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网友杂谈

中国城镇化的样板工程--南街村

火烧 2015-06-26 00:00:00 网友杂谈 1034
文章探讨中国城镇化路径,强调南街村模式,指出大规模城市化弊端,主张中小规模城镇化,符合中国国情与社会稳定结构。

  中国城镇化的样板工程――南街村

  当今中国,官僚体系所谓的经济学家,智囊团主要的代表人物,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国家发改委副主任刘鹤,发表于《比较》杂志的《两次全球大危机的比较研究》论文,刚刚获得了论文奖。根据相关报导,正是刘鹤把大规模城市化,作为经济发展的灵丹妙药,无私奉献给了官僚体系照抄照搬,于是乎,全国各地强行拆迁紧锣密鼓,逼迫农民进入城市楼房以刺激房地产经济,形成了有些地方土地兼并挪作它用,有些地方土地撂荒粮食减产,根据有关方面的统计数据,近几年全国范围的农村日益荒凉,平均每天消失八十个自然村落。

  私化改革以后,马列主义经济学家被边缘化,活跃于政治舞台的都是鹦鹉学舌的西方经济学家,他们或者是一些囫囵吞枣食洋不化的糊涂虫,或者是里应外合故意毁灭中华民族的汉奸走狗卖国贼,完全不顾中国社会几千年历史发展的自然规律,完全不顾中国和西方世界的国情不同,极力鼓吹西方大规模的城市化现代化的好处,却故意回避了其很多的负面影响。由于地多人少粮食供应不太紧张,美国人的农业负担不太沉重,主要依赖对外经济掠夺的物资财富利润滚滚,也可以充分享受高消费生活,不需要很多人进行农业生产了,西方的城市化似乎就是越大越好,实际上在西方人眼里面,大规模城市化的弊端仍然是难以避免受到广泛批判的。

  根据物理学的原理,一个自然形成的稳定结构,或者是底部尺寸大于顶部尺寸的三角形,或者是宽度大于高度的长方体,即便是没有深入地下的根基,也是难以倾覆的。因为这样的稳定结构是重心下移的,重心越是接近地面,结构越是稳定,重心越是远离地面,结构越容易在内外不利因素影响下发生倾覆。人们眼里面的高楼大厦耸入云天,看起来是头重脚轻,实际上远远深入地下的根基,才能够让其重心下移保持稳定。大海里面万吨巨轮的重心,如果处于海平面以上,就绝对经不起任何风浪冲击,很容易发生倾覆了。

  一个国家的社会结构,也必须如此办理。如果没有对外掠夺的经济利益作为补偿,国家内部的健康发展,只能是依靠庞大的农业基础,才能够支撑相对规模的工业发展,农、轻、重必须保持适当比例,大规模的农业生产基础,仍然是社会稳定的底部结构,相当规模的轻工业在上面,最上面才是一定规模的重工业。中国具体的国情,决定了中国农村决不能大规模的城市化,却让广大农村日益荒凉自生自灭,只能够形成就地健康发展,中小规模的城镇化之路才是合情合理的。

  几千年来的自然发展,已经形成了遍布于中华大地,繁星点点的自然村落,很多比较小的自然村落之间,有一些比较大的城镇,成为比较集中小规模的工商业,在比较多的城镇人、财、物支撑下,又形成一些相当规模的城市,这就是中国省会城市、地区城市、县级城市,和乡村城镇、自然村落,由大到小由少到多,有次序分布的社会形态,其由上到下的比例,非常符合三角形的稳定结构原理。

  千百年来的自然发展,每一个自然村落的相互距离,基本上在3000米和5000米之间,土地范围,基本上是半径1500米和2500米之间,才能够方便于人们的生产劳动,如果土地远离自然村落,来回往返的时间,远远超过了劳动生产时间就效率低下了,人们自然就会考虑选择建立一个新的自然村落了。

  有些人认为,农村地区也可以大力发展私人汽车,不必担心路途遥远,仍然可以进行农业生产的。未免有一些简单化片面化了,农业生产大多数情况下,受到了自然条件的严格限制,自古以来主要就是自产自销满足自己,不让城市粮食返销就很不错了,风调雨顺的时候,才会有多余的粮食供应城市,所以一个城市工商业发展,是千百个自然村落集体支撑的,否则的话就难以为继快速垮台了,这就是农业生产永远是城市工商业健康发展,必不可少前提基础条件的道理。

