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中国的危机根源之一,社会主义中国的特权阶层正在形成
社会主义中国的危机根源之一,社会主义中国的特权阶层正在形成
曾经在浏览新闻的时候,在新浪头条看到登出的《141万考生参加国家公务员考试最热岗位4961:1》的标题,而这个醒目的标题,似乎在告诉我这个普通百姓,社会主义中国正在形成着一个庞大的社会主义官僚阶层,而且这个阶层正在加速壮大。
2011年度中央机关及其直属机构公务员招录。从来自国家个权威部门的消息称,这次“国考”,全国共有141万考生参与,共同角逐约1.6万个岗位。国家能源局 “能源节约和科技装备司”一职以4961∶1的竞争比例高居热门职位榜首,这一比例已突破上一年最高的竞争比例4224∶1,再创历史新高。此外,2011年 “国考”所招的职位共1.6万个。竞争比例最高的前6个职位,考录比均达到3000∶1以上。
政治人物的政治地位在社会主义中国正在甚至已经成为了一个特权的象征,各种公务员所享受到的种种特殊好处无需赘言,只谈一例,在最天生的生育权上,普通阶层母亲最多只能享受到4个月的产假,而公务员却是7个月!这是最明目张胆,毫无顾忌的特权,而特权必然造就一个特殊阶层,而社会主义中国人民民主无产阶级专政的政治危机根源之一:“社会主义官僚阶层,他势必成为一个封闭阶层后走向必然的堕落,从而带来整个国家人民对执政者的不信任和愤怒,我们执政党的丧失信心,最终会带来巨大的信仰危机和社会动荡”。
而现在社会主义中国的公务员考试有如过去的科举考试,这种方式看似吸收了不少人才,但却主要是政治方面的人才,尤其是政客维多,但为人民服务的人民公仆却凤毛麟角,这就必然在看似强化的社会主义管理人才吸收,但却是在强化了官僚阶层队伍,并消弱了以为人民服务为宗旨的人民公仆和其他群体,凡是与政治前途无关的事业更是被弱化,现在很多行业专长人员放弃本行不干,削尖了脑袋要往公务员群体钻,干的却是一些上传下达毫无技术含量的琐碎事情,这其实不是一个好现象,这是严重的人才浪费。
我曾经在新浪微博上,看到有个人说他们家族排族谱,他在学术上很有建树,在他们那个领域是顶尖人物,但家族当中的另一个族人是一个中小城市的市委书记,家族的人争论了半天,最后的结果一致认为市委书记最能给这个家族争光,从而被排到了第一位,虽然这位市委书记并未有多少从政的名声。这就充分说明,官僚作为一个阶层,其在人们心中的优越感和荣耀感是多么的根深蒂固,他的功劳不在于你在这个位置上干得有多出色,而只在于你进入了这个体系,在这个体系里有一个位置就OK了。
人人都想做官,考公务员,进去了都不愿再出来,所以中国的官僚机构越来越臃肿庞大,一代不如一代;从这个阶层出来那就是被上级免除职务,所以要唯上不唯下;官员作为一个长期只进不出的阶层,压在所有其他阶层之上;而被压的这些阶层就如一个闭塞的汽缸,长期蓄积的压力在释放的那一瞬间只能是惊天动地的爆炸,这就是为什么改朝换代总是如此惨烈。
虽然我们社会主义的执政者也知道必须引进人才,保持新鲜血液,但是你引进再多的人才,系统本身不新陈代谢,新血很快就会被旧血同化。虽然官场也多流动,但不过是系统内部的循环运动。当今的社会主义中国的政治运作模式就如一口死井,它保持运动的方式是:一. 往里面灌水,二. 水在井里旋转,但是井水却没有一个向外渗出的机制,结果无论灌多清的水,水旋多快,也只能是井水越积越多,越积越臭,最后要么是井壁不堪水压崩裂,要么是被外人轻易铲除。
我们曾经的伟大领袖毛主席,他处处谈为人民服务,不惜发动文革搞人民民主,为的也是打倒官僚集团和官僚体系,但是由于当时的一些特殊历史条件和人民思想觉悟的现实,最终也没有能实现脱离官——民这个二元思维,反而最终被人把文革的意义给篡改。毛主席把人民群众比作水,人民公仆比作鱼,干群关系要像鱼水相亲一样。但事实上,社会主义中国在建立之初,由于干群关系融洽,鱼和水相互交融,社会和谐相处;但是随着社会主义事业的一些变化,鱼的队伍和力量壮大,社会当中的水与鱼就存在了不同观念,水无法立刻变成鱼,而一些鱼又不想立刻变成水,这就使得最终水与鱼成为了一个共生体和矛盾体,这个比喻说明了群众与干部的属性没有本质的不同,二者是否相亲和是否产生矛盾取决于鱼这个群体的观念问题,因为没有了鱼的兴风作浪,也就没有水的浑浊与波澜。
在欧美资本主义国家,政府机构任职各类人员,与其他普通职业没有太大区别,另一方面,也并非一定当官员才叫参与政治,大大小小的各种民间协会组织,新闻媒体都可以监督约束政府。在我看来,这也只是参与政治的一种形式。说到底,官员与人民群众没有天然的界限,也就不存在官员与人民群众种种错综复杂的关系,也就无需时时事事提爱民如子,为人民服务,人民公仆,人民的儿子,鱼水关系。
其实无论是父母官还是人民的儿子或公仆,都体现出官员与人民群众没有本质的不同。无论是以父母还是以儿子的名义体现,我们都是一家人。官员可以是看似高高在上的父母,也可以是看似低低在下的儿子或公仆,这些都是一种称呼和比喻,但是我们都是一家人,最终的目的是要为这个家的每一位成员的利益服务,而不是家中的某一个成员谋利!为什么我们不能是和谐相处的一家人呢?
