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和谐社会,还是要讲以德治国
构建和谐社会,还是要讲以德治国
一、为什么要提出“以德治国”?
主要是针对社会出现的种种不和谐现象,看到只讲依法治国,不讲或淡化以德治国的缺陷。以德治国和依法治国并不相悖,但法律应该建筑在道德基础之上,失去道德规范的所谓法制社会不会是和谐社会。
所谓“德”,主要应该是几千年来植根于老百姓心中的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象爱国爱乡、勤劳简朴、尊老携幼、助人为乐、诚实守信、忠义轻利等等。关于道德的标准,各个历史时期因不同的形势需要,可能有不同的侧重。但那些几千年来植根于老百姓心中的传统美德,那些真、善、美的标准是亘古不变的。看到今天感动中国的模范人物们仍在深深地感动着广大中国的老百姓,就说明了我们民族传统美德的生命力和人民对道德标准的认同度!
在现阶段,只讲依法治国,存在许多弊端:
首先,法律是靠人来制定和执行的。如果制定和执行法律(法规、规章)的人本身就有道德上的缺陷,那么就会有恶法和执法犯法、徇私枉法的现象存在,广大群众乃至国家的利益最终不能得到有效保护。同时,某些利益集团依靠其强势地位,通过影响法律的制定与实施,达到保护自己切身利益的现象也应引起警惕。
其次,法律的制定和实施总是滞后的。在我国,依照某些人的“聪明”和对社会关系学的精通,总是不难找到法律的空子,使大量“暂时不违法行为”、但已经危害了社会和其他人利益的行为不能及时得到惩处;
第三,遵守法律只是人们行为准则的最低标准。不犯法的事不一定都是应该做的事,更不一定是社会所提倡做的事。许多人就是在“不违法”的旗号下,毫无顾忌地攫取不义之财、损害公众利益、败坏社会风气!
还有就是现实中违法成本和维权成本不成比例。侵犯公众或他人利益的违法成本远比被侵害人依法维权的成本低的多。被侵害人受时间、精力以及财力的限制,往往无奈地选择放弃,使法律形同虚设,使违法人逍遥法外。
如果为政者都能做到廉洁奉公,国家就用不着设立这么多纪检、监察、反贪污贿赂机构;
如果经商者都能遵守诚信,就不会出现这么多的经济纠纷;
如果人与人之间都能做到宽容礼让,就用不着打许多无谓的民事官司。
现实中这样的例子太多了!
所以,只讲依法治国,不讲以德治国,国家管理成本会很高,人们生活会很累,社会也不会和谐。
二、怎样才能做到以德治国?
以德治国要先从上做起。就是要做到为政有德者居之,为政者首先应该是道德的楷模。用什么人执政以及各级官员的选任标准,对社会价值取向的影响极大。
如何才能做到为政有德者居之?
首先,在选任干部、特别是主要领导干部时,应将道德操守作为第一标准,强调道德标准的首位度。不仅要看他是否对上级负责,还有看是否对老百姓负责;不光要听他嘴上怎么说,更要看实际怎么做;不能只考察8小时之内,还要考察8小时之外。德才兼备当然好,如不能求全,则宁用有德少才的人,而坚决不用有才少德的人。
其次,选任干部不能只靠少数人或圈子内的人说了算,老百姓也要有参与的权力。如选任一个地方的“父母官”,就不能只看他表面上的数字、形象、政绩,更要到群众中听听他的口碑。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广大群众也是不好被收买的,因此口碑不好干部的决不能用。
同样,干部任期考核也应有群众参与。是好是坏,合格还是不合格,群众(官员服务的对象)也要有参与的权力。
“为政者首先应该是道德的楷模”是一种理想的目标。就像党章规定中国共产党党员必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不惜牺牲个人的一切,为实现共产主义奋斗终身一样。人无完人,但人应该追求完美。为政者的道德底线是不应该有公众普遍认为的道德缺陷。
要讲以德治国,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就不应只停留在一般的宣传上,要纳入制度建设体系。比如每年各地表彰的感动中国(或某地)的十大人物等,这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精华,一般的表彰、奖励是不够的,还应给予相应的政治待遇或社会荣誉地位。如可以考虑选为政协委员、人大代表,符合其它条件的还应推荐到领导岗位等。只有将我们所倡导的、宣传的和所实践的东西一致起来,才会更有效果,才能达到社会和谐的目的。
三、以德治国是坚持走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所必须的。看到西方发达国家法制健全,就以为中国有了“依法治国”就一切OK,其实错了,国情不同。西方国家宗教势力对社会的影响大而久远,除法律外,宗教担负起了社会道德调整的作用。人家不光有法治,也有“德治”,而且道德约束已进入制度建设层面。如果一个人有不良信誉记录,虽然够不上违法,但你将会遇到许多“麻烦”。贵为总统的克林顿因拉链门事件所引起的大麻烦,就是典型的例子。
中国历史上基本是世俗社会,宗教在广大汉民族地区从未对人们的社会生活产生过重大影响。但我们有几千年来形成并延续下来的传统美德,这是我们民族的宝贵财富,应当发扬光大。这些传统美德与今天我们所倡导的构建和谐社会的要素是一致的。
现在提出以德治国,就是要强调“德治”在社会发展中不可或缺,就是要将道德这种“软规范”,变成“硬约束”,道德规范要纳入制度建设层面。因此,今天在依法治国的同时,更要强调以德治国,建设以公众道德标准为基础的民主法制社会,这是促进国家繁荣、民族昌盛、社会和谐的必由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