  农业生产既然是效率不高的,农民就不可能每家每户,都购买私人汽车用于远距离的农业生产,就必须由工商业的高效率财政补贴维持下去,即便是农民有能力家家户户购买私人汽车了,经济效益是否合适,田间地头允许变成为大规模的停车场吗?为了扩建停车场,岂不是需要消耗本来就是所剩无几的土地资源。

  另外还会产生新的问题,看一看城市里面的私人汽车泛滥成灾就明白了,交通事故层出不穷,交通拥挤道路拓宽,停车场一再扩建,都需要大量占用土地资源,还有尾气污染影响健康。更严重的是石油资源日益短缺依赖进口,人们往往是把石油和煤炭单纯的看成为能源,片面认为不必要杞人忧天,可以大力发展核能源的。殊不知,石油和煤炭仅仅是作为能源消耗就非常可惜了,它们还是化学工业必不可少的化工原料,当今社会的五彩缤纷方便生活,化学工业分门别类的化工产品功不可没。石油和煤炭是千万年来自然形成,短时期内无法再生的,如果作为能源消耗彻底干净了,化学工业就全面崩溃了,人们丰富多彩的生活就变成为死水微澜了。

  自然形成的中小型城镇和少数的大城市,就是产供销基本平衡的需要,人为的大轰大嗡城市化,既违背了计划经济综合平衡,也违背了自然发展的客观规律,逼迫农民进入城市,为供大于求的房地产泡沫经济解套,可是失去土地进入城市的农民,其生活来源就无人问津了,没有生活来源的人们,很容易逼上梁山扯旗造反的。有人说可以大力发展工商业和服务行业呀,问题是一个城市的消费量只能是在一定规模范围内的,不可能人为的任意扩张。实际上,当今中国的各行各业,基本上都是处于供大于求的饱和状态了,如果不考虑市场经济的资本逐利因素,人们物质生产的供大于求,完全可以减少生产消耗库存,逐步的恢复平衡。一些不能长期保持的食品,也可以由政府部门购买,无偿提供给老弱病残人员,根本不会出现宁可浪费倒掉也不惠及民生,资本主义国家特有的社会乱象。

  并不是说,广大农村不需要发展提高生活水平,而是说农村健康发展之路,必须是根据需要,就地同步发展共同提高,进一步加强农业生产的基础,充分保障人们基本生活的农业生产正常进行,而不是依靠大规模的转基因粮食进口赖以活命。决不是人为大规模强行并村的城市化,逼迫农业生产入不敷出被迫放弃,更不是来一个劫贫济富,为资本下乡掠夺土地大开方便之门,让农村地区给城市化畸形发展的房地产泡沫经济打气输血。

  毛泽东时代是接受国民党的烂摊子,恢复经济重新建立轻重工业体系,虽然有苏联人大力支援,却必须由广大农村集体支撑,充分保障粮食和棉花的生活供应,以及必不可少的一些工业原料。毛泽东去世以后,已经形成了分门别类的工业体系,可以逐步加大对农业生产的反哺作用了,农田改造水利建设初见成效,化肥农药的大量供应,为农业生产提高产量打下基础,八十年代的乡镇企业异军突起,让人民公社有了良性发展的造血能力,广大农村的就地发展已经是初具规模了。

  根据各方面的相关报导,全国范围的集体经济大约还有八千个,都是形成了不同规模,就地发展中小型的城镇化,已经是程度不同的共同富裕了。在这里为什么偏偏用南街村,作为中国城镇化的样板工程加以论述呢?

  官僚体系里面,对于中央政府的各项政策,由于认识不同和懒惰心理,就会形成有些人积极的贯彻落实,强迫解散人民公社,有些人或者是抵触或者是懒惰心理,就不会积极的贯彻落实了,对于农民强烈的反对分田单干,干脆来一个睁一眼闭一眼,能够给上级领导交待过去就算了,如此一来,很多地方的集体经济就保留下来了。

  但是南街村却是唯一的例外,南街村并不是官僚体系不走老路的光辉典范,恰恰是走了私化改革的邪路发现不妙,又及时死里逃生重新回到集体经济老路的典型样板。一开始的分田单干,尽管是有些人不愿意,因为盲目相信中央政府的正确领导不会出现错误,老百姓还是积极响应中央决策的,很快的就贯彻落实分田单干了,不料想经过了两三年,发现了很多弊大于利的严重问题,由于老百姓的切身体会和强烈对比,又纷纷要求重新恢复集体经济,在这种情况下,王宏斌不负众望,把自己的私人企业交给集体,承担起真正的共产党人发动群众组织群众的政治责任,带领人民重新恢复集体经济的健康发展之路,经过了几十年的风风雨雨艰难曲折,终于成为八千个集体经济里面,屈指可数的佼佼者。

