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润:辩驳“韩德强”不如劝解“梁稳根”
思润:辩驳“韩德强”不如劝解“梁稳根”
韩德强--著名经济学家,管理学家,竞争经济学创始人,和谐社会理念最早提出者之一。他更是真正的思想家,或许不见容于高度细碎化的学术界,却注定要影响人心,企业,影响社会,影响中国,影响世界(百科名片)。
从这一介绍可以看出,韩德强的学识功底是极强的。我没读过韩德强的书,因为我就不想读现在的理论。在我觉得现在学者的理论大多是误国、误民,甚者是祸国殃民。确也正中了“右派”所说的“左派”皆“无知”的靶子。只是,我还够不上“左派”,最多就是一个坚决拥护“毛主席思想”的一个人。
我曾经写了一篇《我们需要理论吗》?虽说写的简单,但看了我们的专家、学者的文章,实在觉得我们这个社会不需要“什么理论”。我这样说并不是说“知识越多越反动”,但至少我们国家在改革开放的这些年正是这些“歪理邪说”把我们忽悠的“不知道东,不知道西”。甚至于误导了国家政策(当然,也许国家正需要这样。瞌睡得了个枕头)。韩德强力挺梁稳根进入中央委员,用意是什么,目的是什么我不想多谈(也许会再谈),我也不想多谈韩德强的观点正确与否。我只是想对梁稳根说几句心理话。也就是说,与其辩驳韩德强,不如劝解梁稳根。不管我的看法对还是错,对梁而言,即便没有好处,但起码没有坏处。梁还是有必要思考一下。当然,大民营企业家,身价700亿,肯定有极强的思想,只是“智者千虑还有一失,愚者千虑也有一得”。但愿“梁”进中央是经过了深思熟虑。
700亿是个什么概念,我实在想象不来,但我知道挣这700亿实在是不容易。不管是循规蹈矩也好,遵纪守法也好,还是不择手段,坑蒙拐骗也好。不管是用什么手段,总之这700亿是来之不易的。这个中的酸甜苦辣只有梁清楚,梁知道。在改革开放的30多年,一个正直的商人是不可能获得成功的。这就是“特色”!这些实在不值得追究与探讨。现在谈谈我对梁进中央的利弊观。
利:一、如果能进入中央,这无疑是一步登天。中国人“骨子里”有一种“金榜提名,衣锦还乡”的情结。能进中央,无疑是对这一情结实现。二、如果能进中央,对自己企业的发展更有权威性的支持与话语权,或是更能促进自己企业的进一步发展。“想”是“毫无疑问”的。三、实在想不出还有什么好处了。
弊:一、事情都是利弊相随的,福祸相依的。有利则有弊。利说了,现在说说弊。进入中央能荣归故里是肯定的,但这重好处恐怕是只是暂时的,只是一个“虚名”,而不实惠。试想,朱容基怎么样?他的“理论”,他的思想,他的能力,与自己相比较,熟上熟下?结果是什么呢?还用回答吗?所以,不凡仔细思量一下。二、进入中央真的能使自己的企业进一步发展吗?我看不尽然。中国现行社会矛盾重重,你既然进去了,不管你有能力也好无能力也罢,总而言之你的做事吧?中央选择你干什么?总不是为了你的企业发展吧?而是为了国家吧?为了“人民”吧?古话说“一心不能二用”,你有“分身术”吗?那时你恐怕就顾不得自己的企业了,只能是“舍私为公”了吧?我们社会什么时候想寻找“出路”的,我不知道,但肯定再寻找,要么会让你进吗?这么多年没有找到“适合”“特色”理论的建设道路,你觉得你能挑起“这一重担”吗?国家会在你的“理论”下改变吗?我看,国家改变不了,你的企业可就改变了。大家还在争论你要进中央就把全部“资产”归公。我同意他们的说法,但与他们又有不同。我说你交公不是说你想变成一个彻底的、真正的共产党员,不是说你是一个彻底的革命者,而是最起码能得到老百姓的拥护,最后还能得到老百姓的同情。如果你现在不交公,最后你的企业被迫的“消失”了,或是那时你想“交”也没机会了。你想那是什么样的结果?会是什么样的下场?可以说连点同情都得不到。不值得思考?三、进入中央你是支持走资本主义道路?还是走社会主义道路?走资本主义道路,人民不干,最终你会是人民的罪人;走社会主义道路,思量自己能否做到。还有就是愿意吗?愿意把所有财产归公,把身家性命“为革命而牺牲”吗?
总之,进与不进自己说了算,我们只是“理论理论”,不伤大碍。但能不能进是不是值得思考呢?我没有理论家那么多的道理,但必须要清楚“共产党”领导的天下是人民的天下,社会主义的本质是“公有制”。社会发展暂时的曲折是事物发展的必然性。但“公有制”与“私有制”是两个对立的性质,可以说是“你死我活”的对立性。要“公有”就要遏止“私有”的发展,要“私有”必然遏止“公有”的发展。这种斗争不是说没有就没有的事情,说熄灭就熄灭的“问题”。那是唯心主义的观点。因此,进中央“利大还是弊大”?商人都精于计算,可以思量。诸葛亮是受命于危难之中,你是诸葛亮吗?
三思而后行!
2011-10-07
爱学记

微信收款码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