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历史视野

国家发达不发达怎么衡量?中日怎么比较?

火烧 2010-10-16 00:00:00 历史视野 1025
文章通过HDI指数对比中日国家发展水平,分析两国在不同年份的发展差距,并指出中国与日本在人均寿命、识字率、GDP等方面的显著差异,强调中国发展进步的同时,也指出部分观点的不客观性。
衡量一个国家发达不发达的标准是什么?应该说不止一个,但主要的标准就是“人类发展指数”(HDI),当无异议。联合国给出了如下的划分国家发展水平的标准:

发达国家    HDI= 0.8-1.0

中等发达国家  HDI= 0.5-0.8

不发达国家   HDI= 0.2-0.5

极不发达国家  HDI= 0.0-0.2

中国和日本两国的 HDI 时系列如下:

――――――――――――――――――――――――――――――

年份      日本        中国        差距

――――――――――――――――――――――――――――――

1950  0.610(中等发达国) 0.159(极不发达国)  0.451

1970  0.766(中等发达国) 0.412(不发达国)   0.354

1980  0.885(发达国)   0.557(中等发达国)  0.328

2008  0.956(高度发达国) 0.772(接近发达国)  0.184

――――――――――――――――――――――――――――――

资料来源:网络。

从上表可以得出如下几个结论:

一、一些学者反复说“日本战后短短十来年就进入了发达国家的行列”,既不给出判断所依据的标准、也不提示事实根据。说来说去无非一句“日本二战时期被炸成了一片废墟”。从上面数字,我们看到的事实却是,国际标准下的本在1950年前后就已经是一个中等发达国。以此为基础,到1970年代中期它进入了发达国家的行列。

二、一些学者(如外交学院的什么院长)胡诌什么“1950年中日处在同一起跑线上。”然而事实上这时的中国是一个“极不发达国家”,差日本两个台阶。具体到分指标上包括:中国的人均寿命只有35岁,而日本高达61岁;中国的成人识字率只有15%,而日本接近100%;中国的人均GDP只有区区26美元(汇价值),而日本达到340美元。就拿人均GDP一项来说,这就相当于今天的贵州与上海之间的差距,难道贵州与上海“处在同一起跑线上”?

三、一些人看到60年来中日之间在国家发展方面始终存在着差距,于是凭这个就去抱怨、去责骂政治体制,这至少是不客观的。我们从上表看到,在这漫长的60年中,中国的国家发展水平与日本的差距不是在扩大、而是连续缩小。须知一个国家,其HDI哪怕提升0.1也是十分艰难的,何况你在发展,人家也没停着。

从新中国成立时的差两个台阶、绝对值差0.451,到1980年缩小到只差一个台阶、绝对值差0.328,再到2008年绝对值缩小到了只剩下0.184。

日本从“中等发达国”跨入“发达国”用时约27年(1946-1973,1个台阶),而中国从“极不发达国”跨入“中等发达国”用时仅约23年(1950-1973,2个台阶

日本作为战后的“优等生”、资本主义阵营发展最快的国家,现在感受到了中国追赶的脚步声、为之胆战心惊。如果说日本是战后国家发展的优等生,那中国就是优等生中的优等生。

常听有人(包括学者)抱怨中国的汽车生产,说中国的汽车花了20年(1955-1975年)才达到年产16万辆,看看人家日本……如何如何。日本究竟如何呢?日本1905年就造出了第一辆汽车,此后经历了制造出零式飞机和数十艘航母的辉煌,直到1955年它汽车的年产量才达到15万吨。所费的可不是中国短短的20年而是半个世纪,这又怎么解释?

铃兰台 2010-10-15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