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网友杂谈

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科学用人率

火烧 2010-11-26 00:00:00 网友杂谈 1025
文章探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科学用人率,分析自动化技术对劳动力的影响,提出职业教育改革与高校科研职能调整,强调科学用人与技术发展的结合。

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科学用人率  

   

渠梭罗  荣大龙  

(2010-11-26,首发于《新华网》)  

   

当今科学技术突飞猛进,计算机及其网络技术和自动化新技术已经几乎应用到所有的领域,工农业生产力水平日益提高,行政事业单位的办事力水平自动化水平日益提高,深刻地改变着当今世界的面貌。  

在当代技术条件下,一个家庭并不雇佣其他人,依靠自动化管理与控制的计算机和无线网络系统、无人驾驶拖拉机、无人驾驶播种机、无人驾驶施肥机、无人驾驶施药机、无人操作捆扎机、无人管理无人堆栈自动化仓库、遥控机器人,耕种几千亩,甚至几万亩地,决不是天方夜谭!  

在当代技术条件下,一个家庭并不雇佣其他人,管理和操作数百万千瓦的大型发电厂也决不是天方夜谭!  

在当代技术条件下,在今后的年代里,许多人不必赶路上班,坐在家中的电脑旁操作电脑,通过计算机网络,直接操作远在几十公里、甚至几百几千公里以外的机器设备也决不是天方夜谭!  

最难实现自动化生产的是服装类、小商品类的制造业。但是,随着机器人的大量出现和自动化水平的日益提高,这些行业的就业人数也可以日益减少。  

在今后的年月里,商店的自动化程度也日益提高,加上其它措施,用人数也大大减少。  

这种情况下,大量的劳动力如何安排呢?  

这就要研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的科学用人率。  

所谓企事业单位的瞬时用人数是指:在当前时刻,在各种岗位上的满足工作需要的正在进行实际工作的人数。  

所谓企事业单位的实际用人数是指:在当前时刻,单位的实际在编人数。  

今后总的趋势是:在工农业生产第一线直接物质生产领域,瞬时用人数将越来越少。而在行政事业单位、学校教学和科学研究领域的瞬时用人数将越来越大,无产阶级队伍的核心将大量涌向这些需要高度脑力劳动的部门与领域。这些单位的就业人员增加1倍,甚至数倍也不算多。  

除了特大型公司需要设置专门科学研究机构外,大量的中小型公司不必搞小打小闹的分散式专门科学研究机构的设置,这方面的职能完全可由高等学校承担。  

我国的高等学校既是教学单位,又是科学研究单位。少数顶尖大学既搞高水平基础科学研究,又搞开创性工程科学研究与重大新产品研发。绝大多数普通高等学校的科学研究主要是面向社会实践第一线的应用性研究与同企业合作的具体新产品开发。那些原来单独存在的应用型研究机构应该并入特大型公司或高等学校。  

应该将现今中国所有的职业中学改成五年制大专学校,初中毕业入学,学五年就是大专毕业,未必要走初中-高中-大学的单一路子。一个人书本知识、实践知识、动手能力和手艺能力等综合知识集中接受与提高的最佳年龄段是16岁到25岁的十来年时间里。众所周知,德国和日本的机器及仪表制造业非常发达,这同他们十分重视16岁到25岁年龄段的职业手艺教学是密切相关的。“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负面影响相当大,现今的大学对实验也不太重视,所以,25岁左右走出大学校门以后,适应能力和创新能力不太足。而初中毕业入学的五年一体化大专,采用“半工半读”方式,半天读书半天实验,所得到的书本知识、实践知识、动手能力和手艺能力的接受与提高实际上是不平常的。全国有2000多个县,每个县开办3到5所五年制一体化职业技术学院,那么全国就一下子新增一万所左右的大学,这决不是不切实际的“大冒进”,办大学也决不是高不可攀了不起的事情,事实上,当今中国完全具备这个条件。这新增的一万所左右的大学不仅是当地的职业高等教学中心,又是当地的面向第一线的科学研究中心,不能老是将新发明的希望寄托于顶尖大学,说不定不少划时代的发明就诞生于这些学校!  

这新增的一万所左右的大学,每所教师500人,就需要500万个大学教师。所以,我们说无产阶级队伍的核心将大量涌向这些需要高度脑力劳动的部门与领域。  

   

   

   

行政管理机构和事业单位承担领导、管理、指挥和公共服务功能,需要很高文化程度的人员,他们的工作关系到全局的成败,因此他们的知识面要不断地进行更新换代,这些人除了在职进修以外,还要定期到高等学校进修(原来文科毕业的,要补学理工科课程;原来理工科毕业的要补学文科课程),还有定期到社会第一线和工农业生产第一线考察和劳动,积累第一手资料和经验,并同广大工农兵和知识分子打成一片。这些机关人员脱职进修和到社会第一线调查及蹬点工作的时间可以占到三分之一。机关人员的重要职能就是制定各项政策,这些措施的客观效果就是可以有效地减少这些政策的乱弹琴瞎指挥成分。  

因此,当前阶段,行政事业单位、学校教学和科学研究领域的瞬时用人数不是太多了,而是太少了,为了更好地开展工作和作战略储备,实际用人数可以是瞬时用人数的2、3倍以上。因此,拥有高等教育学历的无产阶级队伍的核心人员将大量涌向这些需要高度脑力劳动的部门与领域是必然趋势。  

