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网友杂谈

论“社会主义计划经济”

火烧 2011-05-08 00:00:00 网友杂谈 1038
文章探讨社会主义计划经济新理念,打破传统误区,强调其系统性与优越性,分析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的区别,突出其在经济发展中的核心作用。

一、       关于社会主义计划经济的认识  

关于社会主义计划经济的认识,必须要打破传统的计划经济观念之误区。

   把“社会主义计划经济”理解为就是原来的传统的计划模式是非常错误的。“传统的‘计划经济’这一概念本身就是荒唐的。因为这一概念的涵义是荒唐的思想家及其受众们主观随意地规定的,传统的‘计划经济’这一概念专指社会生产活动仅由社会管理机关——政府来计划,任何社会个体都没有计划权力和计划资格,传统的计划经济实质上指的是计划经济的方式之一,而不是指经济活动的计划性这一本质。因而是犯了以个别代替一般的逻辑错误。”

    这里讲的社会主义计划经济,绝不是原来的那种传统的计划经济概念,而是全新的社会主义计划经济理念。社会主义的计划经济,应该是一个包括生产力发展的物质基础、计划实现的技术保障、计划管理运行的导向基础、计划管理机构体系、计划管理的人才组成、计划管理的方式、计划管理运作程序等各方面组成的完整系统体系。

    不打破对传统计划经济认识的误区,把计划经济只是理解为原来的那种“计划经济”,就不可能形成对社会主义计划经济正确认识。不能认识到社会主义的计划经济是一个具有完整的科学系统体系的“系统工程”,也不能正确认识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及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在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巨大优越性。因而,打破传统的计划经济观念之误区非常重要。

二、       社会主义经济是计划经济而不是市场经济;  

社会主义的客观经济条件决定社会主义经济只能是计划经济。  

任何一种社会形态的经济采取何种形式都是由这种社会形态的客观经济条件决定的。一种社会形态的客观经济条件,就是指作为这种社会形态的发展标志的生产力和由他决定的生产关系。  

作为社会主义社会发展标志的生产力和由此而决定的生产关系的具体情况又是怎样的呢?  

一种社会形态在其历史发展的不同时期可能存在不同发展程度的生产力,同时一个国家或地区在某一时期可能存在不同层次的生产力,但并不是一种社会形态在任何不同历史时期所存在的生产力或一个国家或地区在某一时期存在的任何层次的生产力都可以被认为是作为这种社会形态的发展标志的生产力。作为一种社会形态的发展标志的生产力只能是那种使这种社会制度得以巩固地存在的范围之内的生产力。作为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标志的生产力亦是如此。作为比资本主义更高级的社会形态的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标志的生产力必然是比作为资本主义发展标志的最高程度的生产力水平更高的生产力。这种生产力,是高度发展高度社会化的生产力。  

这种高度发展高度社会化的生产力所决定的生产关系只能是以全体劳动者共同占有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形式即全民所有制形式为基础的生产关系。  

高度发展高度社会化的生产力和由此而决定的以全体劳动者共同占有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形式为基础的生产关系所构成的社会主义的客观经济条件,决定了社会主义经济只能是计划经济而不是市场经济。  

高度社会化的生产,客观上要求一个社会中心通过计划手段对全社会的生产实行统一管理。这是社会主义实行计划经济的客观前提。  

高度发达的信息技术,使各种信息的快速传递与处理成为可能。这是社会主义实行计划经济的技术保证。  

国家代表全体劳动者共同占有生产资料,使社会中心能够对全社会的生产进行统一部署和安排。这是社会主义实行计划经济的社会基础。  

在社会主义条件下,计划经济更有利于社会主义生产力的发展和共同富裕的实现。

社会主义经济是计划经济而不是市场经济。

三、       社会主义计划经济的实质;  

社会主义计划经济,是由资本主义高度发展的商品经济向共产主义的产品经济过渡的过渡形式,因其以计划调节为主要特征,又称计划经济,其实质是一种不成熟的产品经济。是既含有产品经济的最基本要素又包含有大量的商品经济的印痕的经济形式,因此,在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中,既含有产品经济的最基本要素又包含有大量的商品经济的印痕。在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中,(1)既有计划调节又有市场调节。计划调节是根本,是核心;市场调节是辅助形式,主要是补充计划调节的不足和保证计划目标的实现的平台与手段;(2)计划调节目标的制定,需以市场规律和市场活动为基础;计划调节目标的实现,也需大量的借助或通过市场活动方式的媒介来实现;(3)产品生产方式已大量存在,同时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在一定范围内还普遍存在并发挥着重要作用;(4)不同经济主体之间互换劳动产品遵循等价交换原则,通过产品和商品两种互为补充的形式;(5)经济生活中,货币仍然普遍存在,并且人们仍然以价值为尺度借助货币计算劳动价值。  

