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时代观察

毛新疆政策成功--网络时政文摘(2010-6-7)

火烧 2010-06-07 00:00:00 时代观察 1025
文章围绕毛新疆政策成功展开,同时揭露养生大师张悟本骗局,反映看病难、医疗体制弊端及神医泛滥的社会问题,强调公共监管缺失与民众信任危机。

网络时政文摘(2010-6-7)  

   

贫穷百姓看病难 不信医生信神汉  

景区又见涨价风 孔子也成摇钱树  

   

G20议而难决 全球退市裹足不前  

华府寄语G20 施压别国益自己  

   

龙吟大地:中国外交部不答军方问题  

烽火台:红色经典 指日可废  

   

中国评论﹕可载入史册的两场风波   

济世狂言:毛新疆政策成功  

   

飞天猪看天下:切忌官商关係密切 

过时的富士康模式  

   

  ........................................... 

   

贫穷百姓看病难 不信医生信神汉  

   

东方日报  

   

火爆内地的「养生大师」张悟本近日轰然倒下,这齣闹剧的荒诞不在于骗术高明,而是老百姓看不起病的民生悲剧。一个伪造医科大学学历,编造祖传秘方,没有接诊资格的江湖骗子一夜窜红中华大地,根子恰是医疗体制、社会福利体系弊病丛生的社会现实。  

   

去年以来,张悟本宣扬的「食疗养生」风靡神州,掀起民间养生热潮。他宣称能治包括糖尿病、高血压、胃癌、肝癌等近百种奇难杂症,他的名言「最好的医生就是自己,最好的医院就是厨房,最好的药物就是饮食」家喻户晓,他的着作《把吃出来的病吃回去》半年卖出四百万册,他在北京的诊所「悟本堂」每天排长龙,排号费最贵二千元,预约排到后年,他鼓吹绿豆汤能治百病,结果全国绿豆售价暴涨。  

   

卸去包装,张悟本的养生说不过是拾古人牙慧,无外乎阴阳五行、生剋制化,然而当下百姓看病吃药费用飞涨,治感冒都要花上数百元,袋里钱不多,打开电视竟然有大师称「喝绿豆汤能治头痛感冒」,治病少花钱,何乐而不为。加上医保制度不健全,医院腐败成风,不送红包医生难看,愈来愈多的民众宁可听神医「胡说八道」,也不愿去医院「捱宰」。  

   

神医大行其道,表明成千上万「病不起」的穷人期望健康养身,又怕进医院,于是嚮往济世救民、普度众生的救世主横空出世。不问苍生问鬼神,不信医生信神汉,这难道不是张悟本之流赖以生存、大红大紫的社会环境吗?  

造谣撞骗 专家失声  

   

可笑的是,当张悟本被剥去伪装后,书被封,电视节目被禁,「悟本堂」被拆,衞生部急忙组织专家批判、消毒。事实上,张悟本顶着「衞生部高级营养专家」幌子撞骗这么久,衞生部从来视而不见,不闻不问,迟迟不出来澄清,以正视听,连最起码的公共监管职责都不行使。神医行骗事关民众健康,衞生部袖手旁观,这究竟是渎职还是袒护?  

   

最可悲的莫过于学术界,当张悟本「绿豆治百病」谬论甚嚣尘上时,专家权威集体失声,甚至连人影都见不到,直到闹剧收场后,才有国家级专家陆续现身批驳,当起「事后诸葛亮」来。堂堂专家教授听凭骗子溷迹江湖,中国的知识分子还有没有良知担当?难怪有网民指出,其实医生、专家和张悟本都在行骗,如果说张悟本行骗,那么国营医院一百三十倍的暴利药价就该算抢劫。  

   

古人将中医分为三个层次,上医医国、中医医人、下医医病。如今内地社会贫富悬殊,贪腐成风,社会不公,官民对立,环境污染,可谓「百病缠身」,缺的就是能把国家治理好,减少病人的上上医。薪不尽,火不灭。一个张悟本倒下去,会有更多的张悟本站起来,只要医疗体制不改革,民众还是看不起病,谁能保证「神医」不再现身江湖呢?  

