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国际纵横

气候金融复合战11

火烧 2010-10-26 00:00:00 国际纵横 1025
文章探讨气候金融复合战背景下,气候变化论的传播与争议,分析全球变暖趋势与极端天气的关系,提及拉尼娜现象对气温的影响,揭示气候话语背后的复杂逻辑。

  气候金融复合战

  ——当世界统治中国

    第二章 气候话语大忽悠

      重复是一种力量,谎言重复一百次就会成为真理。
                                ——戈培尔

    四、气候变化论

    2010年1月8日央视新闻:“可以说2010年的新年开始,北半球大部分地区的人们都在经历一个极端寒冷的冬天。可是此前,我们一直都在说全球气候变暖,这难免会引发人们的疑问。对此,美国国家气候数据中心科学家迪克·阿恩特解答说,灾害性极端天气的增多正是全球气候变暖的恶果。”

    追溯到一年前,2009年1月14日,路透社中文网发文“欧洲近期天寒地冻但全球变暖趋势不改”,说:

    “联合国世界气象组织1月9日表示,虽然欧洲近期可能感到寒冷,但整个世界正变得越来越热,全球变暖的威胁依然存在。”

    该组织发言人Gaelle·Sevenier在新闻发布会上说:“世界气象组织秘书长雅罗强调,我们不能把当前天气与全球变暖问题相混淆。”

    德国气温创下历史低点,暴雪袭击了平常艳阳高照的法国南部城市马赛,而瑞士也连续多日气温处于零下。

    但Sevenier指出,1850年以来的天气研究证明气温的确呈上升。

    “雅罗先生指出,毫无疑问气候还是朝着变暖的趋势,自19世纪中期以来地表温度已上升了0.75摄氏度,”她说道。“多数科学家认为全球变暖容易导致极端天气,譬如飓风、洪水和乾旱,从而导致人员伤亡和其他损失。

    Sevenier称,虽然2008年气温低于前一年,但仍然是有记录以来温度排第10高的年份。她认为欧洲的寒冷天气是由于“拉尼娜现象”。

    2010年01月14日新华网“世界气象组织:全球气候变暖总趋势不会改变”报称:

    “世界气象组织副秘书长颜宏13日在日内瓦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时指出,虽然今冬北半球普遍出现严寒天气,但全球变暖的总趋势不会有大变化。

    “颜宏认为,不应当把长期的全球变暖趋势和北半球近期出现的冬季严寒天气混为一谈,或者认为这两者相悖。相反,这两者之间有内在联系。

    “颜宏说,今冬的严寒天气,包括中国大陆几年来冬季出现的南方长时间冰冻天气,都是极端气候事件。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的历次评估报告都警告说,随着气候变化,发生极端气候事件的频率会增加,今冬出现的就是这种现象。

    “颜宏指出,月、季、年的气候异常确实存在,但这与长期性的全球气候变化是两个不同的概念,短期的气候异常基本上是由自然因素造成的。而全球变暖趋势的驱动力是温室气体的增加,在此因素不变的情况下,全球变暖的总趋势不会有大变化。”

    世界气候专家的主流话语很清楚:极端气候是气候变化引起的,而导致气候变化的罪魁祸首正是气候变暖。

    再听听中国气候专家的主流强音。

    2010年01月27日,北京日报发表中国工程院院士丁一汇的气候文章“今冬气候是异常中的异常”,文称:

    “今冬我国严寒气候与赤道太平洋发生的一次厄尔尼诺事件有关,但这次厄尔尼诺实际上是假厄尔尼诺。由于厄尔尼诺属异常气候事件,因而今冬气候是‘异常’中的‘异常’事件。

    “但这不会改变全球变暖的趋势。从全球平均温度值来看,地球并没有变冷。比如,现在北半球偏冷,但是南半球多雨偏热。地球气候的变化今后还会出现冷暖交替和干湿波动,但是这种年代际波动是叠加在全球变暖趋势上的。

