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历史视野

毛泽东育才一绝:点石成金

火烧 2009-09-17 00:00:00 历史视野 1025
文章讲述毛泽东通过《为人民服务》演讲,将普通战士张思德塑造为英雄,体现其育才能力。突出点石成金的教育理念,强调为人民利益而死的崇高精神。

毛泽东育才一绝:点石成金

李克勤新华博客http://jixuie.home.news.cn/blog/

李克勤济学网http://www.like-qin.com/

李克勤(jixuie)文集http://www.wyzxsx.com/ShowAuthor.asp?ChannelID=1&AuthorName=%C0%EE%BF%CB%C7%DA%A3%A8jixuie%A3%A9

李克勤(jixuie)题记:毛泽东最经典的著作恐怕要算1944年9月8日的演讲《为人民服务》了,这部不朽著作提出了毛泽东一生最重要的命题:为人民服务。而为人民服务的人物形象,正是那位刚刚因为为人民服务而牺牲的八路军战士——张思德。一个普普通通的革命战士,为什么在毛泽东笔下一下子成为一个伟大的战士?为什么直到今天,当人们谈起为新中国的建立作出杰出贡献的100名英雄时,张思德依然榜上有名呢?这就是毛泽东的育才一绝:点石成金!

毛泽东在《为人民服务》中指出:“我们的共产党和共产党所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是革命的队伍。我们这个队伍完全是为着解放人民的,是彻底地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张思德同志就是我们这个队伍中的一个同志。”“人总是要死的,但死的意义有不同。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替法西斯卖力,替剥削人民和压迫人民的人去死,就比鸿毛还轻。张思德同志是为人民利益而死的,他的死是比泰山还要重的。”

                                                                     张思德同志

毛泽东作为领袖,在张思德同志身上发现了伟大,那是毛泽东领导的革命队伍培育的伟大精神,伟大气质,伟大作风,伟大人格。这种伟大的形成,这种伟大的发现,都是毛泽东理论与实践的结果,这就是毛泽东独有的点石成金术。

点石成金的故事是这样的:传说晋朝的旌阳县曾有过一个道术高深的县令,叫许逊。他能施符作法,替人驱鬼治病,百姓们见他像仙人一样神,就称他为“许真君”。一次,由于年成不好,农民缴不起赋税。许逊便叫大家把石头挑来,然后施展法术,用手指一点,使石头都变成了金子。这些金子补足了百性们拖欠的赋税。成语“点石成金”据此而来。一般我们用“点石成金”比喻化普通为神奇。

毛泽东点石成金有三层含义。

第一,他善于发现人才,尤其善于在普通的工人、农民、革命战士中间发现杰出的人才。自从在延安毛泽东发现了张思德这个杰出人才以后,他又在新中国建设时期发现了雷锋这样的杰出人才,一时间,祖国大地上的人们似乎找到了感觉,忽然有一种顿悟,一种历史上普通人从未有过的顿悟——原来人才没有什么神秘的,只要像张思德那样为人民服务,做到“完全彻底”,就能成为伟大的战士,只要“向雷锋同志学习”,做到“憎爱分明的阶级立场,言行一致的革命精神,公而忘私的共产主义风格,奋不顾身的无产阶级斗志”,就能成为社会主义事业合格的接班人,那不就是人才吗?

第二,他善于培育人才,尤其善于把像张思德这样普通的战士培养成英雄人物。毛泽东时代,不管是战争年代,还是和平年代,各条战线涌现了千千万万个英雄模范,如果战争年代最突出的是张思德的话,那么,和平年代最著名的就是雷锋了。张思德和雷锋,都是普通的战士,而且都是在平凡的工作闪现不平凡的心灵,不平凡的信念,不平凡的抱负的伟大的革命战士,谁能否定他们的伟大呢?

第三,他善于把人才培养成保持普通一兵本色的人才,也就是成才不失德的人才,那样的人才,才是我们新中国需要的人才。

这样的搞法,到了一定时刻,新中国的人民不个个都成为人才,那才怪呢?你看不就“六亿神州尽舜尧”了嘛!

毛泽东时代著名的英雄人物级别较高的算是焦裕禄同志,他也就是个县委书记。至于杰出的工人英雄铁人王进喜,杰出的农民模范陈永贵,更不用说南京路上好八连的战士,以及像狼牙山五壮士,像董存瑞、邱少云、黄继光、杨根思、刘英俊、王杰,等等,等等,数不胜数的英雄楷模,都是普通战士,普通劳动者,他们哪一个不是优秀人才?哪一个不算国家的栋梁之才?

