就是实践的物质现象的整全的提炼。而商品内部蕴含的物质与精神两个层面的东西,生产商品的要素:生产资料、劳动者、生产工具。而劳动者既是物质的也是精神的,生产工具也既是物质的也是精神的,而生产资料经由人的选择也是既是物质的也是精神的,马克思认定的物质层面的东西不是更大价值的来源,劳动才是人的价值增殖的来源,而劳动又包含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体力劳动其实是人自身物质层面介入的运动,脑力劳动则是人精神层面的运动。生产工具部分是含着人的体力劳动与脑力劳动的,并且常是从先辈那里继承的,它从属于使用工具者的脑力劳动。生产资料选择时精神劳动也从属于脑力劳动。生产资料和生产工具物质层面是不创造价值的,但参与生产劳动选择生产资料的、使用工具改进工具的和劳动者直接的物质劳动和精神劳动才是创造价值的。因此在产品分配上,应该按照三个层面来分配:管理者的精神劳动、工具技术改进人员的精神劳动、生产一线的直接劳动(物质和精神的)。鞍钢宪法的三三制管理原则,是符合生产产品程序的,只是如何分配的问题,在公有制三三制管理模式下,劳动没有高低贵贱,分配趋于均衡。但在市场经济下,私有观念支配人,分配成了大问题,管理者的精神劳动被无限拔高,收益被无限放大,技术人员虽然也在分配中地位有所上升,但和生产资料所有者的收益还是无法相比的,而在一线的劳动者无论是政治地位还是经济地位相比鞍钢宪法时代是大大地降低了,尤其是收益上远远地与管理者拉开了距离。在一个公有制为主体的社会主义国家出现了严重分配不公,这是不应该的,最起码是对劳动价值规律的不尊重。试想没有一线的人员的劳动,再好的管理者和技术也都无法落到实处,还是应该遵循劳动的价值,不是因为一线就地位低,更不应该是管理者地位就高得没边。我们如果还要维持市场经济的正常运行,就必须在分配上大大地倾斜于一线劳动者,缩小贫富差距,这才是社会进步的基础。这也是符合辩证法的。不要等到忍无可忍的一线劳动者铤而走险时再来分配,那将付出的是流血的代价。分配问题是个生产关系的问题,因此从生产力生产关系的实践可以看出,不遵循物质与精神对立统一,也是容易出现严重后果的。同样生产力生产关系构成的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领域的矛盾,也要遵循物质与精神的对立统一。经济上不能遵循劳动的价值,在政治上层建筑上就自然会出现它的反作用,诸如民间迷信宗教的大发展,这绝不是基层劳动阶层主动的选择,而是上层管理者不尊重劳动者的必然出现的结果。相反如果管理者真正尊重基层劳动者,那么基层劳动者就自然象崇拜上帝一样和管理者融为一体,这也是为什么老百姓为什么把毛泽东当成大救星的原因。崇拜毛泽东本身就是对当时管理者的尊重,因为毛泽东尊重劳动者。在现实中如果没有得到管理者的尊重,那么必然在虚幻精神世界中找一个可以信赖的对象加以崇拜,这就是科学发展了,人们还继续走向宗教的现实基础。因此在上层建筑如果不是引导管理者尊重劳动者的兼职,也必然被劳动者所漠视,进而自己寻求自己的上层建筑,在自己寻求的过程中如果还遇到阻挡,会让他们走向暴力革命,这也是历代人民革命为什么常出现宗教化倾向的原因。这都是统治者不遵循终极真理的结果。  

毛泽东写的《实践论》和《矛盾论》是两篇及其重要的文章,它本因该成为改革开放推动者持续使用的理论的武器,但我们看到了在《实践论》的启发下,出现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一单一命题,忽视了毛泽东的另一个哲学命题矛盾对立统一规律这一终极真理,而践行终极真理才是保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的前提。如果强调了实践,忽视了对立统一规律,必然造成视强权实践就是真理。同样,如果只强调对立统一规律,而不去实践,那哲学依然是解释世界,而无法改造世界。实践目的是为了改造世界,让人和人生存的世界变得更美好,但如果忽视了人与世界对立统一,势必造成实践的野蛮化,引起自然对人类的惩罚。今天的生态危机就是人忽视了终极真理造成的,他只强调了人需要的一面,却没有强调自然的需要,这就是人的僭越了自然。人僭越自然的结果就是迎来自然的反抗。正如毛泽东说的: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人与人之间,国与国之间,人与自然之间都是如此。而要保证实践不至于出现自身的悖论,人就必须遵守对立统一这一终极真理,尤其是在各领域制高点上保持这一真理的贯彻,真正落实“斗私批修”这一天条,实现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自身的和谐发展,也才能落实科学的发展观。  

希望未来的执政者,在反思“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下,将终极真理指导实践的意义提到同样的高度,也就不至于出现实践后的巨大偏差。因为终极真理是超越时空的,他不因时间地点条件变化而变化,而是与天地共久长的。  

相关文章:  

斗私批修”是践行“实事求是”的最高哲学典范    

对立统一规律”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谈“斗私批修”的尺度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