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中华文化

中西文化存在差异的根本原因

火烧 2009-06-18 00:00:00 中华文化 1026
文章探讨中西文化差异的根本原因,以‘合’与‘分’概括,分析中华文化‘天人合一’与西方哲学‘分’的特征,揭示两者在思维与世界观上的根本区别。
 

中西文化存在差异的根本原因

     同样的数字,为什么西方人会写成一竖,而我们却要写成一横呢?
     大多数国人在识字之初,可能都曾问过这个问题。但是,我们最后都没能找到答案!或者说,我们根本就没有花时间和精力去思考过这个问题。很多问题在熟视无睹后,便不再是问题!艮人拿这样的问题来问大家,大家一定会觉得艮人特无聊,是个白痴!
     其实,艮人一直为生计而奔波,也没空来考虑这类无聊的问题。之所以会认真地思考这一问题,完全是因为认识了公羊兄。
     与公羊兄初相识,是在2001年的深秋。两人一见如故,谈了几个通霄。期间,兄问艮人:“能否用两个字概括中西文化的不同?”思考良久,艮人不能回答。兄最后告知:“此乃沈(致远)先生初次见我时提出的问题,当时我答以合与分二字,沈先生十分满意。”
     这些年来,艮人便经常思考这个问题,并得出一些粗浅的认识。当然了,这只是艮人的一己之见,并不是什么标准答案。在此说出来,各位觉得有些在理的话,算是没有浪费您的宝贵生命。如果觉得艮人纯粹是瞎扯蛋的话,也可以骂骂艮人,但不要去骂自己的祖宗。


     关于中西文化的差异,公羊兄用“合”与“分”两字来概括,应该说是非常准确的。
     中华文化的特征为“合”,即我们常说的“天人合一”。此处的“天”,实际上就是自然。虽然简简单单的四个字,却是中华文化的根。首先,它将“人”与“天”并提而论,强调的是人的社会属性,即人类最终从自然中独立出来,创造了相对于自然而存在的人类社会。其次,将“人”与“天”归结为“合一”,则是强调人的自然属性和物质世界的统一性。人类首先是一种动物,和其他动物一样,是客观自然的组成部分。因此,“天人合一”这句话,并非仅仅只有“合”,实际上它还包括“分”。“分”是“合”的前提,没有“分”,“合”就无从谈起。
     西方文化的特征为“分”,是指哲学上的二分法,即西方人将整个世界划分为“物质”(存在)与“意识”(思维)两大范畴。仔细琢磨一下,我们便会发现:西方人将人体从“人”的概念中抽去,“人”便只剩下了“意识”;而“自然”的概念加上人体,就变成了“物质”。“物质”与“意识”这两个概念,是和“人”与“自然”这两个概念相对应的,只不过西方人将人体归结为“物质”了而已。显然,这种二分法只存在“分”,而不存在“合”,无法反映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因此,西方人才会去争论“谁是第一性”这类幼稚到极点的问题。“自然”与“人”谁先存在?谁决定谁?这么简单的问题,三岁小孩都能明白的。

