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进行再次改造资产阶级工商业的历史必然性
改造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历史必然性
回首20世纪50年代,那场对中国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运动,几年间改变了全国所有的生产资料私有制企业的性质,改造和消灭了当时的资产阶级,而且这场深刻的社会变动是用和平赎买的方式,即采用国家资本主义的形式顺利实现的,的确是一场伟大的社会改革。应该怎样消灭资本主义的私有制,把它转化为社会主义的公有制呢?中国共产党在进行这场改造运动之前,作了比较充分的调查研究和理论思考。但是,今天我们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来重新审视,特别是在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大量兴起的事实面前,应该承认当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在认识上仍存在一些盲点,以致引起了理论界的争论。
那么,究竟应该如何理解理论探索的盲点和历史对逻辑思维的否定,从中得出符合规律的正确结论呢?我们认为:
首先,政治原因是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改造的决定因素。生产力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因素,但不是惟一的因素。生产力对生产关系的决定作用在人类历史的发展只在本质意义上、最终意义上体现,在历史的某一点上可能其他因素更具决定意义。20世纪50年代改造资本主义工商业,正处在中国历史发展的特殊点上。当时社会主义生机勃勃、凯歌高奏,而整个资本主义世界还没有从它的种种危机、诸多社会矛盾以及战争的阴影中走出来。历史上惨遭各个帝国主义侵略的中国人民对资本主义感到失望和愤恨,不会赞成在中国搞资本主义,而对社会主义具有高度的热情、坚定的信念和必胜的信心。国民经济恢复时期的突出成就,又极大地增强了广大人民走社会主义道路的决心。既然确立了走社会主义道路,又认定搞资本主义没有前途,加上西方国家封锁禁运,社会主义国家大力援助,中国不能骑墙走第三条道路。中国走社会主义道路既有外在的压力,也有内在的动力,乃大势所趋,人心所向。从现实情况看,新中国的政权基础很不巩固,国际上西方国家虎视眈眈,国内在土地改革后的两极分化已经出现,城乡资本主义势力有日益扩大之势,危及新生共和国政权的基础。中国共产党不得不把巩固新生政权的任务放在突出的位置,必然对危及政权统治基础的私有制进行限制甚至消灭。因此,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就不能从纯经济的角度考虑,必须从政治的角度思考。苏联实施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也不是从经济角度考虑的,而是战争的迫切需要。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对新生的苏俄政权来说是必要的、合理的,但事实证明它是暂时的、救急的政策。中国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环境与苏俄相比具有某些相似性,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我们可以把它称为中国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其次,实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是推行计划经济的必然要求。要说明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是合理的、必然的,则要说明计划经济在历史上的积极作用。计划经济的创始人列宁曾主持制定了《全俄电气化计划》,并于1920年在全俄苏维埃第八次代表大会通过,是苏联第一个关于发展国民经济的长期计划。斯大林把计划经济理论化、系统化,并从1927年开始通过制定国民经济的五年发展规划,把整个国家经济生活纳入到计划经济的轨道。计划经济在苏联创造了经济发展史上的奇迹,只用两个五年发展计划,其经济实力就跃居世界第二,欧洲第一。我国解放初期,由于受国际局势的影响,经济建设环境相对封闭,物资严重匮乏,形成短缺经济时代,国家必须大量投资搞建设。同时,国民经济生活比较简单,推行计划经济,有利于集中全国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统筹规划,进行大规模的国民经济建设,从理论上来说,计划经济与工业化时代是相适应的。事实上,计划经济在我国也产生了奇效。50年代我国仿效苏联模式推行计划经济,巩固了新生的共和国政权,壮大了国营经济的基础,这是所有问题的核心。而推行计划经济必然要求把私营经济纳入计划经济的轨道。对私营经济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是当时整体经济环境的客观要求。
