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茅于轼“水价并非由成本决定”及其它谬论的质疑
这几年来,我国的垄断行业不断涨价,自来水更是疯狂,在全国各地反反复复地搞所谓的价格听证,结果是听证一次涨价一次,几乎到了逢听必涨的地步。垄断行业为什么这般疯狂,昨天在《人民网》看到茅于轼一个题为《水价并非由成本决定》的帖子,终于让我明白了个中的原因——原来他们的涨价依据不是成本,而是需要。
当然,这里的需要有两种解释。按茅专家的意思,这里的需要指的是社会对产品的需要。他说“决定价格的最终是供需关系。供不应求就应该涨价,供过于求就应该跌价”。但是,茅专家这里的“供需关系”是谬论。因为我国到目前为止,除了个别地区出现干旱情况,自来水供应并没有出现供不应求的现象,而且也不应该出现这种现象,因为水是生命的源泉,一旦出现供不应求的状态,就意味着人们的生活已经受到了严重影响。如果依照茅专家的说法,我国的自来水最需要涨价的只能是那些干旱地区,而且无论涨得多高都不为过,至于水资源丰富的水乡泽国,自来水非但不该涨价,反而应该跌价。可是,事实并非如此,在那些自来水供大于求的地方,这种涨价也十分频繁,不知他该如何解释这种现象?!
而根据我的理解,我国的自来水涨价依据不是什么供需关系,而是政府财政的需要。一旦政府觉得财政的钱不够花了,觉得公务员的工资福利需要提高了,觉得自己的办公条件需要改善了,觉得三公消费预算需要增加了,觉得GDP的数字需要扩大了,觉得自己的政绩需要提升了,觉得……那么垄断行业的产品就得涨价了。因为,垄断行业就是各地方政府手中的造币工厂,他们的存在就是为了满足政府的这种需要,当然,也必须满足政府的这种需要,而且一定能够满足政府的需要,因为垄断行业的性质决定了这一切。
可笑的是这位茅专家还好意思奢谈经济学原理。说什么“按照经济学的原理,价格并非总是和成本一致”。不错,“按照经济学的原理,价格并非总是和成本一致”,但是,“价格并非总是和成本一致”,只说明在整个价格体系中,有一部分价格是和成本一致的,有一部分是与成本不一致的,它并不表示所有的价格都和成本是不一致的。既然如此,为什么与成本不一致的偏偏只能是垄断行业生产的产品,而不是其它经济性质企业生产的产品?!
这位茅专家还说,“如果价格等于成本,就永远没有亏损和利润”。这让我非常怀疑茅专家的智商。老百姓说“要求计算供水的成本,从成本来定价”不假,但是,老百姓并没有说以成本价为定价。成本决定价格,难道就等于“价格等于成本”吗?!就会“永远没有亏损和利润”吗?!哪个正常合理的价格不是成本加目标利润,如果没有利润,搞生产、销售的企业怎么生存,怎么发展?!只要垄断行业不是太贪心,中国的老百姓善良着呢,他们是绝对不会让垄断行业的员工饿着肚子干活的。
让我想不到的是茅于轼竟然说“最明显的是土地的价格。土地是没有成本的,但是它可能很贵,就是因为是供求定价。沙漠里的土地送人也没人要,它不值钱”。我不知道茅于轼为什么会拿土地打比方,因为土地与水根本不具有可比性。土地之所以贵,缘于它的稀缺与不可再生。它的价值是由其存量所决定的,土地用一点就会少一点,土地越用越少,价格就必然越走越高。水就不一样,因为人类的水资源经常会从大自然那儿得到长期的、不定期、不定量的补充,如果世界上的水无法从大自然那儿得到补充,只怕土地的价格也早就难望其项背了,只怕这个世界早就乱的不象样子了。
而更让我想不到的是茅于轼会认为土地是没有成本的。由此可见,他对社会的理解是多么的肤浅,他的政治经济知识是多么的贫乏。土地果真是没有成本的吗?土地的成本大着呢!土地的成本是一种非直接、非直观、长期的、累积的投资,土地的成本就是政府的城市建设。为什么城市的土地比农村贵,因为政府在城市的投资比农村大,为什么沙漠的土地没人要,因为那里是一片空白!如果沙漠建设得象我国的北京、上海,那里的土地还会没有人要吗?!
垄断企业,其实就是过去的全民所有制。它们所垄断的是一个国家的社会资源与自然资源,它们的经营资本也都是国有资产,这些东西无不属于全体人民所有,所以,它们的产品价格无论是由供需关系决定,还是政府需要决定,都是非常不合理的,也是极其可怕的。一个国家保留垄断行业,如果不是为了合理地管理、利用这些资源,让这些资源更好地为社会服务,为人民服务,而是通过掌控这些与国人讨价还价,对国人进行勒索,以达到为政府财政敛财之目的,这是注定要遭全国人民强烈抵制与坚决反对的。
茅于轼作为一个专家,不是凭自己的职业道德、专业知识说话,不是将自己的知识应用于为人民服务,为维护人民的利益服务,竟是如此没有理性、没有良知地为垄断行业帮腔,他究竟是出于一种什么目的?!作为一个专家,居然下作到要靠偷换概念,颠倒是非、混淆黑白来替垄断行业帮腔,实在是非常可耻、可悲、可怜的。如果一个社会这样的专家多了,于国于民都不会是福。
爱学记

微信收款码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