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思潮碰撞

论河蟹国的社会形态及其今后的趋势

火烧 2009-04-21 00:00:00 思潮碰撞 1025
文章探讨河蟹国社会性质及未来趋势,分析其是否为半殖民地或帝国主义社会,提出通过社会主义运动实现民族复兴的路径,强调经济基础与阶级斗争在社会变革中的关键作用。

近期就河蟹国的社会性质以及今后的趋势,在左翼阵营中展开了激烈的争论。一部分同志认为:河蟹国是典型的半殖民地社会,所以要首先高举民族主义的旗帜,获取河蟹民族的完全独立再论其他。另一部分同志则认为:河蟹国已经是某种类型的帝国主义,必须按照哦国的模式,直接实施社会主义运动才能挽救河蟹民族末落的命运。本来这是一场十分正常的路线争论,然而由于受到个人情绪因素的干扰,已经开始偏离应有的正常争论轨道:其中一部分人开始为另一部分带高帽,使用不应有的语言暴力将对方当作敌人来对待。他们完全忘记了河蟹民族复兴的死敌到底是谁,或多或少地干着亲者痛仇者快的事业。左翼同志之间应当尽力团结,不但因为我们现在依然相比主流弱小,而且在于其实我们有共同的目标——国家的强大。有不同意见可以理论,暂时无法说服对方,可以交给实践来平息争论。在认定对方生搬硬套的同时,也应该反思是不是自己没有理解好光辉、博大的理论?在这个物质世界里要想识破纷繁复杂的幻象,进而取得梦想得到的真理,就应当采取彻底的唯物主义的态度、从经济基础的角度,仔仔细细地考察我们所处的现代世界。真象往往不是非此即彼的性格鲜明的事物,恰恰是由我们常常忽视的细节问题一点一滴地来造就,河蟹国的社会性质以及运动斗争趋势这问题上也是如此。
1.资本主义已是一个完整的世界体系
现今的资本主义是一个庞大而完整的世界体系,不但包括居于上层的帝国主义,也包括处如中下层的半殖民地和殖民地。所谓帝国主义就是处于资本食物链上游的肉食者,总体上依靠输出资本、输入利润而食利生存。相反,总体上处于输出利润状态的是殖民地、半殖民地,其在政治、外交上相对独立的为半殖民地如印度,无政治、外交权力的为殖民地如阿富汗和伊拉克。无论是半殖民地还是殖民地都属于资本主义的范畴,只要封建生产关系不再占有重要地位,都可以粉碎资本体系而达到社会主义,也即可以直接实施社会主义运动。帝国主义形态的资本主义国家,只是世界资本体系的残酷竞争中逐步胜出的少数幸运者。这些国家无不具备强大的专政体系,也具有不少老道的阶级斗争经验,同时通过将输入利润有意无意地再分配,从而相对减轻国内的剥削程度,使得帝国主义国家在和平状态下,很难自发形成有规模的社会运动。而在半殖民地和殖民地国家中,民众要受到来自国境内外的多重剥削,并且这些国家的统治阶层大多存在民族虚无主义性质的媚外倾向,不但自命高尚、贪婪无度而且不学无术,所以缺乏控制局面的有效手段,使得在这些国家中更容易爆发社会运动。诚然,新一轮的世界运动必将卷席整个资本主义世界,但是运动风暴的起点和核心还应该在半殖民地和殖民地国家。   
帝国主义与某个具体国家的帝国主义性质其实不是一回事:帝国主义是我们的时代特征,是资本主义的最终表现形态,没有理由长期局限在少数国家之中;具体帝国主义性质是指该国在资本主义的世界体系中,在资本主义世界化生产中所处地位,或者是扮演的角色。在封建主义残余在世界范围内依然较为浓重的百年以前,帝国主义的生产方式也就是垄断资本主义自然只在少数“先进”国家中存在,这时候将具有垄断资本主义的国家认为是帝国主义国家是基本正确的。但是,近五十年来的世界范围内的现代化运动,各种程度的以及国家资本主义实践,使得资本主义世界的整体垄断水平得到了质的飞跃,已经不再是极少数国家的专利。同时帝国主义的金融食利的本性也得到了极度的扩张,转而成为唯一可以准确衡量资本主义国家性质的经济因素。

2.河蟹国只够半殖民地的资格
由于资本主义世界资本流通的自由性,单凭河蟹国也输出资本就称之为帝国主义是不妥当的。要想看清河蟹国的真面目,最根本的是具体分析近十年来,河蟹国资本和利润输入、输出的对比情况。如果输出的资本多、输入的利润多那就是帝国主义,反之就不避免地带有殖民地色彩。要想从外部得到这些准确的数字目前是很困难的,但是我们可以换一个角度从宏观、从路线上分析一下这个问题。首先,河蟹国的标准党人制造政绩的手段,除了涂改数字外就是“招商引资”。这个“资”不是简简单单的货币而已,而是剥削当地人民、获取利润的本钱,也就是资本。照河蟹党人这些年的架势判断,输入国内的资本应当远大于输出国外的资本。其次,某些梦想变成青蛙的河蟹们常常利用自己的身体,将大量的利润走私到国外。再次,不少与豺狼勾结的河蟹们还在明目张胆地,以交学费的方式将难以计数的利润输出到国外。所以,可以明确地看到,河蟹国并不是食利而生的寄生者,反而是悲惨的被寄生者。帝国主义是专门负责嬴的大国,河蟹国不过是专职负责忍的“大国”而已。鉴于其还有一丁点外交、政治上的自由,不妨判定为半殖民地国家。一流帝国主义是米国(二十年前还有一个变质的苏联),二流是德国、法国、英国等国家,何时轮到了河蟹国?至于河蟹近期一些经济领域的“扩张”表现,不过是做秀式的惯用花招和聊以自慰的虚张声势而已。因为其中利润的大头并不归河蟹资产阶级们所有,不过是做他人嫁衣,然后拾一点人家的牙秽罢了。诚然,河蟹资产阶级们始终梦想成为世界一流的资产阶级,但是由于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早就已经成型,控制权始终掌控在自私自利的帝国主义国家手中。只要河蟹资产阶级们还保持当学生的虔诚心态,还抱定近乎痴呆的和平厥起的白日迷梦,河蟹国就无法摆脱身为半殖民地的命运!