雷锋成了世界级的英雄,成了一种崇高精神的象征,那还不够伟大吗?

陈永贵成了共和国的管粮食的副总理,那才干还了得?

这里还介绍一位,四届人大的副委员长李素文同志。李素文,女,1933年生,河北省乐亭县马头营镇郭庄子村人,生于沈阳市。195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在当地当过儿童团长,团支部书记,高级社副社长。1956年到沈阳市南塔第二副食门市部当营业员,先后当选为沈阳市劳动模范,辽宁省学习毛主席著作积极分子,省财贸系统“五好”职工标兵。

老照片--66年新华社文革老照片《活学活用毛主席著作的好榜样李素文》8寸15张1套全李素文照片

李素文1965年成为全国妇女“三八”红旗手。1966年1月被商业部授予“学习毛主席著作标兵”称号。1965年-1966年,北京和全国各地先后举办了“李素文学习毛主席著作展览”,许多报刊发表了介绍李素文事迹及其本人学习毛主席著作体会的文章。1968年5月任沈阳市革命委员会副主任。1969年4月当选为中共第九届中央委员。1973年任中共辽宁省委常委、辽宁省革命委员会副主任,共青团辽宁省委书记。1973年4月作为中日友好协会访日代表团副团长,访问日本。1973年8月当选为中共第十届中央委员。1974年1月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代表出席纽约联合国妇女地位委员会第二十五届会议,并在会议上发言。1975年1月当选为第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同年6月率中国代表团出席墨西哥妇女年世界会议,并在大会上发言。是第三届全国人大代表。1978年4月沈阳糖果厂,1983年10月任副厂长。1986年调任沈阳市轻工局供销公司副经理。1989年退休。1997年开办了一家高科技产品专卖店。

青年时代的李素文就是一个心灵手巧、作风利落、很有志向的姑娘,21岁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56年,她投奔爱人从河北农村老家来到沈阳,在沈、阳南塔第二副食门市部卖菜。平凡的工作,竟让她干得风生水起。 

李素文被评为各级劳动模范,多次见到毛主席。1959年,她出席了全国群英会;1963年,她光荣地出席了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她那篇以《为革命卖菜》为题的发言,朴实之处见思想,让人们看到了卖菜之外的东西,看到了为人民服务的可贵精神。这不仅感染了在座的普通听众,也深深地感染了中央高层领导,周总理7次带头鼓掌。  

1968年5月,沈阳市革委会诞生,李素文被结合进领导班子。1973年3月,李素文担任共青团辽宁省委书记。1975年3月,李素文被选为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 

那时,她身居高位,却非常严格要求自己,没有带家属,每天只有工作的权利,必须把思念之苦与七情六欲埋在心底;那时,她每月工资62元,是高级干部中的“穷人”,却非常满足,因为陈永贵副总理还挣工分;这种经济状况,自然出国访问时连“行头”都买不起,只好到对外友协去借皮箱和衣服,访问回来再把那些东西归还人家。  

那时她最怕家乡来人,因为囊中羞涩。有一个月,家乡来了四五拨人,结果月底时只好天天大葱抹大酱。生活再艰苦,李素文却能应付自如。

1978年7月12日,李素文回到了家乡沈阳,组织上安排她到市糖果厂劳动锻炼,改造思想。那一刻,45岁的李素文从“天上”降到人间。有时在公共汽车上,就能听到人们窃窃私语地议论她;“哎,那不是李素文吗?她不是副委员长吗?怎么不坐专车,和咱们一起挤汽车?”“听说犯错误了,被遣送回沈阳劳动改造。”每逢这时,她强忍着自己无法表白的情绪,车一到站,就迅速下车,消失在人海中……
  
李素文不服输的性格,成就了她。她没有消沉下去,而是在劳动中重新寻找自己,每天都加班加点地干,她包糖果速度终于超过生产能手。
  
经过5年的辛勤耕耘,李素文用自己的汗水与能力赢得了尊重,1983年10月,她被选为该厂副厂长,主管经营。上任之后,李素文第一件事就抓原材料。工厂花了140万人民币从前西德引进一条巧克力生产线,每年需要可可豆150吨,计划内只有30吨,那120吨必须自己想办法。她还是那份责任,还是那份劲头儿,正月十五,风风火火地坐上夜车去北京,下了火车,便直奔中国粮油进出口公司,接着又去轻工部,到了晚上才安排住宿。第二天又起大早,到轻工部食品局和商业部办事,晚上连夜坐火车回沈阳。工人们感慨地说:这就是李素文的效率!
  
