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经济视点

中国储备3万亿美元是不是有点太傻了?

火烧 2011-04-23 00:00:00 经济视点 1025
中国外汇储备突破3万亿美元,反映出口拉动增长模式的被动性。文章探讨外汇储备积累的无奈,以及贸易顺差与技术产品获取的矛盾,强调对外战略的调整需求。

中国储备3万亿美元是不是有点傻?  

——浅析出口拉动的增长模式与对外开放战略的变革  

——中国囤积3万亿外汇储备的辛酸与无奈  

“本报讯(记者苏曼丽)央行行长周小川18日晚间在清华大学金融高端讲坛上坦言,外汇储备已超过我国需要的合理水平,外汇积累过多,导致市场流动性过多,也增加了央行对冲工作的压力。截至3月末,我国的外汇储备余额已经突破了3万亿美元,这距离外汇储备首次突破2万亿美元不到一年时间。”(2011、4、18《新京报》)  

前一段时间,针对我国外汇储备投资美国“两房”债券产生巨亏的问题,就有不少忧国的人士对我国外汇储备的战略投向提出了很多的善言和忠告。他们认为中国的出口拉动增长模式不应该再以自己廉价产品的竞争和环境生态的破坏为代价,而去单一地追逐这种美元外汇的赚取了。牺牲自己的环境,消耗自己的资源,交换这么多不断缩水和贬值的外汇储备,这实在是得不偿失。中国应该通过自己进出口上的更多平衡,减少过多的贸易顺差,而把国外市场上更多的资源、技术和物品交换到自己的经济体中,或直接增加未来的物资储备,或用来增进人民的生活福利,或减缓通货膨胀的压力。  

问题是中国的外汇储备累积早已经是“身不由己”了。现在,中国的经济增长已经深陷到这种对欧美市场的负债消费和需求依赖之中。离开了这一市场的强劲需求和负债消费,这种出口拉动的增长模式就可能很快停顿下来。如果这些出口行业垮了下来,中国的经济增速也许就很难在世界上“独领风骚”了。这对一个埋头超美的大国而言,是无论如何也不能接受的。既然通过这一行业赚取的美元很难从欧美的市场交换来我们所急需的产品(交换不来的主要障碍就是它们的对华高技术产品出口禁令),那么中国就只能很被动地把它们累积到自己的外汇储备之中。  

互通有无、各取所需,这本是国际贸易中的一个通则。然而,中国与欧美等国之间的贸易却时不时地与之背道而驰起来。它们只是用自己的负债消费拉动中国的出口增长,用自己的货币交换中国的廉价商品;而对中国跨越式发展所急需的产品和技术,它们却借口自己的“对华出口禁令”,囤而不卖。换句话说,也就是中国有的是它们的硬通货,但在它们那里却买不到自己所需要的产品。在这种产品与货币的单向交换中,它们交换到的是中国的产品,而中国交换到的则是它们的货币。如此循环下来,中国与它们之间的贸易顺差可谓是越滚越大,外汇储备可谓是越积越多。  

尽管中国克己为人地用自己的廉价物品供养着它们寄生般的负债生活,但却依然没有少挨它们的反咬。它们总是拿自己的社会失业、经济复苏与中国的贸易顺差、人民币的汇率低估说事,并以此挑起事端,认为这种贸易的不平衡增长和人民币的汇率低估阻碍了它们经济的复苏和就业的增长。在这种市场的单向交换与贸易的不平衡增长中,中国的出口拉动增长模式反倒成了拖累它们经济复苏的一个“罪人”,而倍遭它们的口诛笔伐与频频施压。与之同时,国际贸易争端中的火药味也由此而喷发,中美欧之间的紧张关系更是由此而加剧。  

