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网友时评

我感到这是一种耻辱--喻权域在讲座上两次提高分贝

火烧 2010-08-16 00:00:00 网友时评 1031
喻权域在讲座中两次提高声音,直言教师工资拖欠和三峡工程报道缺失是新闻界的耻辱,强调党报的党性与责任,引发对新闻事业的深刻反思。

转者按:这是喻权域同志4年前在西南政法大学应邀开讲后,在场的学生写下的记录文章,从中我们可以窥见喻权域同志作为一个真正共产党员的高尚品质。


我感到这是一种耻辱——喻权域在讲座上两次提高分贝

作者:新鲜依叶

“脱欠教师的工资,作为共产党员,我感到这是一种耻辱”,“三峡工程快完工了,还没有一篇脍炙人口的关于工程师等建设人员精神面貌的通讯,这是新闻界的耻辱”。71岁高龄的喻权域在讲座中两次提高声音,激动的说了这两句话。

喻权域是新闻传播学院请来的客座教授,此次讲座的题目是“新中国新闻事业的几个问题”。讲座于4月10日7点在3208教室举行,此次讲座是新闻传播学院名师系列讲座之三。

在讲到党报问题时,喻教授说到以前国民党都是先干活再发工资或者脱欠工资,解放以后,共产党是先发工资后干活时,提到以前脱欠教工资的问题时,突然提高声音,激动严肃的说,“作为共产党员,我感到这是一种耻辱”。

在讲到《慈祥的老祖母》、《雾中》两篇具有影响力的新闻时,喻教授还有说有笑,但也是突然语调一转,笑容收起,说:“三峡工程快完工了,连一篇关于工程师、建筑工人的报道都没有”,他还强调:“一篇都没有,这是新闻界的一种耻辱!”

喻权域教授担任过新华社四川分社记者、《半月谈》主编、《经济参考报》总纺辑、中央外宣办秘书长、人民日报总编室主任、人民日报编委委员兼总编室主任、社会科学院新闻所所长、新闻所所长、社会科学院学术委员、全国政协委员等职务。讲座主持人赵中颉院长说他是新闻界呼风换雨的人物。

此次喻教授还讲到了批评报道停止的原因、党报并没有取消、新闻的时间观念、媒体不仅仅是喉舌、新闻发言制度早期就有等六个问题。在4月12日喻教授还会继续开另一个讲座。

2006-4-11

解读党报――4月12日喻权域先生渝北讲座

2006-4-15

  4月12日,喻权域先生应邀在渝北校区举办第二场学术讲座,主题是“党报问题”。喻老师以新中国第一代新闻工作者的身份,凭借几十年从事新闻研究的经验,向同学们讲述了他对党报以及对党报改革的看法。

  党性与党报

  喻老先生首先指出许多人对党报有疑问是因为不知道什么是党性。“所谓党性,就是党的精神,就是这么简单。”随后他举了许多生动地实例说明在新闻报道中保持真正的党性是多么重要。他指出我党的党报突出党性并不在于形式,并不等于要把党报办成政治传单,而是要注重实质。

  随后他向听众解释“什么是社会主义新闻事业的党性”。他引用了李瑞环同志的一句话:“社会主义新闻事业的党性就是无产阶级的阶级性,马克思主义的革命性、科学性的集中概括。”他指出,从事党报的新闻报道要有正确的立场,在国际事务中,要站在中国人民的立场,但又不能盲目排外、搞狭隘的民族主义;涉及阶级利益时,要站在工人农民的立场上;处理人民内部矛盾时,要国家、集体、个人三兼顾。他强调,作为新闻工作者,要时刻谨记职责,站稳立场,这样才能使报道的角度正确,才能真正为人民说话。

  党报和党委机关报的关系解疑

  然后他就党报这一社会实物发表了深刻的看法。对于许多人对党报和党委机关报分辨不清的问题,他解释道,凡是共产党人为领导主办得报纸都是党报,而党委机关报是一个部门,对外代表一级党委(比如党中央的《人民日报》、重庆市委的《重庆日报》)。作为党委机关报代表党委总的立场趋向,针对重大事件的重要社论代表党委的意见和看法。而通常意义所指的党报都指的是党委机关报。

  党报特征及发展

  首先,他认为党报有着双重任务,即既是党和人民的耳目,又是党和人民的喉舌。前者是指,指党报是人民了解新闻,党认识时事的主要渠道,党和人民通过党报了解新近发生的事件,从而作出正确的判断和行为;后者是指党报的因党和人民所需而发布。

其次,他提出党报应是综合性的报纸,目前党报的形式单调,受众面窄,主要是因为办报人对党委机关报的认识有问题,把党报当作了政治传单,误把延安时期的《解放军报》当作了模版。其实党报应有大量信息,既要传达党中央国务院政策精神,还要反映社会现实。

  再次,他认为党报具有指导性,通过信息服务来领导,以新闻为主体,引导社会舆论。他赞成政治家办报,因为政治家如果办报,就有政治的头脑,就会从国家、世界等长远角度考虑问题,会使报纸的发展更长远。

  最后,针对党报应具有的文风,他认为是,平易近人,实事求是,朴实无华。他还用了一句极为经典的话突出了说服力在报道中的作用:事实胜于雄辩,但事实(在文章中摆事实)不能没有雄辩(在报道中讲道理),必须要事实加雄辩才行!

  讲座接近尾声,有同学提问,问到党报该不该走市场化的道路时,作为我国公认改革家之一,他幽默地说到:“为什么不行呢,谁说党报就不可以登结婚启事啊,登上去以后,报纸有了广告收入,想征婚的的人也找到了信息,为什么不行呢?”

  讲座结束后,在场的同学都被喻老先生的学术魅力和为了新闻事业的接班人不辞劳苦地精神所打动,教室里响起了长久不息的掌声,献给这位71岁的老人,更献给这种精神。

新闻传播学院05级 常周伟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