1986年4月,李素文到天津办事时,发现天津市场上没有沈阳食品,便产生了把沈阳食品引进天,津销售的想法。得到领导的支持后,她便给天津老劳模、市蔬菜公司副总经理张世珍写了封信。经她俩的努力,在天津举办了沈阳食品展销会。李素文又打了一场漂亮仗、原计划销售500万,实际销售近1000万元。
  
李素文的名字又叫响了。不久,她又担任了沈阳市轻工局供销公司副总经理。每逢有人问她为什么还傻干时,她总是笑着说:“权力是力量,金钱是力量,人格也是一种力量,我就是要用我的行动,证明我的人格。虽然我不再那么引人注目,但我会留给时代一个深深的思考。”

晚年出彩,她成了民营企业家
  
1989年,李素文该退休了。可是公司根据她的能力和需要,要她继续当顾问,她喜欢有事做,便又继续劳碌者。
  
可到了1991年,李素文因心肌缺血先后住了4次院,她只好告退养病了。一天,沈阳卷烟厂的党委书记打来电话:“李大姐,我们从长春引进一种新型床垫,对养你的病有好处,你来看看。
  
李素文躺在床上试了试感觉不错,便决定把攒的钱全部拿出来买这个磁性保健床垫。李素文确认了保健床垫的质量后,便决定到那家公司,打工推销、这种床垫。说干就干,果断的李素文背着家人,悄悄地带上床垫说明书,走街串巷搞起了推销。她本来就有很好的演说天赋,再加上名人效应,很快就打开了市场。
  
1997年春节,65岁的李素文把自己开公司当老板的想法公开亮了出来。她大胆地贷款30万元,自筹20万元,在沈阳市最繁华的太原街办起第一家高科技产品专卖店(专卖医疗保健床垫),实现了自己当老板的梦。公司一开张,生意就很红火,而且效益越来越好。
  
那时,她日子过得风风光光,生意做得红红火火,惟一的心结就是:她虽然已经享受到劳模待遇,可政治待遇却一直没有恢复,比如全国总工会慰问劳模、国庆节组织劳模上北京,包括省、市慰问劳模等活动都没有她的份。
  
1998年的一天,李素文突然惊喜地接到通知,让她参加沈阳解放50周年纪念活动,这就意味着她的政治待遇已经被恢复了。也是从那一天起,她意识应该重新考虑将来的生活。于是,李素文又作出了一个果断的决定,不再当老板,到著名劳模张成哲创办的劳模物业公司打工。
  
李素文关闭了自己的专卖店,到5公里之外的北运河做“保姆”,维护20多公里长的北运河环境,冬天扫雪,夏天拔草,造福沈阳。尽管每月只有200元工资,尽管路途很辛苦,但她觉得非常快乐,因为她又回到了劳模中间。

这个李素文,难道不是人才?她不仅是杰出的工人,还是杰出的干部,杰出的高级干部,还是杰出的民营企业家,更难能可贵的是,她是能上又能下的干部,善于有所为有所不为的杰出人才!

李素文就是成才不失德的典型,始终保持普通一兵的本色,这样的心境,难道不是人才最难得的素质吗?

/wp-content/catchpic/2/26/26E2839DA81D26791F5B56491349738F.jpg吴桂贤、李素文、陈永贵在大寨

毛泽东时代,不怎么谈人才这个概念,但是,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需要的人才还少吗?

且不说那时候吸引了世界最杰出的科学家钱学森、华罗庚、钱三强、邓稼先,这样的“海归”,且不说那时大学和研究机构培养了像陈景润、杨乐、张广厚这样世界一流的数学家,且不说我们那时有沈鸿这样能设计出万吨水压机的世界级设计师,且不说我们有倪志福这样的工人发明家,那时最令人称奇的是,全国各地,各个领域不断涌现杰出的模范,到处都有英雄的身影,共和国土地上处处弥漫着“学英雄,见行动”的气息,在工厂,在农村,在部队,在机关,在学校,时刻都可以听到这样的歌声:“接过雷锋的枪,千万个雷锋在成长”!