    “入冬以来北半球接连出现几次寒流可能与多个因素演变的气候背景有关。火山最近二三十年爆发频繁,火山活动活跃,气温会下降。此外,目前太阳活动周期处于最低点,太阳黑子不活跃,冷的风险增加,再加上北大西洋涛动负位相和赤道中东太平洋增温不明显等,这些都构成了寒冷事件多发的气候背景。”

    丁一汇进一步表示,“全球气候变暖,不仅使全球平均温度升高,而且使得高温、干旱、寒潮、暴雪、暴雨等极端天气发生的概率增加。相应之,突发性的极端冷事件出现的随机性增大,产生的风险自然也会增加。原来可能百年不遇的极端低温可能在几十年内就会发生。”

    2010年02月05日,中国气象报社撰文“极端冷事件不会改变气候长期变暖趋势”,指出:

    “今年1月以来,北半球中高纬度部分地区出现了持续低温和强降雪天气。这引起了社会公众的强烈反响,有关气候变暖是否继续的质疑不断升级。对此,国家气候中心专家称,近期北半球的极端冷事件并不会改变全球气候长期变暖的趋势,目前的研究表明,21世纪全球气候还将以变暖趋势为主。

    “对此,国家气候中心专家建议,一是加强科普宣传,使公众能够科学地看待气候变暖问题。气候变暖并非全球一致变暖,既是一种波动式升温趋势,也表现出不同区域不同时期的气候变化趋势和幅度差异很大。应当加大气候变化科普宣传的力度,使各级政府和社会公众能够客观、科学地认识全球气候变暖和区域气候响应的规律,采取科学、有效的措施,适应并尽可能地减少极端气候事件造成的影响和损失。”

    中国气候专家紧跟世界潮流,不仅鹦鹉学舌地反复播放上述话语,而且不断加强和巩固了气候变化论。

    以上无论国际还是国内的强势主媒舆论,尽管说法各有特点,但意思完全一样:极端冷气候频发只是气候变暖主流大趋势上的小点缀,属于气候变化事件。导致气候变化的因素千千万,但真正的罪魁祸首只有一个,那就气候变暖。

    同时也能看出,中国相关官员和机构权威专家们在维护“气候变化论”上似乎更加卖力卖嘴,声音也更大更强。

气候变暖与气候变化之间虽然只有一字之差,但两者的含义却完全不同,一字之变,奥妙无穷,深意无限,神出鬼没,化合万象。

    五、气候变化人为论

    终于,一个妙不可言的气候话语魔术展现在地球人面前。

    全球极端气候频发将导致人类灾难,包括资源战争、粮食战争、淡水战争、地缘战争、地区冲突、局部大战以及最终的解决手段——世界大战,不排除灭绝人类的大浩劫。

    极端气候频发是气候变化引起的,而导致气候变化的罪魁祸首是气候变暖。

    气候变暖是因为大气成分被人类活动所改变,形成了温室效应,从而使地表温度持续上升。

    温室效应是由温室气体产生的,人类活动释放的温室气体在持续不断地增加,其中最主要的温老大就是魔鬼气体二氧化碳。

    这是一个完整的气候话语逻辑链条,其中的核心链环就是气候变化人为论,链条终端的关键环扣是魔鬼气体二氧化碳。

大家可以看出,原先被强行灌输而深入人心的气候变暖论人为论正在被气候变化人为论所取代,气候话语的魔术表演获得了极为成功的洗脑效果。

    从气候变暖到气候变化,再从气候变化到极端气候,因果关系已经发生了巧妙的转移。极端气候不仅包括变热的极端,也包括变冷的极端,还包括忽冷忽热的极端,更包括所有偏离常态平均值的变化;极端气候不但指冷热现象,也指干湿、云雾、沙尘、旱涝、风暴、雨雪、忽旱忽涝等所有气候现象,还包括环流倒转、洋流逆动、生物反季、江河迁徙等大气海洋地理生物等各方面现象。可以说,只要能跟气候沾点边,极端气候就无所不在,吞吐天物,包罗万象。这一切都是气候变化的表现,无论东洋西洋,还是北极南极,所有的地球人恰好都能从各自的气候体验中感知到它们无处不在,无时不变。

    那么,发生这种话语转折的原因究竟是什么?它是如何变脸的呢?