   

   

   

景区又见涨价风 孔子也成摇钱树  

   

太阳报  

   

本文重点  

   

    * 钱字挂帅 国家蒙羞  

   

旅游旺季尚未开始,旅游景点新一轮涨价风已吹起,山东曲阜日前举行听证会,决定上调孔府、孔庙、孔林(统称「三孔」)的门票价格,调整后门票将达到一百八十五元,不仅远超北京的故宫,还高于法国罗浮宫、希腊帕特农神庙等世界着名景点。门票涨价再次成为舆论关注热点。  

   

对于「三孔」门票涨价,曲阜当局提出冠冕堂皇的理由,他们强调,景区内的古树名木、建筑文物的维护保养都需要从门票收入中开支,而曲阜市一百多处市级重点文物,以及新发现的五百多处文物点的保养费用,也靠三孔门票收入来维持。  

   

这实在是荒唐至极,孔子是中国历史上的伟人,也是世界着名的思想家,孔子思想是中华民族的宝贵文化遗产。孔府、孔庙、孔林作为儒家文化圣地,是中华文明传承的载体,将「三孔」列为国家级文物,就是为了宏扬中华文化。作为孔子故乡的政府,曲阜当局在维护遗蹟方面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而旅游景点适当收取门票,弥补营运经费的不足,本属无可厚非。然而,曲阜当局竟将市内所有文物景点的维修保养费用,全部在「三孔」门票收入中开支,是毫无道理的。  

钱字挂帅 国家蒙羞  

   

其实,「三孔」的财政状况并非像当局形容的那样拮据,数据显示,目前每年的门票收入已达到一亿五千万元,而支出方面,除了基本营运费外,建筑物维修费每年所需资金只是二千万元左右。就是说,以现时的门票收入应付所需开支,绰绰有馀。事实证明,曲阜当局是在巧立名目赚钱。  

   

曲阜当局带头掀起涨价风,影响极其恶劣。现时各地已纷纷跟风,山东邹城孟子故居、蜀南竹海、云南民族村等景点都在酝酿提价。这无疑会给地方当局带来可观的收入,但对旅游业造成的伤害却是深远的。正如有内地学者指出,单单依靠门票经济,恐怕难以实现景区的可持续发展,也难在游客和景区间构起和谐关係。如果门票价格过高,导致门可罗雀,最终可能不但筹不到资金,还会有损文物的文化功能。  

   

对旅游景点涨价风再起,中央旅游部门也难辞其咎,当局在推动旅游业发展的过程中,强调景点自给自足,以致不少景点一切向钱看,在门票价格劲升的同时,服务质素却不断下降。不但阻碍了旅游业的发展,还影响了中国的国际形象。  

   

近年,中国政府在不少国家开设孔子学院,讲授儒家文化,孔子思想愈来愈受各国人民的推崇。然而,在孔子的故乡,竟出现把圣人故居当作摇钱树的丑闻,这实在是莫大的讽刺。  

   

   

   

G20议而难决 全球退市裹足不前  

太阳报  

   

二十国集团(G20)财长和央行行长会议落幕,共识与分歧尽在预期,由于这是月底G20峰会的「铺路会」,政策性拍板欠奉,没有共识成果、未有实质措施并不出奇。然而突出的是,会议揭示全球当前矛盾和困难。G20认为,世界经济复甦速度远高于预期,但欧洲债务危机凸显了可持续公共财政的重要性。这番外交辞令含义多多,玄机重重。  

   

经济复甦快速,公共财政却陷危机,是当前的矛盾及风险,各国被迫正视现实。现实就是经济高于预期复甦,是以过度财政刺激为代价,结果不过是危机由经济层面转向公共财政,危机并未减退。同时,经济快速复甦,表面上是各国政府的成绩,实际亦可说是失误。现今深陷矛盾迫使各国反思,背负起大到不能倒的银行救助,是否救得明智?全球性重手打救经济,是否体现适度?  