     但是,将中西文化的差异概括为“合”与“分”两个字,仅仅只是从哲学角度来分析中西文化现状而得到的结论,却不是中西文化存在差异的根本原因!
     中西文化为什么会存在“合”与“分”这样的差异呢?
     要想真正地了解中西文化的差异,对传统文化作出准确的定位,找到中华文明复兴的原点,我们就必须去搞清楚这个问题。
     经过这几年的思考,艮人对这个问题的回答是:我们的祖先和西方人的祖先,在选择观察世界的角度方面有所不同!简单地说就是,在人类形成之初,我们始祖第一眼看见的东西,和西方始祖第一眼见到的东西是不同的。由此,他们渐渐地习惯于从特定的角度去观察和思考世界,从而会形成不同的思维模式。
     世界是一样的世界,如果只是用一面镜子来照,所得到的结论肯定是一样的!但问题是,每个人都有一双眼,相当于每个人都拿着一面镜子来照这个世界。世界那么大,每个人照的角度不同,镜子里的东西怎会相同呢?每个人所能照到的,都只不过是大千世界的局部而已。
     东方人也好,西方人也罢,对客观世界的感知和认识,在本质上都和盲人摸象一样,得出不同的结论是很自然的事。但是,因为自己摸过大象,就认为自己是高明的瞎子,甚至不认为自己是瞎子,并自以为是地去指责其他的瞎子摸得不对,就有些可笑了。
     现在的一些假洋鬼子,仅仅只是接触到了西方文化中的一点皮毛,就动不动地高举着“伪科学”这把屠刀砍向传统文化,就要去挖自家的祖坟,实在是让人十分地可气!且不说他们的内心有多么阴暗,单就事论事而言,他们至少没能明白以上的道理。
     传统文化存在一些问题,是不容否认的现实。但是,发现了问题,我们应该去想办法解决呀,有什么可争吵的呢?自己没出息,却天天去埋怨祖上没为自己留下大笔的遗产,去诅咒父母没给自己积下盖房、娶媳妇的钱,有用吗?不怕口舌生疮啊?


     有点扯远了,还是言归正传吧。
     首先,来谈谈西方的问题。
     西方始祖在刚睁开眼时,第一眼看到的是什么呢?
     答案应该是他们自己,即人类自身!
     西方始祖,准确地说,应该是西方文明源头的创造者,即生活在地中海沿岸的古人,包括生活在埃及和西亚等地区的古人。他们首先看到的是自己,即首先意识到人类自身的存在,其次才去观察和思考身周事物的存在。
     他们对数字字形的选择,是这种思维模式的一种证明。从早期的古埃及人、古巴比伦人,到中期的古希腊人和古罗马人,再到后来的阿拉伯人,都选择了用一竖来表示数字一,其形体应该都源自对人体体形的模仿。
     数字的起源,应该远远早于文字的起源。人类对于客观事物的认识,最初只能是简单直接的反映,即局限于感性认识。人类最初的记事符号,因为受到形象思维的束缚,只能是对客观事物形体的简单模仿,即只能是逼真的原始图画。但是,原始人只拥有简陋的工具,无法去刻制复杂的图画。随着抽象思维的产生和发展,人类能够对不同的事物进行判断、识别和分类,这意味着人类开始去理性地认识世界。由此,人类得以用一些简单的形体符号去替代复杂的形体符号用于记事,从而产生了刻木记事方式。刻木记事符号主要是为计数而产生的,也就是说,数字起源于刻木记事符号,是人类理性思维最初起源的集中体现。因此,西方始祖选择用人体之形表示数字的字形,可以说是他们以人类为中心去观察和认识客观世界的明证。
     以人类为中心去观察和认识客观世界,把人类自身的生存摆在首要的位置,将人类置于和自然平等并行的地位,是西方文明的本质特征。
    这在西方神话和宗教中都得到了充分的体现,例如,西方人常说的“上帝与我同在”这句话。上帝创造了天地万物,从科学的角度来说,天地万物是自然形成的,所以上帝即自然(或称为自然规律),只不过多了张面具而已。自然是唯一的,所以上帝也是唯一的神。“上帝与我同在”这句话有三层意思:(1)上帝是上帝,我是我,两者是同在的,即人类与自然处于平等并行的地位;(2)人类认识客观世界的能力有限,因此便将不可知的事物都归结为上帝的意愿,如同我们用“自然规律”这个词来解释不可知的事物一样;(3)人类征服和改造自然的能力低下,因此将自然作为崇拜的偶象,希望它能为自己祛灾赐福。
     近代自然科学的兴起,使人类走出了蒙昧无知的时代。在西方人的眼里,自然也就从需要崇拜的对象,转变为需要去征服和加以改造的对象,目的当然是使其为人类更好的服务。为了达到这一目的,人类就不得不去研究身周的事物,去研究自然。因此,西方人一直秉持实用的原则去对待自然,去解决现有的问题,习惯于从微观的角度去认识具体的事物,而很少从宏观的角度去认识整个世界。
     要打败敌人,先得武装自己,使自己变得强大。因此,这种以征服和对抗为目的的世界观,给予西方人以巨大的压力和动力,这是西方近现代文明得以超速发展的根本原因。但是,道高一尺,魔高一丈,现代科技的发展,在给人类带来物质文明高度繁荣的同时,也导致了一系列全球性问题的出现,特别是环境问题,远非现代科技所能承受和解决。着眼于从微观的角度去解决问题,肯定无法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而这正是西方哲学逐渐没落的真正原因。
     西方近现代哲学,构建在日益发达的自然科学基础之上,众多知名的哲学家同时也是知名的自然科学家。对物质世界的过分专注,使得他们将人的肉体等同于动物的肉体看待,即将人体从“人”的概念中抽去,从而使“人”便只剩下了“意识”;在“自然”的概念加上人体,就变成了“物质”。 将世界划分为“物质”与“意识”两大范畴,是西方近现代哲学存在和发展的基石。但是,这却是一个未经任何论证的命题,人们甚至对“物质”、“存在”、“意识”、“思维”等基本概念都没有作出准确的界定,或者说根本就没办法去作出准确的界定。
    这种划分是否合理呢?
    肯定是不合理的!
    人的肉体与灵魂是合为一体的,是不能切割的。活人才能够思考,死人是不能思考的,肉体不等于尸体。因此,人的意识必须依附于肉体而存在,两者是不能被剥离的。显然,西方人没能区分开物(整体概念)、物体(物的存在方式,如形体、声音、颜色、气味、味道、引力等等)、物质(物的本质特征或内在特性)这三个概念。因此,在西方哲学体系下,人们一直无法去确定声音、颜色、气味、味道、引力等事物属于哪一基本哲学范畴。同时,他们也无法严格地区分开“思维”与“思维的表现形式”,无法确定语言、文字属于哪一基本哲学范畴。
   