现在,中国的贸易顺差和外汇储备的超剂量增长,事实上就是一个烫手的山芋,拿在手里、怨声一片、麻烦不断。这一点,就连大洋彼岸的斯蒂格茨都看得一清二楚。在中国政经界的高端论坛上,这位诺贝尔经济学奖的得主告诫道:“虽然中国的经济规模仍然比美国小很多,但是美国对中国进口的商品量却远远大于它对中国的出口量。巨大的贸易不平衡在美国失业率仍然不断攀升之际加剧了两国的紧张关系。”(2011、4、18《中国新闻周刊》记者张璐晶《诺奖得主:担心中国对通胀反应过度、愚蠢决策加剧涨价》)这种贸易上的不平衡增长,又岂能是中国一方的错,事实上美方也有着自己不可开脱的责任。《对华高技术产品出口禁令》只要松一松,中美之间这种贸易上的不平衡缺口通过中方的进口扩大很快就能够被补得平平整整。问题是它们宁可伤透脑筋地夹逼人民币的升值,也不愿松动自己的对华高技术出口。因而,中美贸易上的这种不平衡增长实则就是一个难以解开的死结。  

怎样才能把中国的这种出口拉动增长模式捆绑在对自己负债消费的死死依赖和感恩之上呢?这是维系中美持续贸易的一个关键问题。精于空手道的美帝国主义抓住中国窥伺西方技术的隐秘心理,发明创造了这种独特的市场交换模式,即它们只用自己的美元交换中国的廉价商品,用自己的负债消费拉动中国的出口增长;然后中国再把自己出口赚取的美元借贷给美国的财政部,用以弥补它们的财政赤字,即以自己赚取的美元外汇交换美国财政部的国债。在这种单向性的产品→美元→国债的三角交换和循环中,中国对美国的只卖难买与美国对中国的只买不卖被奇异性地孪生在一起,中国消耗自己越来越多的资源和血汗用以供养它们寄生般的负债生活,它所能交换到的不过是一大堆人家支付过来的白条美元和对美债权的爆炸式增长;而这个美帝呢?它支付给中国的不过是一大堆可以被自己的印钞机轻而易举制造出来的白条美元而已。至于对华债务的偿还,它们根本就没有半点的压力和愁绪。因为它们只要通过自己印钞机的开动和美元的持续贬值,就可不费吹灰之力地把自己所欠的债务慢慢蒸发、清偿掉。这个美帝的逻辑是只要你用自己的廉价商品供养我的负债生活,你的货款和债息,我都会一文不少地按时打到你的账户上。面对国人对美债投资亏损的疑虑,我们的外管局总是满面荣光地吹嘘道:“美国对中国的投资债息都在按时清偿和归还,投资收益稳定且正常,国人无须担心。”  

尽管如此,这个大洋彼岸的美帝在与中国的贸易争吵中,甚至也还厚颜无耻地让中国感恩它们的白条支付和负债消费,说正是它们的市场需求也才拉动了中国经济的率先复苏和稳定的快速增长。对于中美贸易上的这种共生和连动关系,斯蒂格茨可谓是心知肚明。他用一种半调侃的语气说道:“中国为美国巨大的财政赤字筹措资金,没有中国廉价的商品,许多美国人的生活水平也许会明显地降低。当然,美国也为中国不断增长的产品供应提供了市场。”(同上)  

不论是发展本国经济还是发展对外贸易,它的一个根本性的出发点都应是为了增进自己人民的福利。这种福利的增进,靠的只能是各种物质性产品的消费,而不可能是交换不到任何等价物的白条货币。中国通过自己的对外贸易应该更多发展这种以货币为媒介的物物交换,而不应该仅仅做那些自己的产品与别人的货币进行单向交换的买卖,即人家只拿自己的货币交换你的产品,而你拿着人家的货币、在人家那里却买不到自己需要的产品。对外贸易嘛,贵在互通有无、各取所需。如果自己需要的产品,人家却囤而不卖,又何须再与它们互通有无呢!  