   

以美国为例,大到不能倒的银行爆发危机不能不救,救的结果是,银行愈救愈大、垄断程度愈高,更难解决根本问题,所以有专家极力主张,适当分拆银行,如同拆除计时炸弹。此外,救市不对症及药力过重,以中国为例,出问题的是实体经济(出口重挫),而不是金融,原因是管治政策(过分升值)及外需紧缩,也不是广泛产业风险。结果一窝蜂释放流动性,反而造成资产泡沫及广泛产业风险。  

   

因为救市策略失误,治楼贷的泡沫,转化为财政泡沫,当前的超预期复甦,或许是由财政泡沫转化而成。复甦泡沫带来决策的尴尬和困难,表现为面对复甦需要退出财政刺激,但财政风险威胁复甦,退市刚开车转眼已要煞车。G20会前,欧、美、澳、加央行已直接或间接表明,可能因欧债危机延缓加息。  

   

中国的犯难也显而易见,面对解决泡沫需实施退市,却威胁到经济要二次探底。中国浪掷四万亿元救市,赢尽掌声是因为製造银根宽鬆效应,有利全球气氛。现在中国经济有退市需要,却引起他国责难。美国财长盖特纳力指,中德日需要刺激内需,协助全球复甦。问题明显是能否促成全球复甦,好像在「问责」中国;另外,国际只想中国帮助全球平衡,却不理会中国自身能否实现平衡。  

   

困难的时期,政策取捨更不容易。中国若注定要承担起全球平衡的责任,会否成为压倒中国经济的重负?值得中国领导人深思。将中国捧为「救世主」,显然不安好心,中国若随此迷魂曲起舞,就有失理智。中国决策应回归传统思维:做好中国自己的事,就是对世界的贡献。为此,应实在应对中国的风险去决定退市政策取捨,不能再重蹈覆辙,浪掷四万亿元赢取一时掌声,却留下无穷后遗症。  

   

   

   

华府寄语G20 施压别国益自己  

东方日报  

   

匈牙利为欧债危机火上加油,但事后遭欧盟指斥为危言耸听,在现时人心虚怯期间,任何风吹草动都会令市场神经紧张,甚至德国禁止无货沽空亦可被人大做文章,所以各国财金官员更应谨言慎行。二十国集团(G20)财金官员刚于南韩釜山聚首开会,虽然对外宣称达成某几点共识,但各国财政状况和轻重缓急有别,所以结论还是「因应个别情况,在不影响经济增长的前提下,制订整顿财政的措施。」  

   

不过,美国财长盖特纳在致G20官员的信函中,却呼吁日本、中国和部分录得外贸盈馀的欧洲国家推动内需,与G20要求尽快削赤整固财政的主张存在明显分歧。二十国各管各的帐,欧洲的煳涂帐要多年去清理,人口老化的日本要刺激内需谈何容易,中国推动消费已不遗馀力,但欲速则不达带来通胀等更严重的问题。美国要求欧中日齐来增加消费,只是像匈牙利新政府委过给前任执政一样,将责任推给其他国家而已。  

   

盖特纳指的外贸盈馀欧洲国家,无疑影射德国,中德日是三大出口国家,过往赚的多是美国消费者的钱,现时美国人已学懂储蓄、节制消费,要其他国家分担付帐本来可以理解。然而,欧盟成员国刚达成共识,以削减债务和公共开支为当前之急,德国环境当然好一点,但为援助邻国亦不得不量入为出,对前景忧虑自然衍生储蓄的倾向,消费想逼也逼不来。  

   

对美国来说,欧洲巩固财政预算意味在可见将来均见经济增长极其低迷,美国的商品失了大顾客,企业没有意欲增聘人手,失业率长处高位……反观欧债危机至少还有一些好处,使美债成为避风港不愁买家,国际有议论甚至认为,又是美国在搅局,颇有踩住别人经济向上爬之嫌。  

   

日本难唸的经不下于欧洲,刚换了首相,日圆回软了一阵子,立即又被匈牙利的「下一个希腊」危言吓升了。三年零八个月内四换首相,弱势政府动辄得咎,新内阁但求平稳是福,多年通缩埋下祸根,经济尚要自行找到一个平衡点,妄推新政只会添乱。难道精于经贸的美国,不知盟友艰难?还是只要自己风光,不管盟友折堕?当年广场协议做得出,今天美国朝野不吝再下这毒手?  