  有关南街村健康发展之路具体的的宣传报道内容,官僚体系虽然是尽力避讳不予报道,但是爱国人士和网友们,自发的宣传报道在网络上却比比皆是,在这里就不再重复了。

  南街村的城镇化就地发展健康之路,和其它地方集体经济相比较,还是有很多的不同点,就在于南街村领导班子,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坚定不移,为民服务的政治责任至高无上,互相帮助共同提高的、社会主义公有制协作精神发扬光大。他们不仅仅是经济上的共同富裕初步实现,现行的按劳取酬体现了社会主义,人人平等逐步加大的福利分配比例,又体现了按需分配的共产主义。还有领导班子吃苦在前享受在后的以身作则,外圆内方坚持原则的管理方法,向共产主义小社区逐步过渡的远期目标,政治上的红色文化人文环境教书育人,爱国主义思想教育常抓不懈,真抓实干不计名利的傻瓜精神,衣食住行生老病死的制度保障,踏实工作安居乐业的社会环境,辐射八方带动周边共同提高的示范效应等等,是南街村区别于其它地方集体经济不同特色的闪光点,充分体现了真正的共产党人,把马列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的实际情况相结合,进行社会实践获得成功的丰硕成果。

  小岗村的自私自利分田单干,不仅仅是让全国农民深受其害,他们自己也是充分享受了因果报应,当初的分田单干表面上成为了土地主人,实际上丧失了集体经济优越性的充分保障,单打独斗的个体经济,抗不住风霜雨雪的自然灾害,抗不住资本实力的蚕食鲸吞,面临新一轮资本下乡的土地流转(兼并),它们再一次的按血手印加以反对,却没有八十年代的吉星高照,已经是无人问津不予理睬了。因为上一次的按血手印分田单干是化公为私,让官僚体系某些人感到了正中下怀,所以就大力支持全面推广,这一次为了保护土地的按血手印,恰恰是不符合官僚体系私化改革,尽快形成国内外资本垄断的总目标,当然不会让官僚体系引起共鸣大力支持,小岗村人也只能是,无可奈何花落去,一江春水向东流了。

  官方舆论一再强调不走老路不走邪路,不走老路就是不能回到过去的集体经济和计划经济,不走邪路就是不能失去政权。但是,从南街村和小岗村的强烈对比来看,南街村和其它八千个集体经济农村,都是凝聚人心健康发展,人人平等共同提高,凝聚人心不在于做大蛋糕,而在于人人平等的分蛋糕。小岗村却是自私自利自食其果,瓜分了集体经济单打独斗,却无力发展生产,处于日暮途穷气息奄奄,虽然有政府部门下派干部,虽然有到处化缘财政补贴,仍然是半死不活苟延残喘。南街村是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双丰收,小岗村是精神生活萎靡不振,物质生活乏善可陈,他们就是缺乏南街村人们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气神。毛泽东形容中国人抗美援朝的伟大胜利,是志愿军的钢少气多,打败了美国人的钢多气少。同样的南街村的精气神,带来了人人平等共同提高的物质生活,小岗村的精气神,造成了阶级分化矛盾冲突的自生自灭。

  自古以来的私有化经济发展,从来没有真正的解决普通老百姓的贫困问题,从来都是压迫剥削的阶级分化矛盾冲突,逼迫老百姓扯旗造反的根源所在。只有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大力倡导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充分发扬集体经济优越性,计划经济综合平衡,让老百姓在解放以后,避免了重新阶级分化沦为新奴隶的悲剧命运。而小岗村开始的分田单干私化改革,恰恰是压迫剥削阶级分化矛盾冲突的始作俑者。由此看来,毛泽东的集体经济计划经济老路,到底是好不好,小岗村的私化改革是不是邪路,不就是有目共睹一清二楚了吗?

  毛泽东的集体经济共同提高,计划经济综合平衡,也是在积极探索社会实践之中的,按照当今中国的理论创新,就是摸石头过河,当然不会完美无缺的,也需要不断改革完善巩固,何以就被某些人诬蔑歪曲为一无是处不走老路呢?不敢以南街村作为城镇化的样板工程,是因为被小岗村打肿脸又不得不充胖子,官僚体系的形象工程面子,还必须装聋作哑维持下去。

  但是,按照小岗村化公为私的私化改革走下去,共产党官僚体系改旗易帜失去政权的邪路,恐怕也是胡同里面赶肥猪,迫于无奈不得不走难以避免了吧?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