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文艺新生

小人书的年代

火烧 2011-09-05 00:00:00 文艺新生 1028
文章讲述小人书年代的成长故事,回忆父亲对书的热爱与影响,表哥带来的小人书与电影回忆,以及通过书籍积累精神财富的过程。

小人书的年代

  

引子

荀子曰:“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渊,不知地之厚也。”人若无书卷之气,自然难以薄积厚得到成功。我以为,财富分两类,一类是物质上的,另一类是精神上的。在物质上,如非是一种特定加偶成的因素,我想,若成为物质富豪的可能性非常渺小,而在精神上,若因为疏懒而成为精神的贫民,则是我无法忍受和原谅的。

一、父亲时代的书

年少时,家乡小镇上只有一家新华书店,因离家远,我几乎未曾逛过,倒是父亲,常替我和姐姐光顾了。父亲学历并不高,但他是书的忠实伙伴,但凡有关于政治、历史、人文或者有点意思的书,他都不惜代价把它们弄回来。他从不用教育家似的风格要求我和姐姐读书,父亲总是用他那老实巴交的沉默来影响我们姐妹俩的思想。只要我们愿意,随手都可以在家里任意地方翻到书。家里的大小柜子基本都是用来装书的,搬了好几次家,可是父亲从不丢书,尤其是小人书,他更是视为掌上宝贝。

每次搬家,父亲先捆扎好了书才收拾其他物什,搬家若是丢了书,父亲会垂胸顿足一番。

而后,过几天,父亲便于再去书店或是逢赶集时到旧货书摊上去找,发现了,便买了回来,欢喜半天。

母亲没有什么文化,对父亲此举常常数落,抱怨家里没有积蓄、粮食他还尽买些不能暖肌饱胃的家伙,每此,从父亲嘴里吐出来的,总是只有那么一句:“你知道什么?”

二、表哥的书

等我们再长大一些,发现家中的书已不能满足到阅读的胃口了,于是和表哥表姐换着看。

表哥家离我们家很远,在八十里开外的小镇上,表哥全家忙于做生意,他们几兄妹几乎不读书,家里的最高文化宝典是小人书。

小镇上的电影院隔三差五的放江湖派电影,比如《江城渔民》,表哥可以毫不费力的进去看,因为他家当时在小镇是屈指一数的富王。我没得看的,不只是家乡小镇电影院离家远,而且母亲觉得去电影院看电影是阻止全家继续生存的大逆不道的行为。

到了暑假,我和姐姐会去表哥家,每当他看完一部电影,就在我们面前炫耀一番。于是,我就央求表哥带我和姐姐进去看,看完后,觉得那女主角实在太了不起了,可以为父亲和哥哥报仇,又缠着表哥买类似的小人书,恰好当时很多热播的电影能与小人书同步发行,表哥为我买了那本《江城渔民》,我如同大获珍宝般,把小人书搂在怀里。

我和姐姐为了读到更多的小人书,就把家里的小人书拿去和表哥哥换着看,一开始,表哥还看我和他换的书,时间久了,他也不看我的书了,读腻歪了的时候,把他自家的小人书也拿到集市的旧货摊子随便卖了,或者直接把书拿去换好吃的东西。

有一次,我在一个小书摊子上见到有一本书的封面记号很熟悉,那就是表哥在吃绿豆面时留的泼辣汤,果真,翻了翻,书的第三页写有表哥的名字,我心疼极了,索性趁着表哥他们不注意时把他家的书箱子都“偷”了回来,以致于之后的好几年我都不敢去表哥家。

长大后,有一次遇到表哥,闲聊中谈起读书,我问他是否生我的气。然而表哥懵了,不知我说什么,听了我的解释以后,便哈哈大笑,他说,我即使不“偷”,他也会卖掉,还不如我“偷”走。  

    我不禁想起清朝文学家袁枚《黄生借书说》,随园主人授以书而告之曰:“书非借不能读也。子不闻藏书者乎?七略四库,天子之书,然天子读书者有几?汗牛塞屋,富贵家之书,然富贵人读书者有几?其他祖父积、子孙弃者无论焉。非独书为然,天下物皆然。非夫人之物而强假焉,必虑人逼取,而惴惴焉摩玩之不已,日‘今日存,明日去,吾不得而见之矣。’若业为吾所有,必高束焉,庋藏焉,曰‘姑俟异日观’云尔。 ”表哥家的书是自己买来的,因此放在橱物柜里,有空则看,无暇则闲之,甚至是弃之。

我参加工作后,父母又搬了一次家,从纸箱里翻到了表哥的小人书,纸张已黄,尘蛛累累,翻开一本《拇指姑娘》,中间夹着一张糖纸,是书的标签,于是,我又忆及袁枚那段:

“余幼好书,家贫难致。有张氏藏书甚富。往借,不与,归而形诸梦。其切如是。故有所览辄省记。通籍后,俸去书来,落落大满,素灰丝时蒙卷轴。然后叹借者之用心专,而少时之岁月为可惜也。”

整整一个时代过去了,在这个时代的夹缝中,有那么几年,新华书店生意非常萧条。随着互联网的兴起,网读成为了标榜时尚的特征,当然,网读可以带给我们便利,但在书上做标记和用笔来记录快乐的日子也随之远走,笔杆用键盘代替,书法乃至变成了一种即将灭绝的,充满了危险的、高尚的奢侈品。作家们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都徘徊在海的边缘,用背叛和沉沦来接受时代变迁带来的福与祸。