   

中国亦明白到「世界工厂」并非长远之计,朝思暮想拉动内需,但消费要靠收入增长去拉动,过去十年基本上两者的步伐几乎一致,今年至今消费增长百分之十八已算不错了,甚至可说已达极限。盖特纳在信中突然再打「人民币汇改」牌,中国对人民币一向甚有「主见」,但对加息仍在犹豫不决。以中国经济增长之速度,相对于其馀已加息的国家,至今尚未加息显得不合牌理。  

   

当然,中国明白到迟疑不退市会带来的后遗症,去年四万亿元人民币的刺激经济措施已导致楼市泡沫和地方债务飙升,所以在调高存款准备金率和收紧信贷方面双管齐下,○九年新增贷款高达十万亿元人民币,今年目标降至七万五千亿元人民币,明年肯定会再降,希望能逐步做到「软着陆」。不过,加息这步棋仍拖至非到最后不肯为,退市步伐要适中说易行难,随时会错失了最佳时机。  

   

   

   

龙吟大地:中国外交部不答军方问题  

   

本文重点  

   

    * 盖茨言论 可圈可点  

    * 军售风波 还没有完  

   

美国国防部长盖茨要到北京访问,被北京拒绝,引来各方讨论。笔者则注意到另一个细节,那就是中国外交部不答解放军的问题,好像这个问题更费思量。  

   

在中国外交部例行新闻发布会上,发言人姜瑜被问到中方为何拒绝盖茨访问时表示,关于中美两军的关係,建议还是向国防部去询问。她接着说:「我们重视中美两军的高层交往。据我了解,目前尚无此安排。」但是,中国国防部并不愿意就此事表态。  

   

按惯例,台湾问题是中国内政,中国外交部就此问题发言怕被误解为「国与国」的问题,落入「两国论」圈套,同时让外国有两岸问题允许外国干涉的错误印象,所以往往建议记者问国台办。不过,如果涉及美国干涉台湾问题,例如对台军售问题,外交部发言人也会表态。但是,中国外交部从来没有认为军事问题不是他们发言的范围,而且中美两军的交往,就是中美两个大国外交的重要部分。  

盖茨言论 可圈可点  

   

严格来说,美军只是执行美国政府指令的工具,美军也无权干涉美国政府的外交决策。大政方针是政府定出,军方只是执行。对于解放军来说,更加是「一切绝对服从党指挥」。当然,解放军服从党指挥,是服从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的指挥,不是服从外交部指挥,但是,解放军的涉外事务必然是服从中国统一的对外大政方针。中国解放军的对外军事交流不是独立的,是整个中国外交的从属部分。  

   

所以,姜瑜不答盖茨访华问题,要记者去问国防部,是很奇怪、很不合适的。事实上,她还是表了态,一是表明了「目前尚无此安排」,一是说「我们重视中美两军的高层交往」。  

   

盖茨在飞往新加坡参加亚洲安全会议的飞机上对记者说,原本希望在会后前往中国讨论恢复军事交流,但北京方面告诉他,此时访华「不太方便」。他对中国的决定表示失望。盖茨还说,中国军方似乎不愿与美国进行高层对话;和中国政治领导人相比,中国人民解放军在发展与美国的关係上「兴趣小很多」。显然,盖茨的话是可圈可点、话中有话,至少是有感而发。相信他不是挑拨离间,也是点出北京文官和武将的分歧。  

军售风波 还没有完  

   

为甚么中国军方拒绝盖茨访华?笔者认为有两点应是符合实际,一是美对台军售等损害中国核心利益的事件,中国军方不是如外交部所说「中美关係已回到正常轨道」,而是认为「还没有完」,「不能轻易吞下苦果」,美方须以实际行动体现诚意;二是目前朝鲜半岛局势扑朔迷离,需要谨慎应付,防止美国从中搅局,导致形势恶化。中国军方相信,南韩是不愿打仗,因为受损害最大,而美国最想打,因为得利最大。而军方的意见最终为最高层接受,遂有「晾盖茨」一幕。  

古吕  

   

   

   

烽火台:红色经典 指日可废  

   

神州难养河蟹,暴力事件频仍,为了匡正世道,北京首都师范大学侯教授批评《水浒传》章节血腥,建议由中学课本剔出,免得学生习非成是。小生翻箱倒箧,找出不少「红色经典」,依据侯教授的河蟹高调,怕要列为禁书、禁片了。  

   

床底有隻影碟,六十年代的旧片,《小兵张嘎》。小男孩被日本皇军杀死祖母,孤苦无依,加入八路军,誓报国仇家恨。又是私藏枪械,又是放火烧屋,小小年纪,怎生得如此血腥、如此暴力?意识不良啊!必须列为禁片,莘莘学子非礼勿视。  