四、       社会主义计划经济管理体系  

建立完善科学的社会主义计划经济管理体系是一个非常重要任务,它是保证社会主义计划经济能够顺利发展的关键,是国民经济正常运行和不断发展的根本保证,意义非常重要;同时建立社会主义计划经济管理体系是一个完整的系统体系工程,任务又艰巨复杂。  

根据社会主义计划经济的特点,我们应该建立以计划管理为中心,银行为枢纽的计划管理体系。  

计划为中心,就是以计划管理作为整个管理体系的中心。在社会主义计划管理体系中,计划调节是根本,是核心,计划机构主要是运用计划手段管理社会生产活动。主要包括:制定国民经济发展的主要目标及主要生产的具体计划,组织社会力量保证主要目标及具体计划的实现;对重要社会资源进行调配,对重要社会产品进行调拨、分配;监督国民经济发展的主要目标及重要生产的具体计划的实施情况;对重要经济主体之间的经济利益进行调整,确保其经济利益得以实现。当然,作为计划管理机构的经济计划的内容必须要严格遵循客观经济规律,并且依据市场活动以市场活动为基础。在这里需要注意的是,计划为中心,不是完全抛弃不要市场和市场调节,也不是机械地划分计划和市场作用范围谁大谁小的问题,实现以计划为中心的计划与市场的有机结合这是建立科学完善的计划经济管理体系是一个极为重要的课题。  

以银行为枢纽,就是把银行作为实施计划管理的中介枢纽。在社会主义计划经济的管理体系中,银行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计划管理的实现需借助银行这一媒介来实现。在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中,在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中,银行具有了特殊的意义,银行不仅是货币存贷机构和经济往来账目结算机构,而且是经济的管理机构、社会劳动的计算机构、社会产品的分配机构,是经济管理的枢纽。在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中,作为银行,除了具有传统的货币存贷职能和账目结算职能外,还包括:通过货币资金的流动和投放变化调控资源的配置与流向以及生产活动的进行,确保计划目标的实现;对不同经济实体的劳动创造价值进行计算;完成社会产品的转移,保证不同经济实体之间经济利益的实现等。  

能否认识到在社会主义经济中银行具有的特殊地位以及银行具有的新的职能对于认识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并建立完善的计划经济管理体系具有及其重要的意义。如果我们不能正确认识银行在社会主义经济管理中的特殊地位和银行的特殊职能,我们就不能建立完善的、行之有效的社会主义计划经济管理体系,不能对社会主义经济进行正确地计划管理,不能保证社会主义计划经济的顺利进行,甚至从而对社会主义经济是计划经济产生怀疑。因此,我们必须正确认识社会主义经济中银行的特殊地位和具有的新的特殊职能。  

在建立完善科学的社会主义计划经济管理体系中,建立一支高素质的计划管理人才队伍具有着特殊的重要意义。它不仅是建立完善的计划管理体系人才保障,而且是保证社会主义计划经济顺利进行与不断发展的需要。计划经济的运行与发展,是在社会计划管理机构的有意识的计划管理活动指导下进行的。计划管理行为是否正确,直接决定了国民经济能否正常进行与发展。而从事计划管理的工作人员的经验、知识、能力直接决定了计划机构能否做出正确的管理行为。有人曾这样形容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管理者与社会主义计划经济管理者的不同作用:“在资本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国家经济管理者即使躺在床上睡觉,资本主义经济仍旧可以不断发展”;在社会主义计划经济条件下,管理者的片刻停顿和稍稍失误都将给社会主义经济带来重大损失。虽然这一说法带有一定的片面性,不是很准确,但是也说明了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中的经济管理者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中的管理者相比较作用的不同与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中经济管理者所具有的特殊作用。因而,在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中,我们必须高度重视经济管理者队伍的素质建设。  

五、       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系形成发展需要一定的过程  

作为社会主义经济的技术保证的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也需要一定的过程,一支高素质经济管理人才队伍的培养也需要一定的过程,有其实决定社会主义计划经济的客观经济条件即高度发展高度社会化的生产力和由此而决定的以全体劳动者共同占有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形式为基础的生产关系的形成、发展、完善更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因而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系形成发展完善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一定的过程,甚至是一个长期发展的过程,我们必须清楚地认识这一点。我们的计划管理体系的建设与完善,计划调节内容内容覆盖范围、不同计划管理手段的采用、不同计划管理手段实施范围的变化等等,我们要必须根据实际在各种主客观实际在条件不断发展成熟基础上循序渐进稳妥推进,绝不可脱离实际盲目冒进,否则就会给经济发展带来严重损失。  

六、       在社会主义社会,计划经济体制更能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和共同富裕的实现  