3.今后的运动必将是社会主义运动
所谓民主主义运动就是在经济上清理封建主义生产关系、确立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在政治上废除封建专制、确立资产阶级民主的运动。民主主义运动由资产阶级领导通向自由资本主义就是旧民主主义运动,由无产阶级领导通向国家资本主义就是新民主主义运动。现在的河蟹国已经彻彻底底地扫除封建生产关系,政治上也具备了议会和政党,也有一些名义上的自由和民主。河蟹国的问题不在于没有资产阶级民主,因为不但有了强大无比、各色各样的资产阶级,而且丝毫不少资产阶级式的利益操作,缺少的不过是一张多党制的外皮。也就是:三十年来河蟹国唯一缺少的是人民大众的真民主,不是河蟹国少了独尊资产阶级的伪民主,仅仅是资产阶级互相之间在政治上分赃不均而已。造成这一惨剧的根本原因乃是因为,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在某些人操纵下死灰复燃,剥削阶级的意识形态再次在社会上占据统治地位。要想解放河蟹国、解救河蟹国人民,唯一可行的办法就是再度掀起社会主义运动。运动所到的地方一律经济公有化、集体化,彻底粉碎刚刚自醒的、还没有完全壮大的资产阶级。运动所指的方向一律政治民主化、公开化,彻底清除刚刚复苏的、还没有自成体系的剥削阶级思想。从严格历史的角度看,无论是民族资产阶级还是买办、官僚资产阶级,他们作为一个整体阶级而言都不是无产阶级运动的同盟军,仅仅是一些集团和派别曾经支持过运动,只有农民阶级和小资产阶级左翼可靠的运动同盟军。所以,为了排斥资产阶级、为了“修改”运动的性质,而强行把河蟹国拔高成帝国主义,其实没有什么实际意义。
而如果认为河蟹国是半殖民地就可以先追求民族利益,那就未免太过于幼稚。首先,以自由主义为内核的金钱之上的资本主义,如何能使集体与国家的利益得到有效的支持和保护?其次,造成河蟹国内买办势力严重繁荣的现行路线和体制,所谓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如何能够在体制内产生假设中的贤明人物?即使这种人物在体制外产生,又如何能够为腐朽垂死的体制所接受?最后,纵使这种期待中的英雄人物能够奇迹般地进入体制之中,如何能够在资本主义的环境下削平各路自私、傑傲的地方人物?这种期英雄人物无论如何都需要有千年一遇的魄力和资质,与其说是现实中产生的人物,还不如说是神话中期待的人物。改良不但现在已经毫无希望,未来也有太多的变数,实际上等于没有了出路,相反只有重新发动社会主义运动才是河蟹国唯一的出路。

4.具体条件
 参考以往重大社会主义运动的历史,不难发现运动要想相对独立地取得成功,大多需要具备以下的具体条件:
(1)极度尖锐而不可调和的阶级矛盾,深重但不足以没顶的民族(国家)危机。
前者的作用在于储备运动的力量,后者的则避免局势落到不可收拾的地步。阶级矛盾极度尖锐而不可调和,当然能够促使运动的成功,但是一旦民族(国家)危机足以没顶,社会矛盾的主次必然发生变化。纵使无产阶级能够在后继的事变中掌握主导权,社会主义运动的气势和胜利的时间必然受影响。如果敌人的势力足够强大,胜利的时间可能推迟二十到三十年,甚至有中途遭遇重大挫折的危险。
(2)懦弱、腐化又陷入经济、政治双重破产的统治阶级。
统治阶级过于精明、能干,意味着剥削阶级国家还有回旋的余地或者其他的出路;而统治阶级越是懦弱、腐化,则越说明他们的实际控制能力越弱小,从而运动的成功也就保障。懦弱、腐化同时又陷入经济、政治双重破产,则表明国家机器在技术上都趋于崩溃,运动自然迫在眉睫。即使没有赤色运动发生,必然就也会白色运动或者分裂运动,还有可能招来帝国主义的联合干涉和瓜分。
(3)雄厚的经济实力与战争潜力。
社会主义运动无一例外地会遭到资本主义世界的反对和联合围剿,如果运动发生的国家自身没有足够实力和潜力来打破这种行径,必然在短期内就会遭到失败。同样遭到国际围剿,当时的哦国事件之所以最终成功,而匈国则遭到失败,最根本的原因就是哦国具有巨大的实力和潜力。社会主义运动最终能够相对独立地成功的关键之一就是说,必须发生在大国而不是小国。由于现实中还不存在完全超越国家和民族的无产阶级,造成整齐划一的世界运动不可能发生,社会主义运动只可能先后产生,如果落在小国不会有长久普遍的胜利。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