    这里还需要说一下西医的问题。
    “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是人们对西医疗法的一般概括。但是,为什么会这样呢?很显然,与西方人的哲学指导思想有关。
     西方哲学强调物质的决定性,因此,西医的传统研究对象是人的肉体。西医主要是靠尸体解剖和动物实验来学习和积累知识的,他们所专注的,是解决肉体上的病变,至于患者的感受,则超出了他的专业范围。说白了,在西医的眼里,一个个患者,和一具具尸体没什么两样,对患者进行手术,和进行尸体解剖没什么分别。(注:以人类精神活动为研究对象的心理学,属于社会科学范畴;传统的西医属于自然科学,不研究人类的精神活动。)
     西方哲学强调从微观角度来认识具体事物,因此,西医以发现和修复病变组织为目的,即着力于从局部的角度去解决问题。哪一机体组织受到了损伤,就修复哪一块;哪一处受到了细菌和病毒的侵害,就赶紧去杀菌灭毒。至于是否会对其他肌体组织造成伤害,除非教科书上有明确的警示,否则就不在他的考虑范围之内。
     人体好比一台机器,哪个零件坏了,都必然会对其他零件产生影响。但是,胃有毛病,会对心脏有什么影响啊?会对大脑有什么影响啊?临床的西医很少能说清楚。至于一些会扩散至全身的疾病,如癌症、血液病等等,则是整个西医学所面临的难题,被西医视为不治之症。动不动就给患者判死刑,一吓就给吓死了,根本不用治了。
     这么说,并不是否定西医的科学性。艮人的意思是,如同中医一样,西医也不是万能的。以陈晓旭为例,乳腺癌中医治不了,西医同样也治不了。并且,艮人敢百分之百地肯定,陈本人肯定去国内最权威的西医院看过,有关的知名专家还十分确定地告诉过她,不手术能活多长时间,手术的成功率有多大,手术成功的话也活不到两年!最好的情形也就是个死缓,干嘛还要天天待在医院里受那份煎熬呢?因此,首先是西医给她判了死刑,而不是中医。乳腺癌是西医的病名,只有西医才能确诊。因此,说陈晓旭是中医害死的,攻击中医是伪科学的人,不是包藏祸心,就是连一点医学常识都不懂。李钰、罗京相继死在协和医院、肿瘤医院,总不是中医害死的吧。可是,他们却不作声了,他们为什么不说西医害死了李钰、罗京呢?