三、为老鼠平反的书

去年春节,外子提议我们全家应该去淘一些新鲜货回来,我们所指的新鲜货,是书。

在广州的购书中心,一个极具权威的“精神商品”交易的场所,一本封面是“天文奥秘”的书吸引了我。

我这人有一个毛病,就是非常喜欢自以为是,我认为自己喜欢的,别人应该也喜欢,我不喜欢的,别人自然也不太喜欢,由此推理,我喜欢的,我的孩子自然会喜欢,于是,我花了“重金”买下来那套装的十本书,尽管那套书是全封闭包装的,我甚至不知道书中的内容是否与名字相符。与外子不同的是,他总是网购,而我总是到书店亲眼体味后才会买,不仅只是谨慎,更多的,是因为害怕商业陷阱。书买回来,孩子很喜欢,惊奇的是,我所好奇的关于奥秘的书,孩子未动过,她飞快的阅读完了除了奥秘以外的其它九本书。

有一天,孩子嚷着要与外子故事接龙,故事里频繁出现一些我鲜不所知的名字,向外子一打听,原来都是出自那九本书:

以“卑鄙、卑微”为形象代言的——关于鼠书里的主角的名字。

我想,老鼠们一定投胎转世了,成为了新一轮回的主宰者,在为多个世纪以来所遭受的“歧视”平反吧。

读完那九本书后,以致于语文成绩不太好,又不肯写作文的孩子开始写长篇小说了,如同一个初学走路的人刚刚告别了跌倒就代表国家队参加世界奥运会比赛。

四、快女时代

我生平上过很多当,但从未在购书方面上过当,惟独那一次。

书商非常狡猾,用塑料袋封装,拒绝买者翻阅,为的是害怕家长的火眼能洞穿他们的诡计,一方面,他们深知家长的心理,希望孩子身心健康,向科学高峰不断攀登,天文奥秘的字眼足以吸引家长的眼球,否则挑剔的我怎么会一眼挑中那套书?他们知道,书买回来后,家长一般很忙,不太去翻后面的小书,只会检查一下第一本包装书,加上是带着童话的性质,家长更不会过细去看,他们就是通过这种办法逃避了家长的眼睛;另一方面,他们又深谙孩子的心理,处处利用孩子的叛逆和低浅的判断力为他们敛财铺路。他们的杀戮是不见刀光,不留血影的,精神的掠夺和侵害更是无孔不入,连谨慎的家长都无法抵挡!

受骗的滋味实在难受,我迈着沉重的步伐去院外散步,低头走在大街上,忽然被前面的人撞了一下,抬头一看,吓了一跳!

我以为那九本鼠书里的隆重推出的“必某逢”主角儿从书里走出来了!

一开始,我还分不清这人是男还是女,只见那人头发扎成冲天炮,染成金丝猴状的颜色和质地,发顶部染了蓝色,仿佛光波仅此蓝色一种;

那人的眼眶几乎找不到本色,围绕着眼眶,除了白色的眼球其它部分都是黑的,我想,是不是四川熊猫研究所的科学家失职了,把我们的国宝与人配种改良了基因,然后又看管不慎放出来了呢!

其次转入我视野的,是那人的上半身,几近半裸,肩膀处斜扎着一条虎皮披衫,有点类似于武松在景阳岗打老虎后剥了皮做的虎衣服,只是少了一点血腥。

往下看,只见那人腰际挂一条比其内裤还短的牛崽短裤,回过头望望,其屁股的下半部分的三分之一裸露在外。

最为恐怖的是单耳朵上钻了起码有8个孔,一颗象长白钉子般的耳锥穿了进去,我通读了许多关于咱们这个国家的“五十六朵花”的人文民俗及装饰,但我始终搞不清这人属于哪一个民族?走出好几步远,我才认出,原来这是一位少女,或者她自己没有认为自己有什么不妥,或许她自认为是个老鼠时代的“快女”,或者这个快女有着许许多多的的粉丝,或者她的粉丝们认为我们这一辈人才是真正的异类、鼠辈呢,在她们眼里,老鼠怎么是坏的呢?偷盗有理,因为老鼠也要生存嘛,生存就可以不择手段。

五、绑架童话

回到家,孩子乐滋滋的告诉我,她上网搜了一下,有三百多本关于鼠辈的书,她希望我们给她买回来,如果我和外子答应了,她就好好“读书”。我把情况告诉丈夫,他给我回了一条信息:“既然存在,那一定是合理的。”

不太上网的我也上了一下网,找了一下关于童话、漫画方面的书,粗粗浏览,得出一个简单的结论:现代的童话已经成了“成人童话”,人名不同而已,暴力、邪恶与罪恶重叠交错。

为老鼠平反的成人演绎着成人的“童话”,为下一代编造着成人童话,引导我们的下一代继续重复老鼠时代里成人的童话。

新闻常报导一些被污染的东西,如山,如河,可是很少报道谁的思想被污染了。面对某些物质污染,可以用化学方法去稀释或中和,但对于精神的污染,何奈其何?

我当不了家庭警察,因为我无法囚禁我孩子的思想,如同我自己也被时代绑架一样。这个世界,也许谁也无法剥夺谁生存着的权利,但我们付出的代价实在太多了。

                            六、末了

夜又深,在书台的灯光下,我再一次回忆起那些个与玉米、红薯同美味的小人书。

那是给了我们整个一代人灿烂阳光和美妙梦想的时代。

                                                

                                        向春霞 于广州

                                                          初稿:2009年9月3日

二稿:2011年9月3日

作者简介:向春霞,女,35岁,现在广州工作。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