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史等于人类崇拜史?——评刘永佶的哲学史
把自己提倡的观念册封为“主义”,并且列入“哲学史”的,只有皇帝能做到。仅次于皇帝的,莫过于刘永佶先生。我们可以看到他如何论述哲学观念史:“图腾意识、诸神崇拜、上帝主义、天命主义、唯物主义、劳动主义这几个能概括人类社会各阶段时代精神的哲学观念,是历史地出现的,这同时也是逻辑的顺序。”(《哲学观念在否定中的发展》
——多么言之凿凿,似乎让人难以辩驳。因为他的哲学观念史包括劳动主义,是历史地出现的,要否定这些观念吗?那说明你在否定历史,否定逻辑了。
不过,皇帝有自封的,历史有虚假的,逻辑有荒唐的。刘永佶先生的哲学观念史未必是滴水不漏的。
刘永佶先生的哲学观念史观具有几个环节(参见《哲学观念是各时代主要矛盾的集中体现》):
1、 哲学是以人生存和发展为根据,并对人生存和发展的矛盾进行概括性研究的,只能以研究者所生存的社会矛盾为基础和对象;
2、 一个时代只有一种主导的哲学观念:
3、 作为时代的主导的哲学观念,是特定历史阶段社会主要矛盾的集中体现;
4、 社会主要矛盾中居主要矛盾方面的阶级或社会势力的利益和意志的结合形成主导的哲学观念;
5、 新哲学观念的形成是社会矛盾斗争的结果;
6、 新哲学观念导引着社会变革的方向。
那我们就来对照刘先生的哲学观和他的历史的逻辑的哲学阶段论看看。
1、原始社会是否存在哲学观念?
我们都知道,原始社会是没有阶级和阶级差别的,于是我们自然地不用考据就可以得出,不存在什么居于主要矛盾方面的阶级。同时,也就不存在他们的阶级利益或者意志的结合。那么由刘先生的论断4,我们是否可以推导出,当时就不存在主导的哲学观念?请记住,这是刘先生的结论导出的,而非笔者强加给他。
可是,刘先生不久就不承认了。为何呢?他说:
“图腾意识是人脱离动物界的一般性形成其特殊性的最初表现。从现在的观点看,图腾是愚昧的象征,也是认识的局限性的体现。但对于原始人来说,能够将所面对的某一对本氏族生存有重大作用或影响的自然物确定为全氏族共同的崇拜或敬畏的对象,无疑是一个革命性的意识升华。它确立了本氏族的一般意识,并由此而聚合全氏族成员,是原始社会的时代精神。”(参见《哲学观念是各时代主要矛盾的集中体现》)
从这里,我们看出,刘先生认为图腾意识就是当时的时代精神,是哲学观念。但这里却与他说的阶级或社会势力的利益和意志的结合相矛盾。没有阶级,怎么会有阶级的利益和意志呢,怎么产生反映阶级利益的哲学观念呢?
2、图腾意识是否是哲学观念?
我们首先问一个题外问题。崇拜是一种意识吗?是的。我承认。那么崇拜是哲学观念吗?按刘先生的意思,应该是。他说:“能够将所面对的某一对本氏族生存有重大作用或影响的自然物确定为全氏族共同的崇拜或敬畏的对象,无疑是一个革命性的意识升华。它确立了本氏族的一般意识,并由此而聚合全氏族成员,是原始社会的时代精神。”(《哲学观念是各时代主要矛盾的集中体现》)那么好,我崇拜我的父亲,或者某个歌星,就是说我产生了崇拜意识了,就代表我有哲学观念了吗?如果说,崇拜是一种哲学意识或观念的话,那么我们是不是在说,那些崇拜歌星和快男超女的意识是哲学观念了?
与崇拜歌星不同的是,古人崇拜的不过是自然物。既然图腾意识是哲学观念,那么崇拜歌星也是哲学观念就顺理成章了,不是吗?这应该算是刘先生的一大发现。
3、诸神崇拜是否是哲学观念?
崇拜还是那个崇拜。只是崇拜对象被换成了诸神。既然图腾意识是哲学观念,那么诸神崇拜就更是哲学观念了。
诸神是如何出现的呢?刘永佶先生告诉我们:“各氏族联合体或部落的首领被神化,即将其人与旧时的图腾相结合,成为崇拜的对象。”(《哲学观念是各时代主要矛盾的集中体现》)还说 “诸神崇拜是将某人(优秀的氏族或部落首领)与图腾相结合,以人的形象和意识能力加上自然力构成神,以对神的崇拜来凝聚本氏族联合体或部落成员。”(《哲学观念在否定中的发展》)我们要质疑的是,刘先生是依据什么得出这个结论的呢?能否给出例证说明世界各民族各种族的诸神崇拜是体现了氏族联合体或部落的首领神化?刘先生又有什么证据证明,诸神崇拜是当时社会的主导哲学观念呢?