   

书柜有本刘知侠的《铁道游击队》,宣扬抗日爱国,情节紧张刺激,煞是好看。可惜啊,又爬车厢,又炸铁轨,要是莘莘学子有样学样,炸不了日本鬼子,咱祖国的高铁大计反而岌岌可危,四纵四横岂不炸个稀巴烂?还是听取教授良言,不要了,不要了。  

   

还有一本封尘的小人书,《地道战》,也是抗日经典,不过历经沧海变迁,明显不合时宜了。须知大国崛起之际,「楼脆脆」已遍布神州,万一孩子们也来一场「地道战」,地底掏空了,「楼脆脆」怕会变成家毁人亡的「楼倒倒」,罪过罪过。  

   

若问,红色经典悉被毁,革命精神怎传承?多虑了,神州大地物欲横流、绚烂多姿,早已不让红色专美,且看共产党的根据地井冈山也跑到反共报章宣传红色旅游,就知道今非昔比,此红不同彼红。来,且将红色经典掷入历史的废纸堆,收拾金瓯一片,炒楼炒股真忙,抬头北望一抹馀晖,彷彿也不是红色的了。  

林芸生  

   

   

   

中国评论﹕可载入史册的两场风波   

   

明报    2010-06-06 16:42:08   

富士康给全体员工加薪30%,暂时终止了连续的自杀潮;广州本田车厂亦给员工加薪35%,也暂时平息了工潮。这两场风波说明,中国工人低成本的传统观念已经开始动摇。  

   

其实,今年早些时候,中国各地纷纷上调最低工资标准,被认为是吹响了提高低收入者入息的「集结号」。虽然富士康和本田事件非当局始料所及,官方一度也对事态的扩大忧心忡忡,并下令传媒噤声,但官方最终採取了理智、冷静的处理态度,促成两间公司大幅提高员工待遇。  

   

富士康和本田的风波,将来一定会被作为中国经济转型和劳动者待遇提升的重大的事件载入史册。它们标志中国低成本製造业的工业模式开始终结。本来,这既符合北京欲调整经济结构和发展模式的愿景,亦应了当局提高劳动在收入中所佔比重的分配制度改革的愿景。当局应该欢迎之至,但至少从表面来看,北京显然对这种自下而上的变革需求准备不足,至少官方工会在这两次风波中的表现都令人不敢恭维。  

   

中南海决策者虽然声称要让人民有尊严地生活、体面劳动,但对大幅提升劳动力成本,从而导致外商撤资、国际竞争力下降等后果不无担忧。但有识之士早就指出,由于中国拥有全球最完备的工业体系和基础设施、最大的产能、最完整的产业链以及即将成为世界最大的消费国,所以即使中国的劳动力成本有所增加,世界工厂的地位短期内仍难以撼动。而提升广大工人的薪金待遇,至少在刺激产业转型和扩大内需方面的会有正面贡献。这正是当局可以借力使力的良机。  

   

值得留意的是,这一波的事件矛头所向都是台资和日资大公司,一众在内地设厂的港资公司,如何在新一轮人力成本大升的浪潮中自处,将是下半年中小企的真正考验。  

   

济世狂言:毛新疆政策成功  

   

周鲸文《风暴十年》盛讚毛泽东新疆政策的成功。一九五一年七月中旬,他随廖承志到新疆,「我带领部分人到达新疆省会迪化(现名乌鲁木齐),在机场受全市人民欢迎……每到一县是全城人民出迎五里,红旗招展,欢迎呼喊之声震天。在报告会上,群众献旗、献花,很多地方当场捐献,有的把羊送来,有的献上银元首饰……送行的又是全城人民送到郊外。」和他同去新疆的都是有头有面的人物,如侯宝林、陈沂等。他还带了十个文工团前往,声势浩大。  

当时是「抗美援朝」,全国人民受了爱国主义的洗礼……直接收穫的是史无前例的捐献,全国捐献的款项,等于三千七百一十架战斗机,他又说:「共产党的抗美援朝运动是成功的。」  

   