第三,赶超西方国家的强烈愿望是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改造的主观动因。1840年以后处于全面衰退的中国,又惨遭西方列强的侵略,连年战争,赔款割地,国民经济千疮百孔,人民生活已穷困不堪。刚刚获得解放的中国人民,对改变“一穷二白”的面貌、建设强大国家的渴望更加强烈。“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的诗句,就鲜明地表达了这种强烈的愿望。为了迅速地壮大国家的经济实力,赶超西方发达国家,必然要求确立“重工业优先发展战略”,而其制度保障就是计划经济,其可行途径就是对私营企业的改造,使其能迅速地为国家的大规模经济建设服务。
总之,从巩固政权的客观需要,到国家经济体制的客观要求,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都具有历史的必然性。中国人民赶超西方国家、建设强大祖国的主观意志,必然要做出对私营经济进行改造的正确选择。
引自周含华/曾长秋《论改造资本主义工商业和发展私营经济》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一九五五年十一月十六日)
陈云同志的报告,已经把毛泽东同志在两次座谈会上讲话的主要的内容传达了,并且进一步提出了实行全行业公私合营的六点意见。我没有多少要补充的。下面就讨论中发现的几个问题,讲一些意见。
一 关于中国民族资产阶级两面性的问题
毛泽东同志在他的著作中很早就明确指出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具有两面性。民主革命的实践证明这个分析是正确的,民主革命胜利后在《共同纲领》特别是在宪法上又明确肯定了这一点。刘少奇同志关于宪法草案的报告对此解释得也很清楚。但是,民族资产阶级现在还有没有积极性一面的问题,在一些同志中仍然经常发生疑问。比如在“三反”、“五反”的时候,《学习》杂志就曾发表文章说,资产阶级积极性的一面,早在辛亥革命的时候就已经敲了丧钟。最近,在全国开展农业合作化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时候,我又收到一封自称是上海私营工厂工人的来信,提出了一系列问题。他提出目前资产阶级还有没有积极性的一面?他认为资产阶级现在还是向我们猖狂进攻,说资本家利用三权(所有权、用人权、经营管理权)抵抗改造,还说赎买政策最可恨,花了这么多钱给资本家!他认为资产阶级同地主一样,也应该打倒,怀疑资本家是不是能够改造得好,等等。他要求《人民日报》公开答复这些问题。我们先不管这个写信人的动机如何,但是,可以肯定,类似这样的思想在一部分工人和党员干部中间也会存在。因此,对这些问题要加以回答。
民族资产阶级的两面性,是由它的社会经济地位决定的。资产阶级的本质就是唯利是图,剥削工人,这是它黑暗、消极的一面。所以我们要逐步地用社会主义全民所有制来代替资本主义所有制,井消灭这个阶级,这是没有问题的。但是现在我们还应该利用它积极性的一面,一直利用到这个阶级被消灭为止。我看这是合乎辩证唯物主义的。
民族资产阶级在民主革命阶段有它的积极性一面。政治上,他们对于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是参加的、同情的或者是采取了中立的态度。经济上,他们受到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压迫,只有反抗这种压迫,从政治上找出路,才能谋求自己的生存和发展。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的“左”倾错误,就是因为不承认民族资产阶级有积极性的一面,只斗争,不联合。后来中央到达陕北纠正了这个错误,端正了政治路线,我们的革命运动才有了进一步蓬勃的发展。
那么,现在到了社会主义革命阶段,民族资产阶级的积极性到底还有没有呢?应该肯定地说是有的。
