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网友时评

统计局:人均收入的统计方法是不是该变一变了

火烧 2011-01-12 00:00:00 网友时评 1025
文章质疑当前人均收入统计方法,认为其存在虚高现象,反映真实收入与统计数据不符,呼吁改革统计方式以提高数据真实性与政策参考价值。

国民平均收入只有在公有制基础上或者是在公有制占主导地位的情况下才有参考价值,比如在毛泽东时代,大多数农民家庭的经济情况都差不多,工人家庭的情形也不怎么悬殊,这时候的国民平均收入基本上能代表一个国家民众的生活水平,今年的平均收入提高了,表明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提高了,今年的平均收入降低了,则表示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降低了,国家领导人完全可以根据这个数字来决定和调整今后的施政方针。  

但现在的情况大不一样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老百姓的收入年年都 “被提高”着,特别是近年来,人均收入高得简直匪夷所思,如我们当地的一个县,2009年农民人均收入高达8600多元,城市人均收入16000多元。我就怀疑2009年这些农民的土地是不是被高价征走了?因为当前的地价挺高的,农民能有如此高的收入,除了卖掉祖业,还有什么办法呢?但一打听,根本不是这么回事,虽然这个县也征了农民的地,但面积没有那么大,付给农民的价格也不高(大部分被政府拿走了,地价之所以高是经过政府的倒手之后才高的,怪不得政府要把“投机倒把”合法化,原来是为自己的行为做准备),所以农民的人均收入肯定没有这么高!  

既然没有这么高,那为什么政府统计出来的数字却这么高呢?  

一个说法是统计局在玩数字游戏。据说,现在的数字不是从下面一级一级统计上来的,而完全是从上面一级一级给压下来的,比如说2010年上面给这个县的农民人均收入指标是比2009年提高12%,按照前面8600多元的基数,今年这个县的农民人均收入基本上就达到10000元了!政府的主要领导也觉得这个数字不靠谱,就与上级商量要按8%递增,最后上面还是不答应,无奈只好按12%上报。  

今年的数字是按去年的数字往上加的,去年的数字是按前年的数字往上加的,前年的数字是按大前年的数字往上加的……这样看来,改革开放多少年的成绩就是这么玩出来的!怪不得农业部愣是冒出了个7连增!但这样的虚假数字对指导国民经济有何参考价值?我的一位在统计部门工作的朋友说,统计是被国家立了法的,他胆子小,因为数字高得有点玄,不敢按照领导的意图往上报,又不愿与领导产生冲突,于是就提出请假休息,领导也嫌其太死心眼,就准了他的假,半年都没有上班去了。  

另外还有一种算法,是一位精英人士的算法。他是一位在乡里、县上都干过一把手的知识型官员,他提出这个人均收入数字是可信的、站的住脚的。我向他说明了我的算法:按照一个农民家庭四口人计(夫妇两个,孩子只算一个,老人只算一个),男子出外打工,每月工资按1500元(这在我们当地属于高工资),.每年不请假也就收入18000元,女人在家照顾家庭兼务农种地,每亩纯收入500元, 5亩地共2500元,两项加起来这个家庭的总收入为20500元,那么这个家庭的人均收入为5000多元。  

但这个知识型官员根本不同意我的这种算法,他在乡镇多年,对乡镇的暴发户了解挺多,他说比如某某村吧,某煤老板的年收入是1000多万,按照全村1000人平均的话,他一个人就把全村的平均收入拉动了一万元,加上农民自己的真正收入,这个数字就更乐观了!有网友把这种算法戏称“张家有财九千万,两个邻居穷光蛋,数字拿来一平均,个个都是三百万。”如果是这样的算法,又有什么意义啊?对富人没有用,因为离富人太远,对穷人也没有用,因为离穷人也太远。  

如果统计局的平均数字确实是属于第二方面的原因,我建议统计部门是不是改变一下统计的思维和方式?把统计对象分成三个类型:一类为富人,指缴纳个人所得税的人群;二类是中间阶层,指不缴纳个人所得税也不需要社会救济的人群;三类是穷人,包括吃低保、需要社会救济的人群。另外还可以视具体情况把富人、穷人也按照标准分成几个更加详细的类型,然后再分类统计,那样的统计数字才更有指导意义。另外,因为官员的财产总是说不清道不白,所以建议官员的收入可以不参加统计,或者仅按中间阶层进行统计。  

但是,最好的办法莫过于让整个社会回归到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轨道上来,那样就不会出现严重的贫富分化,统计部门也不必那么麻烦,先要把统计对象分成类,而后再进行统计了。  

附:农民平均纯收入是如何计算的http://bbs.chnweb.us/cn/viewthread.php?tid=19398

http://www.wyzxsx.com/Article/Class22/200912/121152.html

   

二0一一年元月十二日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