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正义”的批判
李济广《马克思主义“公平”观的本来思想》认为:马克思主义既然不把“公平”作为研究对象,在马克思那里“公平”也就不是经济学范畴、不是科学社会主义的范畴甚至也不是哲学范畴。
由于抽象的“公平”乃至“正义”、“平等”、“权利”、“自由”等抽象用语缺乏客观标准和明确内涵,容易掩盖马克思主义所揭示的社会关系本质和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要求,因而马克思坚决反对把“公平”、“平等”等“陈词滥调”和“废话”列入党纲(《哥达纲领》)。(《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 卷, 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306页。)由于“公平”诉求难以根本改变被剥削阶级的经济地位,马克思和恩格斯甚至坚决反对把争取分配上的公平作为无产阶级斗争的口号:“应当摒弃‘做一天公平的工作, 得一天公平的工资!’这种保守的格言”。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98页。)对于“公平”,恩格斯“要永远埋葬掉这个旧口号”。
他甚至认为:恩格斯1843 年……对从事共产主义移民区实验的共产主义者说,“真正的自由和真正的平等只有在公社(原译共产主义)制度下才可能实现;要向他们表明,这样的制度是正义所要求的;——他们就都会站到你们方面来。”(《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 版第3 卷,第482 页。)成熟的恩格斯的许多论述,例如公平观“因人而异”、“一人有一个理解”,在经济分析中引入公平会引起不可救药的混乱,生产资料社会占有能够实现不是因为阶级的存在与正义矛盾等等,都是反对用正义论证共产主义制度。还需注意,恩格斯说的是“正义”而不是“公平”。正义以公共利益为依归,是社会性、政治性的品德, 正义应有这样的内涵:人追求自身本质的最高理想,人的世界、人的关系以及人的行为的最高准则与公理,人类发展与完善的价值真理。(洋 龙:《平等与公平、正义、公正之比较》,《文史哲》2004年第4期。)大量论述马克思恩格斯公平观的著述,都把马克思恩格斯一些似与公平有关特别是提到“平等”的语句,当作马克思恩格斯的公平观。例如恩格斯说,在资本主义社会,“无产阶级平等要求的实际内容都是消灭阶级的要求。”(《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 卷, 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448页。)如上所述,平等与公平是有着原则区别的,不能说这是马克思主义的公平要求。
文章最后要求:
由于研究社会问题不可避免地涉及到利益分配合理性的评价,坚持什么样的公平观关系到能否尽可能好地维护人民群众的利益,并对现存社会关系具有维护或破坏的作用。因此,我们应当重视日常生活中社会公众的公平呼声,给人们群众以最大的公平感;要适当利用社会广泛使用的公平正义用语的“鼓动”作用推动社会进步,辨别符合社会主义价值观的“公平”方向,实现某种条件下的角度公平、比较公平和有确切内涵的社会公正。
1.以社会主义的本质和根本原则作为处理公平问题的根本导向。在财产占有的平等和共同性是社会主义公正的基础上,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实现按劳分配和共同富裕,以及民主管理就是当代社会所应追求的根本公平,最终目标是按需分配和所有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如果说还有社会主义公平观的话,这就是社会主义公平观,应当成为判断社会重大问题公平与否的最高准则。
2.公平一词更适合于处理日常事务和具体问题。因为平等和对称是决定人们公平感的基本因素,处理具体问题要在可能的情况下尽可能实现平等、一视同仁和对称的最大化。在平等和对称矛盾的情况下,要在可行的情况下首先实现结果平等和财产平等的最大化,或像亚里士多德所说“正当的途径应该是分别在某些方面以数量平等, 而另一些方面则以比值平等为原则”。
3.权衡不同的“公平”,寻求“公平”的最大化。对不同角度、不同内容的“公平”,要对其利弊大小进行比较加以取舍;对社会褒贬不一的现象和政策,要根据大多数人民群众满意度和公平感判断其是否“公平”;与多数人利益和多数人同意原则相辅的还应有照顾弱者原则和需要原则;最后还要注意平等、对称和效率相结合,实现综合福利最大化。
这篇文章到底要说什么?让人匪夷所思。
需要明确的是,马克思对建立共产主义运动的社会主义过渡这一政治原则是第一重视的。只有在社会主义革命中,公平才具有社会价值。所以说“无产阶级平等要求的实际内容都是消灭阶级的要求。”(《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 卷, 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448页。)
在社会主义革命后,必须坚持以下原则。正义以公共利益为依归,是社会性、政治性的品德, 正义应有这样的内涵:人追求自身本质的最高理想,人的世界、人的关系以及人的行为的最高准则与公理,人类发展与完善的价值真理。(洋 龙:《平等与公平、正义、公正之比较》,《文史哲》2004年第4期。)
研究社会问题不可避免地涉及到利益分配合理性的评价,坚持什么样的公平观关系到能否尽可能好地维护人民群众的利益,并对现存社会关系具有维护或破坏的作用。对于中国现实政治来说,正是要求正义的时候,而不是坚持“看不见的”黑手来相互掠夺。所以,中国必须建立超越美国式的效率的革命制度,以实现真正引人入胜的创造。
公平的前提是共产主义制度的建立,而不是空洞地讲“公平正义”。不是不要公平正义,而是以什么方式建立公平正义。
还要注意平等、对称和效率相结合,实现综合福利最大化。这是严重的政治模糊策略。不是综合福利的最大化,应该是社会管理所激发的共产主义效能的最大化。这才是马克思主义的本质要求。
爱学记

微信收款码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