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策之人文第一
一 人文由以下习惯构成:
1 生活习惯部分
饮食习惯:喜欢吃甜的还是喜欢吃辣的,喜欢吃素的还是喜欢吃荤的。南方人爱吃米饭,北方人爱吃面食。欧美人喜欢吃牛肉,中国人喜欢吃猪肉。羊以草为食,虎以肉为食,人杂食。动物都以生食,人熟食为主。
衣着习惯:喜欢穿红的还是喜欢穿绿的,喜欢穿西服还是喜欢穿休闲的。我国古代有一个诸侯国搞了一项变革“胡服骑射”,结果使得国力大增。动物不着衣,人着衣。
行动习惯:喜欢步行,还是喜欢借助工具出行,喜欢人力工具还是喜欢动力工具。喜欢单车还是喜欢公交。袋鼠跳行,蛇爬行,鸟飞行,猿猴用手臂在林间窜行。
喜欢用手还是喜欢用嘴,呵呵,大象喜欢用鼻子猪喜欢用嘴,人喜欢用手。
居住习惯:喜欢居住在阴暗的地方还是喜欢居住在阳光的地方,喜欢树居还是喜欢穴居,喜欢高楼还是喜欢平房。
休闲自娱习惯:喜欢安静独处还是喜欢人多热闹,喜欢唱歌还是喜欢下棋,喜欢踢足球还是喜欢打羽毛球。喜欢捉迷藏还是喜欢电脑游戏。
2 家庭习惯部分
偶配习惯:一夫一妻制还是一夫多妻制,据说母系氏族时期是一妻多夫制。
繁衍习惯:是卵生还是胎生。自然界中生物的繁衍生息习惯各不相同,千奇百怪,创造性太强了,超乎人们的想象。
养育习惯:是生出来就不管了,还是需要养育。对于人来说我们对下一代是要养育的,不养育下一代既不能成活也不能学到生存的手段。即便是养育,不同民族的习惯也有所不同。我们习惯把孩子管到孩子结婚以后,据说欧美习惯把孩子管到18岁成年之后。我国古代教育是私塾教育,穷人家的孩子几乎没有教育,现在是社会普及高中教育。
婚姻习惯:是男到女家落户,还是女到男家落户。是简单式结婚,还是奢侈式结婚。
家庭构成习惯:我国古代有大家庭的构成习惯,比如所谓的四世同堂,现在也有。不过好像人们都习惯三口之家了。在农村有的地方还有家族构成的习惯。
3 社会习惯部分
交友的习惯:儿童交友大概就是在一起玩就是朋友,长大一点是能在一起学习就是朋友,再大一点就是能在一起工作就是朋友,还有能在一起谈论的、能在一起追求的都可能成为朋友。我们过去还有一种说法就是酒肉朋友,还有一种说法就是君子之交淡如水。我国古代甚至现在还有盟兄弟的交友习惯。现在还有什么笔友、车友、驴友等等。
求偶习惯:是喜欢漂亮的还是喜欢健壮的,还是喜欢心灵美的。用美貌去吸引对方还是用金钱去吸引对方。喜欢自由恋爱还是喜欢经人介绍。喜欢丁克还是什么。
谋生习惯:是喜欢独自工作谋生,比如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还是喜欢依靠社会谋生。是自己做小老板还是去打工。是外出还是在家工作。是习惯出力还是喜欢出智。
谋求社会地位的习惯:是喜欢荣耀还是喜欢安宁,赢得社会尊重的方式是习惯那种,是经商,是求学,是搞政治,我想南方人更喜欢用经商的方式,北京这一代喜欢用求学求政的方式吧,呵呵。对了还有世袭荣耀的,比如王室。猴王是靠武力挣得地位和荣耀的,孔雀大概是靠美丽的尾巴挣得尊重的。
表达意志的习惯:是喜欢表达自己的诉求与意志,还是喜欢隐藏自己的意志,我们古代喜欢深藏不露,讲究城府。是喜欢爆发式的表达,如鲁迅说的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死亡,还是喜欢随时表达。是喜欢舆论表达还是喜欢程序表达。是喜欢社会关系表达还是喜欢法律表达。是喜欢提意见还是喜欢抗议,是喜欢和平表达还是喜欢暴力表达。
社会交往习惯:喜欢和领导接触,还是喜欢和平民接触,喜欢和家族接触还是喜欢和朋友接触,喜欢和商人还是喜欢和政客。喜欢用吃饭的方式接触还是喜欢用在一起玩的时候接触。是喜欢单一的工作时接触还是喜欢加点其他的因素。
二 人文是怎么形成的
1 形成人文的三方面推动力量
一是生存环境的压力,为了适应生存,人必须形成与生存环境相适应的人文习惯,否则人的生存问题将受到挑战,这服从达尔文的进化论原理。