    六、从魔鬼气体到天使金刚

    原来,气候科学家一直在说,20世纪90年代是有记录以来最热的10年(人类对气温等气象数据进行系统记录也就200年时间),可进入上世纪90年代以后,发现气温不但没有继续升高,而且出现了下降变冷的势头,也有气候专家再次提起气候变冷论,说地球正在迎来小间冰期。这种情况下如果只用单纯的气候变暖去鼓惑大众,那就实在没法忽悠了。于是,早已储备好的极端气候概念便迅速窜红,并且以空前的强度灌输给了世人。但气候变暖是所有气候忽悠系列中最为关键、也最深入人心的核心概念,如果没有它,所有的气候忽悠逻辑链条就会戛然中断,不攻自破,所以绝对不能抛弃它。更为关键的是,只有气候变暖论才能跟温室气体二氧化碳沾上边,又于是,一个更巧妙的话语链接出现了:极端气候是气候变化造成的必然结果,而导致气候变化的罪魁祸首是气候变暖。如此一来,无论是气候变暖,还是极端气候,或者是气候变冷,一切都无关紧要,核心的核心转换成了气候变化,关键的关键就是魔鬼气体。经过如此精巧的概念重组和词汇整合,一条崭新的气候话语权威逻辑强蛮推出:气候变化→魔鬼气体→人类末日→拯救人类→低碳技术→低碳经济→低碳生活→强制减排→减排定额→碳值标准→碳交易权→碳交易、碳储存、碳税、碳关税、碳银行、碳货币、碳……,等等等等。一个以魔鬼气体二氧化碳为老大的碳王国终于强势崛起,暴热登场,并且从“科学”上构造成了一条不容置疑的、至高无上的权威气候话语逻辑链条,看上去丝丝入扣,毫无破绽,完美无缺,令人叹服。

    就这样,气候链条最后终于露出了它的庐山真面目,变成了一个巨大、长远、广阔、复杂、超形的利益链条,并且具备了不容置疑的宗教神性,普罗大众只能敬畏、信仰和服从,不能有丝毫的怀疑和批评。

    人类需要低碳经济,尤其是快14亿人口的中国,30年来掠夺式、抢劫式的经济发展模式已经走到了尽头。通过技术创新、制度创新、产业转型、新能源开发等多种方式,尽可能地减少煤炭石油等化石能源的消耗,减少二氧化碳排放,实现经济社会进程与生态环境进程同步协调发展的经济形态,对中国的可持续发展和长期稳健崛起非常重要。发展低碳经济,一方面是积极担当环境保护责任,与地同呼吸,与天共兴废;另一方面是调整经济结构,提高能源利用效益,发展新兴产业,建设生态文明;最关键的,是要彻底摒弃过度掠夺自然、过度剥夺国民的抓狂经济模式,彻底放弃以往先污染后治理、先低端后高端、先粗放后集约的一哄而上和群盲乱捣,这是实现经济发展、社会公正与环境平衡的必然选择。没有社会公正、全民保障和生态文明的经济发展模式是走不了多远的,中国的崛起也必将自毁于以往那种瞎摸石头乱过河、不建桥梁闯江湖的宿命轮回,用不着谁来围堵绞杀。

