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饶毅、施一公、王晓东的相互给力说起
文章围绕饶毅落选院士引发的争议,探讨施一公、王晓东等科学家的学术与行为表现,反思中国科研体制与人才评价机制,引发对公平与公正的广泛讨论。
从饶毅、施一公、王晓东的相互给力说起
作者:站直了别趴下
最近饶毅落选院士,冲击着中国的科技界乃至全社会,已经成为一个广为关
注的事件。事情起因于他本人对落选的愤懑,抨击现有的院士评审制度,然后宣
布“不和你们玩了”。接着施一公表示对饶的落选“不可理解”;饶接着投怀送
抱,赞一个施“必能进下一轮”;王晓东也看不过去了,路见不平一声吼,力挺
饶毅,认为他不应该落选,是选举体制有问题,或者更确切的说院士群体有问题,
妒贤忌才。你方唱罢我登场,好不热闹,把本来平淡如水的科技界搅得沸沸扬扬。
许多非生物医学界看热闹的网友都被煽动得咬牙切齿,恨不得拿那些投票的院士
们拍几快砖才解恨,太不公平了!你们都瞎眼了吗?饶大教授比你们谁的水平差?
你们敢不选他?太小人了吧?
其实我作为一名旁观者,也作为生物领域里的人,本想不凑这个热闹,但看
到舆论一边倒的势头,如梗在喉,也谈谈个人对这一事件的看法。老方如果愿意
登载,表明他在呵护新语丝这片言论自由的土地,而不是在呵护某些个人。首先
声明,本人不是院士,也离院士水平差老鼻子远喽,要拍砖,别找错人,尽管本
人也不认同一些院士的水平或人品。
本人对以上三位科学家都有不同程度的相识,起初可以说是非常崇拜他们的
学识,作为自己学习的榜样,认真聆听过他们的讲演。他们的学术水平不容置疑,
比现在多数院士要高一筹。在他们回国几年后,通过他们的言行逐渐改变了对他
们的看法。由敬仰、崇拜到失望,原来他们也是凡人啊!也超脱不了追名逐利的
世俗。
以施为例,刚一回来,以一个美国人身份教育中国人要如何爱国;脚没落定,
就急忙地申请“杰青”;现在还不知是否是以美国人身份在申请中科院院士。他
与饶毅联手在米国某杂志撰文抨击中国现有科技管理体制,鄙视那些靠与官员拉
关系拿项目的人。结果他俩不知靠的是什么本事,各自每人每年拿着上亿的银子,
自个偷着花,还不愿意与人分享(不信,去北大问问一些教授就知道了)。王晓
东则转入了一场权钱交易的纷争中,将北大资历一般的魏姓女教授聘为资深研究
员,以换取投资商的回报。
其实,他们的回国,曾经确实作为一种标杆,使人为之一震。也正是因为对
他们学术水平的认可,国家给他们职位、给他们资源、给他们高薪。中国虽然经
济富裕些了,但多数教授还是每年拿着不到他们十分之一的年薪的,就连这,饶
大教授还认为不公平,位置给高了,不能给他们教授职位,最多是助理教授。我
试图理解他们的心态,要给什么样的待遇他们才满足呢,才认为公平合理呢?在
旁人看来,他们已经像是皇帝一样了,吆五喝六,指点江山,要啥有啥。中国真
有这么富裕吗?别人还要活吗?换句话说,他们的贡献或本事真有那么大嘛?大
得要这个国家用金窝银窝去供养他们吗?在饶毅眼里,我这种猜度就属于妒忌。
任何一个有良知的科学家,应该先扪心自问一下,你付出了多少,你又得到了多
少?中国的科技发展虽然需要大师级人物,但“从来就不需要什么救世主,也不
靠神仙皇帝”,小时候喇叭里《国际歌》的歌声还萦绕耳际。我们需要的是一个
安安静静的环境,需要的是一点一滴的积累,需要的是一代一代的付出。如果摆
不平这种心态,出自他们眼里的永远是不公平,出自他们嘴里的永远是牢骚。在
他们回国前,中国的科技在向前发展,在依靠群体的力量,做出令国际同行认可
的成绩。试想没有这种积累,没有这种环境,他们愿意回来吗?以他们现在这种
心态,只能加剧科研群体的族群分化,甚至对立,到头来,受祸害的是整个中国
的科技界,是整整几代人的努力啊!