周鲸文也有意识地接触新疆反共人士,了解到不少严重情况:「新疆的地方民族主义已经抬头,他们要组织民族党,要建立东土耳其斯坦共和国。」「新疆有反共游击队约六万人,其中民众自动反共者约两万多人,原于『民族军』的约三万多人。」  

   

周鲸文目击各种政治运动中全民族道德之沦亡:「残暴不仁;见利忘义;明倾暗陷;损人利己;恩将仇报;卖友求荣;丧天害理;寡廉鲜耻;男盗女娼;背信弃义;父子不亲;夫妇不和;上骄下谄;黑白不分;是非不明;君子道消;小人道长;正义不伸;邪气横生;师道不尊;邻里不睦;结党营私;朋比为奸;假公济私;不惜民命;好大喜功;虚伪不实……」昔已有之,如今更烈,回归后的香港亦如是!呜呼!  

刘济昆  

   

   

   

飞天猪看天下:切忌官商关係密切  

   

日前我谈到中央和香港富商关係密切,会对香港造成严重影响,今天我先讲第一点:影响中央对特区的管治。  

   

在殖民地时代,英国人利用香港富商作为「买办」,去协助统治或管理本地事务,但这种关係是主人和僕人,是单向发号施令的,主控权完全在英国人手上,富商不可能也不会影响到整个政府,最多在工作层面上,富商会有一些影响力。  

   

而中央政府和香港富商的紧密关係,其实也有很长的历史。例如韩战时期,个别富商帮助内地政府运送战略物资,但这都是特殊时期。回归前,由于涉及香港前途问题,尤其害怕港资撤走,中央极力笼络,非常积极地与香港富商建立良好关係。这个阶段,某种程度上起到正面作用,亦受到香港人的欢迎。  

   

可惜的是,回归后情况大变,两者继续保持密切关係,反而中央政府与其他阶层,例如中产、知识分子日渐疏离。每有领导人来港,必定会和富商吃早餐。而在我印象之中,国家最高领导人唯一一次接见的香港代表团,便是富商和富商二代组成的「富豪团」。  

   

但显然,如此紧密的关係并不是健康的,中央必须进行适当的控制,因为无可避免,这些富商会对中央治港政策有过大的影响力,可能影响港澳政策。  

   

例如,当前香港出现的贫富悬殊问题,以及过往发生的科技港地产项目、购买电讯公司等,市民会怎样想?会不会认为这与富商和中央关係密切有关呢?所有有头脑的人都会认为有关,而我的答桉亦是肯定的。  

   

   

过时的富士康模式  

蒯辙元  

   

富士康式的军事化管理模式,早已过时而且有违当今时代精神,应该被淘汰和革新。  

   

蒯辙元﹕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教育学术交流中心常务理事、中国智业发展战略委员会副主任,中国社会科学院特约研究员。着有理论专着《世纪之交的求索》、《中国崛起与挑战》、《危机下的中国》、《崩溃边缘》及长篇小说《商界恩怨》、《角逐》、《囫囵在爱河》等。   

   

富士康员工自杀事件不断升级,老板郭台铭五月二十六日乘专机飞深圳进行闪电般危机处理后,又接连发生「第十二跳」和一起割腕自杀事件。在五月份内,密集发生六起跳楼和一起割腕自杀。富士康员工的悲剧,一而再,再而三地震惊两岸三地和整个世界。十三名年轻生命和血肉也终于唤醒中央的重视。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部长尹蔚民带领的联合调查组,已于二十七日紧急启程赶赴深圳调查。富士康事件所折射的社会矛盾尖锐而严重,显示出社会转型的阵痛和深化改革的必要性,也再次说明经济发展必须更加着重公正和公平。  

   

对于富士康老板郭台铭和股东而言,面对接连不断且密集发生的员工自杀事件,应该小心谨防富士康事件演变成富士康危机!且不说社会危机,仅商业危机就可能迫在眉睫。与富士康有合作关係的跨国公司苹果、惠普、戴尔等纷纷表态,对富士康员工自杀事件表示严重关切,并希望富士康员工获得尊严和尊重。中国网民正在发起抵制富士康产品的活动。  

   

