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三境界趣谈
我认为,人是一种非常有意思的动物。不同的人对人生有不同的看法。我们要做的工作是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实行主流价值观的统一。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知者不如乐之者。”这是孔老夫子的人生三境界。知、好、乐三境界。知,为一般人之境界;好,为智者之境界;乐乃圣人之境界也。知,是一个学习的层面;好,是一个运用的层面;乐,是一个“随心所欲不逾矩”的完美层面。
大学问家王国维用诗人的眼光解读人生之三种境界。他认为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这样三种境界,这三种境界,中国的伟大诗人们都已经为我们设计好了: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境出晏殊《蝶恋花》:
槛菊愁烟兰泣露,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
这个阶段应当是一个“孤独、无助、迷茫”的人生阶段。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境出柳永《蝶恋花》:
伫倚危楼风细细,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阑意。
拟把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这个阶段是一段艰苦卓绝,矢志奋斗的阶段。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境出辛弃疾《青玉案》: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萧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峨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这是理想成为现实的成功阶段,从必然王国走向了自由王国。
晏殊是一个非常了得的大人物,一生先后做过礼刑兵三部尚书,范仲淹、欧阳修都出自他的门下;而且虚心学习,不耻下问更是难得。他的《浣溪沙》里的千古名句:“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中的下联“似曾相识燕归来”就是出自一个偶然与他对话的年轻后生王淇,而不是晏殊自己对上来的。
柳永与晏殊是同时代的诗人。但“官运”远不能与晏殊同日而语。柳永由追求功名不第转而厌倦官场,耽溺于旖旎繁华的都市生活;在“倚红偎翠”、“浅斟低唱”中寻找精神寄托。他是北宋第一个专心倾力作词的人,他不仅对词的题材内容的开拓有大贡献,而且制作了大量的慢词,发展了铺叙手法,对词的通俗化、口语化的影响更是功不可没。苏东坡把他的词与柳永的词好有一比:说苏词宜“关西大汉,铜琵琶,铁绰板,唱‘大江东去’”;而柳词则宜“十七八大姑娘执红牙板,唱‘杨柳岸晓风残月’。”
辛弃疾与他们二人大不同。辛弃疾是山东济南人,出生恰逢金人已经占领山东,国恨家仇之火焰在其幼小心灵中燃烧 ;这既决定了他的人生不会顺利平坦,也决定了他后来成为一个民族英雄和伟大的豪放派诗人。诗史家把他与苏东坡并称“苏辛”。我认为他的《鹧鸪天--有客概然谈功名,因追忆少年时事,戏作》是他的人生际遇的自我述职与总结:
壮岁旌旗拥万夫,锦襜突骑渡江初。燕兵夜娖银胡录1,汉箭朝飞金仆姑。
追往事,叹今吾,春风不染白髭须,却将万字平戎策,换得东家种树书。 (注1:电脑雾该字,以同音字“录”代,“胡录”指“剑室”也)
我认为辛弃疾的豪放比苏东坡的豪放更有一种挥之不去的震撼!因为他是在“梦里挑灯看剑。。。沙场秋点兵”后,在战场上刀光血溅中的呐喊与拼杀!他的词更加大气磅礴,惊心动魄,悲壮激烈!每读辛弃疾的诗词都会有令人咽噎骨鲠之感。
王国维之所以把辛弃疾的“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作为人生之第三境界,我想一定是充分考虑了辛弃疾的人生际遇的。这样的成功是有一种不经意的,无私的,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恬淡而又无比幸福,油然而生之美!这是一种崇高的思想境界,与曾国藩“只问耕耘,不问收获”的哲学异曲同工。与现代社会提倡的“吃苦在先,不计报酬”在思想教育本质上是一回事。
还有一种人生三境界,虽简约却深刻。这就是有“千古罪人”和“一代完人”之毁誉的曾国藩。历史唯物主义的看曾国藩,他是一个真正的“三立”完人(立德、立功、立言)。在历史上,他也是一个治家有方而且成功的大丈夫。我有一篇《曾国藩的教子经》(收在我的《不了集》,2008光明日报出版社出版)撰述。在《曾国藩全书.》中藏有丰富的做人、为官、教子箴言!他也有一个关于“人生三境界”的思考。他认为:人的一生如果分为”少壮老“三个阶段的话,那么每一个阶段都有一个处世大忌:少怕顺;壮怕闲;老怕逆(境)。
顺,就是指顺利、享受、安稳、总是被关照、关爱有加。有人会说,难道这样不好吗?殊不知,顺则娇,娇则庸,庸则败。纨绔子弟,骄奢淫逸,四体不勤,五谷不分,缺乏主见,惊慌失措,人云亦云,有恃无恐,目无尊长,大呼小叫,好吃懒做,挥金如土,我行我素等等,这些坏毛病都是“顺”惯出来的。“少年不识愁滋味”,未必是一件好事。现在的“富二代”“官二代”,假如明天发生战争,能不能指望他们还真是一个不大不小的问题。俗话说,穷人的孩子早当家;不顺,未必不是一件好事。君不闻子曰: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如何如何,然后又才能如何如何!
闲,人四十而立,指壮年也。这个年龄上有老,下有小,本是有成绩出成果的时候,如果乐不思蜀,斗鸡走狗,飙车泡吧,这一辈子稀里哗啦也就完了。“闲”不是仅仅指浪费消磨时间而言;更重要的指不求上进,好逸恶劳,无所事事,无所用心,得过且过,不知老之将至。“闲”的骨子里依然是“顺”在作怪。
逆,逆境、变故也。人到老年,气力、体力、精力已衰,生命已经进入倒计时;有雄心而无雄力,“但觉新来懒上楼”了(辛弃疾《鹧鸪天-鹅湖归,病起作》句)。曹操这样的英雄也不能不发出“神龟虽寿,犹有竟时。 腾蛇乘雾,终为土灰”的感叹!老年人如果遇上逆境变故,再没有“翻盘”的时间了。“廉颇老矣,尚能饭否?”这是人人不能例外的自然规律 。
现代社会,针对这人生三境界,我们的改革开放应该是对青少年要进行“艰苦教育”;对壮年人要强化“奉献精神”;对老年人要落实“保障措施”。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说,有一天我们的特色社会主义之舟能够划到理想的彼岸。
爱学记

微信收款码
支付宝收款码