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思考
【提要】劳动为资本之根,而资本是由劳动之根生长的枝叶。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是要与资本主义理论一样研究资本,还是主要研究劳动?这是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和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学的重要区别。遗憾的是,我们的理论界,却仍然是在大谈资本,这不能不引起我们的深入思考。这不但属于理论进步的问题,也属于历史和人类进化的问题,更属于我们目前的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
在目前的社会科学界,存在着一种非常奇特的现象,明明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基础是劳动或生产力,但理论界却一直都在大谈资本。中共早就号召对社会主义社会劳动进行研究,各届领导都这样反复强调,但理论界一直没能取得重大进展,仍然在大谈资本。这已属于中国社会科学界多年来的一种常态,似乎不谈这些就不是马克思主义,真让人有些匪夷所思。
可以这样说,我们现在的政治经济学,仍有些被西方资本主义理论牵着鼻子走,仍没有找到自己的路。在探索的路途上,能否纠偏,能否闯出自己的一条新路,其本质就在于怎样领会和理解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
为简练起见,本文不去大量引经据典之乎者也,而是直入主题。
1 根脉重要,还是枝叶重要?
纵观我们现在的政治经济学,往往都是大量引经据典,长篇宏论,都在大谈资本,并对其予以条分缕析,搞得云天雾罩让人摸不着头绪,但说到底,这样大谈资本的理论仍然属于悬空或浮萍理论,因为资本之根是劳动。
1.1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生产关系,虽然其主要论述的是资本和剩余价值,并且其主要代表作是《资本论》,但它的目的是用以批判资本主义制度,是在揭露劳动与资本之间的矛盾和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命运。从策略上讲,也是为了将劳动者发动并组织起来,推动社会的运动与发展。但其非常明确地阐明,主导社会命运的则是劳动(“无产阶级”所代表的正是劳动)。
实质上,不管是资本主义的《国富论》还是马克思主义的《资本论》,都认为“劳动是一切财富的源泉”,只是马克思主义所偏重的是劳动或生产力的正面作用,而资本主义理论所偏重的则是资本。
尤其是恩格斯《劳动在从猿到人转变过程中的作用》中的“劳动创造了人本身”这一结论,是马克思主义的点睛之笔,它一竿子直插人类诞生的根本,直接深入到了人类的起源。由此,这一结论具有以下重大意义:
1)催生了人类进化论。由劳动促生了人类,从而使人类从普通动物中脱颖而出,并进化为“高级动物”。 由此,便确立了劳动为人类社会之根。
马克思主义进化论所反映出来的是人类的进化,而达尔文进化论所反映的则是动物的进化,它们两者存在着质的不同。
2)确定了人性和人类观,并与马克思主义前期研究的劳动价值观(论)相互呼应。由此,人性=劳动性,人类观=劳动观。
3)将劳动作为人类社会的最基本运动。由此,也就确定了人与自然的矛盾才属于人类社会的最基本矛盾,并将改造自然和改造人类自身作为社会存在和运动的第一推动力和绝对运动。为了生存,人类必须要改造自然,必须要劳动;为了进化,人类也不得不改造自身,提高人性和改造自然的能力。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则不得不退居人类社会的特殊矛盾或相对运动。
4)人类观的确立,为社会主义社会科学研究确立了新的坐标,将社会科学的基础真正落到了实底,并为其重新建立基础理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由此,一个完整的社会科学理论体系便呈现在世人面前,为人类历史翻开了新的一页。
1.2 政治经济学研究的现状
一直以来,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实践问题上,本本主义者一直不乏其人,到现在还仍有一些人在夸夸其谈,仍然在大谈公有制与私有制。“辨证”者也一直大有人在,但无论其如何“辨证”,则都显示出其肤浅。有些对理论钻研较深并掌握较好者,还在原有基础上写出了新的文章和著作。虽然他们都努力在区别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学,但却都有着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其注意力和落脚点虽然有时扯上劳动一根腿,但其实质仍然是以原有概念在谈论资本,实质上仍没有脱离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窠臼。但也不得不承认,这些学者的有些观点在应用理论方面也不乏可取之处。
