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网友杂谈

北大你想干什么

火烧 2009-07-17 00:00:00 网友杂谈 1033
文章探讨北大清华扩招引发的教育公平问题,批评高校资源分配不均,揭露既得利益集团对教育的影响,质疑校长推荐制对弱势群体的冲击,呼吁关注社会公平与教育机会。

我是中国人,但我总觉得北大清华是北京的北大清华,不是中国的北大清华。  

 2009年7月10日 ,各大媒体报道北大清华在京扩招20%的消息,作为中国人的一员,这显性的教育不公平令我很难接受。唉!莫非中国所有高端社会资源真的就已经被中国那一小撮既得利益集团起墙围住了么?  

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基础,如果一个人生下来就注定没有发展前途、没有生活希望,找不到可以孜孜以求的目标,那他还有什么生存动力和快乐?他的思维方式会不会彻底转向追求上进的另一面?  

当政府的调节和管制功能彻底被既得利益集团腐蚀,当政府维护公平正义的基本义务被丢弃一边任人踩踏,那这个社会离彻底沉沦已经不远了。  

几乎在传出北大清华在京扩招20%消息的同时,北大再爆新闻:该校2010年自主招生在部分地区拟启用“校长推荐制”,经中学校长实名推荐的学生,可成为该校自主招生直接候选人。看到这个消息,我都简直不相信自己的眼睛了。在如今冒名上学、加分丑闻层出不穷的社会现实下,让我们如何相信校长的公正无私?其中的弹性空间到底有多大?在可以加分的科目几乎全被权势阶层包揽的前提下,北大又给他们送来运作空间无比宽松的“校长推荐制”,那穷人家的孩子还有出路吗?谁能给穷人家的孩子留条出路?  

北京青年报评论员潘洪其撰文指出“早在2005年1月,国家教育科学“十五”规划课题“我国高等教育公平问题的研究”课题组发布的一项调查报告就证实,高等教育资源在不同阶层之间分配日渐失衡,农民、工人和下岗失业人员家庭的子女考上大学的比例一直很低,且大多就读于普通院校收费较低的冷门学科,具有更多政治、经济、社会资本的优势阶层的子女,则‘可以通过较低的分数和走关系等非正常的手段实现入学’,且较多分布在重点院校和优势学科。”  

北大不畏人言勇于创新的勇气实在令人钦佩,北大抛弃公平甘为先烈的毅然不能不令世人一唱而三叹。北大终于变的年轻而又骨气了,我们不得不对北大这样的变化刮目相看。  

在北大坦然接收大批假洋鬼子假少数民族子女入学的背后,隐藏的是北大勇于趋炎附势、献媚权贵的追求。北大明白,这些孩子的家庭都很殷实,基本富甲一方,这些孩子的素质教育不用担心,即使没有素质,他们有家庭既有的关系圈,也能在社会上获得良好的个人发展。北大就是冲着这个原因才勇于顶着没有抱负和远见,没有责任和羞耻而赴汤蹈火、义无反顾的。不是吗?用全国大多数农村地区穷孩子望而生畏的奢侈夏令营来提前私定师生身份,就完全是一个寡廉鲜耻的决定和做法。  

以前发生北大的学子不适应社会发展沦落为卖猪肉卖羊肉串的,令北大颜面扫地。所以北大现在争取都招有经济实力有社会背景的孩子,借以避免将来有可能发生北大学子卖淫为生,乞讨为计的尴尬。这分明是北大在教育方面无计可施、拈轻怕重抄近道、走捷径的无能行为,可喜可贺!  

“校长推荐制”虽然还没有正式实施,但可以预见的是,校长们推荐出来的都是些什么样的好鸟,我们用脚后跟都能想象的出来。但是,我们不能否认,现在已经有很多家庭、很多父母、很多官员在欢呼雀跃了,虽然他们在中国只能算一小撮,可毕竟也是“校长推荐制”这一决定的坚决拥护者和受益人。  

我们国家行政的力量很强大,连小学生们选班干部、当三好学生都由这些行政力量内定,还有什么事情不由他们说了算呢?“高考加分成权势盛宴”已是不争的事实,保送生保送的都是官员子女也早已不是新闻。那我们想知道,北大你想干什么?  

北大被我这么认真地往崇高里捧,其实他们自己也担心名副其实,他们也知道,有些事情不是他们自己就能够确定下来的。  

也许北大本身不想干什么。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