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网友杂谈

结石门事件,一场丛林法则的品牌较量

火烧 2008-09-11 00:00:00 网友杂谈 1028
结石门事件引发品牌与媒体的激烈较量,质疑三鹿奶粉与肾结石的关联,探讨媒体操控与外资竞争对民族品牌的影响。
结石门事件闹得沸沸扬扬,基于部分媒体对此事件的冒然报道,一个国内最为强势的几十年的老品牌就此受到质疑。但是,大多数的人并没有理性的去思考一下,究竟这里面有没有什么不合情理的地方呢?
我们来看:
2008年9月11日,甘肃省卫生厅召开新闻发布会,证实婴儿患上肾结石与奶粉无关。

我们再来看三鹿集团品牌历史:三鹿集团前身是1956年2月16日成立的“幸福乳业生产合作社”,经过几代人半个世纪的奋斗,在同行业创造了多项奇迹和“五个率先”:1983年,率先研制、生产母乳化奶粉(婴儿配方奶粉);1986年,率先创造并推广“奶牛下乡、牛奶进城”城乡联合模式;1993年,率先实施品牌运营及集团化战略运作;1995年,率先在中央电视台一频道黄金时段播放广告;1996年,率先在同行业导入CI系统……

一个五十多年的老品牌,在国内具有牢不可破的市场份额与良性口碑,为什么几十年来相安无事,而今突然暴发出这样一个奇怪的事件?我们且来分析一下。

首先是事件的地域特征,并非全国大面积泛例,而是个别偏远山区,城市居民并没有病例通报,没有人追究水质问题与环境以及喂养婴儿的环节问题。其次,在国际品牌严重挤压并购国内品牌的大势之下,相信许多三鹿的竞争对手都在偷笑,而且事件的始作俑者是谁?到底是否国际品牌在幕后操作,控制了媒体的话语权?

有的人会针对以上辩驳,有的说:因为城市居民用的都是国外优质品牌,只有偏远农村才用三鹿。有的说:如若追究水质和环境等综合问题,那么患儿所用的却都是三鹿奶粉又做何解释?

我想说的是:第一,“只有偏远山区农村才用三鹿”如果以城市和农村的二元论来说偏远农村才用三鹿,那说这种话的人一定是满嘴跑火车,没有基本常识,事实上真的三鹿只在农村占有市场份额么?农村就没有用雀巢的了?那么只有个别水质较硬较差地区有患儿,其他省份为什么没发现患儿?有一些偏远地区,其水质及环境的恶劣程度,由于地方政府的资源破坏和形象工程,其污染程度我想不需要我多说,这种谬论就会不攻自破。
第二,“患儿所用的都是三鹿奶粉”,如:在同一个病区的两个家长都说患儿都饮用三鹿奶粉。对这个问题我想不必再去追究水质问题,因为该地区的儿童应该大多饮用相同水源,而发生肾结石只是个例,而且据说是都饮用三鹿奶粉。对此,我保持怀疑态度,而且我某种程度可以视其为巧合,因为以三鹿的市场份额如此之大,为何独有这种地域性和阶层性质的病例出现?
举个例子,就好比甲与乙同时患有死精症,但是双方都常常喝可口可乐的习惯一样,那我做为可口可乐的竞争对手,是不是可以说是可口可乐导致了他们的死精症?
个别妈妈喂养方式不当,或者其他如过量用鱼肝油之类的综合因素导致的患病,是否都该赖在奶粉上面?那么普天之下的肾结石患儿是不是都饮用了三鹿奶粉?

另外,三鹿做为一个老品牌,年头已久,为什么单单今年出了这件事,而之前没有?

不过网上还有一种声音也值得推敲,那就是“假冒伪劣”,也是目前并未得到确认的一个说法。

再抛去以上的疑点,单从媒体的权威性来看,又该如何去想?中国的部分媒体的责任心究竟有多少,想必不用再强调了吧;而媒体资本化受一些资本控制利用操纵舆论又是事实,我们有多少空间可以拒绝媒体传播的信息,而媒体的报道中又有多少背后是受资本影响的?本次事件的可信度到底有多高?我保持怀疑,谁爱信谁信,我管不着。

在国际资本战争的背景下,一切丑恶都会出现,在三鹿广泛占有相当大市场份额的前提下,做为民族品牌,又怎能不为外资虎视眈眈?无所不用其极的手段是很容易出现的。如很多国外品牌在国内进行钻法律空子、大量贿赂国内权威等等行为,极其常见,外资大量控股中国企业,吞噬着中国人民的血汗,就在几天之前,国内饮料品牌的先锋汇源集团又被可口可乐收购,事情未过多久,立即又出现了本次三鹿事件,对手究竟是谁?是国内还是国际?我们能做什么?除了看到一些媒体的毫无头绪的报道之外,我们又能做什么?

在公平法制严重缺失的社会下,丛林法则就成了一切,恶性竞争的手段层出不穷,在国内品牌不断被挤压和并购的趋势面前,民族品牌的未来究竟怎样,越来越值得担忧。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