上世纪末,世界共运遭受了一些挫折,使许多人对马克思主义产生了一些质疑,但个人认为,苏东等那么多社会主义的失败,主要原因就在于它们基本都属于那种“本本马克思主义”。好在中国曾早就多次吃过“本本马克思主义”的亏,如王明、博古、四人帮等,所以,中共一直非常重视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而这一点,正是苏东等社会主义所欠缺的。
资本是资本主义的凭借和工具,而社会主义的凭借和工具难道也是资本?那与资本主义有何区别?所以,社会主义的凭借和工具不会也是资本,而是劳动。当然,在两种制度的过渡过程中,不可避免会存在着某些权宜性和阶段性,但作为社会科学研究一头扎进资本中,如果没有马恩的高度,就不会从资本中超脱出来,将社会运动的实质归结为劳动。比如对“价值”或“剩余价值”的研究,已经持续了许多年,也一致论争激烈,但始终难于脱离商品研究的狭隘,难于在社会科学研究中迈出实质性步伐。
现在,居然有学者提出了“资本是第一生产力”的概念,简直是越研究越乱套。可以这样说,现在的社会科学通过“价值”或“剩余价值”的研究,基本都围绕着资本打转,仍然脱离不开资本这个浅层,仍然落入了资本的俗套,仍没有将劳动从资本的统治下解放出来,这不能不说是一种悲哀。
在人类社会的经济活动中,只有劳动才属于唯一活的因素,资本是依托于劳动而存在和运动的,只有通过劳动它才能焕发出活力,并重新成为改造自然和社会的动力并创造价值,如果抽去劳动,它将很快窒息。
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学,就像目前的自然科学一样,只研究物质运动,而不研究物质运动背后的能量运动,它们在层次和本质上其实是一脉相承的。
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时期诞生的政治经济学,它们的关注点是不同的。在资本主义时期,由于社会关注的焦点是资本,就应该从资本着手研究政治经济学,尤其是对于资本主义的批判,也不得不从资本入手,而在社会主义时期,由于已经建立了劳动政权,那就应该主要研究劳动。当然,由于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的近亲关系,也不能忽视对资本的研究。否则,对如何战胜资本主义也会无的放矢。
1.3 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从商品和资本主义制度入手的,它所发现的一些人类社会运动规律是倒序研究出来的,即由当时的现代社会研究出了人类纵向进化的历史。虽然最后恩格斯的点睛之笔确定了人类诞生的起点,形成了完整的社会科学体系,但作为马克思主义的后人,我们有必要根据马克思主义所确立的人类观,按照人类进化的正常顺序重新研究社会科学问题,将这样研究的结果与马恩的研究相互对照。这应该属于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课题,也是马克思主义内容补充和发展的一种必要程序。
在此不得不说的是,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学应该是以研究资本的存在和运动为主,但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则应该以研究劳动的运动为主。由此,既要研究劳动,又要研究资本的运动,这就把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内容扩展开来了,它不但需要研究社会科学的基础理论(以劳动为主),还要研究建立在基础理论之上的应用理论。这不但是理论进步的需要,更是人类进化的需要。
1.4 内容重要,还是形式重要?
在社会科学研究中,是人类社会的根脉重要,还是枝叶重要?是内容重要,还是形式重要?人们在探讨中似乎对这一问题一直没有予以区分。
邓小平提出的“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对马克思主义的伟大贡献,它将科学技术也划归了劳动范畴,使劳动和创造概念联系在一起,并进一步明朗化,为我们深入研究社会主义社会的劳动奠定了更为可靠的基础。
