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老子天道论》《道德经》第一章解读(1)
《老子天道论》《道德经》第一章解读(1)
肖起国
《老子天道论》,取全新视角,揭天道之秘,识老子天机。
看真实的老子,实际的天道,道德之真谛,道生的一二三。
(我的《老子天道论》已经成文,我将每周发出新的内容,敬请关注!)
(敬请关注肖起国的新浪博客,博客上更加系统连续。)
都说第一章重要,重要性在哪里?老子在第一章都说了些什么?
老子是在宣扬不可知论吗?道真的不可以道,不可以说吗?说出来的道就不是那个道了吗?那个道还特怕别人说,一说就变性、变形、变颜色?真的存在着一个可以说的道,一个不可以说的道?
第一章是全文的精髓,几乎每一个试图解读《道德经》的人都这么强调,而且都强调自己的解释最符合老子的原意,都认为自己有了创新式的发现。可是,又同时埋怨老子没有把道和德的定义与内容说清楚。所以,也只能很遗憾的说,至今还没有一个人真正的理解并阐述出本章的精髓之所在。什么是道?什么是德?什么是名?什么是无?什么是有?什么是微、妙、玄?其精髓、其精神到底在那里?有什么?是什么?为什么?
研究古代圣贤的经典,应该彻底明白圣贤所阐释对象的正确含义,而不要望文生义,随文衍义,任意解释。现在所有出版的研究《道德经》的书籍中,对于第一章的内容,几乎都停留在字词的表面意义的解释上。比如“道,说得出的,他就不是经常的道;名,叫得出的,他就不是经常的名”,“道如果可以说明,就不是我要说的关于宇宙起源的真正大道。名如果可以称呼,就不是我要说的真正的天地开始时的名。”、“道是可以说的,但说出来了,就不是那恒常的道。名是可以表白的,但表白出来了,就不是那恒常的名。”,“圣人之道是可以行走的,却不是平常人所走的道路;名是可以求得的,却不是平常人所追求的名。”这些解释可以与“吃葡萄不吐葡萄皮,不吃葡萄倒吐葡萄皮”相媲美,你不知道他到底想要说些什么。你根本就不知道他都知道些什么,他都懂些什么。做这样解释的人,他自己都不知道自己说的是什么。
《道德经》第一章讲述了道的运行与宇宙时空运行的延展关系,主要就是道之行,老子从宇宙时空的横竖两个角度观察和描述这个宇宙和存在于宇宙之中的道,为了便于普通人的理解而理论性地把运行如一的道分解为常道与非常道两大概念,并重点的解释了常道和非常道与世间万物的生命的关系,也就是宇宙生命和万物生命之间的关系。所谓常道就好比是道之运行的标准化之道、模式化之道,也就是道之运行的时空横断面之道。所谓非常道可称之为宇宙运行时空中延续的道,实际运行中的阶段性的道,也就是道之运行的时空纵深度之道。
宇宙生成之后就只有连续运行的道,根本就不存在什么常道和非常道,这是老子为了方便人们的理解所做的人为划分,技术性的命名。道并非因为人的认识而存在,而运行,但是却因为人的认识而命名。
常道,标准化之道,模式化之道,时空运行的横断面之道,人为规定的所谓静止状态下以便于观察研究的道。就像解剖教科书中的细胞模型一样,任何实际的细胞都不同于那个细胞模型,可是所有的细胞都存在类似于那个细胞模型的特性,具有类似于那个细胞模型的本质。我们在基于常道的状态下,对于世间万物进行观察,可以观察到世间万物的总的生命的状态,从中可以发现世间万物个体之间的明显的和细微的差别。“常有,欲以观其微”,常有就是有常道,就是在常道的状态下,就是在道的运行的时空横断面状态下,就是在道的运行时空中的某一个点上,我们观察到的是世间万物种系个体之间的差别之所在。世间万物的的生命都是“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势成之”,万物中的任何一物都有差别存在,这就是有其“微”。即在相同的一个时间点内,比如在某一确定的时间点作人口普查,存在着从婴儿、幼儿、少年,青年、壮年到老年的不同年龄段的个别的人,即使是相同年龄段的人又存在有个体之间的明显差异。天地之间的万物存在着不同的种属,不同的个体,这种万物的个别性、差异性,就是微。
非常道,具有宇宙时空运行纵深度的道,我们在基于非常道状态下,也就是在任何有一定长度的时间段内,对于世间万物进行观察,从中可以发现世间万物任何一个个体在这个时间段内的生长壮老已的过程。“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无就是无常道,在无常道,也就是在道的运行的时空纵深度的状态下,我们观察到的是世间万物中所有物体或任何一物的生长壮老已的过程,就体现为“万物并作,吾以观其复”“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这种世间万物或任何一物的生生化化的运行过程就称之为妙。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这就是老子的本体论和认识论。第一个“道”是宇宙和道的本体,是客观存在的“天法道,道法自然”的道,是我们认识的对象。“可道”之论就是认识论,是认识道的方法论和工具论,告诉我们认识的可能性和可行性。我们正确的认识和理解了常道与非常道,得出了理论化的指称与叙述,做出了符合逻辑的论述,形成了合乎天道的理论体系,这种理论体系认识的入门就是道的常名与非常名。常名与非常名就是人们对于宇宙运行的标准化之道和具体时间段之道的分别描述与命名。那个被命名为常道的事实以及有关它的一切知识,就是人们认识后所得之常名。那个被命名为非常道的事实以及有关它的一切知识,就是人们认识后所命名之非常名。实际上,就是其一为客观事物,另一为主观认识,就是客观主体和认识所得的关系,相符合的部分较大,那就是正确的唯物主义认识论。
本章的“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概括了宇宙的从无到有,宇宙生成的过程,生成后的状态,世间万物的生生不息、循环往复的生化规律,以及人类对于上述状况的认识深度。通过这第一章,我们知道了天地生成的定义,无和有的定义,老子带领我们从混沌状态,从无物状态,走过了有物混成,走过了五行生成,走过了三生万物,走到了现在。老子一路上告诉我们有关道的知识,那就是不同时空的不同的道,不同状态的道有不同的名,不同的名代表了我们人类的认识水平。老子告诉我们在某一个时间点的世界状态、万事万物的千差万别,和任何一个时间段内所发生的生命变化。通过《道德经》,老子告诉我们天地是怎么生的,万物是怎么长的,无极与太极是怎么转换的,什么是玄,什么是妙,什么是微。为什么天道会玄而又玄,为什么世间万物会妙而又妙。我们把这一章搞清楚了,也就进入了老子的思想境界,其他的一切也就容易理解了。
道与名、有常道与无常道,有常名和无常名,虽然命名不同,都指的是宇宙天体的存在与运行的同一的事实,所指的都是道之行,是客观与主观的统一,都代表了宇宙的运行规律、动力、恒力。通过认识和研究这种现象与规律,我们就可以认识世间万物的生生化化之妙。如果我们知道了老子《道德经》说的是天道、地道、人道,天人之道,如果我们能够认识到老子用了很高深的宇宙天地的理论知识来著述《道德经》,那么我们就可以在正确的方向上理解第一章的道可道了。同时,对于以下各章节的对于天道、地道、人道的互相比对,也就可以有正确的理解了。对于老子关于世界万物的一切认识,都可以用《道德经》的道来对照与衡量了。
一章统全书,一通而百通。道为德之纲,纲举而目张。
爱学记

微信收款码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