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网友时评

越纪念辛亥革命越感到毛泽东伟大

火烧 2011-10-18 00:00:00 网友时评 1025
纪念辛亥革命,反思其失败教训,突出毛泽东的阶级斗争观念、民主集中制和新型建军方法,展现其伟大战略思想对革命成功的关键作用。

   

   这次高调纪念辛亥革命,使我们对其有了深入的了解。它对于推动中国社会进步无疑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但是由于没有根本改变我国封建半封建半殖民主义的状况,因而不能说是成功的。分析其教训,缺的就是毛主席建党建军的几个伟大谋略:  

一、树立阶级斗争观念。毛主席《关于中国各阶级分析》,从阶级斗争的观点出发,及时分清和明确了革命的依靠、团结和斗争对象,为我党我军建设的阶级基础指明了方向,确保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无产阶级性质和统一战线的科学形成,使我们党具有工人阶级先锋队的性质,使我军具有人民军队的性质。反观辛亥革命,孙中山没有认清革命的阶级斗争性质,对阶级力量的依靠和团结上模糊不清,虽然是资产阶级革命,资产阶级力量薄弱,封建势力充斥其中,以致在革命失败后才不得不重建中华革命党和改组国民党,但因未找准阶级力量,没有明显纯洁党的队伍。军队更是鱼龙混杂,封建旧军队占了主要部分。从中也看出,当时由于我国资本主义刚刚产生,资产阶级力量弱小,只能走依靠农民和工人的新民主主义革命之路,否则缺乏反帝反封建的阶级基础。  

二、实行民主集中制。毛主席提出的党的民主集中制,即个人服从组织、少数服从多数、下级服从上级、全党服从中央,是确保党的紧密团结和战斗力的重要保证。这是我党领导坚强和避免分裂的重要原因。而国民党在建党初期远远没有做到这一点。及至辛亥革命失败,孙中山才感悟出来,重建中华革命党,提出加强党的纪律,树立首脑权威,但没有从整个组织上严格组织纪律和强化领导功能,反而从另一个极端演变为后来蒋介石的独裁统治,引起其它派系的反感和自保,为后来败于我党我军埋下了隐患。  

三、新型建军方法。党指挥枪,把支部建在连上,设立政治机构和政治干部,实行官兵一致,建立三大纪律八项注意,是毛主席军队建设的高明之处。它使军队牢牢控制在党的手上,确保党的政策迅速贯彻全军,并以和谐和官兵关系,保证了全军的步调一致。但是,孙中山的革命军和后来的国民党军队,没有这样的制度,甚至还保留旧军队习气,只有国民党改组时加入了共产党员,才短暂实行军队政治机关和政治干部制度,结果除了北伐战争时战斗力较强,取得北伐战争胜利外,其它时候战斗力都十分涣散和薄弱。所以有人说,抗日战争主要靠了国民党我是不信的,处在正面战场和是战争重要力量不假,但是战斗力难以恭维,这点从后来与数量和装备悬殊的我军作战,就可见一斑,不可能是日军的对手。如果没有世界反法西斯胜利,我国是非常危险的。  

四、开展政治运动。由于“文革”的极左,现在似乎不认同开展政治运动了。其实不是发动运动和运动本身有问题,关键在于斗争不能扩大化。我认为,我党我军思想纯洁和统一,重要一条是得益于始终搞运动。革命战争年代,毛主席发动的众多整党整军整风和教育运动,是我们比国民党棋高的一着。通过运动,纯洁了党和军队,统一的思想。现在有人讲那时也整错了人,是事后诸葛亮,站着讲话不腰疼,在那种环境中,敌人千方百计搞潜伏,党内存在路线斗争,不如此行吗?发生错误是难免的。孙中山没有在他的党内军内搞过运动,结果动摇和叛变者众多,二次革命时集结力量困难重重,连类似于我们朱老总的黄兴都动摇了,可悲不可悲?蒋介石似乎吸收了教训,可惜只是靠军统和中统纯洁队伍,不是靠群众性政治运动,尽管“宁可错杀一千,不放过一人”,还是被我党地下工作者钻了空子,队伍各自自保、患得患失、人心涣散。难怪败走台湾后,老蒋立即设立政治部,由儿子亲任主任,也搞起运动来了。建国后,我国一些运动阶级斗争扩大化甚至武斗肯定是不对的,但毛主席如果不发动反右和“三反五反”等运动,抗美援朝在后院起火的情况下能胜利吗?如果不发动“文革”,现在会不会也像苏联那样呢?  

综上不难看出,毛主席是何等英明伟大。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虽然环境变了,但我党我军为人民服务造福的宗旨没变,战胜资本主义的任务没变,因此必须坚持和发展毛泽东思想。更精彩http://blog.sina.com.cn/u/2354156610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