所以,中国的出口拉动增长模式在自己的对外贸易布局上必须来一次大的战略性的调整,应该更多减少对欧美等国负债消费市场的出口。这样,即可缓解中国与它们之间贸易的非平衡增长和因之加剧的贸易争端;同时又可避免中国的资源和产品被它们的白条货币白白地套去;最后,也还可以把自己的外汇储备保持在一个适度、合理的水平之上,以减少它的财富流失和对外溢出。  

对于我们现在持有的这3万亿美元的外汇储备,究竟应作何而用、投向哪里?一是通过对外投资和跨国经营的形式,直接到那些经济落后、资源充足、期待开发的亚非拉等国,登陆抢滩,开工建厂、兴办实业。通过中国的资本、技术与它们的土地、资源、劳动,就地结合、就地生产,把它们那里的资源——比如伊朗、利比亚的石油、巴西、澳大利亚的铁矿石等,  

直接加工成我们所需要的产品或半成品。二是根据国际市场行情变化,在一个适当的价位上通过大宗性的购买,增加自己战略性物资的库存与储备,支撑并保障自己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三是增加国内紧缺性物品的进口,通过市场供给的扩大平抑它的价格上涨冲动,确保物价总水平的基本稳定。四是增加高档、贵重、名流等奢侈性物品的进口,通过消费税率的调控引导高收入群体的适度消费;并通过这种高档消费把它们的过高收入和市场上的过多流动性重新收回到央行的笼子里,减少通货膨胀的货币压力。五是以经济援助、区域合作的形式,把它投到那些急需开发资金的国家和地区,并按照联合开发、合理分工、供需对接、收益共享的要求,把它们的产业、资源与我们的经济体互通互联起来,形成一个能够与我们的经济体互通有无、各取所需,并以我们的本币为结算货币的自由贸易区域。换句话说,也就是中国的对外开放要逐步减少对欧美负债消费的依赖,要逐步建立起这种以增进自己人民的福利、供养自己人民的生活为中心,以自己的经济体为骨干,以自己的本币为结算货币、以多边合作共赢为旨归的区域性自由贸易联合体。只有架构出这种多边、互利、共赢式的自由贸易区域,才可能真正实现各个经济体之间的互通有无、各取所需,才可能通过这种以货币为媒介的物物交换增进各国人民的福利。  

看到中国3万多亿美元的外汇储备被欧美的负债消费和高技术产品出口禁令捆绑得物非所值、处处受制,我想中国的对外开放战略也该进行一次根本性的变革了。中国不能老是用自己的产品和血汗供养别人的寄生生活,它应该更多的用自己的产品供养自己的生活。如果不用自己的产品主要供养自己的生活,这岂不是有点太傻了!发展经济的根本目的就应该主要用于增进自己人民的福利。只有这样,才是真正的“以人为本”。在经济增长的拉动上,应该让内需发挥出其支柱、主导性的作用。只有采用这样的增长拉动战略,人民的福利才可能得到根本性的增进。  

在这种经济增长的拉动上,中国老是执迷于自己的这种出口拉动模式,而迟迟不敢作出某种根本性的变革。即使在这种增长的模式把自己人民的血汗和财富亏个精光的时候,也还是出于保持自己光鲜的贸易和极高的增速,而拼命死抱着欧美市场负债消费的拉动不撒手。  

这一点,就连斯蒂格茨都看不下去了。他带着自己对中国经济增长模式的批判性思考忠告道:“中国的外汇储备已经达到了一个非常高的水平,采用出口拉动的增长模式已经不可持续,中国经济增长完全可以依靠内需和国内投资来完成。”  

斯氏的这一忠告,基本上可以作为我们经济增长模式变革的一个导向的路标。  

至于中国的权力精英能不能纳而用之,这只能另当别论了。  

更为急迫的问题是如果中国不变革自己的经济增长战略,也还是顽固地通过自己的出口拉动模式增持这种越积越多的白条货币,即3万多亿美元的外汇储备,那么这既不能用它救济自己的民生,也不能用它化解自己的国难;它只能给中国招惹来更多的麻烦和事端,比如贸易的不平衡增长和人民币升值上的各种争吵和角力。这到底值不值,是不是有点太傻了!  

总之,这3万多亿美元的外汇储备,并不是中国想增持它,它多半都是欧美等国的负债消费和对华高技术产品出口禁令所强加给我们的。这是一个烫手的山芋,中国把它拿在手里既不能富自己的民,也不能强自己的国,它只能给中国不断地制造贸易摩擦和国际纠纷。对于这个烫手的山芋,中国显然还舍不得把它扔掉,因为它是中国人民30多年血汗劳动结晶。这可能就是中国囤积这种3万多亿美元外汇储备的辛酸与无奈吧。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