在对马克思主义的研究方面,最清醒的还是中共。由于本本主义的多次回潮并受挫,中共早就要求研究社会主义社会的劳动,可我们的理论界,却依然是钻进资本中出不来,对马克思主义的研究也只是局限于那些概念和词汇,不重视支持资本存在和运动的基础是什么。如果没有劳动,资本怎能诞生、存在和运动?虽然许多人都明白这一点,但就是不能透过资本看到其运动的本质,既是死读书的习惯在作祟,也是急功近利的思维一直在作怪。
在马恩著述中也可以看出,劳动是资本之根,而资本只是劳动的枝叶。
马克思主义理论中的生产力,其实就是劳动,它在整个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具有决定性基础作用。由此,人类社会和社会科学的根脉在劳动。要想战胜(寄生)资本,需从劳动和资本两个角度同时发力。所以,在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课题中,既需要研究资本,更需要研究劳动及其运动,并且应该将对劳动的研究作为更重要的内容。
在对马克思主义的研究中,如果只局限于资本,而不是研究劳动,这就如同明知资本主义要被社会主义所取代,却依然在研究资本主义,而不去研究社会主义,到了也说明不了社会主义为何具有优越性,到了也解释不清我们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马克思主义也属于一种探讨社会科学的方式方法。把目前的社会问题放在更宏大的历史视野和纵深中予以探讨,会看得更加清楚,比如我们目前的“特色社会主义”,这样就更能够解释其由来与发展。在此方面,自己做了一些探索,但还很欠缺。
1.5 将自然科学最新成果结合进来,并贯通古今中外
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是开放的,不是封闭的或僵化的。越是将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一些进展结合进马克思主义,越会发现其科学性。关于怎样结合现代科学成果和怎样与中国古代的阴阳相结合,前文已进行了一些尝试,为节约篇幅,在此不再赘述。
2 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与特殊矛盾
这一问题已在前文中反复强调过,但为了说明人性与劳动性以及资本的分类问题,有必要在此重新强调如下。
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人与自然的矛盾属于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生存始终是第一性的,只有以此为基础“才能从事政治、科学、艺术、宗教等等”。由此,劳动或改造自然属于人类社会之根,属于人类社会的最基本或绝对运动。
人类社会的特殊矛盾:人与人之间的矛盾属于人类社会的特殊矛盾,它是以基本矛盾为依托的,属于人类社会的枝叶,并会随社会的运动发展而变化。实质上它说明的也就是马克思主义的“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
作为人类来讲,其自身所拥有的动物性属于其自然属性,人类在改造自然的同时就包含着对自身动物性的改造,由此也就包含着对社会的改造。为简明起见,特将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图示如下:
注:1)人类诞生之初,其动物性很高,而人性很低,这是自然的。进入文明时代后,人性或劳动性的增长在提速,人类的进化在加快。
2)图中的“0”值,属于人类在意识到人性与动物性区别后一种自觉的选择和跨越,属于一种突变。专设此图的目的就在于突出这一突变。
3)资本出现后,其性质一直在是沿着人类进化的趋势在演进,如资本占有并统治劳动(奴隶社会),土地资本统治劳动(封建社会),劳动(工商业)资本统治劳动(资本主义社会),寄生性金融资本统治劳动(后资本主义社会),总的趋势是,资本对劳动的统治越来越弱,但对劳动的组织作用越来越强。而进化到社会主义社会后,则变成了劳动统治资本,劳动在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下组织了起来。这是一种伟大的突变,其在人类进化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
4)从理论上讲,这种突变开始于马克思主义,而从社会体制上讲,其始于社会主义。
人类人性与动物性运动关系示意图
在改造自然的过程中,人性从动物性中脱离出来,并与其形成对立统一,这是人类进化中所存在的一种客观现象,也是其一种基本规律,而我们的社会科学,却一直忽视这一基本规律,致使现在仍然难以彻底脱离“以人为本”的单相或单线思维,许多基本概念也产生了混乱。如果不按照对立统一规律区分人性与动物性,如何使人类社会脱离人性与动物性不分的“丛林法则”?如何将社会主义的人性与资本主义的动物性相区别?如何反映人类的进化规律并促使人类的进化?
