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网友杂谈

一个80后对共产风和浮夸风的看法

火烧 2011-11-08 00:00:00 网友杂谈 1025
一位80后从历史角度分析共产风和浮夸风的责任归属,探讨大跃进时期政策影响,结合毛泽东与刘少奇等人的角色,提出对历史事件的个人见解。

      我只是一个普通80后,跟乌有之乡上诸位前辈特别是搞党史研究的人相比,我这个年纪的人去谈这个问题兴许有些班门弄斧的味道,但是孔子说得好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望诸位抱着求一得的心态来听听我的一家之言。
关于谁应该为共产风和浮夸风网络上争论非常激烈,因为这个问题事实上牵扯到谁应该为三年自然灾害饿死人负责。(我对于三年自然灾害灾害饿死3000万之说绝对是嗤之以鼻,至少我父系是肥城农村,母系是济南城市,恕我孤罗寡闻,我没听说我父辈祖辈有谁在三年自然灾害期间饿死)。
所以为了搞清这个问题,我们不妨先从50年代初的权利格局去剖析。毛主席在1953年左右提出要建立一线和二线,提出退居二线,把日常国家经济工作分出去责专人负责。关于这点我们不难理解,毕竟一个人的精力是有限的,不可能党政军加国家战略思想研究工作一把抓,这就和封建时代皇权虽然无限大,但是皇帝的时间却是有限的,所以必须分权给宰相是一样的道理,除非你是超人朱元璋----可以什么事情都自己干不需要宰相。毛主席的这个设想是在1956年得以实现的,L开始全面负责国家的日常经济事务,并于1959年正式担任国家主席。
 大跃进本身没错,搞建设能有错吗,尤其是对当时底子还薄什么都缺的中国再怎么建设也过分,更会出现现在的产能过剩。真正的问题是大跃进过程种出现的歪风------共产风和浮夸风。关于谁应该对共产风和浮夸风的祸首问题,争论也非常激烈。
 
    对于这个问题,我们不妨先引一段吴冷西的回忆。
    时任人民日报社长的吴冷西,说:“在大跃进运动中,开始自己因毛主席的再三盯瞩,还是比较慎重,但到了6月份就‘随大流’了。因为当时的形势是:把宣传口关的这批中央领导‘思想解放,敢想敢做’的呼声压倒一切。而毛泽东的留有余地或压缩空气的声音微弱。在当时中央领导层中,他是少数者。所以我只好‘随大流’跟多数中央领导走,特别是跟把宣传口关的主要领导人刘少奇、邓小平走。对于1958年《人民日报》和新华社鼓吹‘五风’的错误,应是把宣传口关的中央领导刘少奇、邓小平等人负责。当然,虽然不能说《人民日报》和新华社应对1958年的‘浮夸风’和‘共产风’负有主要责任,但我主持这两个单位的宣传工作,在这期间造成的恶劣影响,至今仍感内疚。”(吴冷西《忆毛主席》72页)
   南宁会议是一个劲反“右倾”的,成都会议和武昌会议的主旋律是鼓足干劲,其间虽然也谈到留有余地或压缩空气,但声音微弱,到了5月间的八大二次会议,解放思想、敢想敢做的呼声压倒一切。我主持人民日报和新华社的宣传也随大流,但因有毛主席的再三叮咛,开始还是比较谨慎,但到了6月份,农业上的生产“卫星”开始放了,接着是钢铁“卫星”、煤炭“卫星”也陆续出现了,大跃进形成高潮,浮夸风到处泛滥。对人民公社,开始还只限于典型报道,后来从河南全省公社化起,就刮起一股共产风。虽然不能说人民日报和新华社应对1958年的浮夸风和共产风负有主要责任,但我主持这两个单位的宣传工作在这期间所造成的恶劣影响,至今仍深感内疚。
   以上是吴冷西回忆的两个版本,一个网上流传的,一个是正式出版的版本的。
 不管是哪个版本,我们都可以明确看到一点,毛主席的对于浮夸风和共产风是明确反对的。关于这点有人也通过对比58年到60年收录的毛泽东的全集中的反浮夸风和共产风大量文章得以印证,而刘的选集及邓的全集在这三年期间没有任何一篇关于反浮夸风和共产风收入其中,尤其是刘这三年基本是空白,几乎没有文章收入。
   面对以上铁的事实,某些人狡辩称,在共产风和浮夸风中一线虽然起了很不好的作用,但是始作俑者依然是毛主席,一线是受了毛主席的鼓动。而他们的证据无非是毛主席在徐水那篇文章。 毛主席在徐水视察的时候,地方干部在汇报过程中没有说实话,有所吹嘘是人所共知的(当然还没有到放出亩产10万斤的卫星的地步),毛主席农户出身当然是心知肚明,但是毛主席也确实没有明确点破,仅仅是做出了轻微的质疑,我认为毛主席怎么做其实是有其考量的,毕竟新中国之处整个国家一穷二白,搞建设有时候就是靠的一股精神,当时在大跃进已经展开的情况下的,适当给全国人民是鼓舞是必要的,这就是毛主席没有点破的原因,但是绝不意味着毛主席认同浮夸风和共产风。这个做法就好比战争年代双方都会夸大战果一样,目的就是为了是鼓舞自军士气。只要没有超过度就是可行的也是合理的。但是问题出在了一线身上,他们借着这个事情捞个人政绩,搞起了愈演愈烈的浮夸风和共产风,这显然超过了事情的合理范畴,也自然引起后来毛主席的反浮夸风和共产风。……共产风和浮夸风其实就是当代“官出数字,数字出官”在那个时代一个演绎。(还是我刚才所提到的,如果你看不懂过去,不妨以今观古)而附和“官出数字,数字出官”这种行为的不乏地方大员,事实上三年困难时期凡事死人的地区基本上都是之前浮夸风共产风最泛滥的地区,而这些不顾人民死活强征农民口粮上交国家为自己圆谎的地方大员在文革时期无不被一一被人民打倒,而令人愤慨的是这些被人民打到官僚在文革之后全部平反,有句话说的好,听其言还要观其行,有时候怎么做比说更能说明问题。
  以上是小子粗鄙之见,望抛砖引玉。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