一个直言的人,首先必须是一个胸怀坦荡的人,是一个私心私欲少的人(没
有私心私欲的人,恐怕这个世界上也找不到),才能赢得大家的尊重。否则只能
是小人,和遭大家唾弃的人,这样的人进院士群体,只能是院士们自甘堕落的表
现。
(XYS20110827)
作者:站直了别趴下
最近饶毅落选院士,冲击着中国的科技界乃至全社会,已经成为一个广为关
注的事件。事情起因于他本人对落选的愤懑,抨击现有的院士评审制度,然后宣
布“不和你们玩了”。接着施一公表示对饶的落选“不可理解”;饶接着投怀送
抱,赞一个施“必能进下一轮”;王晓东也看不过去了,路见不平一声吼,力挺
饶毅,认为他不应该落选,是选举体制有问题,或者更确切的说院士群体有问题,
妒贤忌才。你方唱罢我登场,好不热闹,把本来平淡如水的科技界搅得沸沸扬扬。
许多非生物医学界看热闹的网友都被煽动得咬牙切齿,恨不得拿那些投票的院士
们拍几快砖才解恨,太不公平了!你们都瞎眼了吗?饶大教授比你们谁的水平差?
你们敢不选他?太小人了吧?
其实我作为一名旁观者,也作为生物领域里的人,本想不凑这个热闹,但看
到舆论一边倒的势头,如梗在喉,也谈谈个人对这一事件的看法。老方如果愿意
登载,表明他在呵护新语丝这片言论自由的土地,而不是在呵护某些个人。首先
声明,本人不是院士,也离院士水平差老鼻子远喽,要拍砖,别找错人,尽管本
人也不认同一些院士的水平或人品。
本人对以上三位科学家都有不同程度的相识,起初可以说是非常崇拜他们的
学识,作为自己学习的榜样,认真聆听过他们的讲演。他们的学术水平不容置疑,
比现在多数院士要高一筹。在他们回国几年后,通过他们的言行逐渐改变了对他
们的看法。由敬仰、崇拜到失望,原来他们也是凡人啊!也超脱不了追名逐利的
世俗。
以施为例,刚一回来,以一个美国人身份教育中国人要如何爱国;脚没落定,
就急忙地申请“杰青”;现在还不知是否是以美国人身份在申请中科院院士。他
与饶毅联手在米国某杂志撰文抨击中国现有科技管理体制,鄙视那些靠与官员拉
关系拿项目的人。结果他俩不知靠的是什么本事,各自每人每年拿着上亿的银子,
自个偷着花,还不愿意与人分享(不信,去北大问问一些教授就知道了)。王晓
东则转入了一场权钱交易的纷争中,将北大资历一般的魏姓女教授聘为资深研究
员,以换取投资商的回报。
其实,他们的回国,曾经确实作为一种标杆,使人为之一震。也正是因为对
他们学术水平的认可,国家给他们职位、给他们资源、给他们高薪。中国虽然经
济富裕些了,但多数教授还是每年拿着不到他们十分之一的年薪的,就连这,饶
大教授还认为不公平,位置给高了,不能给他们教授职位,最多是助理教授。我
试图理解他们的心态,要给什么样的待遇他们才满足呢,才认为公平合理呢?在
旁人看来,他们已经像是皇帝一样了,吆五喝六,指点江山,要啥有啥。中国真
有这么富裕吗?别人还要活吗?换句话说,他们的贡献或本事真有那么大嘛?大
得要这个国家用金窝银窝去供养他们吗?在饶毅眼里,我这种猜度就属于妒忌。
任何一个有良知的科学家,应该先扪心自问一下,你付出了多少,你又得到了多
少?中国的科技发展虽然需要大师级人物,但“从来就不需要什么救世主,也不
靠神仙皇帝”,小时候喇叭里《国际歌》的歌声还萦绕耳际。我们需要的是一个
安安静静的环境,需要的是一点一滴的积累,需要的是一代一代的付出。如果摆
不平这种心态,出自他们眼里的永远是不公平,出自他们嘴里的永远是牢骚。在
他们回国前,中国的科技在向前发展,在依靠群体的力量,做出令国际同行认可
的成绩。试想没有这种积累,没有这种环境,他们愿意回来吗?以他们现在这种
心态,只能加剧科研群体的族群分化,甚至对立,到头来,受祸害的是整个中国
的科技界,是整整几代人的努力啊!
一个直言的人,首先必须是一个胸怀坦荡的人,是一个私心私欲少的人(没
有私心私欲的人,恐怕这个世界上也找不到),才能赢得大家的尊重。否则只能
是小人,和遭大家唾弃的人,这样的人进院士群体,只能是院士们自甘堕落的表
现。
(XYS20110827)
很赞哦! (1025)
爱学记

微信收款码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