二是智慧的发明。智慧使人们更快、更可能的、更好的找到了适应生存的人文习惯。比如穿衣的习惯,开始是穿兽皮,有了织布技术之后,就穿棉麻丝布的,有了化纤技术之后,又有了化纤布,我听说还有纳米布,将来还有不用洗可以自动调节温度的智能衣服,这些不同时代的穿衣习惯和科学技术水平紧密相连。
三是信念的抉择。信念使人们在具有相同生存功能的不同人文习惯之间做出单一的抉择。比如穿衣习惯,穿毛皮和穿棉布化纤的都能保暖遮体和舒服,但是动物保护主义者坚决的反对穿毛皮,如果这种信念成为所有人的信念,毛皮就会从服装这个领域退出。
2 是社会培育了人文习惯
所有人文习惯甚至包括个人的隐秘习惯根源上讲都是社会培育的。没有社会,人文养成不了,人类也延续不了。社会是怎么培育了人文那?人文习惯在上面所说的动力驱动下,大概经过社会成员的协调生存、协调求变、个别试探、协调跟进四个循环往复的阶段来养成。
3 人文习惯的保有
人文习惯首先保有在社会中。没有一个活的、运作着的社会组织,所有人文习惯都将无法保有、传承。一个时代过去了,那个时代的特色习惯随之而消亡;一个种族灭亡了,它的人文随之而去。文化大革命过去了,大鸣大放大字报也就过去了。
其次人文习惯保有在社会成文法律与制度中。成文法律与制度是社会的基因,它负责将人文习惯中,那些成为社会共识的部分映射到文件上面,以便随时复制。
再次人文习惯保有在人体的基因中。它将人文习惯复制,那些成为人体进化要素的部分映射到DNA中,以便种族的延续。
4 人文是进化的。生存环境是变化的,在它的压力下,人文被迫的发展。人类的智慧是发展的,在它的发明下,人文主动的发展。
而信念的职责就是支撑人类在一个发展方向上坚持下去,从而保证发展不被人类自己中途夭折。
三 人文的作用
人文是一个社会的最基本的构成规则,人文是一个社会之所以产生的最根本原因,人文是一种力量,这种力量积聚自然的能量和物质、人类的智慧、生态的法则而成为人类社会。
我用一个小草的生命来比喻这个问题:
一颗小草为什么能够长大?它需要吸收土地里面的物质才能长大,它吸收物质需要能量,这些能量从那里来?这些能量从太阳光里面来,靠着太阳光里面的能量,小草吸收物质并保持自身的活动。是什么力量能够使小草吸收太阳光里面的能量?小草里面有什么高于太阳光能量的力量能够控制太阳光?是小草的叶绿素里面蕴含着一种能量转换规则,是这个规则使太阳光的能量发生了转换,转换成了小草可以利用的能量。
人文也是一种规则,也是一种可以转换自然能量的规则,同时也是长成社会的规则。比如:有什么样的饮食习惯就有什么样子的饮食经济,如果人类社会都不吃肉,那么所有畜牧养殖产业就不会建立起来。再比如有什么样的出行习惯就有什么样子的出行经济,如果人类社会都不用汽车,那么有关石油的地缘政治格局也不会建立起来。现在美国又用粮食酿制酒精替代石油做能源,结果世界粮食价格暴涨,这些的根源都人文习惯引起的。人文习惯不但控制着自然能量,还决定着社会与世界的政治格局。
四人文战略
我们现在所面临的生存环境是什么?这个生存环境要向什么方向发展?我们的人文习惯会对生存环境造成什么样子的影响?怎么样的人文喜欢才是与生存环境良性发展的?面对生存环境的变化与发展我们应该主动选择那些人文习惯以便适应它?
我们的智慧水平是什么样子的?我们的智慧水平会发展到什么水平?我们应该发展那些智慧以便改进人们的人文习惯、以便提升人们的生活品质、以便更加适应生存环境的变化。
我们的追求是什么?我们应该坚持那些?我们应该放弃那些?为了生存,我们应该始终如一的坚持什么样的个人理想、社会理想、世界理想、自然理想?
上述三个方面的提问是人文战略大致所要回答的内容。
文章来源:http://weizhanliang1968.blog.163.com/blog/static/164216483201041724349835/
爱学记

微信收款码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