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文艺新生

星逝夜潭:诗是什么?什么是诗?——说给喜欢诗的朋友

火烧 2011-08-29 00:00:00 文艺新生 1025
文章探讨诗的本质,区分分行与诗意,解析诗意的普遍性与艺术性,强调诗与散文等文体的区别,引导读者理解诗的内涵与价值。

   星逝夜潭:诗是什么?什么是诗?——说给喜欢诗的朋友
   
    一、分行

    诗,不因为“分行”,分行仅仅是诗的包装,或者说是诗的外在形式。商品需要包装,但包装不是商品;商品也有外在形式,但仅仅外在形式,还不是诗。

    诗的视觉上的分行形式,不与诗俱来。诗的分行,大约和现代诗在中国的流行有关。中国最早期的诗词书写及版本,并不特意分行,和现代诗同样是长短句的“词”、“曲”也如此。但是,这不妨碍其为诗。

    二、诗意

  诗,也不因为“诗意”。诗需要诗意,没有诗意一定不成诗,但仅仅诗意,还不是诗。而如果连“诗意”也没有,就不说诗了。

  “诗意”是诗的灵魂,诗的骄傲。但是,“诗意”并不是诗的专有、专属、专利,不为诗独有、独享、独占。“诗意”仅仅还是诗的衍生物。“诗意”只是诗向其他文字形式的唯一显耀。是由诗而产生,而定义,而冠名,由诗给其他文字形式制定的一种纯属精神范畴的情感标准,审美情趣;一个捉摸不定的永恒的感觉之迷;一种飘忽不定的永恒的感情向往;一种仅仅作用于人心内部,情感深处,无法用感官肢体确切地、确定地感觉,感触,表达的情绪、感情。

    “诗意”是诗的精灵,一个跳跃不定的,不安分的精灵。不论何种文字艺术形式,都希望能够捕捉、亲近、占有、驯服这个精灵,努力争取“诗意”的表现、表示、表达。某些文章,某种文体,某项艺术形式,即使政治经济论述,即使科学论文科普文章,即使信札随感漫议以及小说故事,或者绘画雕塑音乐戏剧舞蹈等等,都可能因为努力而达到了“诗意”的表达境界,因此被誉为“充满诗意”,最甚者则被冠以“史诗一样”的殊荣,但都还不是诗。

    所以,就“诗意”而言,“诗”是平凡的,普遍的。“诗” 弥漫渗透人们生活的每一部分,世界的每一个边边角角无不有诗,只待人们发现,等候人们欣赏。

  当然,被冠以“史诗一样”并不一定意味着就一定有“诗意”在其中,也许仅仅在于其意义、影响、功勋的深刻辉煌伟大。建筑的最高形式是纪念碑,文学艺术的最高形式是史诗。并且不仅仅文学艺术,所有由人的努力所致的所有物质和精神的创造,当所有的赞美和褒奖都使用殆尽的时候,人们唯一可以给予的最后最高的赐赏只剩下了——“史诗一样”。

    诗有如此崇高,如此珍贵的地位,但是,诗和其他文字形式的区别又是如此简单。

    三、韵脚

  “韵脚”,是诗和其他所有文字形式的唯一区别,是诗和其他文字形式的最后一道白线。

  “春风又绿江南岸”,因为其中的“绿”字,古往今来为人津津乐道。一个“绿”字尚且这么艰难,这么难得,而韵脚不仅仅是一个“绿”字,也不是可以随意安在诗的任意地方。“韵脚”是要在很有限的,不多的同韵,最差强人意也得是近韵的汉字里面找出类似于“绿”这样的合适字眼,并一定要安放在句子的末尾作合适的排列组合,最恰当的表达思想、感情或意思。不知道是不是说清楚了。

    有人或许会说“推敲”也是诗的美谈,诗的创造和贡献。“推敲”之谓的“炼字”、“炼词”、“炼句”,并不为诗所独有,也不为诗所更谨慎,更推崇,而是所有文字形式,以及其他所有的艺术形式都必须的过程和结果。而所有的科学(包括自然科学和社会政治经济历史人文科学等等)的论述,特别是其中的公理、定义、定理、定论等等,都比诗更一千倍一万倍地讲究字词句的推敲。

  本文信奉诗是“带着镣铐的舞蹈”。诗要接受这种镣铐的折磨;诗要忍受这种镣铐的折磨;特别是,诗要享受这种镣铐的折磨。这个“镣铐”就是韵脚。只有这样,诗才不会泛滥,诗才不会沦丧,诗才成为诗。诗才能骄傲地矗立文学艺术之林而不败,才能永久显示其独特魅力而永葆青春、生命和活力。