通过示意图可以很明确的看出,我们的社会科学应该将劳动和人性作为主要课题,而将资本作为副题。否则,如果继续在资本的泥潭中挣扎,等于是在为资本主义招幡引魂,难于自拔,会将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引向错误的轨道。
劳动的功能也涵盖改造社会,是不是就意味着用改造自然代替了改造社会?不能这样简单地划等号,改造社会仍然属于人与人之间关系的一个特殊领域,但它隶属于改造自然范畴。
在明确了劳动与资本的关系后,便引出了社会科学基础理论与应用理论的话题,随后的文章将继续对这一话题予以探讨。
3 劳动与资本的概念
在我国,由于历史的原因,受“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的影响,一直在将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相隔离,将劳动作为繁重的体力活予以对待。同时,也一直没能解决人性和人类观问题。根据恩格斯“劳动创造了人本身”的结论,它为社会科学解决了几千年来模糊不清的人性问题,解决了社会科学最关键的基础 – 人类观,所以,我们应该结束社会科学一直沿用的那种倒序思维,由此而转换为按照人类诞生、存在和运动的正常顺序,转换为顺序思维,从头重新梳理一些重要的基本概念。现将劳动与资本概念梳理如下:
劳动与资本概念梳理表
项目 |
概 念 |
理 由 |
劳动 |
改造自然、改造自身和改造社会(含科学技术和社会治理)。 |
劳动概念与“生产力”有所重叠,但也有所区别。 ①现代解释:“狭义生产仅指创造物质财富的活动和过程”。 ②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中,“生产力是物质生产过程中人们与自然界的关系”,但最终其主要关注点是改造社会,主要集中于它对生产关系的作用。 ③生产力主要指目前或历史横截面上改造自然的能力,而劳动则既涵盖历史的纵深又包括历史的横截面。 根据邓小平“社会主义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与马克思《反杜林论》中的“解放劳动”是同义。其“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更是对劳动概念的补充和完善。 所以,劳动较生产力概念既明确又涵盖广泛,它属于人类诞生、存在和运动的第一推动力和绝对运动。 |
资本 |
劳动资本与寄生资本。 |
自资本诞生以来,其在各个历史时期的表现各不相同,它属于由劳动之根在各种具体的历史时期所产生的不同枝叶,属于劳动运动内容的不同表现形式。 参考上面的示意图,资本从属于人的“劳动性与寄生性”,它与劳动的矛盾既体现为劳动与资本的矛盾(也具有与劳动协作的功能),也体现为劳动与寄生性资本的矛盾,其主要或首先为后者。这在目前的金融危机中已体现得非常明确。 根据马克思主义原理,其对资本的控诉主要在于其寄生性(盲目追求利润也是这种寄生性的体现),所以,有必要将其区分为劳动资本与寄生资本。由此,我们社会主义或劳动的首要“敌人”并不是一切资本,而主要在于寄生资本(如“国际热钱”)。对于劳动资本,既要发挥其对劳动的组织作用,又要限制其盲目扩张,我国完全可以在社会经济运动中对其予以调控(如“去产能”)。 |
劳动涵盖科学技术和社会治理,并不仅仅局限于目前许多人理解的繁重的体力活,也不仅仅局限于现代社会的生产力,而是贯穿于人类社会的始终。如果那样理解,把“劳动创造了人本身”修改为“生产力或体力活创造了人本身”,那会成为严重的语病,也会成为笑话。
劳动是社会运动的内容,而资本则是社会经济运动的形式。
4 结论
马克思主义一直强调,要透过现象看本质。通过资本存在和运动的现象,我们可以明确地看出,支撑其存在和运动的是劳动,劳动才属于其存在和运动的根本,也是人类社会的第一推动力和绝对运动。只有将社会科学的基础落到劳动的实处,才能研究出我们社会所需要的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
通过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考察可以看出,目前我们对于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其实是在资本的岔道上奔跑,还没有深入到劳动的真实内容。而深入劳动的内容,并非只在文章中努力地强调一下,而是要将劳动作为一种基础理论来加以研究,使其成为资本存在和运动的支撑。这才属于我国目前所需要的,它应成为我们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主要课题。
资本的全球化,也在带动劳动的全球化。所以,对于劳动及其运动的研究,并不仅仅属于中国的课题,也是世界社会科学的重要课题。
希望对于劳动深入探讨的问题能够引起大家的注意,更希望能够提出更多见解和补充。不妥之处,也欢迎大家予以批评指正。
- 上一篇
28岁未成年导演是张艺谋的女儿,张末还有哪些作品
《28岁未成年》由张末执导,倪妮、霍建华、马苏、王大陆联合主演。《28岁未成年》由张末执导,倪妮、霍建华、马苏、王大陆联合主演。电影改编自black.f同名小说,讲述了28岁的凉夏身陷糟糕的感情生活不能自拔,意外“心智”重返17岁,并在17岁凉夏的帮助下认...
- 下一篇
什么是硬装?什么是软装?硬装和软装有什么区别!
现在家庭装修过程一般都分为基础装修、硬装、软装过程,但往往很多初次装修的业主们会问到什么是硬装?什么是软装?这两者之间又有什么关联呢?下面我们带你看看什么是硬装?什么是软装?硬装和软装有什么区别?什么是硬装?硬装一般是指传统家装中的拆墙、刷涂料、吊顶、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