   再来谈谈我们自己的问题。
   我们的始祖在刚睁开眼时,第一眼看到的是什么呢?
   应该是天边,是地平线!
   因此,我们的祖先选择了用地平线的形状来表示数字一。地平线延展开来,上为天,下为地,所以古人得出了“一生二”的结论;“二生三”即天地生万物;“三生万物”即天地间为万物。由此,人们习惯于用“一”来表示天,用“二”来表示地,用“三”来表示众多。在文字还没产生之前,将阳爻(-,表示天)与阴爻(--,表示陆地和水面)按不同的顺序叠加在一起,用于记载一些抽象的规律,便是八卦。因此,八卦和易经的产生是有现实依据的,绝对不是什么伪科学。某些人一方面承认八卦和易经属于哲学,另一方面却又说它不能用于指导科学研究,真不知道他是哲学没学好呢,还是科学没学好。哲学干嘛用的?不就是用来指导具体科学研究的嘛,连这个道理都不懂吗?当然,用来坑蒙拐骗,则根本与科学无关,又哪来伪科学一说呢?
    一眼就看到了天边,因此,人类自己就显得很渺小,只是万物中的一种。因此,我们的祖先是从宏观的、整体的角度来观察和认识世界的,最终便得出了“天人合一”这样的结论。
    “天人合一”这句话,既是一种本体论,也是一种方法论。从本体论而言,它不仅指出了人类与自然的不同,还指出了人类与自然的关系。从方法论而言,则是指从统一的、整体的、宏观的角度去认识人类和整个世界。
     从宏观的角度去认识世界,有两个弊端:其一,宏观的东西无法去量化,不能让人清晰地感知到,而只能去体悟,去类比,去琢磨,为此,古人留下的许多东东,我们看了都云里雾里的,有些心术不正的人便拿去骗人。当然了,我们也不能因为读不懂,就说它是伪科学。其二,强调“天人合一”,其潜台词便是顺其自然。但是,自然却意味着惰性,即饿了便到处奔忙,饱了便无所事事,小富即安,容易懈怡,缺乏上进心。这是中国文化,特别是科学技术,逐渐衰落的一个重要原因。


      但是,从宏观的角度去认识世界,肯定也属于科学的范畴。以中医为例,它的科学性至少表现在两方面:
      一是着眼于探究外在环境对人体的影响,即将人置于一定的环境来考察。其理论前提是,如果环境适宜和保养得当,人不仅不会得病,而且会长寿。人之所以会得病,是因为人体感应到了自然存在的各种不利因素。例如,中医所强调的气、火、热、毒、温、寒、暑、湿等等术语,都是从这个角度来探究病因和解决问题的,虽与西医的着力点不同,但肯定是一条可称为科学的路径。
      二是着眼于从人体各部分的相互影响来诊治疾病,即将人视为一个活人来综合考量。在这点上,中医应该说比西医更科学。例如,针灸、按摩治疗的有效性,便能证明中医从整体角度来诊治疾病是科学的,可行的,合理的。很多人将中医讲究阴阳五行作为其不科学的证据,实在是一种误解。所谓的“阴阳”、“五行”,其实只不过是一种术语,一种符号而已。例如,将金、木、水、火、土等概念抛在一边,我们也能搞清楚五脏之间相互有什么样的影响。这可是我国古人经过长期临床实践而总结出的结论,也是经过长期实践证明行之有效的结论,因此,它不仅不是伪科学,而且是人类一笔宝贵的财富。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