我们可以制定企事业单位的优秀度指标。  

企事业单位的优秀度指标是:利润率(利润/实际用人数)高,并且科学用人率=实际用人数/瞬时用人数>1,越大越好。瞬时用人数越少越好,一是表示自动化水平高,二是表示在上班时应该严肃紧张点,工作量要满。实际用人数越大越好,表示人类休闲的时间应该足够长。就是小动物蚂蚁,只在春夏秋天劳动,冬天在小天地里享乐。人类何必一天到晚、一年到头去劳动呢?今后的社会,旅游类场所,休闲娱乐类场所应该越来越多,因为社会主义企事业单位的优秀度指标必然越来越好,这是任何力量阻挡不了的。  

比如,现代化化工企业的利润率很高,由于不可完全彻底避免化学侵害,科学用人率可以定为20,1个人的事情交给20个人去做。设这家现代化化工企业采用每天24小时连续工作制,有:  

1*24*30/20=36工时  

若采用每天8小时上班制,哪么1个人每个月只要上5天不到的班,平均一个星期上1天多班,以便在大量的休息时间里清除掉进入到身体内部的有害化学物质。  

若这个厂的瞬时用人数为1000人,科学用人率20,那么实际用人数为20000人。这就是社会主义的增人增效机制。增人增效机制的核心是:企事业单位的人平均利润率要高,瞬时用人数要低,而实际用人数要高,科学用人率高,让更多的人就业,增大对社会的贡献效能。一个单位要实现真正的实现增效机制是非常困难的,但是困难吓不倒社会主义新人,具体措施是:广泛进行技术革命和技术革新,采用新技术,提高自动化水平,减少能耗和原材料消耗,提高产品质量和数量,实现科学化管理。  

另外,社会主义化工类企业,除非生产工艺流程特别需要24小时连续生产,而不是单纯为了完成订单的需要,才安排24小时连续工作。白天劳动,晚上休息和睡眠是符合客观的科学的人类的生理特点的。生产力水平低下的封建社会基本不存在晚上劳动的,而且劳动同季节密切相关,大部分天数不劳动;而资本主义社会大量出现的晚上加班现象是反人性的,据说是为了迎合时间苛刻的市场订单需要。这是社会的进步吗?  

资本主义减人增效机制的核心是:企事业单位的人平均利润率要高,瞬时用人数要低,而实际用人数也要低,让更少的人就业,以便资本寡头获取更大的利润。资本主义政府为了减少失业率,提倡自由经济,使得原本在一个大单位工作的“能人们”将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大工厂(设全国有100家同类工厂)拆散,办成许多小生产方式的小工厂和小作坊(设有分解为10个小工厂),这些“能人们”就成了自由自在的“小老板”。由于全国有100家同类工厂,若都照此办理,那么就一下子变成了1000家小工厂。这些自成体系的小工厂必然会增加配套设备(间接增加了生产这种设备行业的就业人数)和人员,也就增加了整个社会的就业率,似乎一片欣欣向荣。不过过不了多少年,1000个“小老板”之间必然产生异常激烈的五花八门的竞争,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强的吃弱的,最后通过残酷的兼并,只剩了3家工厂,三家寡头整个瓜分本行业市场,甚至只剩了1家工厂,独霸本行业。势必有:大量的小工厂倒闭,设备变成废铜烂铁,大量工人失去工作。还有一种可能的情况,1000个小工厂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并且在1000个“小老板”之间五花八门的竞争中,黑社会势力介入,造成了严重的社会灾难,资本主义政府不得不强势收购1000个小工厂,合并为1个国有化工厂。注意:资本主义社会也有国有化工厂的。  

在中国,如果只强调减少瞬时用人数,而不同时强调增大实际用人数,不优化科学用人率,那么“中国有几亿富裕劳动力”的说法就会误导中国,同样规模同一行业的工厂的用人数,世界上并没有统一的标准。那么中国的出路似乎只能是:中国变成低端“世界工厂”,引入大量外资,涌入中国广大的中西部战略地区。那么,污染泛滥,大量的化工类等严重污染性工厂出现在黄河和长江的上游,大量的中国资源被消耗,中国广大勤劳勇敢的人民日夜苦干,而绝大多数的钱财流入外商和极少数中国商人们的腰包里。这是何等可怕的景象啊?!  

据说某些地方,以“打破大锅饭、打破铁饭碗”为楔子,在高等学校等单位搞“深化改革”,核定工作量,减少瞬时用人数,这无疑是对的;但是,若要减少实际用人数,搞反科学反人性的“下岗运动”则是方向性错误,同社会主义信念背道而驰。比如某大学某个系某一个年级有4个班,要同时开设某门课程,那么似乎只要1个教师开大课就可以了,实际上综合各方面因素,配置2到4个老师进行小班开课比较好。这些单位应该在改善科学用人率(科学用人率=实际用人数/瞬时用人数>1,越大越好)方面狠下功夫。当然,人才的适当流动是应该的。  

照道理,现在科学技术越来越进步,生产力水平越来越提高,人们的工作压力和生活压力应该越来越小,可是现实世界往往相反。还出现了大量的恶性竞争现象。恶性竞争的主要表现是:真正的在科技进步上动的脑筋反而少,而在疏通各种关系上动的脑筋却多得多。  

为了体现社会主义的优越性,根据中国有近14亿人口的特点,今后我国为了安排劳动力,决不能再去大量开办太多的工厂,而应该要在提高利润率(利润/实际用人数)和提高科学用人率(实际用人数/瞬时用人数)方面多动动脑筋。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