    所以,低碳经济不只是单纯的经济发展和科技创新问题,更是生态公正、社会公正和国际公正的现代文明问题,这里的远大利益是不言而喻的。要发展低碳经济,相关的低碳技术、低碳设备、低碳产业、低碳金融、低碳政策等都是不可或缺的,牵涉的利益就更加漫无边际了,况且还有更为神妙莫测、捉摸不定的碳交易、碳税、碳关税、碳银行等气候金融货币利益。如果没有如此丰厚、巨大、长远的经济利益包藏在小小的二氧化碳里,气候问题根本就不可能变戏法式的变成末日灾难论,不会有谁肯花这么大气力来驱动整个世界达成气候变化人为论的共识。

    由此我们可以想到,在今后100年时间里,地球上所有与气候沾边的现象,只要发生稍大一点的变化,都将被统统纳入气候变化范畴,而造成气候变化的原因就是人类活动,所以要强制减排。因此,我们根本不必关心气候变暖或变冷的问题,只要气候在变化,不管它往哪儿变,都是魔鬼气体在作祟,我们不仅要充当捉鬼的钟馗(强制减排),还要还原魔鬼的天使真容(气候金融),将天使交易进行到底。

    从气候变暖人为论到气候变化人为论,从魔鬼气体到天使金刚,我们已经明显感觉到一双无处不在、无所不能的隐形巨手在悄无声息地强力推动着这一“拯救人类的伟大事业”。从超形的气候变化到无疆的金融衍生,这完全是两个风马牛不相及的领域,亘古以来没人能将它们如此这般“天仙配”。这样划时代的精妙设计只有超级天才才能想象得出来,也只有胸怀太宇的绝世英豪才能将它们付诸实施。反观国人,尤其是满面红光的食肉者和那些秃鹫一样食腐的气候专家,根本不可能去思考这些问题(或者被利益所绑架,根本就不可能说真话),他们的心思早已深深钻营到美欧控世集团的利益体系,一切都在按照美欧控世集团的思想话语鼓舌摇唇,不但把气候变化人为论当成了圣经教义,也鼓动中国政府积极爬上气候战车,坐在最前排的宣传委员专席上摇旗指挥,冲锋陷阵,与美欧气候政客们一起演唱着气候变化的国际歌——这是最后的救赎,团结起来到明天,因碳纳税奶尔就一定要实现。

    七、气候国际歌
    2010年3月6日,中国著名气候专家、政协委员秦大河在政协举行的首场新闻记者会上信誓旦旦地说:“气候是指长时间天气现象延续的一个平均状态,今年的极端冷气候事件并不能改变气候变暖的大趋势,气候变化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它对人类的经济社会乃至于政治都有深刻的影响,是全人类面临的重大挑战。特别是气候变化对拥有13亿人口的中国影响非常深刻。” 

