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解读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解读——
河南省《资本论》研究会2006年年会
暨第四届中原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论坛胜利召开
【本站河南师范大学消息】由河南师范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承办的河南省《资本论》研究会2006年年会暨第四届中原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论坛,于2006年12月30日上午在河南师范大学勤政楼胜利召开。来自郑州大学、河南大学、河南师范大学、河南财经学院、中共河南省委党校、《河南日报》、河南高等商业专科学校、信阳师范学院、安阳师范学院、中共安阳市委党校、南阳师范学院、中共商丘市委党校、商丘职业技术学院、许昌学院、周口师范学院、洛阳师范学院、河南科技学院等省内17家单位的近70名专家、学者齐聚一堂,参加本次年会和论坛的讨论。中国《资本论》研究会会长、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林岗教授,河南省经济学会会长、河南财经学院顾问杨承训教授专程到会祝贺,并在主席台就座。
会议开幕式由中国《资本论》研究会理事、河南省《资本论》研究会副秘书长、河南师范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院长苏晓红教授主持,河南师范大学副校长王桂兰教授代表河南师范大学致欢迎词。中国《资本论》研究会副会长、河南省经济学会副会长、河南省《资本论》研究会会长许兴亚教授致开幕词。他首先提议全体起立、默哀,对在今年7月14日逝世的本会创始人、顾问、原理事长、全国教育系统劳动模范、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专家、河南省优秀专家、全国第五、六届人大代表——我国著名的老一辈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家、教育家和《资本论》研究专家周守正教授,表示沉痛的哀悼。
他指出,本次年会和论坛是本研究会自2004年12月恢复活动以来,在新世纪举行的第3次年会和第四次学术研讨会。这次会议和论坛的主题是对中共中央所提出的“构建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解读。同时还将对《资本论》和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科学研究和教学的情况进行交流。
许兴亚同志在开幕词中指出,中共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决定》,是以胡锦涛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从当前中国社会所面临的实际问题和矛盾出发所做出的一项重大的决策。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理论工作者有责任从理论的角度对它加以认真领会和做出科学的解读。他并且从以下三个方面简要的介绍了自己的学术见解: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深刻地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一次重大转折和重要的理论提升,同时也包含了更加丰富的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内涵。它是全部马克思主义和科学社会主义的题中应有之义,同时也标志着21世纪的社会主义运动无论在中国和在全世界,都在进一步走向更加成熟。这是时代和历史的呼唤。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和谐社会观,批判资产阶级的和谐社会观。三、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坚决维护和发展社会主义的公有制。
许兴亚教授肯定了会员们过去一年中在学习、研究、传播、运用和发展《资本论》科学乃至整个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中取得的成绩,呼吁大家再接再厉,在中原大地上继续高举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旗帜,为繁荣发展河南省和我国的哲学社会科学,为河南省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会议的第二阶段议程由许兴亚教授主持,林岗教授和杨承训教授分别向大会作学术报告。
林岗教授在题为《深化对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研究》的报告中,侧重从理论的角度指出了中国《资本论》学者和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者在新时期面临的历史任务,并从几个方面介绍了他自己的见解。一、必须重视对于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所特有的方法和分析范式的研究,也就是必须重视对于作为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基本方法的历史唯物论以及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一系列核心范畴的研究。他指出: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基本方法是历史唯物论,而不是其他各种具体的方法,例如西方经济学的所谓“数学的方法”等。例如,对于当代流行的“制度变迁”理论和“经济主体行为的分析”等,就只有用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论的方法去研究,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此外也包括对于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学的比较研究等。二、要重视对于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市场经济一般理论、特别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研究。