从经济上说,旧中国的经济是落后的。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资产虽然不大,但它在国民经济恢复时期还是起了作用的,增加了生产,活跃了市场,正如毛泽东同志说的:柜台上的货是满满的。这跟苏联十月革命以后资产阶级怠工破坏、生产停顿的情况是不同的。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这个积极作用到今天还是存在的。他们的企业还在生产。在商业零售方面私营虽然只占四分之一,但在城乡商品流通中还起着一部分作用。比如,旅大市有一百三十万人口,社会主义国营经济占绝对优势,但私营的小工厂还有三百多户,私营商业连同小商小贩在内还有七千多户,手工业者还有一万多户。这些私营工商业,对于社会经济的发展还是有积极作用的,我们不能一下子统统把它拿过来。既然这样,是让它停顿在那里被挤垮,让工人、店员失业好,还是让它在我们领导下发展生产,多生产一部分产品好?毫无疑问,他们的积极作用应该继续加以利用。当然,私营工商业的存在和发展,一定要在国营经济的领导和工人群众的监督之下,并且要逐步地把它纳入到国家资本主义轨道,最后进入社会主义。
从政治上说,我国民主革命阶段的任务已经完成,我们已经进入社会主义革命的阶段,国内的主要矛盾成为资产阶级跟无产阶级的矛盾。但是,中国的领土还没有完全统一,国际帝国主义还经常向我们挑衅。民族资产阶级在民主革命中跟我们共同走了一段路,在国民经济恢复时期,又跟我们在一起,在今天的反帝爱国、和平建发事业中,资产阶级还是能够跟我们在一起的,还是可以发挥他们在政治上的积极作用的。因此,我们要充分认识民族资产阶级的两面性。对于他们在经济上政治上的积极性,应该充分加以利用,同时也要限制它消极的方面。积极方面利用得越多,消极方面限制得越大,就越利于对它的改造。我们要把它的积极的一面利用到最后,把它消极的一面加以消灭,将这个阶级的分子改造成为国家工作人员或工人。这种可能性是存在的,而且在一天天地发展。对这一点,我们应该有充分的信心。
二 和平转变,反复斗争
我们的宪法指明,我国的人民民主专政能够保证我国通过和平的道路来消灭资产阶级,过渡到社会主义。因为工人阶级领导的人民民主专政,实质上就是无产阶级专政,就是要把整个社会引导到无阶级的社会。在国际上,我们有可能争取一个和平时期,推迟帝国主义所要发动的战争。在这样国内外的条件下,我们可以在大约十五年左右的时间,用和平的方法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把资本主义的所有制转变成为全民所有制,把小生产者的个体所有制转变成为集体所有制。这种可能现在是一天天地增加了,这种现实是一天天地多起来了。开国以来,我们对民族资产阶级的生产资料就没有采取没收的办法,而是采取赎买的办法。有人也曾设想,对民族资产阶级的企业采取置之不理、挤垮的办法。这样做是不行的。因为这样搞,受害的首先是我们的国家和工人阶级,国家的税收、产品就减少了,工人就会失业,至少是减薪嘛!而且挤垮它,反使我们背了一个大包袱,还要给他们一人笔救济款。采取赎买政策,我们每年付的定息比这要少得多。所以,不论是没收或挤垮都是不适宜的。最好的办法,还是采取和平赎买、和平转变。这样做,马克思主义是允许的。马克思曾经说过,如果资产阶级能够向工人阶级和平屈服,那是最便宜不过的了。列宁曾经设想在俄国实行和平转变,但是没有实现。因为当时苏联是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帝国主义对它实行封锁和干涉,国内又进行内战,资产阶级采取了怠工破坏,所以那时苏联很难实行国家资本主义。一九二一年实行新经济政策以后,苏联的国家资本主义也没有得到广泛的发展。我们中国今天所处的条件不同,民族资产阶级同我们有过合作的历史,又愿意接受社会主义改造,因而有和平转变的可能。我们用赎买的办法花钱最少又不损害生产,对工人阶级,对我们社会主义国家都是有利的。
我们采取赎买政策,采取利用、限制、改造的政策,最后是要废除资本主义所有制。因此,同资产阶级必然地要发生矛盾和斗争。和平转变并不是没有阶级斗争。相反,阶级斗争依然是尖锐的、激烈的、复杂的。但是,今天工人阶级领导的政权,会把阶级斗争处理得更好,促使和平转变胜利地实现。陈云同志提出的六点意见,就是要有步骤有秩序地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这是需要一个过程的,不可能一下子全都安排得尽善尽美。我们不能把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看得那么容易,应该承认是有些困难的。但是,应该肯定过去六年进行改造的成绩。否认这种成绩,是没有事实根据的。六年来,公私合营企业的产值已经占到资本主义企业总产值的一半以上,把加工订货算上,就占到百分之七八十。在大城市,国家资本主义比重还要大,在批发商业方面,凡是国营能够控制的物资,基本上都控制在我们手上了。在零售商业方而,经销、代销已经达到了四分之三以上。六年的功夫,我们就取得了这样的胜利,应该说成绩是大的,速度是快的。