我们知道,那时候几乎每个工厂都有工人、技术人员、干部“三结合小组”,从事技术革新,不知道涌现了多少实实在在的科研成果。

那时候农村学大寨就有“科学种田”的内容,城市少年宫都有各式各样的“科学兴趣小组”,大科学家华罗庚深入到工厂车间,给工人同志推广“优选法”、“统筹法”......

那时的人才,不单单是个人,而是团队,是集体,这不正合乎现代化的要求,现代化难道不是靠团队合作完成,而是靠个人英雄主义完成的吗?

新中国不就是组建了世界上独一无二的英雄团队吗?这样的团队,规模世界第一,成果至少也是世界一流的啊!

经济上的独立的比较完备的工业体系,科学技术上的人工合成胰岛素、杂交水稻,文艺上的《红色娘子军》,这还不都是集体创造、集体做创作的,这难道不算人才的集体?这还不算集体的人才?

这如此规模的人才队伍,来自哪里?

那便是社会主义新文化的氛围,那便是新中国人才辈出的土壤。而这一切的始作俑者,就是我们敬爱的领袖,伟大的导师——毛泽东!

毛泽东始终把自己当做老师,他一生就是培养人,从培养张思德开始,毛泽东就已经具有了系统的,完整的培养伟大战士的理论和方法,雷锋的出现,标志着毛泽东的育才理论与实践,达到了成熟阶段,他领导的新中国已经具备把全国人民都培养成了人才的能力了,那还不算点石成金?

那还不算一个人才辈出的时代?

毛泽东的人才学,那才是真正的人才学,因为这样的人才学,揭示了,证明了这样的真理:卑贱者最聪明,群众是真正的英雄!

我们千万不要忽视的是,在这个英雄群体中间,那一位发现并坚持这样真理的人,他就是我们的大英雄——人民领袖毛泽东!

链接:【原创】 毛泽东的教育理性:培养有觉悟有文化的劳动者[2008-05-01 09:12] http://jixuie.home.news.cn/blog/a/01010002E05A02B9FDE8FDA5.html

草原英雄小姐妹与现代人的职业操守http://jixuie.home.news.cn/blog/a/01010002E05A077CB35B7DAD.html

毛泽东创业文化的经典之作:大庆精神 铁人精神http://jixuie.home.news.cn/blog/a/01010002E05A0754F34D7DA5.html

毛泽东才是中国最大的实业家:从新中国机床工业崛起谈起http://jixuie.home.news.cn/blog/a/01010002E05A0685E6E47DAD.html

毛泽东的造船文化:从“跃进”号到“东风”号[2007-12-20 07:39] http://jixuie.home.news.cn/blog/a/01010002E05A01AA765D7DA5.html


毛泽东对舞剧《红色娘子军》的三句经典评价[2009-03-09 08:27]

http://jixuie.home.news.cn/blog/a/01010002E05A05C3CA387DA5.html

【原创】 毛泽东诗言志:英雄“丛中笑”[2008-05-27 16:07] http://jixuie.home.news.cn/blog/a/01010002E05A0309C974FDAD.html

毛泽东用才一绝:原国军上将任水利部长23年http://jixuie.home.news.cn/blog/a/01010002E05A0874B82BFDAD.html

毛泽东到底开放,还是不开放

http://jixuie.home.news.cn/blog/a/01010002E05A086EE091FDAD.html

毛泽东:“这个庄则栋,比我们某些外交家还会办外交”http://jixuie.home.news.cn/blog/a/01010002E05A07F0A6BD7DAD.html

谁能不动容:读《倪志福:我为总理做过一把椅子》[2009-04-06 06:19] http://jixuie.home.news.cn/blog/a/01010002E05A062682637DA5.html

领袖、元帅和运动员小将“这可是千军万马的力量啊”[2008-08-02 08:07] http://jixuie.home.news.cn/blog/a/01010002E05A03A0B76FFDAD.html

 

欢迎交流:

李克勤新华博客http://jixuie.home.news.cn/blog/

李克勤济学网http://www.like-qin.com/

李克勤(jixuie)文集http://www.wyzxsx.com/ShowAuthor.asp?ChannelID=1&AuthorName=%C0%EE%BF%CB%C7%DA%A3%A8jixuie%A3%A9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