就如夫妻吵架,夫妻本是一体,吵吵闹闹才叫夫妻,但如果是两个利益分明的群体官僚与人民群众,那就存在很多矛盾,则必须小心处理两者关系,就会有现在的需要通过各种礼仪、爱心、道德、法律等等来避免矛盾的激发。但这些还不够,只有官僚群体弱化人民群众群体,所谓上智下愚,才能在较长时间内保证这两个群体相安无事。
不过这样就会过分执于稳定,而匮于活力,结果就是官僚群体越来越庞大腐败,人民群众越来越觉悟愤怒,一旦各种办法都不能保持两者的平衡,那么结局将是毁灭性的,这是其一,其二这两个群体构成的系统在整体上也会越来越弱小,一旦外敌入侵,则如探囊取物,明末与清末就是明证。
当然也必须承认,政治活动在人类社会中具有其特殊性,社会主义中国建国之初重点在抓政治制度建设和阶级斗争,在这个期间取得很大的成果,正所谓干群关系好,心往一处使,集中力量好办事。一个国家的各类人才都集中在建设国家和治理国家上,当然更方便调动各种资源。但是政治活动自身迥异于其他事业,结果在加强政治活动的同时也必然会对一些利益阶层产生压迫感和恐惧感。这就是为什么在文革结束后,一些利益集团上台,就拼命的否定文革和歪曲文革的原因,而一旦政治活动失去了他原有的宗旨(消除官僚和资产阶级复辟势力),无论科举怎样不拘一格地吸入人才,也阻止不了官僚整体的腐化堕落和走资派的复辟,因为再优秀的人才一入这个错误政治活动系统,要么是被同化,要么就是不能力挽狂澜。
晚清的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等人,放在现在都是一等一的人才,但是在庞大极端腐朽的官僚集团面前,所做的任何努力都是微不足道。中国王朝盛极而衰的周期律,其实是中国官僚作为一个阶层从清明高效走向腐化堕落的周期律。
政治活动本是人类群体自我管理的一个组织形式,政治活动内外有别但不是天然属性有别,都是人,群众是水,干部也是水,只不过干部在某一段时间内表现为一股洋流,带动了周边的水浩浩荡荡前行,他们可以化为周边的水,周边的水也可以注入这个洋流,二者的交换是相互无隙的,只不过是组织形式的不同。
不要在政治活动这个上面设太高的门槛,无需什么科举公务员考试,只要你进去后干得好,就可以在重要位置上做贡献,工人农民做得好,教育搞得好,记者做得好,科学研发好,甚至演员体育做得好,都可以在重要位置上做贡献。但是一定不能产生对任何生产资料产生垄断的阶层,因为只要有生产资料垄断就会有剥削,就会产生资产阶级,就会产生无产阶级,就会产生阶级矛盾,最终给社会,给整个国家带来极大的不稳定和危机!
只要社会主义中国内部没有太明显的生产资料垄断阶层(资产阶级)就不会有阶级斗争,任何危机也就都可以克服,社会主义的道路是曲折的,都是要走路磕磕碰碰遭到挫折的,有点外伤这样的外部危机,只要坚持前行,就会化危机为转机,多难兴邦!但如果是内部结构出现问题,心脏、大脑、肠胃各不相合,或者这些组织出现癌变,即使表面繁华一时,发展下去也只能是死路一条!
爱学记

微信收款码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