在另一个地方,刘先生更为细致地描述了:“神是人的意识与自然物的力的结合,如风神、雷神、山神、河神、海神,以及马神、狮神、鹰神、虎神等,其要点是都有人的形象(特别是头)和意识,再加某种自然物的力,或者说拥有相应自然物的力,由此来凝聚本氏族联合体或部落的成员,震慑外部的人群(包括已被俘获的奴隶)。”(《并不存在由古至今而后的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何以部落的首领变成了风雷山河等诸神呢?
刘永佶先生说:“中国的诸神崇拜阶段所留下记载也不多,但从各种神话传说和相关记载中,都表现出它的存在;….”可是具体例证呢?看不到。要知道,在提出一个观点后,没有详实的证明是很难成立的,除非是公理。刘永佶先生看来提出了一个不能争论、不容置疑的公理。
刘永佶先生给予诸神崇拜极高评价:“以诸神崇拜取代图腾意识,标志着人的主体性的确立,而其作为时代精神的集中体现,又制约并导引人类生存和发展。”我们不会忘记,刘永极先生认为哲学的主体是人。可是怎么主体性没有在图腾意识阶段就得到确立,却在诸神崇拜阶段得到确立呢?难道哲学可以在没有主体的情况下得到发展?这就是历史的逻辑?
而诸神崇拜又是如何制约和导引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呢?我们看不见刘永佶先生的证明。
4、 上帝主义是哲学观念吗?
崇拜还是那个崇拜,崇拜物从诸神换成了“一神”。历史把诸神换成了上帝:
“这样,就在奴隶和平民中形成了以上帝(一神)为崇拜对象的宗教,突出表现就是原始犹太教,其要点是只承认一个造世主,所有人都是上帝所造亚当和夏娃的后代,因此在上帝面前是平等的,而以一神(上帝)消灭诸神,又是社会交往扩大,部落向部落联盟演化的要求。”
于是,哲学观念跟着崇拜物不同也就变化了。可刘永佶先生不再用意识,或崇拜,而用“主义”来命名这个“哲学观念”了,因为“上帝主义的典型在欧洲,它以宗教形式存在,并有系统的教义,由严密的宗教组织加以宣传和维护。”(《并不存在由古至今而后的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5、 天命主义是哲学观念吗?
崇拜仍然是那个崇拜。上帝被换成了“天命”。刘先生说:“上帝是周天子权威的哲学体现,随着周天子权威的弱化,上帝在中国哲学中的地位也在弱化,而新兴变革势力则提出‘天命’来取代地位不稳且不系统的上帝。‘天’是一个高度抽象的概念,它既有‘地之上’的意思,也有‘一切’的含义,‘天命’则把生命、意识加于‘天’,使之既是一个自然存在,又是有生命的抽象意识,并即将原有的上帝抽象地纳入其中。”到这里,我们不得不相信,崇拜就是哲学观念了。
6、 “唯物主义”的崇拜物是什么呢?
刘永佶先生会告诉你,顾名思义,“唯物主义”的崇拜物是“财富”。这个崇拜物是在《劳动社会主义序言》刘先生哲学史设置的:“在历史上相当长的时间内,人们从其生命活动之外去寻找理念,并由此形成信仰。图腾、诸神、上帝、天命、财富,是历史上人类的信仰对象,也是那时导引人的主义。”另一个地方:“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学反复论证的,就是以物(包括自然物和人改造的物)为本,物质财富的量,决定经济发展水平。人是从属于物的,并为了更多地占有和消费物而从事经济活动的。”(《人的主动性和创造力是经济发展之本》)
由这个崇拜物,刘先生推导出,“唯物主义”导致了“唯生产力”论,乃至实证主义、实用主义、科学主义、技术主义,并产生了一系列后果,是一系列人类危机的总根源。
7、 劳动——新的崇拜物?
崇拜依然是那个崇拜。崇拜物在刘永佶先生那里即将,并且一定要变成“劳动”了。刘永佶先生要为劳动而歌唱了:“但一种与之对立的主义——社会主义也已成为一个思想体系。由此开创了新的信仰对象——劳动。 这是人对人自身生命活动的理念和信仰。它是人对其意识和劳动的异化产物的信仰的总体否定,更是克服以这些信仰为名义的少数人统治多数人的社会关系的开始。”
“劳动”经过刘永佶的点石成金,从“劳动要素”、“资源”变成了“经济的主体”,“人的主动性和创造力”变成了“经济发展之本”。
可是,劳动如何取代财富成为新的崇拜物呢?仅靠刘永佶先生的笔吗?
自此,我们已经大概地领略了刘永佶先生所知道的哲学观念史。除了崇拜,我们看到什么呢?在他那里,崇拜物的变迁构成了哲学观念变化的标志。他的劳动主义不过是要给人们一个新的崇拜物。
我们已经知道刘先生说过:哲学是以人生存和发展为根据,并对人生存和发展的矛盾进行概括性研究的。可是他的哲学史告诉我们什么呢?这个所谓研究不过是崇拜而已。看来我们得重新学习哲学。学习的地方不再是学校,而是庙宇、坟墓和教堂。我想刘先生不会否认。
(评“劳动主义”之七)
爱学记

微信收款码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