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权大于主权” 吉普赛人傻了
自美英法持续对利比亚发动空中打击以来,“人权大于主权”的观点、言论甚嚣尘上,进而吉普赛人在面对“人权大于主权”时,个个恐怕都会呆若木鸡----傻了。为什么呢?
因为,我们似乎已然忘却了题为《法国大规模驱逐吉普赛人 百余城市爆发示威抗议》报道所述的一系列现实,因而“法国只是个缩影,吉普赛人其实在哪里都举步维艰”和《罗姆人:为何一直“被流浪”》常常会成为舆论关注的话题,有意思的是,在这个问题上,“人权大于主权”基本不存在,驱赶、驱除却几乎是常态。
资料介绍说:吉普赛人,又称茨冈人、波希米亚人等众多称谓,以过游荡生活为特点;1971年他们成立了世界罗姆人代表大会,决定自称“罗姆人”,并正式要求国际社会承认“罗姆人”是一个单独的民族。“吉普赛”一词源于欧洲人对罗姆人起源的误解,当时欧洲人误以为罗姆人来自埃及,于是称之为“埃及人”,而“吉普赛”(Gypsy)是“埃及”(Egypt)的音变,等等。从资料介绍中是不难得出罗姆人是最有资格谈论“人权大于主权”的,可现实又是怎样的呢?所以,在面对着“人权大于主权”而遭到军事打击的利比亚面前,罗姆人又怎么不傻眼、不悲愤呢?
其实,在现实生活中,“人权大于主权”基本上是悖论迭出的。如巴以和谈一个最大的障碍就是巴勒斯坦难民回归问题,如果“人权大于主权”的话,巴以和谈也就差不多了;又如,一个想移民他国的人,如果他对移民管理局的官员说:“人权大于主权”,所以我要移民到贵国。你觉得会有一个怎样的结局呢?
再如,很多国家都有禁止留学生打工的法律,如果某留学生违反了该项法律而遭到起诉,他对法官说:因为我没钱了,因此无法生存,基于“人权大于主权”,禁止留学生打工是违法的。你觉得他会不会遭到驱逐呢?
爱学记

微信收款码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