在社会主义社会,计划经济更有利于生产力的发展。  

生产力的高度发展和生产的高度社会化强烈要求整个社会生产必须是各部门各环节严格协调发展,即“经济结构合理化要求”“经济环节协调化要求”。这种整个社会生产各部门各环节的严格协调发展即“经济结构合理化要求”“经济环节协调化要求”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是根本无法得以实现的。在计划经济形式下,一个社会中心通过计划手段对整个社会的生产实行统一管理,并且社会经济活动各环节——生产、流通转让、消费的转移——通过计划调节以产品转移的形式实现摆脱了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流通转移带来的障碍,“经济结构合理化要求”“经济环节协调化要求”的实现是完全可能的。  

在社会主义计划经济条件下,可以通过创立和健全一整套的相关的企业管理制度来保证企业利益的实现,保持企业活力和发展动力,实现企业经济效益不断提高和发展创新,从而推动整个社会生产力不断发展与提高。

在社会主义社会,计划经济更有利于共同富裕的实现。

众所周知,市场经济不仅不能消除两极分化和消灭剥削,相反市场经济反而是产生贫富分化产生剥削的基础和温床。市场经济只能导致贫富分化和少数人富裕,不可能实现多数人共同富裕,也不会带来真正的社会公平。共同富裕和社会公平,只有在计划经济形式中才能得到实现。

   

七、       如何理解前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和我国改革开放前的计划体制下经济建设中的失误与困境以及高度集中的计划体制对经济发展的消极作用  

如何正确理解前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和我国改革开放前的计划体制下经济建设中的失误与困境以及高度集中的计划体制对经济发展的消极作用这一问题至关重要。对这一问题的不正确理解,是许多产生否定社会主义应该坚持计划经济的重要思想根源。  

关于前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和我国改革开放前的计划体制下经济建设中的失误与困境以及高度集中的计划体制对经济发展的消极作用这一问题,我们应该有这样几个方面的认识:  

(一),造成前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和我国改革开放前的计划体制下经济建设中的失误与困境中的相当一部分原因,是经济发展战略上错误或其他方针路线上的错误例如像前苏联等东欧国家长期推行的片面发展重工业而忽视轻工业等错误经济战略、像我国三年大跃进的盲目冒进的错误经济发展计划、像我国“十年浩劫”中片面强调“以阶级斗争为纲”忽视甚至放弃经济发展的错误路线方针等导致的结果,是与计划经济体制无关的。在我们片面强调“以阶级斗争为纲”忽视甚至放弃经济发展的“十年浩劫”中,别说是计划经济体制,就是什么其他经济体制也不可能不造成经济发展的严重停滞。  

(二)由于我们对社会主义计划经济认识存在着局限误区,我们没有建立起一套科学合理的计划经济管理体系,这也导致了我们的所谓的“计划管理模式”阻碍经济发展的结果。正如前面所言,我们原来传统的“计划经济观念”存在着严重的误区,把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与那种单纯高度集权集中的行政计划管理模式相等同,这种观念下建立的这种错误模式不是真正科学合理的社会主义计划经济管理体系。这是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不成熟不完善的产物。同时,计划经济中科学合理的计划管理的实现也是需要一个完整的系统工程制度体系来保障,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我们也没有形成这样的一套保障的完整的系统工程制度体系。正是因为如此,才产生了所谓“计划经济体制” 阻碍经济发展的消极作用。  

(三)在当时条件下在整个社会实行全面的计划经济体制的条件还不具备的情况下急功冒进实行对整个社会生产全面的计划管理一定程度上产生了负作用。毋庸置疑,我们在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发展确实存在过急功冒进的的现象。1、生产力发展的限制。当时,,生产力水平还没达到社会生产的主要部分和绝大部分高度发展高度社会化的程度,分散落后社会化程度不高半机械化生产甚至个体手工生产大量的存在;2、技术的限制。信息技术还不发达,社会生产的信息化管理缺乏技术保障无法实现;3、人才的限制。没有培养和形成一支高素质的经济管理人才队伍。外行管理内行,“泥腿子”管理“洋科技”的现象比比皆是。在这种状态下不出问题才怪呢;4、政治体制及其他体制的限制。我们不能不说,在我们的长期发展中,我们政治体制及其他体制发展一直严重落后于经济的发展,与我们的经济发展要求不配套。我举个例子,我们的农村的村民自治制度,实际上是一种民主管理与经济等事物混成为一体的制度,这实际上很难实现农村经济发展的科学管理。由于以上的限制,在当时还不具备在整个社会实行全面的计划经济体制的条件下急功冒进实行对整个社会生产全面的计划管理所带来的负作用,实际是一种像小脚穿大鞋带来的不便和障碍,我们不能因此而彻底否定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  

综上所述,计划经济不是造成前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和我国改革开放前经济建设中的失误与困境的根源,也不是我们造成经济停滞的主要障碍。那种把一切错误都归结于计划经济的“都是计划惹的祸”论调是错误和荒谬的。  

在社会主义社会,计划经济体制更能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和共同富裕的实现,坚持计划经济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特征,我们要坚持社会主义计划经济。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