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教育堪忧
当前教育堪忧
教育是国家的重中之重,除去果腹,应该压倒一切,是民族的希望所在,不可等闲视之。
我结婚比较晚,儿女结婚也比较晚。我的儿女快40岁了,孩子尚小,因而我有20多年没怎么接触学校教育,按说我没有资格谈教育问题。今年孙女开始上小学,对教育多了几分思考,耳闻目睹,觉得乱象丛生,匪夷所思,对当前教育堪忧。
由于教育产业化,即把赚钱视为重要目的,故而从校长到教师、工友都竞相捞钱。记得儿子上中学时,即80年代中期,学校办工厂成风,甚至经商、开饭馆,是被鼓动起来的;校长整天就是忙这些事,还有精力教书育人吗?大约主要是教导主任管教育,因而20年前我曾经忧虑过。孙女刚上学,老师不断让学生往家里捎带广告,因为社会上有以营利为目的的这个班,那个班招生。我认为,尊师重教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老师转发广告视为推荐,应该遵从。但老师经过筛选了吗?谁更懂教育?我大胆放言,社会上办班,基本上没有义学,恐怕主要是为赚钱,老师大约也不会白服务。这让我们做家长的怎么办呢?
收费过高的问题就不细说了吧。由于物价疯长,谁都想改善生活,不多收钱行吗?
最可气的是巧立名目,不合理收费。什么择校费、赞助费等等,名目繁多,且价格不菲。听说还有一种所谓“补课费”,教学任务完成得不好却要学生家长买单。我们上学时没有这些名堂。补课一般是因为特殊原因的耽误,或对平时正常教学的找补,据说国家明令禁止对本班学生收补课费。但“上有政策下有对策”,而且都是“文化人”,有脑筋;为创收,故意制造补课机会,随之发明了“交叉补课”的办法。就是我给你的学生补课,你给我的学生补课,就都不是给本班学生补课,则可以规避国家规定。
过去老师经常家访,改革开放以来自动消失了。因为教育产业化,没有上门服务费,不赚钱的买卖谁干!现在不时召开家长会,而且各小学都有“家长学校”,算新生事物。这大约是重视教育的举措。有的家长的确需要接受新的教育理念。让我忧心忡忡的是,正人先正己,要为人师表,但老师们的教育理念如何?是教书育人还是教书欲钱?
现代教育孩子的理念是平等、尊重、宽容、鼓励、多表扬、树榜样、循循善诱、德智美体劳全面发展、培养动手能力等等。但遗憾的是从幼儿园到小学,不见尊重,训斥盛行,彰显威严;不能为人师表,能给家长们上什么课?倒是有转移教师责任的倾向,“教育”家长们如何辅导孩子的功课,非常具体。对此当然不能一概否定,家长应该督促、检查、辅导,但没有辅导能力的家长恐怕不在少数,听一堂课能解决什么问题呢?他们怎么办?
1949年新中国成立,我们小小的村子里开办了初级小学,我在8岁时得以接受学校教育。不然还要等三五年能自己跑到五里以外的大村去上小学,但也许会失去上学的机会。六十年后,我们村里的人口翻了几番,而学校却撤消了,不得不把孩子送到五里以外的村庄去上学。据说是因为“生源不足”,学校成本核算自然是不合算,难道比我们小时候生源少吗?如此一来,苦了孩子,苦了家长。每天必须按时接送孩子上下学,会不会影响谋生?
普遍推行的应试教育大行其道,素质教育被挤。家长们都望子成龙,互相攀比,唯恐不能出人头地,贵族学校应运而生。显然不是为培养社会主义劳动者,孩子们普遍缺乏生活能力和责任心,小小年纪极端自私,好逸恶劳,怎么得了!动不动就用电脑,值得商榷。毕竟孩子太小,虽有益处,但害处多多。应该多练基本功,有利于全面发育,终身受益;应该回归自然,而不能过多依赖现代科技。纵观现代的青年人,生活能力严重退化:十指尖尖,肩不能担担,手不能提篮,分不清麦苗和韭菜,以为天上能掉馅饼;如古代一个皇帝,听说老百姓没有粮食吃,饿肚子,却问“为什么不吃肉糜”,如此昏庸,能有出息么!
到处办英语班,但中文素质却特别差,大学生写字像蜘蛛爬,错别字连篇,胡乱用词,却以为是“文雅”;民族虚无主义非常严重,电视里极力模仿外国,以带洋味儿为荣,中华文化有被淘汰的趋势。礼仪之邦无礼仪,忘记祖宗,没有廉耻,“八荣八耻”教育收效甚微,事实上在回归野蛮。许多人认同“丛林法则”、人不为己天诛地灭,是走向“进步”么?
小学生减负问题喊了许多年,只是给学校减负了:减少了学生在校时间,却给社会上以营利为目的的办班创造了条件;孩子们仍然没有玩的时间,负担更重,爹妈的钱包被掏空。据说国家有规定,对办班有限制,但执法不严,我行我素,无可奈何。家长们谁敢稍有马虎?别人家的孩子都报名了,如果我们不去,耽误孩子一辈子,到时候悔之晚矣!
我认为,有一位当奶奶的比较明智,当我面发牢骚:“小B个儿(孙女身体不太强壮,个儿不高),不让孩子养养身体,什么都想学;没有好身体,光学习好管什么用!”但大环境如此,也不能全赖爹妈。
不止是小学生,从大面积上讲,还有爱国主义教育吗?还热爱自己的国家吗?对开国领袖大肆造谣污蔑,加以否定,普遍没有信仰,没有追求;能出国认为是无上荣耀,相信外国的月亮最圆,被包围在臭气熏天的文化中,相当多的人只知吃喝玩乐,能培养出什么人才!
(余罘 2011年9月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