但是,必须估计到,要把一个阶级消灭,要使剥削阶级分子改造成为工人阶级分子,是一项长期的工作,决不会那样痛快,一个共产党员立志为革命牺牲,但一些错误的思想不常常会有反复。在整风的时候,也是几天几夜睡不好觉。自己犯了错误,还要难过一番,何况是掌握生产资料的剥削阶级分子呢?他要丢掉那些东西,哪有那么痛快的呢?刚才陈云同志讲了:两位陈副总理给他们讲了几点钟,还小如老婆的一席活,有一个资本家,他说剥削怎么不好,讲他祖宗三代是怎么剥削,记人家的工厂吞并过来,讲他那个阶级是应该消灭的。大家听了都感觉他的话是有诚意的。可是,另一个人又跟他说,哎呀!你祖宗三代,辛辛苦苦地搞了这些工厂,一下子在你手里丢掉了,实在可惜呀!他也眼泪直流,这也是很自然的,这就叫反复嘛,动摇嘛!这才合乎实际。这一类事情是经常会有的。现在工商业家能够把自己的剥削根源挖一挖,挖痛一点,这是进步的表现,我们应该欢迎和鼓励。但是也不要希望太高。一席话就想把资产阶级变过来,那是唯心的。我们要经常做工作,使他们认识国家富强对他们的好处,引导他们走共同富裕的道路。特别是要使他们懂得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全民所有制代替资本主义私人所有制,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规律。只有这样,他们才能认识前途,掌握命运。社会主义改造是现有固然,势所必至。不仅要帮助他们懂得道理,还要造成一个势所必至的大势,逼上梁山。这几年,我们已经造成了这个形势,把私人工商业的大部分纳入了国家资本主义的轨道。凡是纳入这个轨道的企业就有希望;没有纳入这个轨道的,原料、生产、销路、运输就都有困难。社会主义是大势所趋。现在资本家一只脚已经踏入社会主义的门槛,另一只脚不跟进来也不行了。
整个社会主义改造的过程就是消灭资产阶级的过程,也是改造资本家个人的过程。阶级消灭,个人改造,最后都变成工人,得到一个愉快的前途。但是,这项改造工作还需要一个相当长的时见,即使资产阶级消灭了,思想斗争也还是长期的。
改造资产阶级分子,同时也要改造我们自己。因为你不受他的影响,还要去影响他,改造他,这就需要自己有一个很好的改造。只有把我们自己头脑里那些残存的资产阶级思想作风清洗清洗,才会用坚强的社会主义思想作风去影响他。
三 全面规划,加强领导
陈云同志提出的实行全行业公私合营的规划是一个很大的计划。我们要全党动员,特别是省、市党委和各有关部门要用很大的力量来做。大的私营企业,工人集中,生产技术比较高,改造会比较快,但这是少数。而大量的中小企业,要把它纳入杜会主义经济轨道,就需要时间逐步安排。我们采取赎买的办法改造私营工商业,中小企业觉得很好,会一窝蜂似地都要来。我们能不能马上接受他们呢?不能。经济问题是很复杂的。我们的国营企业也还要一步一步地发展,大量的私营中小企业的改造更需要时间。企业合营以后要改组,有的是大发展,有的是小发展,有的要淘汰。对淘汰的企业也不能不管。所有这些问题,都要统筹兼顾,恰当安排,求得合理的解决。
对私营工商业的改造任务是十分艰巨的。一定要全面规划,加强领导,要分地区、分行业、有步骤、有秩序地加以安排。各级党委特别是中央和省、市及其他大城市党委首先要抓紧这个工作,党委书记要有专人负责。政府有关部门一直到各个事业机关、企业机关都要注意这项工作,才能互相配合加强领导。毛泽东同志提议召开这次会议,就是为了解决这个重大问题。只要大家统一认识,全面规划,加强领导,我们的社会主义改造工作就一定能够做好。
四 积极宣传,做好准备
对资本主义工商业实行社会主义改造,首先在党内需要统一认识。中央将作出指示发到各级党委去。同时对工人群众也要教育,使他们认识到改造资本主义是工人阶级的历史责任。在工商界也要进行宣传。毛泽东同志说要在工商界中间培养出一批核心分子,通过他们去教育工商界的人。我们党和政府也要去直接教育他们。对工商界的家属子女也要进行宣传。青年团、妇联要做工作。报纸也要进行公开的宣传。
除积极宣传以外,还要做好各种准备工作,不能性急。要告诉资本家不要怕共产,告诉这些核心分子,井不是要他们带头马上共产,而是要他们准备共产,不怕共产,也向别人宣传不怕共产。思想认识提高了,大家的抵触就少了。不要事情还没有做,一听到风传,来一个破坏生产,那就很不好了。农业合作化不是要防止“三叫”吗,不要人叫、牛叫、猪叫。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当然不能用这“三叫”了,但是如果弄得人叫,机器不叫,企业停产、减产,就对我们不利了。因为他不晓得前途如何,以为共产就是要把他的东西统统没收了,这就容易产生一些混乱。因此,我们要去各地进行广泛深入的传达解释,要做大量的工作,绝不能轻率。对每个问题的分析都要全面。强调一方面,忽视另外一方面,就公有片面性、主观性,一定要充分注意。
最后,我们应该充分认识,对资本主义工商业实行社会主义改造,用和平赎买的方法消灭资产阶级,并把资本家改造过来,不但有全国的意义,而且具有世界的意义。我们一定要高度重视,把这项工作做好。
* 这是周恩来在中共中央召开的关于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问题会议上的讲话。
爱学记

微信收款码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