    他说,中国涉入气候变化的科学评估工作和应对气候变化的政府条约工作由来已久。中国是最早签署《京都议定书》和《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的国家之一,也是最早提出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方案的发展中国家。去年中国提出到202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至45%。而此前提出的“十一五”期间单位GDP能耗减少20%的计划也有望获得成功。
  他还说,这显示出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大国,重视科学,重视应对气候变化,不仅为中国13亿人口的子孙后代负责,也为全人类负责。“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大国,我认为中国的政策还是非常积极的。”
  秦大河强调,应对气候变化,中国有非常明确的政策原则:主张坚持在可持续发展框架下应对气候变化,坚持“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坚持减缓和适应并重。
    秦大河的气候话语已经重复过n遍,而且都是美欧主流气候话语的冷菜剩汤。从他说话的语气也可以看出,气候变化人为论是铁打的科学事实,根本无需探讨。现在只有应对气候变化的问题,我们要承担一个大国的责任,为了我们的子孙后代,为了拯救人类,我们必须担当起历史的重任。
    从这里也可以看出,气候逻辑链条已经牢固到什么程度,根本无需我们的人民去独立思考和重新审视,更不要说质疑和批评了。
    史上最大废话
    “气候变化是一个不争的事实”,无论从哪个角度看,这句话都是史上最大的废话。地球诞生46亿年以来,气候变化从来就没有停止过,即便在地球进入相对稳定的地质时期以来,也有30亿年的历史,剧烈的气候变化和地质变迁人类根本就不可能想象。在人类开始缓慢进化的500万年以来,也经历了200万年之久的第四纪大冰川期(200万年~1万年前)。大冰川期的周期是千万年—亿年上的尺度,目前处于两次大冰川期之间的间冰期,温度回暖的性质最多就是小阳春。人类正是在小阳春期里才有机会进入文明时代,而现代地质学连这个时期的地球状态都还不甚了了,现代气候学连最近2千年的气候变化都不能充分掌握。如果气候不变化,那就证明地球已经进入死寂状态。从相反的角度看,正是气候变化孕育了生命,造就了生物的丰富多彩性,也正是气候变化赋予了人类更广泛的适应能力、更高级的生存智慧、更强大的生产技能。地球生物演化史就是一部应对气候变化、适应气候变化、生命阈值不断拓宽的历史。这是地质变迁、生物进化的气候常识。一个具有丰厚科学知识的专家不可能因为“气候变化”而忘了这点基本常识吧?
    童话世界里的黑客
    再看看去年搞笑不得、搞哭不成的哥本哈根气候变化大会以及“气候黑客门”事件后,全球人为论气候大腕们又是如何对待质疑人为论的声音的。
    去年11月,世界气候变化大会在丹麦首都哥本哈根召开前,有俄罗斯黑客钻入英国东英吉利大学的气候电脑,窃取并曝光了多位世界顶级气候学家的邮件和文件,这些文件显示,一些科学家在操纵数据,伪造科学流程来支持他们有关气候变化的说法。这事立即引发了全球质疑论者的声讨,气候变暖的可信度被广泛怀疑,人们纷纷以“骗局”、“丑闻”、“阴谋”等字眼来形容这些气候学家的言论。但气候变化论并未遭受质疑,被重创的仅仅是气候变暖论。
    此前罕有人知的东英吉利大学气候研究所(CRU)是专门为IPCC提供气候数据的,他们自然成了质疑论者的靶子。于是,立即有4000多名科学家联名发文,对质疑论者进行了猛烈反扑。与此同时,联合国IPCC官员也出面驳斥气候变暖怀疑论,并“坚定不移”地支持关于废气排放导致气候变暖这一说法。IPCC副主席伊波塞勒教授说,这些电邮在全球气候峰会召开前夕被泄漏绝非偶然。他说,一些躲在幕后的阴谋论者很可能雇用了俄国黑客侵入东英吉利大学电脑系统,盗窃了这些电邮,其目的可能是要破坏气候协议谈判者的信心。
    美国著名经济学家、地缘政治学家恩道尔对“气候黑客门”事件做了全面分析,他说,几位顶级科学家之间的电邮往来被曝光,揭开了这场10年来最大的“全球变暖”科学欺诈丑闻:被抓住的人是供职于英国东英吉利大学气候研究所(CRU)的科学家。在支持“全球变暖说”的媒体揪着“电脑黑客”的“数据入侵”事件不放、大造声势的背后,无法辩驳的事情真相,却是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的顶级科学家们刻意伪造数据和制造科学欺诈的行为!他们就是拿着这样的数据,大言不惭地宣布,人类驾驶汽车和燃烧煤炭排放的二氧化碳,正在造成巨大的气候灾难!
