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网友杂谈

这样的教育问题材料令人揪心

火烧 2015-07-06 00:00:00 网友杂谈 1034
文章揭示当前中国教育存在严重问题,青少年犯罪低龄化趋势明显,教育方针落实不到位,素质教育缺失,工读学校改革滞后,教育管理面临困境,引发对国家未来的担忧。

  一个国家当前的教育代表着国家的未来,或者说就是这个国家的未来,这个道理已经家喻户晓,但是我们的教育实际却出入差距非常大;面对中国教育存在的严重问题,我们对国家的未来只能是触目惊心,担惊受怕。

  2013年,中国预防青少年犯罪研究会对我国未成年犯抽样调查分析报告,我国未成年人犯罪低龄化现象显著,未成年人犯罪时的年龄以14岁、15岁、16岁的居多,约占总量的三分之二,其中14岁未成年人犯罪比例明显上升。未成年人犯罪,14至16岁占比以突破50%。

  2015年7月1日《检察日报》青少年犯罪总数占全国刑事犯罪总数的70%以上的,在70%里面在发生犯罪行为的未成年人中14-16岁年龄段所占比重逐年提升。

  这些未成年人犯罪呈现出暴力化、智能化、成人化的倾向,文化程度低,年龄越来越低,所犯罪名集中度比较高,强奸还有其他的,共同犯罪居多等问题。

  这些青少年对法律缺少敬畏,对于道德心中已经没有了基本的界限,有些青少年认为自己尚不够法律制裁的年龄,趁着这个年龄阶段可以逍遥法外,准备“要大干一场”来以身试法。这是令我们十分棘手头痛的问题,我们有什么妙计绝招来管理好他们,解决好这个问题。我们要“稳定压倒一切”,但这些人的存在社会能稳定?是不是未来比现在更糟糕,不敢进一步推理下去……面对越来越突出的青少年犯罪,面对越来越低龄的“问题少年”,国家,需要如何应对?

  1999年,政府明令 “工读学校”放弃强制性,采用“自愿”,现在已经没有多少家长对强制性的工读学校感兴趣了,在工读学校就读的学生已经凤毛麟角;“劳动教养”去年也被废除,这又缺少了一个对“问题少年”的一个有效教育管理手段。现在的精英谈对未成年人教育方式多是在敲边鼓,隔靴搔痒,纸上谈兵,无法从本质上解决青少年教育的燃眉之急。

  从马加爵杀人案,复旦大学、清华大学的投毒案,到中国留学生帮助美国破译中国自主知识产权“北斗”的密码,无不反映了我国的教育存在的严重问题,我们的三十多年眼里只有“教学”,各级各类学校,教育行政部门,甚至各级政府工作重点从来都是放在教学上,对于“教育”基本是虚与委蛇的应对,欺上瞒下,表里不一;“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党的教育方针贯彻落实成了挂羊头卖狗肉的摆设。

  精英教育,才是当前我国教育的主流;全民素质教育提高难以摆上真正摆上议事日程,而予以坚决贯彻实施。据人民网6月19日报道,教育部部长袁贵仁日前在媒体撰文时透露,教育部将启动“百千万”学生交流项目,在未来5年里,将邀请100名美国青年精英访华游学;邀请1000名美国优秀大学生来华学习,支持1000名博士赴美重点高校留学;每年公派1万人赴美学习研修。这样的教育能作为突出的重点,国家的投入,人民的期待?

  实际上,截至目前为止,中国并不缺少人才,尤其是科技人才。近日,科技部人才中心在北京召开了《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2-2020年)》实施五周年的座谈会,该座谈会透露,科技部首次出版的《中国科技人才发展报告(2014)》显示,我国已成为第一科技人力资源大国,2013年我国科技人力资源总量达到7105万人,每万人口中科技人力资源数522人。作为科技活动核心要素的R&D(研究与发展)人员总量高速增长,2013年我国R&D人员总数为353.3万人,绝对总量已经超过美国居世界第一位。

  等到我们现在在校学习的青少年,成为70、80岁的科学家和院士,等待这一代“头悬梁、锥刺股”青少年成为耄耋之人,算上中国教育的惯性发展,如果中国的科技人才不大量外流,那中国的“科技人力资源”将超过50年在全世界处于领先位置,这是一个非常清晰的路线图。

  实际生活中,还有大量的各级各类受过高等教育的人群中,多数不能从事自己的本专业工作,学非所用。大量的学自然科学的人才从事社会科学工作,做公务员、当官、外企管理,从事虚拟经济的工作,成为金融衍生品的各个环节、各个阶段、各个侧面的推倒后。天津科技大学有位教授不是做过这样的社会调查吗,结果是:90%的大学毕业生毕业后的工作不是自己所学的专业工作,出现了新时期外行领导内行的奇葩。这样演绎,统计计算下去,中国的科技人力资源数不知道要多出其他国家的多少倍,绝对是遥遥领先的世界第一,连美国也只能望洋兴叹。

  这样的教育不仅与我国的社会需求存在隔阂,而且与当前国际教育的主流、大趋势大相径庭,其他国家都在重视全体人民的素质教育,我们国家显得格格不入,脱节社会,针对目前中国的教育状况应该坚决果断改革这一问题。

  去年有关部门在上海对4000户居民中以职业为选项进行的调查结果来看,只有1%的人愿意当工人,而其它99%的人均不愿以工人为职业。以排序来看,第一位是政府公务员,最后才是竞争激烈的企业。今年的某场国家中央机关公务员考试,报名和录取的比例居然达到了20000:1的天下第一独木桥数字。

  眼下假期又到了,看到学校的教学越抓越紧,学生放假休息的时间越来越少,高考和各类考试在不断加强;“德育为先”雷声大雨点小,教育改革成了小脚女人很难迈出有力的大步,面对网友“围观”了北京大学四川招生组和清华大学四川招生组在微博上的“掐架”,面对“野鸡大学”泛滥成灾,这不能不令人纳闷,不知道教育改革的方向在哪里,教育改革何时才能大见成效?

 

  石台中学张新国 2015年7月5日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