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29岁市长”这个话题
谈谈“29岁市长”这个话题
实际上,在看到29岁市长的“出巡”照片之前,我是不对这位年轻有为的青年抱任何成见的,也不觉得29岁就不能当市长。事实上,社会上年轻有为的人很多,从能力来说,29岁正是激情四射锋芒毕露的年龄,如果用在干事业上,正是大好年华。其实我常常感叹自己活得太长,24岁的时候感叹——当年的霍去病已经死了;26岁时感叹——李贺这个时候已经死了;30岁的时候感叹——楚霸王在这个年龄已经死了........,而我还到现在都庸庸碌碌的活着,已经活得不敢再比较了。所以,当听说有人29岁当市长,老僧开始是很欣赏的,甚至对官僚系统带有了几分期望。
不过,当看了29岁市长“出巡”田间地头的照片,看着年纪轻轻的他,挺着小肚腩,安然享受下属的“撑伞服务”,心里的幻想立刻被现实击碎,他不是我想象的那种人。能在论资排辈的官僚系统中脱颖而出,不是我们的官僚系统有了改变,而是这个“年轻人”已经完全融入了那个系统,并且主动或被动的利用了这个系统的潜规则。由于老僧认为官场就像是一筐烂苹果,被烂苹果们全票选出来的“苹果”,我对其质量不抱有期望。
在一个稳定的社会系统中,一个年轻人要想脱颖而出,只有两种可能,一种可能就是自身拥有丰富的社会资源,富家子弟和权贵子弟就天然的拥有这方面的资源,所以他们会更容易得到展示自己的机会;还有另外一种可能,用俗话来说就是——“贵人相助”。既然“29岁市长”出生普通,那么他的升迁道路上一定会有那么一位“贵人”,不然,在这个有逆淘汰传统的官僚系统中,他要想冲出来几乎是不可能。所以,看到网友们拿着放大镜去寻找“周市长”家庭背景,老僧只能叱之以鼻——这些都是“贵人”早就预料到的,去折腾这些资料没有用。
其实周市长怎么上去的老僧并不在意,老僧在意的是他上去之后,是替党做事还是替老百姓做事,这才是是重点。只是,一个人如果有弄虚作假(论文涉嫌抄袭)、走捷径的习惯,那么很难保证他今后会踏踏实实的为老百姓干活,特别是如果老百姓的利益与提携他的“贵人”有冲突时,他怎么选择应该是不言而喻的。环境会改变人的,再朴实的人,如果融入了某环境,都会带上环境的印记的。
下面有一篇我几年前写的帖子,可能会对大家理解29岁市长脱颖而出有所帮助。顺便提一下,这篇帖子得到了退休老干部鑫森网友的赞叹,让我哭笑不得:
【我第二遍看你帖子,越看觉得越有深度,难得的好帖子。 [ 鑫森 2008-02-20 13:15:55 ] 0字 [ 0/9/0 ]】
-----------------------------------------------------------------
“拜师”和“认干爹”都是“很有意义”的——接着分析“跪拜”闹剧
“拜师”这个行为,是很“有意义”的,基本上和“认干爹”有同等重要的“意义”,如果是跪拜入门,在这个礼法不彰的时代,甚至比“认干爹”更有意义。作为现代人有几个回到父母家里,会先给父母磕三个响头?我甚至现在就可以判断一个都没有。给季羡林季“国宝”叩头的钱文忠先生,他回家会给他父母叩头吗?给赵本山赵大师叩头的那一干弟子们,他们回家会给父母行磕头大礼吗?我敢说,他们统统都不会。既然现在为人父母者,尚不能得到子女的跪拜礼遇,那么当人“干爹”还不如当“师父”过瘾。
如果按照儒家礼法,“天地君亲师”,师父排在最末位,向师父叩首,而不向父亲母亲叩头,这于礼不合。而钱文忠和季羡林联袂主演一场尊师大戏,以自己的行动“抬出孔子来 ”,按照道理他们应该是很懂“礼法”的,季大师每天应该向孔子画像早晚跪拜,遇到官方大员拜访,应该在门口跪迎;而钱文忠教授每次回家都应该跪拜他的父母,他的子女见到他也应该叩头,这样才算是真正在实施儒家礼法,如果他们真这样的话,即使觉得他们酸朽,但老僧会很尊重他们。如果钱教授和季大师只是在镜头作“叩头示范秀”,好诱哄我们小老百姓向“传道精英们”磕头,那玩你们自己的去吧!至于赵本山那几个徒弟,老僧在这里只想问一句:生你养你的父母,你们每天都叩头了吗?如果没有,先回家磕头去吧。别为打响自己的知名度出忘记了自己的父母。
马克思说过,人是社会关系的总和。“拜师”和 “认干爹”其实都是扩展社会关系的一种有效方法。师父们经过多年的活动,积累了广泛的社会关系以及人脉,在某个领域内往往具有一定的地位,而这种地位会为他提供更多的资源,利用这些社会资源,徒弟们会得到更多的机会,而利用这些机会,徒弟们也更容易成功。比如赵本山的徒弟们吧,赵本山的名气就可以让他们免费得到广泛的宣传,这次电视台的报道差不多就是一则强力免费广告。此后,如果他们打着赵大师的旗号,会更加容易得到演出机会,通过更多的演出,他们也会获得更多的经验,而经验积累到一定程度,也就变成了“实力”。所以,如果单从追求利益的角度来说,拜名师是会更加容易成功的,这也是我标题里面“有意义”的意思。“拜师”一般发生在文艺界,后面往往还跟着“学艺”的幌子,而“认干爹”往往发生在生意场和,本质上这两种行为都一样,就是通过拉近关系寻求结成更牢固的利益联系。
而“磕头”是一种仪式,是巩固某种关系的仪式。古人结义歃血为盟,叩拜天地,其实质就是一种道义契约,经过了这场仪式,某种关系就得接受道德的约束,从而更加牢固。钱文忠的那个头磕得很值,想必“季大师”登堂弟子这个标签已经牢牢的贴在他身上了。有用吗?有用!“聪明人”就知道怎么用。只有网络上那些极左愤青们不会装孙子磕头拜师,不会“认干爹”,所以注定他们一生都不会“成功”。
爱学记

微信收款码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