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论的一个小错误与一个小商榷
1)
资本论I 2004年第二版
第53页
“一种商品的价值同其他任何一种商品的价值的比例,就是生产前者的必要劳动时间同生产后者的必要劳动时间的比例”
这句有点问题。
一种商品的价值C1+V1+M1
另一种商品的价值为C2+V2+M2
其比值为(C1+V1+M1)/(C2+V2+M2)
c1,c2是过去剩余劳动的积累。
只有在考虑C1,C2时,这句话才成立。
但是根据上下文的意思,
这段话前面的例子是在第52页
“例如,在英国采用蒸汽织布机以后,把一定量的纱织成布所需要的劳动可能比过去少一半。实际上,英国的手工织布工人把纱织成布仍旧要用以前那样多的劳动时间,但这时他一小时的个人劳动的产品只代表半小时的社会劳动,因此价值也降到了它以前的一半。”
因此,应该是指(V1+M1)/(V2+M2),那么只有在C1/C2=(V1+M1)/(V2+M2)第53页的这句话才成立。
2)自然条件是否应该算作决定生产力的一个因素
资本论中,马克思将自然条件的好坏看成决定生产力好坏的一个条件。按照马克思的观点,其他条件不变,自然条件越好,生产力越高,反之越低。那么,我们考虑这样一种情况,如果科技在进步但自然条件在恶化,并且自然条件的恶化是由于科技的进步,那么科技进步到底是促进生产力进步还是恶化生产力进步?举一个例子,石油勘探的技术在不断进步,但勘探的效率却不断降低,原因就是自然条件的恶化。再举一例,印度与中国华北地区的水资源枯竭很大原因是所谓“绿色革命”中的土地灌溉造成的,在可以预计的将来,水资源枯竭的势头不会下降。即便美国西部高原地区的水资源枯竭问题都无法解决,只有移民。
因此,资本论的观点是正确。
由此可得,
(1)我国以不断恶化的自然环境为代价来发展所谓生产力的思路是一定肯定以及确定地完全错误的。
(2)科技进步不完全等价于生产力的发展。
(3)自然资源与生态环境有些时候比科技要重要得多。
爱学记

微信收款码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