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毛泽东主席为女民兵题照四十八周年
纪念毛泽东主席为女民兵题照四十八周年
作者:博理
七绝·为女民兵题照(1961年2月)
飒爽英姿五尺枪,
曙光初照演兵场。
中华儿女多奇志,
不爱红装爱武装。

这首诗最早发表在人民文学出版社一九六三年十二月版《毛主席诗词》。
这首诗既是一首题照诗,也是一首即景诗。作者用雅洁爽朗的语言,通过对女民兵军事训练的勾画,描绘了中国妇女千百年以来前所未有的飒爽英姿,赞美了她们“巾帼不让须眉”的英雄气概,颂扬了新中国妇女崭新的时代精神风貌和随时准备保卫祖国的不平凡志气,同时通过艺术形象的塑造表达了“军民团结如一人,试看天下谁能敌”,“兵民是胜利之本”的思想。
此诗捕捉形象,传神写照;如闻其声,如见其人;明白如话,内涵深厚;自然流畅,韵味悠长。
诗的一、二句,描画出一幅朝气蓬勃的练兵图。在红日初升的万里红霞中,漂亮的女民兵们身着朴素的战斗服装,手持钢枪,劲捷勇健而又神采飞扬地在练兵场里瞄准、劈刺……“飒爽英姿”尽显“女民兵”这一主体形象的风采,“五尺枪”则将“女民兵”的形象特征表露无遗,“曙光”对于环境的渲染,使“演兵场”充满了迷人的色彩。诗的三、四句是对中华儿女的直接议论。“多奇志”轻松地点出中华儿女的精神风貌,追求报国强国的理想主题,“红装”与“武装”的反差对比,具体地进一步解释了主题,同时又强化了“女民兵”主体形象的时代特征,使之更加鲜明,更加生动。四句虽短,包容量却大。作者摄取生活的片段,抓住瞬间的感受,反映丰富的现实,表现深刻的意义。他运用描写和议论相结合的手法,在描写女民兵鲜明形象的基础上抒发感慨,使意象得到升华,从形象的美升华到精神的美,从旧时代的美转变成新时代的美,感情愈见浓烈,境界愈发拓展。
通观全诗,意象明丽,暗含哲理。作者以静观的角度描写所见所想,由景入情,由情入理,是一篇难得的七绝佳作。
此诗深得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
此诗不但激励了中国妇女,也激发了全国人民的爱国保卫祖国的理想和热情。是一首具有时代特色的诗篇,看到此诗,就如看到了毛泽东时代人民追求理想,无私奉献建设国家保卫国家的时代精神风貌!
今日我们读此诗更加倍感亲切浮想联翩!——感概万千!他表现了毛主席对中国妇女解放的伟大贡献,他表现了千百万年来中国妇女从来没有那样扬眉吐气,表现了毛泽东时代中国妇女的飒爽英姿的风貌,在出现邓玉娇事件的今天,我们更应好好读读毛主席的这首诗篇,让我们为保护中国妇女的解放,为保护妇女儿童而呐喊!
爱学记

微信收款码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