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不让中国的劳动者和美国的劳动者接轨?
在中国大陆有三个大的“国际性的节日”。这就是家喻户晓的“五一国际劳动节”、“三八国际劳动妇女节”和“六一国际儿童节”。
众所周知:这三个“国际性的节日”都有一个共同的来历:都是靠劳动者(及其代表)对资本家(及其统治集团)的斗争得来的。
过去我们常说:“共产党的哲学是斗争的哲学”;“斗则进,不斗则退。”这是被实践反复经验过的真理。有的人就是不喜欢她,害怕她。甚至对她进行肆意歪曲之后再来反对她、批判她。
历史已经证明:这一切都是徒劳的。因为没有斗争,不仅没有中国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伟大胜利,就连我们今天的“五一国际劳动节”、“三八国际劳动妇女节”和“六一国际儿童节”都不复存在。
历史还提示人们:前两个“国际性的节日”还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都是来自于美国芝加哥的劳动者“为争取实行八小时工作制而举行大罢工(经过艰苦)的斗争(有的甚至是流血斗争)”。这就是美国劳动者“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光荣革命传统。从本质上讲,这就是美国社会发展的真正动力。
想到这里,人们不禁要问:那些干什么都要和美国为首的西方接轨的中国精英们,为什么在劳动者和资本家的斗争上,不让中国的劳动者和美国的劳动者接轨呢?
附:链接资料:三个大的“国际性的节日”的来历:
首先看“五一国际劳动节”的来历:五一国际劳动节简称五一节,在每年的5月1日。它是全世界劳动人民的共同节日。
此节源于美国芝加哥的工人大罢工。1886年5月1日,芝加哥的20多万工人为争取实行八小时工作制而举行大罢工,经过艰苦的流血斗争,终于获得了胜利。
为纪念这次工人运动,1889年7月14日,由各国马克思主义者召集的社会主义者代表大会,在法国巴黎隆重开幕。大会上,与会代表一致同意:把5月1日定为国际无产阶级的共同节日。这一决议得到世界各国工人的积极响应。
1890年5月1日,欧美各国的工人阶级率先走上街头,举行盛大的示威游行与集会,争取合法权益。从此,每逢这一天世界各国的劳动人民都要集会、游行,以示庆祝。
其次看看“三八国际劳动妇女节”的来历: 1909年3月8日,美国伊利诺斯州芝加哥市的女工和全国纺织、服装业的工人举行规模巨大的罢工和示威游行,要求增加工资、实行8小时工作制和获得选举权。这是历史上劳动妇女第一次有组织的群众斗争,充分显示了劳动妇女的力量。斗争得到全国乃至世界其他国家妇女群众的广泛同情和热烈响应,最后取得了胜利。
1910年8月,在丹麦首都哥本哈根召开了国际社会主义者第二次妇女代表大会。出席会议的有17个国家的代表,会议讨论的主要问题是反对帝国主义扩军备战,保卫世界和平;同时还讨论了保护妇女儿童的权利,争取8小时工作制和妇女选举权问题。领导这次会议的著名德国社会主义革命家、杰出的共产主义战士克拉拉·蔡特金倡议,以每年的3月8日作为全世界妇女的斗争日,得到与会代表的一致拥护。从此以后,“三八”妇女节就成为世界妇女争取权利、争取解放的节日。
1911年的3月8日为第一个国际劳动妇女节。
最后再看看"六一国际儿童节"的来历:1949年11月,国际民主妇女联合会在莫斯科举行理事会议,中国和各国代表愤怒地揭露了帝国主义分子和各国反动派残杀、毒害儿童的罪行。为了保障世界各国儿童的生存权、保健权和受教育权,为了改善儿童的生活,会议决定以每年的6月1日为国际儿童节。
在此以前,世界上的许多国家就有儿童节。1925年,国际儿童幸福促进会倡议建立儿童纪念日,英国、美国、日本等国积极响应,先后建立了自己国家的儿童节,英国规定每年的7月14日为儿童节,美国规定5月1日为儿童节。日本的儿童节很特殊,分男女儿童节,男儿童节5月5日、女儿童节3月3日。我国在1931年也曾经规定4月4日为中国儿童节。
自从1949年确立6月1日为国际儿童节以后,世界各国纷纷废除原来的儿童节,而统一为"六一国际儿童节"。我国中央政府1949年12月宣布:以"六一国际儿童节"代替原来的"四四儿童节",并规定少年儿童放假一天。
说明:“节日来历”的资料见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