三、要重视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研究。其中首先是对经济落后国家中建立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历史必然性和客观必然性的研究。这些国家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建立有其不可避免的历史必然性。同时,社会主义国家的工业化过程,绝非对于资本主义工业化的简单替代,而是包含着社会主义生产方式和生产关系对于资本主义经济关系的替代。四、要重视对于当代资本主义经济问题的研究。其中包括:对于当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生产关系变化的研究;对于资本主义分配关系的变化和福利国家的研究;对于资本主义经济周期的研究;对于资本形式的发展和资本运动规律的研究;以及对于马克思的国际经济理论的研究等。五、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其中包括:一是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不动摇;二是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劳动价值理论不动摇;三是必须坚持劳动人民的代言人的立场不动摇。此外还应注意:既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又不拘泥于某些具体的论述;以及批判地借鉴资产阶级经济学等。
杨承训教授向大会所作报告的题目为:《必须重视新阶段“两个中国命运之争”》。他在报告中着重强调了,必须清醒地认识我国经济发展与改革开放所面临的环境和矛盾的问题,并且从理论与实际的结合上具体分析了我国社会当前面临的六大矛盾。这六大矛盾是:一、关于发展经济与坚持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关系。他指出:邓小平同志早就说过,当着经济发展起来以后,分配关系就会变得更加重要。如果我们的改革真的导致了两极分化,真的出现了一个新资产阶级,那我们就真的走到邪路上去了。中国变成了资本主义,对世界是个灾难。杨承训同志说,60年前,当中国的抗日战争胜利之后,曾经出现过“两个中国命运之争”。他认为,在今天重新提出这个问题,这决不是危言耸听。其中在有关我国现阶段社会主义的基本经济制度问题上,比较尖锐的问题有以下几个:一是应当如何认识我国现阶段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究竟是要继续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还是像一些人所实际主张的、以及另一些人所担心的那样实行“中国特色的资本主义”?二是能否用“市场经济”来取代“社会主义”?三是能否用“社会民主主义”来取代“社会主义”?四是能否对“社会主义”和“非社会主义”采取无所谓的态度?五是对于中国现阶段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理解,即究竟还要不要提“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二、关于深化改革与全民利益共享的矛盾。他指出,邓小平同志在改革开放之初曾经提出了允许一部分地区和一部分人先富起来,以先富带动后富,帮助后富,最终达到共同富裕的目标。他认为,目前在我国,允许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目标早已实现。全国人民的生活水平确实也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提高。但是,在中国目前的分配关系中,的确也已经出现了严重的两极分化,这也是一个不争的事实。有统计资料显示:从1993年到2002年,中国最富有的阶层的少数人的财产增加了130倍,而城市人口的平均可支配收入仅增加了4倍,农村人口的平均收入则仅增长了3倍。全国人均财产约为4万元人民币,而私人企业主的平均资产为800万元人民币。全国最富的20%的人口和最贫穷的20%的人口所拥有的财产相差达18倍之多。这些问题确实到了非解决不可的时候了。三、关于科学发展与非科学发展的矛盾,例如耕地、能源和环境问题等。四、关于在意识形态领域内的一元化的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与多元化的非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争夺指导地位的矛盾。五、关于领导权的问题。他指出,刘国光同志在关于经济学教学与研究中的若干问题的谈话中,提出了我国高校不少院、系、所的领导权问题。杨承训同志认为,问题恐怕不仅在于这一级,恐怕也不仅在于高校。地方和部门的各级领导权也都有一个究竟应该掌握在马克思主义者手中,还是掌握在非马克思主义者、甚至反马克思主义者手中的问题。他认为,所有这些问题都应该提到“新阶段‘两个中国命运之争’”的高度来认识。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解读来说,也应如此。我们寄希望于中共十七大,相信以胡锦涛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一定能够带领全党和全国人民顺利化解这些矛盾,使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科学理念和决策,得到更好的落实。
年会和论坛的第三阶段议程为分组、分阶段发言和交流。下午的分组发言分别由中国《资本论》研究会常务理事、本会副会长于金富教授,中国《资本论》研究会理事、本会副会长程建华教授,中国《资本论》研究会理事、本会副秘书长肖延方教授,以及本会副会长杨世松教授主持。
年会和论坛第二天的议程将是大会发言和举行闭幕式。
本会顾问、中国《资本论》研究会常务理事、全国高师系统《资本论》研究会副会长、河南师范大学刘玉珂教授,本会顾问、河南省经济学会副会长宋光华教授,以及《河南日报》理论部孙德忠主任等,出席了今天全天的会议,并与代表一起在小组会上作了发言。参加本次年会和论坛的还有新乡电视台、新乡市电台和河南师大有关媒体的同志,以及河南大学和河南师范大学的部分硕士研究生。河南师大的经济学硕士生,还都分别提交了论文。午间,河南师范大学校长焦留成教授和该校经济与管理学院设宴招待专程前来与会的林岗教授、杨承训教授,以及全体与会专家、学者,向年会和论坛表示热烈的祝贺。此前,12月29日晚,研究会在河南师大举行了2006年的第2次常务理事会,讨论并通过了有关事项。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网”记者:伦朝晖、徐祥军)
[ 完 ]
爱学记

微信收款码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