  有人不以为然,哪尽可以选择其他文字表达形式。否则,可能仅仅是分行散文,分行小说,分行政论,或者分行的不知道是什么的莫名其妙。连因为诗的宽容,因为诗的无奈而产生的诗的赝品模仿秀——“诗散文”“散文诗”——的标签也无法,或难谋得。

  但是韵脚和诗意的完美结合是如此地难于驾驭,于是诗才会这样难得,珍贵。诗才成为真正的金子,成为文学艺术王冠上面最亮的宝石。曾经有人感慨,诗是在浩大的语言矿石中的精萃提炼。确实,珍贵的金子,更珍贵的钻石,就是这样在几十万吨,更多万吨的语言矿藏中,沙里淘金,比沙里淘金更艰难的过程中产生。

  如果规则只允许用脚来运球,却把手也参与进去了,哪就不是足球,也不是篮球了。可以是其他球,但是,其他球也有其他的规则,其他的运动和欣赏的标准。“韵脚”是诗的最底线,最基本规则,是诗的贞操线。当然贞操也不一定就什么了不起,也不一定得有所谓,那么诗不诗的也当然无所谓了。

  或许有人会说,“规则”是人制定的,人可以制定规则,人也可以打破规则,创新、发展、修订,甚至废除规则。这不会错。所有这些,都清晰地表示,都雄辩地证明:诗有规则。即便是废除背弃所有的原规则,那么一定建立遵守新的规则。至于“无规则就是规则”,那么仍然还是无所谓诗还是不诗了。

  只是最推崇诗无规则的人,却最在意“诗”,最积极、最热情、最肆无忌惮地生产繁殖“诗”。“诗”于这样人,如大街小巷的小广告一样可以随便粘贴,随地委身。所谓“激情成诗”,“激情即诗”,最符合这样人的胃口嗜好。这也错不到那里。这个世界,盘古以来,要搞好,或者搞砸一件事都难离开激情。诗如此,其他一切均如此。谁能说无知狂妄,低能自大,就没有相当激情在其中呢?比如“激情杀人”。那是诗吗?一谓推崇激情,看是大胆无畏创新,其实猥琐无能,低下懦弱。

    四、诗:“诗意”、“节奏”、“韵脚”的有机结合

如果以人作喻,“诗意”是灵魂,“节奏”是呼吸,“分行”是服装。分行是节奏需要,是节奏的一种表现形式。人的呼吸通常情况都在服装下进行,通过服装向外传递表现。诗的节奏,诗的呼吸,很大部分也通过分行体现,既体现在内在的听觉上的节奏感,也体现在外在的视觉上的节奏感。“韵脚”则是骨骼、神经、脉络、穴位,使一个人,一首诗站立起来,贯通起来,流畅起来,生动起来,铿锵响亮起来。

  没有诗意,没有灵魂,是行尸走肉;没有呼吸,没有节奏,是僵尸;没有分行,没有服装则是裸体。裸体可以很美丽,人体是大自然的最美的创造,这种美丽好像没有必要在这里特别显示讨论证明,因为如果裸体在诗里美丽,在其他任何地方都照样美丽。但是,哪可以不是因为诗,或者地方的美丽,而是因为裸体本身的美丽,或者裸体在观者眼中心中的美丽。而裸体即使美丽,也不能随时处处裸体。诗的美丽不因为时间地点,不囿于时间地点。诗不因裸体美丽,不靠裸体美丽。诗随时美丽,随处美丽。所以,诗分行是必需的,必要的。而如果是没有灵魂,没有呼吸的裸体,则还是僵尸。最重要的是,诗没有韵脚,没有骨骼神经脉络,诗站不住,诗一堆肉,以至什么也不是。 
诗意是产生诗歌的原动力,是一块未经雕琢磨研的璞玉。“诗意”在诗的感召下,受诗嘱托,受诗琢磨,以诗的形式表现。“诗意”、“节奏”、“韵脚”,三者完美结合,灵魂、躯体的完美结合,诗有了呼吸,有了生机,有了生动,展示生命的美丽和顽强。或楚楚动人,绰约风姿;或俊岸叱咤,英雄风流;或艰辛苦难,淋漓鲜血,惨淡风尘。这才是诗。

    “诗意”,“节奏”,“韵脚”,仅仅还是诗的表达形式,表现形式。诗要站立,要流传,还在于诗的内容。诗的内容,应该合拍时代脉搏,大众情绪。即使是个人感觉,个性张扬,内心抒发,也要时代承认,大众领情。最终还是诗的内容,是时代和大众,决定诗的命运。

思想、正义、良知,是诗跳动的脉搏,奔腾的血液,力量的源泉,永远的生命。

  上面所有,都不是新的东西,只是夜来闲暇,说给自己,说给喜欢诗的朋友。

  2011-8-27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