    蓄谋已久的惊天阴谋
    恩道尔进一步指出,丑闻终于被揭开了:这些顶级科学家正在竭力推广“人造的全球变暖说”!这个丑闻堪称为“现代科学中最大的丑闻”。这些气候“科学家”之间电子件邮往来的细节,揭开了一个蓄谋已久的惊天阴谋:他们共谋夸大气候变暖数据、尽可能地非法销毁对他们不利的信息,有组织地抗拒信息披露,玩弄数字游戏,私下里承认在公开场合言论中的谬误,如此等等,不一而足。
    恩道尔最后强调,这是一个致命的打击,很可能击溃美国总统奥巴马通过“气候变化法案”的梦想——这个法案一旦通过,“碳交易上限和范围”这个金融诡计就可以实施了。这还是向高盛等华尔街银行打出的一记重拳,那些银行已经把千百万美元投入到创建气候交易衍生品的新方案了。
    恩道尔已经指出了“魔鬼气体”和“天使金刚”的关系,可谓一针见血。如果美国国会通过“气候变化法案”,给美国平添一个新的碳税品种,对美国人民象征性地征收一点碳税,那美国就可以借此堂而皇之地设置碳关税,向中国征收高额碳关税,而中国在未来20年里依然要出口大量的低端高碳产品,否则就无法消化过剩的产能和失业人口,而无法停歇的城市化进程又会增加巨大的就业负担。
    IPCC的喜马拉雅大冰川
    另外,2007年,IPCC发布报告预测道:受气候变暖的影响,喜马拉雅冰川可能在2035年彻底消失。
    2010年1月10日,据英国广播公司(BBC)报道,迫于全球舆论的巨大压力和大众的广泛质疑,IPCC不得不收回了这个连方法带结论都很错误的“冰川消失预测”。联合国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副主席让-帕斯卡尔·范伊佩尔塞日前承认,该委员会之前发布的喜马拉雅冰川可能在2035年全部融化的说法有误。
    舆论认为,IPCC的最新声明大大损害了气候变化论的可信度。对此范伊佩尔塞表示:“我不认为一份长达3000页的报告中出现一个错误就会损害整个报告的可信性。有些人将尝试利用这一错误攻击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我觉得,如果能够及时发现错误,作出解释并修正,反倒会提升委员会的公信力,因为这表明我们愿意从错误中吸取教训。”
    以上就是我们正在被迫聆听的气候国际歌,一切的一切都不过是“熙熙攘攘、利来利往”的重金属摇滚大杂烩。只有像恩道尔这样具有人类良知的人才能发出正义和真实的声音。
    实际上,所谓的气候科学以及所有以此为据的气候评估报告,跟我们平日里的天气预报没有任何区别,它充其量就是个概率游戏,它与科学的关系就是应用工具的问题,而绝不是科学本身。再先进复杂的数理模型,再强大的云计算功能,都根本不可能穷尽影响气候变化的所有因素,最多就是输入一些自以为是的局部矩阵点列,计算结果肯定不可能模拟出真实的气候变化,只能在某些方面、某些时候能得出一些似是而非的预测。这还算是从纯科学的角度去看待,如果气候变化人为论这个根本前提错了,别说是长达3000页的报告,就是长达3000万页的报告,那也不是大错特错的问题,而是利益阴谋在凌辱科学良知,强奸人类正义。
    所有的经济行为都是人的行为,只要我们一天不能精确透解所有的人类行为变数,则所有的经济学理论就都是利象猜谜游戏。目前为止,还没有任何一种经济学理论能够比较好的解释人类的经济行为,更别说提供解决方案了。大大小小的经济危机不断上演,“周期性”的金融海啸一再爆发,已经完证目前所有的经济、市场、金融理论都是失败的,所以经济学家就成了人类社科领域里的最大笑料。气候科学也一样,只要一天不能精确透解所有影响气候变化的因素,则所有的气候变化报告都不过是气象猜谜游戏,它只能是人类社科领域里的第二大笑料。因此,气候学与经济学一样,跟纯粹的自然科学相比,它们都不具备任何可无限重复和永久实证的科学权威性。
    总之,气候话语大忽悠不管如何变换方式,最终的操作工具必然要归结到强制减排、碳交易、碳关税三位一体的气候金融体系上来,而最初被广泛宣扬的保护环境、维护生态以及最后被紧急救赎的人类末日命运反而成了气候忽悠的洗脑工具。这就是气候金融复合战的思想话语基础和操作工具核心。

   昆仑神鹰2010年10月25日于青海西宁

   交流:QQ464887811  [email protected]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