众所周知,富士康成为全球最大的电子产品代工企业并进入世界五百强,郭台铭成为大企业家和台湾首富,都与其在大陆发展和八十万员工的辛劳、血汗,甚至生命付出分不开。因此,富士康与郭老板应该以感恩和崇敬的心情、人本和尊严的原则、人权和人文的精神、谦卑和负责的态度,尊重和善待中国大陆八十万员工。这是富士康亟须重建管理制度的理念和精髓所在。  

   

此时此刻,郭台铭先生急需深刻反省和反思。郭老板所谓「跳楼事件与员工天生个性和情绪管理有关,工厂管理无问题」。「四十五万人减掉十一个有多少?」「我们这套系统对于四十四万九千九百八十九个人都有效。」「目前自杀比例还是比较合理的。」这些说法理据何在?良知何在?显然,郭老板这席话是无视生命的敷衍搪塞说辞。说得难听点,是自欺欺人,自取其辱。须知,富士康和郭老板的财富有价,而员工的生命无价!  

   

就在二十六日郭老板许诺要给普通员工增加百分之二十的工资,并在员工宿舍区建立「天网、地网和隐性防护网」三网防护设施,以稳定人心和局面的当晚和次日凌晨,又接连发生两起自杀事件。应该说,这是富士康员工再次用血肉和生命向富士康及其老板发出的极端抗争和严重警告,敲响了富士康危机的警钟!郭老板应该勐醒了,不能再漠视员工生命和坚持「管理无问题」的自以为是的态度。  

   

其实,郭台铭所坚持并引以为傲的「铁血兵营」式军事化管理模式,早已为台湾企业界所诟病。现今早已不是当初郭老板原始资本积累和发家的企业管理时代了,而且也不是郭老板在大陆发展的早期时代了,军事化管理模式早已过时且有违当今时代精神,应该被淘汰和革新。儘管郭台铭坚决否认富士康是「血汗工厂」,但正如台湾媒体所言:「富士康的管理存在一些非人性化做法,是精神层面的血汗工厂」。也可以说,富士康的军事化管理存在严重压抑人性、残酷掠夺劳力的规制和做法,即便不是「血汗工厂」,也是「铁血工厂」。对既重视工薪收入,也着重精神生活的八零后、九零后员工来说,显然对富士康强制其为资本卖力、卖命却又得不到尊重和尊严的铁血管理,他们儘管极为不满,但既不敢怒也不敢言,被压抑得喘不过气来,积鬱于心里的强烈愤懑只好在自杀中爆发。总之,富士康袭用二十年前虽说成功但根本谈不上人本、人道、人权、人性的军事化铁血管理模式,其要害在于,员工深感收入低、压力大,干的不是体面劳动,过的是无尊严生活,但又难以拒绝和反抗;以至于,陷入极端无奈无力无助绝境中的员工会选择自尽以求解脱。这才是富士康事件的深层次原因所在。  

   

再者,在富士康员工自杀事件中,工会显然不是员工权益的捍卫者和代言人。相反,富士康工会为郭老板着想,替老板搞了个「不自杀协议」要求员工签署。此事遭员工拒绝和曝光后,已被郭老板表态收回。由此看出,富士康工会似乎成了资本、老板的帮手。应该说,组建全心全意为员工服务、尽职争取和维护员工权益的工会,乃是防止富士康员工自杀的重要组织保障之一。  

   

富士康事件虽说是台资企业的典型事件,但也具有一定普遍性。在中国快速工业化、城市化、现代化转型时期,中央及各部委和各地方政府对于全国数以亿计的员工,特别是农民工的权益,要给予与时俱进的强有力保障。这是确保经济社会平稳转型的重要保证。因此,借富士康事件,有三个方面的问题特别值得关注。  

   

首先,要使广大的员工,尤其农民工,获得逐年提升的基本收入和社会保障,使其能体面劳动,过有尊严的生活。这是实现社会公平、公正、稳定、和谐的根本保障。  

   

其次,要以富士康事件为鑑,在全国杜绝类似富士康事件的发生。这就要求企业包括外资企业树立以人为本的人性化管理理念,转变管理模式,改善员工的物质生活环境和文化生活条件,实现企业和员工共同发展,共同进步。  

   

其三,此次中央部委联合调查组赴富士康调查,不能虎头蛇尾,不仅要妥善处理当下事件,还应该要求富士康根据调查结论,进行切实整改并给员工和社会一个满意答覆。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