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社会需要政治文化
——富裕绝不是社会主义本质特质
2011-8-4
马克思、恩格斯指出:“劳动者与生产资料相结合的特殊方式和方法使社会结构区分为各个不同的经济时期”。(《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4卷,第44页。)根据历史上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等三种不同私有制的根本区别所在——主体劳动关系的不同,就必然得出:所有制本质上就是指资产(即生产资料)与劳动的结合关系。进而根据社会主义是对资本主义的否定和马克思的有关论述可以推知:社会主义公有制就是资产公有和自主联合劳动相结合的所有制,社会主义经济的本质就是资产公有、自主联合劳动、按劳分配和共享剩余的经济关系。
但这并不能就此认为形成了无产阶级专政。无产阶级专政是高效的打击国内外敌人的体制,同时它又是具有高度民主和无产阶级革命文明的消亡国家的过程。这种人民权利的赋予使得无产阶级革命具有人类自身解放的全部意义。
也就是说,无产阶级专政从一开始就具有全新民主的无产阶级历史使命强化、压迫职能消亡的性质,“这种社会主义就是宣布不断革命,就是无产阶级的阶级专政。这种专政是达到消灭一切阶级差别,达到消灭这些差别所由产生的一切生产关系,达到消灭和这些生产关系相适应的一切社会关系,达到改变由这些社会关系产生出来的一切观念的必然的过渡。”(《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第273页)1871年,马克思在他的一封通信中进一步指出:“我的新贡献就是证明了下列几点:(1)阶级的存在仅仅是同生产发展的一定历史阶段相联系的;(2)阶级斗争必然要导致无产阶级专政;(3)这个专政不过是达到消灭一切阶级和进入无阶级社会的过渡。”(《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第332-333页)
“…着手摧毁作为压迫工具的精神力量……法官的虚假独立性被取消,法官和审判官也如其他公务人员一样,今后由选举产生,要负责任,并可随时撒换……公社的真正秘密就在于,它实质上是工人阶级的政府,是生产者阶级同占有者阶级斗争的产物,是终于发现的可以使劳动在经济上获得解放的政治形式。如果没有最后这个条件,公社制度就没有实现的可能,就是欺人之谈。生产者的政治统治不能与他们永久不变的社会奴隶地位并存。”(《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第375-378页)
如何实现这一“革命”本质,就是向共产主义社会过渡的关键。无产阶级首先需要历史赋予使命的承担,并武装自己成为共产主义战士。这需要无产阶级先锋队的领导。共产党如果没有领导人民群众成为具有无产阶级专政使命的阶级,就不可能是先进性的先锋队。
政党一旦成为执政党,就必须消除权力的个人化,必须弱化自身权威的性质,必须消除权威的特权。苏联共产党权力的集权问题在于没有赋予人民群众真正政治权力,而是代行人民群众的代表权转变为一种权威特权。这是政党官僚主义转变为官僚资产阶级的蜕变实质。
高度民主,民族自治,若不是真正无产阶级革命的使命担当,同样会象南斯拉夫一样归于资产阶级民主的蜕变。
职工都是百万富翁!6亿人民币400人分与苏联全民股份制分配一样,是资产阶级诈骗的,实质是官僚资产阶级通过分红、股份制来构筑资本主义——进行资产阶级专政的欺诈。
因为,分配是由社会生产关系决定的,雇佣制已经决定了美国、瑞典发达资本主义社会的资本势力决定一切的权力基础。
中国现在是社会主义,还是官僚资本主义;是马克思科学共产主义,还是马克思批判的“社会主义”,关键是工人、农民在社会中的政治地位,他们是主人;还是奴隶。一看便知。
美国、瑞典发达社会不是天堂;科学共产主义是人民民主的人人强力的自主自尊自治的没有剥削、压迫的社会。从这个角度看,美国、瑞典不是向共产主义过渡的社会主义。中国同样需要深刻反思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